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
周年前夕,我们推出了这套二战纪实丛书——《走向胜利之路》。

在这场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战争中,全世界人民付
出了巨大牺牲,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遭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但是,法西斯恶魔并没有把人民吓倒,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反法西
斯力量从血泊中站起,拿起武器,同法西斯国家与军队进行了殊死战斗。他
们通过一个又一个战役行动,奏响反法西斯宏大壮观的交响曲,一步一步地
把法西斯恶魔送进了坟墓,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之时,回顾与纪念
这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无疑会使今天的人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我们拟用反法西斯战争重大战役纪实这种创作方
式,再现当年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现代战争是由一个或数个战役行动完成
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役行动更是数百上千。我们很难用文字把这些
战役行动一一介绍给读者,只能站在反法西斯力量的角度,从中国、苏联、
美国和英国这几个主要反法西斯大国实施的战役行动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
的陆战、海战、空战,两栖登陆战、热带丛林战、沙漠战,要塞保卫战等不
同作战样式的战役行动、介绍给广大读者。

这套丛书描写的20 
个重大战役行动,从战役上讲是独立的,每一个战役
行动都有自己的企图、目的与任务;从战略上讲又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战
役行动从时间上讲是前一个战役行动的继续,后一个战役行动的背景,从空
间上讲则都是为实现反法西斯这一战略总目标而实施的。因此,阅读此套丛
书,既可熟悉反法西斯战争重大战役的具体过程,又可对整个战争的概貌作
一了解。

本套丛书是军事历史题付的作品,作者大部分是全军最高军事学府国防
大学和最高研究机构军事科学院等单位长期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教学与研
究的军事专家。他们有着扎实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军事知识,撰写过多部军
事历史著作,文笔流畅而不散,行文活泼而不俗。读者阅读此套丛书,可以
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与军事知识。

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我军杰出的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加者萧克
老将军听说此套丛书即将出版,欣然提笔为之题写了书名,反映了反法西斯
战争的老战士、老将军对纪念这场伟大战争胜利的重视。在此我们深表敬意
与谢意。

丛书编委会
1994 

7 
月于北京西郊红山口


走向胜利之路血肉长城
——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第一部吴淞蹀血——淞沪抗战

杨树杰朱亚丽著

主要人物表

冯玉祥第3 战区司令长官上

顾祝同第3 战区副司令长官上

张治中第9 集团军总司令上

陈诚第15 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前敌总指挥上

张发奎第8 集团军总司令上

宋希濂陆军第36 师师长中

王敬久陆军第87 师师长中

孙元良陆军第88 师师长中

罗卓英第18 军军长、第15 集团军总司令中将后升

夏楚中陆军第98 师师长中

杨虎淞沪警备司令中

钟松独立第2 旅旅长、第61 师师长中

刘和鼎陆军第56 师师长,第39 军军长中

蔡炳炎陆军第67 师第201 旅旅长少

姚子青陆军第98 师第583 团第3 营营长少

薛岳第19 集团军总司令上

黄杰第8 军军长、税警总团总团长中

杨森第20 军军长中

蔡忠笏炮兵第2 旅旅长少

谢晋元陆军第88 师第524 团团副中校追赠少

廖磊第21 集团军总司令上

霍揆彰陆军第14 师师长、第54 军军长中

陈绍宽海军部部长海军上

陈秀良海军部次长、第1 舰队司令海军中

高志航空军驱逐司令、第4 航空大队大队长空军少



松井石根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大

长谷川清日本海军第3 舰队司令宫海军中

下村定日本参谋总部作战部长少



引子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和日军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密苏里”战
列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一场由日本帝国主义挑起,
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中国人民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伟大民族战
争,由此载入世界和平的史册。

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由无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行动汇成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大战风暴把亿万中国人民推入苦难深渊的严


酷岁月,永远不会忘记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场生动、残酷的战役和战斗,
因此也永远不会忘记数以百万计在战场上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勇士——中
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它标志着中华
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淞沪会战历时
3 
月有余,双方投入总兵力近百万。战役分三个阶段,即:
1937 

8 
月13 
日至
9 
月11 
日,中国军队按照预案攻击日军在沪据点及抗击
日军增援部队登陆的战役进攻阶段;1937 

9 
月12 
日至11 

4 
日,中国军
队与日军在既设阵地相持并反复争夺的战役防御阶段;1937 
年11 

5 
日至
下旬,中国军队因受日军侧翼夹击,被迫转移的战役退却阶段。此次战役,
双方阵亡人数约20 
万。

淞沪会战,这场在中国工业、金融和航运中心展开的战争行动,严重损
坏了中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基地,中华民族数百年建立起来的物质文明惨遭劫
难,成千上万的中国平民百姓的正常发展希望被打破。侵略者从攫取经济利
益的目的出发,大肆掠夺中国的经济资源,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淞沪会战,是在中国军队兵力占绝对优势,武器装备居劣势的条件下展
开的。中国将士勇猛无畏,艰苦奋战,前仆后继,舍身取义,终未能赢得胜
利。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硬件及其对战争进程与结果的直接影响,充分证明
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淞沪会战,是中日两国军队战争及战役理论实践形态的表现与较量。战
役指导思想、战役企图、战役组织指挥以及兵力、武器装备和战术、技术等
作战手段的运用,在中日双方互为对象的军事行动中,展示出了鲜明的特点。
集历史、现实于一身,融理论、实践为一体,作为一般军事原则与战争固有
规律的反映,双方各自的军事理论修养与造诣,直接决定了战役的进程与结
局。百万之众,聚于一隅,胜负之机,系于方寸。历史只承认成功,不认可
失误。恩格斯指出:“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这是淞
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军事思想所支配的作战样式既有同一性,更有差异性的根
源。把握人类社会的客观进程,不断在新的社会关系中确立新的军事科学思
想,是淞沪会战,同时也是此前此后的整个战争活动给予人们的启迪。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军队战役指挥艺术在特定历史舞台上的竞赛。在
日寇铁蹄下呻吟不已、愤怒不已的中国人民的解放,只能通过自己军队的作
战行动来争取;而军队作战行动的结果,则主要取决于统帅、指挥军队的将
领们的作为。战争的历史一再证明,没有英明、果敢并掌握高超作战指挥艺
术的将帅,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有什么样的将领,就有什么样的军队。
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不断提高军队指挥员的素养,大量培养高质量的军事
指挥人才,努力造就一代又一代驾驭战争、叱咤风云的将帅,既是时代的要
求、民族的重托,也是淞沪会战极具现实意义的昭示。

淞沪会战,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爆发的一场民族战争的组成部分。日本帝
国主义的贪婪和野蛮,使人类文明遭到溅踏,中华民族的尊严备受侮辱。民
族存亡之秋,国土沦丧之际,中国军队肩负重任,同仇敌忾,同刁蛮不可一
世的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腥风中,中国将士用忠勇谱写了一曲爱国
主义的凯歌;血雨里,炎黄子孙用身躯筑起了一道民族灵魂的长城。会战的
史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欺,中国军队不容藐视!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和平要用正义来维护。参加会战的中国军人


维护和平的正义之举,昭日月,泣鬼神;参战军人塑造民族灵魂的壮烈行动,
撼人心,催人奋;永远和大地结为一体的烈士们,与人民同在,与山河共存!
淞沪会战,血染的丰碑,彪炳史册,巍然矗立!


第一章风云激荡诉刀兵

剑拔弩张

1937年7月8日一大早,青岛滨海处的一所别墅里,国民党中央军校教
育长张治中上将绕室踱步,显得有些焦急。他正在等候负责给他治病的医生。
室内的桌上、沙发上零乱地散放着各种各样的报纸。所有这些报纸都在头版
头条,以极其醒目的大号字体刊出了“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消息。对中日两
国必有一战,张治中思想上早有准备,甚至带有一种期待的心情。日本人太
骄狂了,自“九一八”以来,日军夺占东三省,进攻上海,进而入侵华北,
节节进逼,将偌大一个中国玩弄于股掌之上。此次“卢沟桥事变”,倘若中
国方面再下痛下决心,举全国之力与日本抗争,华北版图必将易色,中国也
会国将不国。

具有儒雅气质、待人平和的张治中是国民党内的主战派将领。1932年“一
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时,张治中即向蒋介石请缨抗日,并亲率第5军赴
援上海,与第19路军一道奋起抗击了日军的进攻。5年多时间过去了,张治
中无时不在思考对日全面抗战的问题,并对一旦开战后,如何保卫南京、上
海一带的问题作过反复探讨。1936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准备对日作战,
划全国为几个国防区,张治中兼任京沪区的负责长官。这是一个极秘密的工
作,不能公开进行。张治中奉命之初,在中央军校设置了一个高级教官室,
从军校选调干部充实这个实际上的作战准备机构,后又将其改名为“中央军
校野营办事处”,多次派出人员到淞沪线、苏福线、钱澄线等地测绘地图,
考察战场,完成了初步的作战方案,并开始在上述预想战场构筑野战工事。

果然不出所料,现在日本终于发动了对中国的又一轮侵略。养病在青岛
的张治中自然不会坐而视之,从接到“卢沟桥事变”的最初消息后,张治中
就下决心赶回南京,向蒋介石委员长力陈全面伉战的要求。此刻,平素一身
休养服、风雅和善的张治中腰佩短剑,一身戎装,眉目中隐隐透出一股杀机。

稍过一会儿,医生匆匆赶来,再三劝诫张治中安心养病。张治中哪里听
得进去:“国难当头,身为军人岂能安卧于病榻之上?我决心已定,即刻回
京请战,即使马革裹尸,亦无悔无怨!”张治中断然拒绝了医生的劝告,携
带药物乘车南下。

一路上,张治中脑海中充满了自信。他认定,此次在淞沪对日作战,一
定要争先一着。既然日军一定会在上海进攻,中国就必须“先发制敌”,乘
日军主力尚未登陆淞沪地区的时机,断然扫荡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消除
腹心之患,然后从容对付来犯的日军主力。

7月30日,张治中向南京郑重提出自己的腹案:

“我在北方作战,固不宜破坏上海,自损资源,但敌方若有下列征候之
一时,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一)敌决定派陆军师团
来沪,并已开始登船输送时;(二)敌派航空母舰来沪时;(三)敌位于长
江的舰队向沪集结时;(四)敌在沪提出无理要求,甚至限期答复时。。。”

南京回电:“30日电悉,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机应侍命令。”

中国在淞沪地区的作战准备并非无的放矢。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之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长江三角洲平
原东北缘,地势平坦,海岸缓直,河流纵横,交通便利,城镇密集。其中上


海市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年吞吐量约
2000 
万吨),又是外国在华投资的集中地(1931 
年日、英、美在上海的投资
分别占在华投资的66。4%、76。6%和64。9%),外贸额约占全国1/2,中国
现代工业大部分都在上海周边地区。加之上海雄踞南京前哨,为进入江、浙
地区的海上门户和溯江进入中国内地的水陆咽喉,上海港在世界军港中排名
第5,因而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1929 
至1933 
年世界范围经济危机所引发的法西斯主义扩张的过程
中,上海对于资源贫乏、国土狭小的远东战争策源地日本,具有特别的意义:
与英、美等列强争夺在华利益的要地,遏制、征服中国的砝码,实现“大东
亚共荣圈”迷梦的跳板。“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日本军队即
于1932 

1 
月28 
日在淞沪挑起了战端,并通过是年
5 

5 
日同国民政府签
订的《淞沪停战协定》,获得了在上海的驻兵权。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不能
在上海市区及苏州和昆山地区驻防,市内仅保留淞沪警备司令官杨虎所辖之
上海市警察总队和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维护社会治安。与此同时,日军在沪
派驻的海军陆战队达3000 
余人。1937 

7 

7 
日,侵华日军又将战火从山
海关外烧到了华北,陷北平,占天津,狂妄至极地发出“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的叫嚣。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甚至公开提出“如果军事力量容许的话,我
们应该首先打击南京政府”的主张。

在日本政府和军方看来,解决中国问题,最便捷的途径是采取一切可能
的措施,挟迫国民政府投降,兵不血刃地占领之。于是,在不扩大战事的情
势下反复重演威胁利诱的伎俩,便成了日军的首选方案。华北陷落,无疑增
加了日本要挟中国的筹码,而要迫使国民政府低头,则需要进一步造成其首
尾无顾。难以控制的危险局面。为此,1937 

7 
月10 
日,日军参谋本部提
出了动员15 
个师团,在黄河以北,根据情况包括上海方面,作战期限为半年
的用兵计划,企图从华北、华东两面夹攻,实现自己的预谋。鉴于占领上海,
等于卡住了中国的脖颈,可“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切断其对外联
系”,从而使中国“军队及国民丧失战斗意志”,导致中国政府投降,达到
迅速霸占中国的目的,日军对于上海是志在必夺。

“一二八”事变后,日军即以虹口靶场、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核心,以
杨树浦公大纱厂和沪西丰田纱厂为两翼,构筑了坚固的据点。还在日租界内
日侨各大建筑物中设置了众多的掩体工事。到战前,已有军事设施百余处,
并控制了该地区内的码头,以为补给和增援之用。同时在日侨中建立了可随
时应召作战的军事组织,编组训练。入侵上海的行动,正式提上了日本军队
的日程。

7 
月11 
日,日本东京海军省作战会议室内,身穿洁白军服的海军将校们
云集一堂。海军大臣米内大将伸出双手向下一压,示意全场肃静,而后声色
俱厉地开始讲话:“帝国军队已在华北开始军事行动,政府决心借此良机,
严惩狂妄反日的中国,一举达成帝国多年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大陆上确立帝
国的霸权。当此之际,我帝国海军决定,驻华第
3 
舰队向上海一带集结,驻
汉口的海军陆战队调往上海市区增援,与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一起惩罚中国
军队,待陆军主力抵达后,配合陆军夺取全上海,进而攻占南京。”

东京在开会,驻华海军舰队在集结。吴淞口外的海面上,第
3 
舰队司令
官长谷川海军中将立于“出云”号旗舰的舰桥上,满意地环顾前后左右的大
小舰只。只见各舰上的海军旭日军旗猎猎招展,各种口径的舰炮全部朝向海


岸。长谷川踌躇满志地对身旁的参谋们说道:“我将与诸君一道,让帝国海
军的旭日升起在中国大陆上。”

据说苏州留园是清末大臣盛宣怀的私宅,
7 
月末的留园依然是那般美仑
美央,园中的一楼、一阁、亭台水榭,以及遮掩在竹林中的曲折幽径和碧水
中漫游的各式金鱼,无不显示着东方古典名园的雅致,不过,气氛已截然迥
异。“滴滴答答”的电键敲击声彻夜不停,声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