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精华版之一-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好好学习

  我们这一代,甚至上一代都是在“好好学习,天天上向“的谆谆教导中长大的。无论到什么时候,要孩子好好学习都是没错的,问题在于,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仅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就远远不够了。好好做人呢?好好爱家庭呢?好好使自己的作为与时代同步呢?这些都是生活在新世纪的人必备的素质,父母们为什么不反复要求呢?如果与父母常讲的另一句“没出息”联系起来看,那就是他们还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或者“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出息,才能成为人上人。这种偏颇的认识,使得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大,越来越沉,许多孩子被家长为他们报的名目繁多的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来,享受不到童年灿烂的阳光、翠绿的草地。以后当孩子们长大成人,发现骊童年的回忆竟然只是书本、教室,是不是会发出“还我童年”的吼声?

  关于“没出息”

  父母敢爱用这句话训斥孩子,孩子考试成绩没到90分,没出息;孩子写不好作文,没出息;孩子不小心砸碎了邻居的玻璃,没出息;孩子上课讲话,没出息;孩子打不好乒乓、踢不好球、弹不好琴,没出息。。。。。。在父母眼里,孩子们没出息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出息,《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指发展前途或志气”。仅凭这些事就能断定孩子没有前途、没有志气吗?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有无心的失误,会遭遇挫折和失败,做父母的必须学会给他们以明亮的、正面的引导,一味的指责“没出息”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只能孩子走向自暴自弃,走向真正的“没出息”。孩提时愚钝、调皮甚至顽劣,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名家和大师,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幼时聪慧,长大时却泯然众人的伤仲永之叹,不是言犹在耳吗?

  有一个孩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想考全班第一却只考了二十一名,他问母亲人是否比别人笨。母亲没有回答,她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在他小学毕业时,母亲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在看海的过程中回答了孩子的问题。当孩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母校主伐他作报告时,他告诉了大家母亲给他出的答案:“你看那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给孩子们一点自信和鼓励吧,相信你的孩子们经过努力一定能够成为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海鸥!

  摘自《读者》2005年第8期 
 

 
 

 
 
  
父亲 
  作者:奥莱加里奥·拉索·巴埃萨 ☆伊承东 译

  一个小老头下巴蓄着又白又长的胡须,上唇的小胡子被尼古丁熏成了红色。他披着一件大红斗篷,脚登高跟皮鞋,头戴一顶龙舌兰编的草帽,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来到兵营的门口,走过去,倒回来,走过去,倒回来,反反复复,显得十分胆怯。他想向哨兵打听什么,但哨兵没等他开口就高声喊道:

  “警卫班长!”

  一个尉官从门后跳了出来,仿佛是埋伏在那儿的。

  尉官仰起头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陌生的老头儿,老头儿于是说道:

  “我儿子在吗?”

  班长笑了起来,哨兵则面无表情,如同一尊盐塑雕像似的冷漠。

  “警卫团有三百个儿子,不知您儿子叫什么名字?”班长说。

  “他叫曼努埃尔……叫曼努才又尔·萨巴塔,先生。”

  班长皱皱眉头,一边捉摸着一边重复道:

  “曼努埃尔·萨巴塔……曼努埃尔·萨巴塔……”

  顷刻,他以肯定的语气说:

  “我不知道有哪个士兵叫这个名字。”

  乡下人在厚高跟皮鞋上骄傲地直起身子讥讽地笑了:

  “可是,我儿子不是士兵,他是军官,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警卫团的号手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凑过来用胳膊捣了捣班长,低声告诉他:

  “是新来的,刚从学校来的……”

  “见鬼!一头多嘴的驴……”

  班长把那农夫打量了一番,看到他是个穷人,没敢请他去军官俱乐部,而是叫他去了警卫团。

  老头儿坐在一条木凳上,把篮子放在伸手可及的身边。士兵们一下子围拢过来,他们以好奇的目光看着那农民,对那个篮子很感兴趣。篮子不大,用一片口袋布盖着。那帆布下面先是听到啄食声,接着便有一只红冠老母鸡露出头来,由于闷热,它的嘴张开着,不停地喘着气。

  看到那老母鸡,士兵们一边鼓掌一边像孩子似的高声叫道:

  “炖鸡吃!炖鸡吃!”

  农夫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儿子,面对那么多持枪的士兵又十分紧张,不禁傻乎乎地笑起来,思想也乱了:

  “哈,哈,哈……对,“炖鸡吃,炖了鸡给我儿子吃。”

  说罢,老人却是一阵心酸,脸上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又说道:

  “我都5年没见他了!”

  忽然他又高兴起来,一边挠着耳后的部位一边说道:

  “他不愿意回村里去。我的东家强迫他当了兵。哈,哈,哈……”

  一个膀大腰圆、身上披着武、腰间扎着宽皮带……挎着大刀的卫兵去叫中尉。

  中尉正在驯马场上跟一伙军官在一起。他个子矮小,长得黑不溜秋,躯干粗得像个木桶,面容俗气。

  卫兵打了个立正,两脚并拢时靴子底掀起一股尘土,报告道:

  “有人找您……我的中尉。”

  不知怎么回事,中尉的脑海里一下就闪出了他父亲那干瘪矮小的身影。

  他仰起头,为了让他的同事们听到,以鄙夷不屑的语调大声说道:

  “在这个镇子上,我谁都不认识……”

  卫兵又主动解释说:

  “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披着斗篷……他从很远的地方来,提着一个篮子……”

  虚荣心顿时把中尉闹了个大红脸,他把手举到帽檐上说:

  “行啦……您走吧!”

  军官们的脸上露出诡秘的神色,他们不约而同地朝萨巴塔扫了一眼。那么多道询问的目光令中尉实在难以承受,他垂下头,咳嗽了一声,点上一支香烟,开始用刀鞘包头在地上胡乱划起来。  

  过了五分钟,又来了一个卫兵。这卫兵刚刚入伍,什么都不熟练,打立正的姿势万分滑稽可笑。离中尉还有四步远的时候,他就像鸡扇动翅膀一样上下挥舞着手臂喊道:

  “有人找您,我的中尉!是一个乡下老头子……他说是您的父亲……”

  中尉没有纠正卫兵的话,他把香烟扔到地上,怒冲冲地一脚踩灭,喊道:

  “滚吧!我就来。”

  为了不做任何解释,中尉一头钻进了马厩。

  老人坚持要见儿子,卫兵班长每五分钟向上司报告一次,上司军官被弄烦了,就去找萨巴塔。

  与此同时,那个变得像孩童似的可怜的老父亲越来越心神不宁。他竖起耳朵听动静,只要听到一点儿声响他就伸长脖子往外看。那脖子又红又皱巴,跟火鸡脖子一样。听到脚步声他就激动得浑身发抖,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来拥抱他崃给他讲述他的新生活,让他看他的武器、马具和马匹来了。

  警卫团军官佯装检查马厩找到了萨巴塔。他开门见山、干巴巴地对他说:

  “有人找您……说是您的父亲。”

  萨巴塔移开目光,没有回答。

  “他在警卫团……一定要见到您才走。”

  萨巴塔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一脚,恼怒地咬了咬嘴唇去了那儿。

  他一进警卫团,有个士兵就喊道:

  “立——正!”

  听到喊声,士兵们立刻如弹簧一般霍地站了起来,团部里响起一阵大刀声、脚步移动声和鞋跟撞击声。

  士兵们对儿子的尊敬弄得老头儿晕头转向,他忘掉了篮子,也忘掉了老母鸡,张开胳膊向儿子迎过去。他那像老树皮一般的面庞上绽出了欢欣的笑容,兴奋得浑身颤抖着高声叫道:

  “我亲爱的曼努埃尔!我的小曼努埃尔……”

  尉官只冷冷地向他打了招呼。

  农夫的双臂落了下来,脸上的肌肉抖动不止。

  中尉偷偷地把他拉出军营,到了街上,悄悄地对他说:

  “你都干了些什么呀!干吗到这儿来看我!我军务在身……不能出去。”

  说罢,转身走进了军营。

  乡下老汉又回到警卫团,浑身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他狠狠心把鸡从篮子里掏出来给了警卫班长。

  “给你们吧,就你们吃。”

  他向士兵们告了别,失望之下,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离开了。走到门口时,他又转过身来两眼含泪地补充了一句:

  “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鸡脯,你们给他一块……”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8期 
 

 
 

 
 
  
汉格的第一位新娘 
  作者:田祥玉

  安娜答应做汉格的女朋友是1996年的情人节。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6岁的汉格在自家种下了第一棵玫瑰花苗。

  时间在甜蜜和美好中走过了8年,汉格和安娜的爱情也渐渐变得成熟坚韧。汉格当初种下的玫瑰花苗的地方,如今已是一座蓬勃的玫瑰园。8年来,汉格和安娜一直用心待弄着这座爱的花园。他们约定当玫瑰开到1224朵时两人就结婚,1224对他们的爱情来说,是一个美好的数字。2004年3月的一个美丽早晨,汉格把安娜带到花园,只见一片花海,1224朵玫瑰次第绽放。两人决定在平安夜举行婚礼。

  10月的一天,汉格的妹妹琼斯把她的同学带回家。简是个小巧玲珑的女孩,她是个孤儿,显得阴郁落寞。当汉斯向她问好握手时,他感到那双手瘦弱而冰凉。“简小姐,你的手好凉呀。”简慌忙地缩回了手,脸色突然阴沉下去。细心的汉格觉得她是个可怜的姑娘。那几天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妹妹一起陪简到处游玩,汉格的幽默体贴常常把简逗得捧腹大笑。

  离开时,简突然问:“汉格,你有女朋友吗?”汉格正在回答:“当然”,不料被妹妹抢了先:“我哥哥呀,还没谈过恋爱呢!”简羞涩地笑了,一个星期的相处,她已经喜欢上了汉格。汉格拽过妹妹嗔怒道:“该死的,不要给我捣乱了!”

  婚期一天天迫近,汉格忙得不可开交。订婚纱、拍照、去教堂……12月24日快到了,玫瑰园里成千朵玫瑰都含苞待放。这天,妹妹从学校打来电话,说简遇到了大麻烦要哥哥帮忙去解决。虽然婚期将至。但汉格想起简,没有犹豫就驱车赶往学校。

  原来简在几年前被查出有白血病,这个孤僻内向的姑娘表面柔弱但内心坚强,她从不微笑但也决不轻易哭泣。简一直没有谈过恋爱,因为她知道自己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但是爱情有不可思议的魔力,她爱上了幽默睿智的汉格。汉格的妹妹之所以当初否认哥哥有女朋友,是不忍心打击这个可怜伯女孩。现在医生说简最多只有半个月的生命了,她跟琼斯说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嫁给汉格。听完妹妹的话,汉格震惊了,他原本要好好责骂妹妹一顿,但那一刻他知道自己不能那样做。成全一个濒临死亡的人,那是一种最温暖的谎言。

  汉格到达医院时,简已经睡着了。简蜷曲在白床单里,瘦小而孤单。她的头发因为化疗已经掉光,脸色蜡黄,枕边放着汉格的照片。汉格突然对这个女孩充满怜爱,他伸出手轻轻摸了摸简的额头。他不知道该怎么跟简说明:自己就要迎娶安娜。但他更找不到理由拒绝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女孩。他就这样坐在床边,整整陪了简一个晚上。

  第二天简醒来看到身边的汉格时,扑到他怀里哭了:“汉格,如果能得到你的爱,我失去生命也不后悔。”汉格心情复杂极了,他给未婚妻安娜打了电话,将简的故事告诉了她。安娜还没等汉格说完就砰地挂掉了电话。汉格非常矛盾和愧疚,他不知道该怎样安抚这个受伤的女子。

  安娜摔掉电话后,彻夜未眠,她那么爱汉格,她不要任何的女子来争夺他。但是那个可怜的女孩,如果汉格不和她结婚,她或许要带着永远的遗憾离开世界。一晚上过去后,安娜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让汉格马上娶简!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汉格时,汉格惊呆了:“我不能这样做,这对简对你都不公平!”安娜轻轻地吻了汉格:“满足简在人世间最后一个愿望,只有我们能做得到。为什么不试一试?难道你忍心她带着遗憾而去吗?”望着体谅他的未婚妻,汉格热泪盈眶,他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即使他去和简结婚,但他的心已永远交给了安娜。他去向简求婚,婚礼定在12月24号。安娜说:“那天我会守着你送给我的红玫瑰祝福你们。当然,我也会耐心地等待做你最后的新娘。”

  2004年12月24日,得克萨斯州最大的一所教堂里,汉格和简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新娘坐在轮椅上幸福地微笑,这一天她出奇的美丽。而在汉格的家乡,却有一个女孩在满屋火红欲滴的玫瑰中,默默地流泪,默默地祝福。

  幸福的简在汉格的陪伴下,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岁月。这个勇敢的小女孩,在拥有汉格的日子里,居然创造了奇迹——多活了将近半个月。1月14号下午,简微笑着,躺在汉格的怀里永远睡着了。所有人都可以证明:这个女孩曾如此美好地走过了23个年头。

  在简的墓碑上汉格这样写:在天堂里,愿你会遇见比我更好的男人。因为在人世间,你遇上了安娜这样美丽善良的女人。

  他和安娜的婚礼定在情人节。所有人相信,2005年2月14号,汉格与安娜是最值得祝福的新娘和新郎。

  摘自《读者》2005年第8期 
 

 
 

 
 
  
经济增长会升华人的精神吗 
  作者:David G。Myers  罗选民译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 我和 家人在苏格兰度过了一年的公休假期。我们印象特别深的是 ; 把那里的生活和美国的生活相比国家的富裕和人民的康乐似乎毫 无联系。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苏格兰人的生活看起来非常简朴。他们的收人大概只有美国 人的一半。在苏格兰 ;44% 的家庭都没有汽车 ; 而且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家庭拥有两辆汽车。此地比冰岛偏南一点 ; 中央供暖 在当时仍然是很奢侈的。

  那一年之后 ; 我们又 3 次重返旧地 ; 每次都会在那里待上半个夏天。在此期间的数百次交谈中 ; 我们不时注意到 ; 尽管苏格兰人生活简朴 ; 但是他们的快乐看来毫不逊于美国人。我们昕到人们抱怨撒切尔夫人 ; 但是从没有听到谁抱怨薪水太低或无法支付日常开销。虽然钱少一些 ;但是人们并不缺少生活的满足、精神的温暖和心灵的契合。

  l富裕的美国人更快乐吗

  在任何一个国家 ; 包括我们自己的国家 ; 是不是有钱的人更快乐呢? 在孟加拉国和印度 这样的贫穷国家 ; 相对富裕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让生活更幸福 。从心理和物质方面考虑 ; 地 位高总比地位低要好得多。我们作为人毕竟需要食物、 休息、温暖和社会交往。

  但是在富裕的国家 ; 几乎每个人的生活所需都能得到满足财富的递增就显得无关紧要。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员罗纳德·英格勒哈特对 20 世纪 90 年代的 16 个国家进行了研究 ; 他指出 ; 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 ; 收入和快乐之间的联系“ 微乎其微 ( 其实 ;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很穷的人幸福会少一些 ; 可一旦生活舒适了 ; 更多的钱所带来的回报就会递减。第二块馅饼 ; 或者是第二笔 5 万美元的进账 ; 绝不会像第一次带给你的感觉那么好。就快乐而言 ; 无论一个人是开宝马还是像许多苏格兰人一样走路或搭乘公交车 ; 他所获得的快感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即使是很富有的人—— 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艾德·迪纳尔所调查的在《财富》杂志上个人资产排前 100 名的美国人也并不比普通人快乐很多。他们的资产净值都超过 1 亿美元 ; 有足够的钱来购买他们不需要也很少在乎的东西。在接受调查的 49 人中 ; 有 4/5 的人赞同 “ 钱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快乐 ; 关键要看如何用它”。接受调查的人中有一些确实不幸福。一个巨富说 ; 他可能永远记不起快乐的滋味了。另一位女士也坦诚相告 ; 钱无法解除孩子问题所带给她的苦恼。

  适应名誉、财富和苦难

  处于生活境况另一端的大多是身有残疾的不幸者。除非儿时受到虐待或遭遇被强奸之类的恶性事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