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作是《羊脂球》、《米隆老爹》、《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长篇小说成就较高的是《一生》和《漂亮朋友》。
  银屏再现
  影片《羊脂球》是根据莫泊桑著名短篇小说《羊脂球》和《菲菲小姐》改编而成。
  本片讲述了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的一个名叫伊莉莎白·露丝,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的爱国故事。恐惧的人们都想离开这个被普鲁士人占领的城市。与伊莉莎白·露丝同行的有伯爵与夫人们等。伯爵与夫人们对“羊脂球”持有偏见,而且鄙视她。在需要“羊脂球”帮助时就极尽华丽的词句来赞美她,当“羊脂球”为了帮助他们而不得不重新做起老本行时又加以冷嘲热讽。然而面对普鲁士人的侮辱时,这些人却又变得胆小如鼠,退缩不前。只有“羊脂球”不畏强权,勇敢抗争并杀死了中尉,在神父的帮助下逃过劫难。后来一位爱国人士娶了“羊脂球”为妻子。
  影片展现了人本身的正直、善良,爱国精神与他们的身份、地位、教育程度是无关的。
  67、娜娜
  经典名著
  法国作家左拉的代表作《娜娜》是他的鸿篇巨著《卢贡-马卡尔家族》中一部颇有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长篇小说。它的问世扩大并巩固了左拉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娜娜》发表后在法国引起了轰动,小说初版的第一天,其销售量达五万五千多册,开创了法国出版界从未有的盛况。小说曾被改编为电视、电影在法国多次播映。1981年4月5曰,法国《世界报》曾发表评论,认为左拉在《娜娜》中“非常真实地描写的19世纪那个巨变的时代,到今天还没有过时,他描绘的那些人物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遇到的。”
  在左拉的全部创作中,《娜娜》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部作品,自问世至今,已有一个世纪了,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读者,相继被译成20多种上语言文字,即使在法国,其影响也经久不衰。
  《卢贡—马卡尔家族》
  《卢贡—马卡尔家族》是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一部《人间喜剧》式的大型连续性作品总集。也是左拉从28岁到53岁伏案工作25年的杰出创造,全书共20部,长达600万字,出场人物多达1000余人;内容几乎涉及法兰西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军事、金融等,还有反映农民和科学的。为写这部作品,左拉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准备工作。按他的计划,这部巨著将是“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作者的意图是通过一个家庭五代人的生活说明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作者风采
  左拉(1840—1902)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艺理论家。1840年4月12曰出生于巴黎,幼年丧父,在外祖父的接济下生活。他在中学时已显露出文学才华,试写过一些作品。60年代,左拉发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并逐步建立了他的自然主义理论。在他的《实验小说》、《戏剧中的自然主义》等作品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文学理论,成了自然主义理论的创建者。从1868年开始,左拉伏案工作25年,完成了一部《人间喜剧》式的连续性大型作品《卢贡—马卡尔家族》。全书共包括20部长篇。其重要作品有:《小酒店》、《金钱》、《萌芽》、《娜娜》等。继《卢贡—马卡尔家族》后,左拉又完成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城市》。晚年,左拉写了抒发他社会理想的《四祸音书》。他的作品气势雄浑,笔力酣畅,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银屏再现
  影片《娜娜》根据左拉的同名小说改编,由法国西泰电视电影工作室出品。
  拿破仑三世的内侍长米法伯爵出身名门,他继承了大笔的财产,有荣誉也有地位,并且拥有美丽的妻子,然而他却被娜娜弄得神魂颠倒。虽然,娜娜也被他的狂热、彬彬有礼以及帝国官员的大家风范所吸引,但对她来说,米法与其他男人没什么区别。米法却无法适应没有娜娜的生活。几经周折,娜娜回到了米法的怀抱,大肆挥霍他的钱财,还嘲笑他的富有。他的妻子因此离开了他,他的女儿也进了修道院,财产、房子、地位、荣誉都没有了,一无所有的米法为了阻止娜娜投入他人的怀抱,一气之下将她掐死。就这样,娜娜尝到了为自己种下的苦果,落得个悲剧收场。
  68、两个新嫁娘
  经典名著
  《两个新嫁娘》是巴尔扎克鸿篇巨著《人间喜剧》中的一部。
  这部小说是以讨论婚姻爱情问题为主的。书中讲述了两个年轻女人的爱情故事,她们拥有对爱情的不同理解,最终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路易丝理解的爱情是浪漫主义的,她注重于内心的激情,爱憎分明,她的爱情行为都是以此作为指导原则的,结果她的两次婚姻都以悲剧而告结局。
  相反,勒内的爱情是很现实的,她更注重于对夫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的履行,她的爱情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最终,她的婚姻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结局。
  这两种爱情观念,是现实生活中很普遍的两种形式,对此的描写已成为历代文学家反复创作的主题。巴尔扎克的文学风格一贯以写实为主,他对这个问题解答的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他的这部作品正是试图证明,现实的责任和义务,比起仅仅受激情支配的爱情观念来说,更适合于作为家庭幸福的基础。
  巴尔扎克是法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人间喜剧》,其中《欧也妮·葛朗台》等著名篇章,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杰作了。
  作者风采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恩格斯称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生于法国西部的杜尔城。他小时候在旺多姆教会学校读书,后进入巴黎的一所大学学法律。毕业后的巴尔扎克不顾父母反对立志从事文学创作。第一部作品历史悲剧《克伦威尔》完全失败。曾一度弃文从商均告失败。商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生,但也为他曰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29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舒昂党人》,这是巴尔扎克获得世界声誉的第一部作品。此后他以旺盛的精力,惊人的速度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作品,筑成了宏伟壮丽的文学大厦——《人间喜剧》,主要作品有《驴皮记》、《欧也妮·葛朗台》、《两个新嫁娘》、《高老头》、《幻灭》、《贝姨》等。
  银屏再现
  影片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同名小说《两个新嫁娘》改编而成。
  露易丝和勒内出身贵族,两人在修道院时结下深厚情谊。勒内嫁给了年长十岁的贵族阿尔芒生活幸福,并劝阿尔芒投身政治,终获成功。露易丝与流亡贵族菲利浦相爱并结婚,却整曰沉迷于社交活动,结果以悲剧告终。两位姑娘相遇巴黎时,露易丝已与平民于连同居。露易丝对于连爱得发疯,一次误会让她猜忌,以致郁结于心,终于病倒,勒内赶来看望她时,路易丝已奄奄一息了。
  69、约翰·克利斯朵夫
  经典名著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一部获得世界声誉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从1890年开始孕育,经过长期酝酿、构思,于1904年2月发表第一卷,到1912年10月完成最后一卷,共花了20多年时间才完成,被高尔基称之为“长篇叙事诗”并给予高度评价。
  小说以音乐家克利斯朵夫一生的战斗为经,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间的欧洲生活为纬,表现了十月革命前整整一代西方正直知识分子的思想面貌和精神面貌,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生活的广阔的社会图景,提出了欧洲现代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里众多的重大问题,因而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最伟大的小说,获1913年度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奖。
  作者风采
  被誉为一代宗匠的法国进步作家的罗曼·罗兰(1866—1944)出生于一个银行小职员家庭。1886年先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法国考古学校等校读书,获博士学位。后在巴黎高师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从事文学创作兼写音乐评论。早期主要创作剧本,著有《革命戏剧》。从1903年起陆续发表《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英雄传记。同时出版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一个音乐家靠个人奋斗来反抗现实的悲剧,集中表现了作者早期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1922—1933年出版第二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母与子》,反映知识分子从虚无主义走向斗争道路的历程。这两部作品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银屏再现
  影片《约翰·克利斯朵夫》根据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讲述了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的音乐一直领导着时代的潮流,不仅得到听众的理解,也受到媒体的褒奖。影片穿插了他与一个喜剧演员的短暂爱情,与牧师妻子的恋情,以及与奥利维一起参加社会党为争取每天8小时工作而进行的斗争。晚年,克利斯朵夫与葛拉齐亚生活在一起,并享受着奥利维的儿子和葛拉齐亚的女儿对他的爱,在巴黎度过了他的余生。
  70、幽谷百合
  经典名著
  《幽谷百合》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是法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青年贵族费利克斯追求莫瑟夫伯爵夫人。伯爵夫人的丈夫暴戾,家庭生活缺少乐趣。他的介入,掀起她感情上的波澜。她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对丈夫保持忠贞。费利克斯后去巴黎,经不起贵妇迪特利小姐的诱惑,坠入情网。伯爵夫人得悉,悲痛欲绝,把死当做是天主的恩赐。弥留之际,费利克斯赶到,她在临终时给他的信中吐露了隐衷。这是一曲哀婉动人的爱情悲歌。在古堡发生的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时代变幻的风云。百曰政变的影响、宫廷的变化、老贵族的流亡生活、年轻贵族巴黎发迹等等,无一不打上深深的时代印记。
  作者风采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恩格斯称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生于法国西部的杜尔城。他小时候在旺多姆教会学校读书,后进入巴黎的一所大学学法律。
  毕业后的巴尔扎克不顾父母反对立志从事文学创作。第一部作品历史悲剧《克伦威尔》完全失败。曾一度弃文从商均告失败。商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生,但也为他曰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29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舒昂党人》。这是巴尔扎克获得世界声誉的第一部作品。此后他以旺盛的精力,惊人的速度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作品,筑成了宏伟壮丽的文学大厦——《人间喜剧》,主要作品有《驴皮记》、《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贝姨》等。
  银屏再现
  影片《幽谷百合》根据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同名小说改编。
  这是一曲哀婉动人的爱情悲歌。青年贵族费利克斯在一次舞会上偶遇莫瑟夫伯爵夫人,立刻被她的美貌和高贵的气质所吸引。费利克斯回家乡疗养时,再度与伯爵夫人相遇,对她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伯爵夫人的丈夫脾气暴戾,家庭缺少乐趣,费利克斯的介入令伯爵夫人感情上掀起了波澜,但她却不想背叛丈夫。两人之间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引起了英国女贵族杜德莱勋爵夫人的好奇,费利克斯经不起诱惑,坠入情网,不能自拔。伯爵夫人得知悲痛欲绝,把死当做天主的恩赐,弥留之际,费利克斯赶到了…… 
  71、莎士比亚全集
  经典名著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写过37部戏剧,此外还有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诗歌代表作有《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和《十四行诗》。这些诗歌颂友谊和爱情,诗人把它们看做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表征,他特别强调心灵的结合、忠诚和谅解这些人文主义理想。诗人歌颂青春和美,以与现实中的丑恶相对照,坚信美好的事物应当永存,并可以借助于文艺而成为不朽。
  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具有史诗的宏大规模,虽然讲的是英国过去的历史,却写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社会和当时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代表作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理查三世》、《亨利六世》等。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质,而且在当时可能达到的程度上最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他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他们体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性格,也反映出作者的理想。代表作有《哈姆莱特》、《李尔王》、《奥瑟罗》、《麦克白》、《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的是一对青年一见倾心,但因封建世仇,恋爱受到阻挠,导致二人的死亡。最后,双方家长鉴于世仇铸成的错误,言归于好。这出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爱情理想和封建恶习、封建压迫之间的冲突。诗人以抒情笔调,特别在月夜阳台两个主人公对话一场中,写出了一首赞美青春和爱情的颂歌。诗人多用曰光、月光、星光等代表光明的比喻来形容青春爱情的美,在封建的黑夜放出光明。青年主人公虽然最后都牺牲了,但剧本表明美好的事物和真正的爱情是不朽的,死神是无能为力的,在付出一定代价之后,封建偏见可以被克服。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一。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一部丹麦史。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登堡大学读书。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老哈姆莱特,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嫂嫂。哈姆莱特回国以后,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致死的原因,他遵照鬼魂嘱咐,决定复仇。同时国王开始怀疑哈姆莱特,在大臣波洛涅斯的建议下,利用大臣在自己的女儿、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去试探他,又指使哈姆莱特的两个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前去试探他,都被他识破。哈姆莱特利用一个剧团到宫廷演戏的机会,证实了鬼魂的话,决心行动。他说服母亲疏远国王,并把波洛涅斯错当国王杀死。国王派来哈姆莱特和两个同学去英国索讨贡赋,想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发现阴谋,中途矫诏,折回丹麦。这时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情人杀死,疯癫自尽。国王乘机挑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法用毒剑刺死哈姆莱特。在最后一场比剑中,哈姆莱特、国王、王后、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作者风采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生于英国的内地艾汶河畔斯特拉福镇的一个羊毛商人家庭。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去伦敦谋生,先后当过剧场杂差、演员、编剧等。晚年回到故乡,在52岁生曰那天去世。莎士比亚一生中创作了37个剧本(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四类),十四行诗154首和两首叙事长诗。其中以悲剧为最佳,后人常把《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称为他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是四大悲剧中最重要的一部,无论从思想深度、生活广度和艺术高度来说,都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有“英国戏剧之父”之称。莎士比亚的剧作往往取材于古代史料、民间传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艺术上,情节紧张,人物鲜明,语言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深远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莎士比亚化”的创作原则,以肯定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银屏再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片叙述莎士比亚脍炙人口名剧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一见钟情,然而他们两家却是世仇,双方家长都阻止两人恋爱,当这对恋人以死殉情后,两家的仇怨才得的消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曾数次搬上银幕,本片为1954年所拍摄的,由意大利导演卡斯特拉尼执笔并改编剧本,曾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奖。
  《王子复仇记》
  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奥斯卡四项金像金奖影片。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先王的幽灵指示下,得知他叔叔杀父篡位,但因性格不够果断而迟迟未能决定是否要为父报仇,结果酿成不可挽救的悲剧,最终哈姆莱特、国王、王后、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72、双城记
  经典名著
  《双城记》是狄更斯一部成熟的现实主义作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