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井陉煤矿;贺龙、关向应指挥的120 
师和晋西北的部队,同时向同蒲路北
段及静忻公路出击,385 
旅一举攻下康家会,全歼守敌,并歼灭由静乐增援


之敌40 
余人。

总部发来电报,称百团大战“将成为中外战史上最光辉的名词”。

令周希汉遗憾的是未能全歼芦家庄守敌。由于21 
日天降大雨,芦家庄又
有几百日军增援,16 
团各攻击部队之间的联络又不通畅,使芦家庄退守学校
的一部日军侥幸逃脱。

战斗进行得很顺利,但周希汉的心始终放不下来。28 

5 
连反偷袭成功
的消息,既使他高兴,又让他担忧。

和日军打了三年多的仗,日军的脾气周希汉是很清楚的。只要八路军在
某个地方狠狠地揍了日军一下,日军总要集中一定兵力进行报复,否则大日
本皇军的这口气是咽不下去的。百团大战这样大的破袭行动,打得日军焦头
烂额,晕头转向,日军一定会集中兵力进行报复。

战斗打响后,周希汉既要关注破路群众的安全,又要关注部队的疲劳情
况。而最让他担心的则是部队因胜利而松懈,对敌人的报复行动失去警惕,
遭至不应有的损失。

担心、忧虑,连日的不睡觉,使周希汉的眼睛慢慢肿胀起来,就是老百
姓所说的“上火”了。

肿着眼睛的周希汉正是用眼睛的时候。为保障扩大战果,防止敌人报复,
周希汉除派部队和侦察员加强对榆次敌人的侦察和警戒外,每天还亲自到羊
头崖指挥所正西、西北、西南的三个高地了望哨,用望远镜观察战场情况和
榆次、寿阳方面敌人的动静。

周希汉得到的消息仍然使他睡不着觉。从
8 
月26 
日起,周希汉连续得到
榆次抗日政府和侦察部队关于榆次之敌不断增加的报告。

周希汉下达的命令和得到的消息都在增加。加强战备,抓紧破路,加强
监视,命令一个接一个地下发,敌人在增加、增加、增加的消息一个接一个
地传来。

8 
月30 
日下午,在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去之前,周希汉早已预想到的情
况出现了。在望远镜中,周希汉看到十多公里外的山梁上,有一路行军纵队
时隐时现,像蚂蚁爬行般地蜿蜒西行。日军终于出现了。

周希汉一面将情况迅速上报刘、邓和陈赓,一面命令16 
团团长谢家庆速
带两个营,占领芦家庄西南12 
公里的高坪阵地,阻止敌人的侧后迂回,掩护
群众和部队继续破路。

双方一经接触,战斗就异常激烈。

31 
日,日军500 
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高坪阵地发起猛烈的攻
击。

激战中,周希汉得到了刘,邓首长的指示:

“应坚守高坪、道坪阵地,掩护破路群众有秩序地撤退后,你部应经松
塔、马坊进至石拐以北地区,协同385 
旅消灭突进石拐之敌。”

对于如何执行这个指示、是否执行这个指示,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情况
的变化,构成了对周希汉的重大考验,使第一次担任纵队指挥的周希汉在这
个临时职务上走向了成熟。

当周希汉赶到高坪时,坚守高坪一带的部队已经处在敌人的三面包围之
中。增援芦家庄之敌的一部,正向南进至戈山一带,企图攻击高坪阵地的右
翼;向东南方向运动之敌约500 
余人,已占领高坪左后方的高家山,威胁着
高坪的左侧翼;自寿阳向南运动之敌千余人已占领河底村,正从北向南对我


合围。

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情况的发展已经完全不同于设想。

原计划左纵队在完成阻击任务后,经松塔、马坊地区,在石拐以北协同
385 
旅消灭突进石拐之敌。现在,日军一部正欲继续向129 
师后方迂回,妄
图围歼129 
师于松塔、马坊地区。师指挥所还在石拐附近,这股敌人已经威
胁到师指挥所的安全。情况已经无法上报,周希汉面临第一次临危处置。

周希汉能够得到陈质的推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赓是129 
师有名的虎
将。在香城固战斗后,日军打出了“专打陈赓”、“专打386 
旅”的牌子。
陈赓除了打仗出了名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人所共知的——看人看得非常
准。经陈赓当红娘而结成百年之好的夫妻在八路军中可不是一对两对。像我
们熟悉的彭德怀与浦安修的婚姻、肖华与王新兰的婚姻都是陈赓牵的线、搭
的桥。这次又是陈赓搭桥把周希汉和左翼纵队总指挥联在一起。

周希汉没有辜负陈赓的推荐。陈赓也没有看错人。

周希汉针对三面受围的不利局势,立即命令25 
团阻击寿阳方向的敌人,
掩护破路群众安全转移后,再进至松塔地区;又令38 
团向16 
团靠拢,占领
柳树坪、松凹一线高地,配合16 
团采用交替掩护、节节抗击的战术,阻敌前
进,保障师主力右翼的安全。

完成阻击任务后,周希汉指挥26 
团、38 
团于
9 

2 
日凌晨转移到松塔
东南13 
公里左右的上瑶岩、羊儿岭、红崖、上葫芦把一线高地时,发现左右
两翼的两条山沟里火光一片,烟雾弥漫,人喊马嘶。搞不清是日军还是八路
军。

正在准备派出侦察,一个走错方向的伤兵揭开了谜底。他告诉周希汉,
说:“卫生部钱信忠部长带的伤兵在左翼卷峪沟。”右翼是敌人,左翼是友
军和伤员。

是去完成刘、邓的指示中所要求的配合385 
旅歼灭突进石拐之敌的任
务,还是就地转入防御,掩护友邻部队和伤员?周希汉面临第二次临危处置。

肿着眼睛的周希汉对形势看得是很清楚的。

他召集16 
团团长谢家庆、政委陈悦常和38 
团团长蔡爱卿、政委刘有光
在山顶一棵大树下研究了情况,决定38 
团占领红崖一带的高地,16 
团占领
羊儿岭和上岩等高地,构筑工事,坚守阵地,掩护友邻部队和伤员安全转移。

周希汉的部署正中要害。部队刚刚进入阵地,500 
余敌人就在炮火掩护
下向阵地猛扑过来。16 
团坚守的羊儿岭阵地受到的冲击尤其强烈。由于敌众
我寡,激战半小时后,阵地被敌人占领。

形势很危急。周希汉也感到压力很大。压力大还不仅仅是因为防御正面
的敌军要多出己方好几倍,卷峪沟内有友邻和伤员,防御任务很重;更重要
的则是师里交待的任务和眼前的当务之急发生了冲突,使周希汉分身无术。

周希汉回忆道:刘、邓首长交给我配合385 
旅歼灭突进石拐之敌的任务,
我一直记着,怎么也放不下,总想在掩护友邻部队和伤员转移后,尽快摆脱
敌人,向石拐以北地区转移。

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很多将才,有时做出的决断很今后人不解。因为从
当时的情况看,有两种或更多的选择,而他们选择了其中的一种,后来经实
战检验他们选择对了,这种能力恐怕书本上很难学到,也就难免让后人不解
了。

周希汉正是在多种选择中选择了正确的一种。


就在这关键时候,周希汉看见有两个人从卷峪沟方向气喘吁吁跑上山
来。原来是刘、邓派警卫营长向他传达口头命令:“要死守阵地,没命令不
得撤退。”这时,周希汉才知道师指挥所也在卷峪沟内。

“要死守阵地”虽然是一道令多少将军望而生畏的命令,但此时此刻却
令周希汉感到一阵轻松。他从痛苦的抉择中摆脱出来了。

周希汉马上部署夺回羊儿岭,命令16 
团以
2 
个连的兵力从上瑶岩向南出
击,攻击羊儿岭敌人的左侧后背;38 
团以
1 
个营的兵力,从红崖向北出击,
攻击羊儿岭敌人的右翼;谢家庆团长带16 

4 
个连分
3 
路,从正面向羊儿岭
实施反击。

冲锋与反冲锋,攻击与反攻击,多达13 
次。有时冲击与反冲击是以肉搏
战而告终的。有两个团长、政委亲自带领部队冲击,八路军志在必得,日军
则必须死守。施放毒气,飞机连续低空轰炸扫射,日军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
八路军则多方向、多批次地连续冲击。这个时候,双方都已毫无保留,拿出
了最大的力量。

有时候可以说一场战斗是比双方的力量,有的时候比的却是意志。双方
打到短兵相接的时候,不仅可以看到对方的枪刺在阳光下闪烁,甚至可以看
到对方被战火熏黑了的面孔。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日军终于抵挡不住八路军勇士的勇猛冲击,从羊
儿岭溃退下去。

占领羊儿岭后,周希汉立即命令加紧构筑工事,准备迎接敌人疯狂的反
扑,当过参谋长的周希汉在部署兵力时细致周到,他命令16 
团以三分之一的
兵力坚守阵地,主力疏散隐蔽为预备队。

这一着非常有效。鬼子每次冲击,都伴随着飞机、大炮的掩护。前沿阵
地上少布兵,则在敌人的炮火下,伤亡大为减少。不断地得到后备力量的补
充,使第一线阵地总能保持一定的有生力量。

八路军越战越勇,战斗情绪越战越高。阵地始终牢牢地掌握在八路军的
手中。这次阵地防御战,从
9 

2 

6 
点半打响,一直到21 
点半结束,整整
持续了15 
个小时,共毙敌300 
多人。战斗结束后,按刘、邓首长命令,部队
转移集结待命。

到达集结地后发生的一件事使周希汉劳顿全消。周希汉是这样描述这件
事的:

周希汉本来想躺下睡一觉,但一闭上眼,战士们在战场上同敌人肉搏时
的情景就出现在眼前,正欲睡不睡时,参谋向福廷跑来激动地对他说:“参
谋长!首长们都来了!”周希汉惊奇地间“哪里来的首长啊?”向福廷说:
“你快出去看吧!”

周希汉急步跑到大门外,真想不到,北方局书记杨尚昆、18 
集团军总政
治部主任罗瑞卿和副主任陆定一等同志都来了。罗瑞卿同志紧紧地握住周希
汉的双手,说:“希汉呀,今天你们打得很坚决,很顽强!打得好!”杨尚
昆同志接着说:“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保障了首脑机关的安全。我们是
代表朱、彭首长和刘、邓首长来慰问你们的。”他们又一次一一同周希汉握
手。

进到房里后,首长们询问了周希汉是如何转移到卷峪沟的。周希汉回答
后,首长们说:你们在和上级失掉联系的紧急情况下,机动灵活地处置情况,
部队打得很顽强。希望你们好好地总结经验,发扬这种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今后更好地多打胜仗。现在你们已转移到外线来了,要让部队好好休息一下,
恢复恢复体力。

晋西北告捷

8月8日,晋西北兴县蔡家崖120师师部。

贺龙和关向应拿着刚刚收到的总部关于开展正太破击战役的《战役行动
命令》,研究和讨论着。半个小时后,贺龙把那只永不离手的木雕烟斗放在
嘴上,深深地吸了一口,说,“把我们的意见向总部反映一下。”

贺龙和关向应的想法与总部的意见不完全一致。八路军总部在电报中分
配给120师的任务是,集中主力,破坏榆次到平遥段的同蒲路,配合兄弟部
队向正太路进攻。

贺龙和关向应的意见则是将120师的主要破坏路段放在同蒲路北段和忻
静公路间。

榆次向南是太谷,太谷再向南就到了平遥。总部的意见是要120师将主
力放在榆次南边120师的意见是将主力放在榆次以北的忻县至朔县之间。

八路军总部的意见和120师的想法中,虽然执行任务的路段都是在同蒲
路上,但这一南一北,却是差别很大。在榆次以南路段上用兵,则可直接敲
山镇虎;在太原以北用兵,采取的则是围魏救赵的策略。

关向应对贺龙说:“我们要做到知彼,但不能忽略了知己。经过夏季反
‘扫荡’,部队还没有恢复,在同蒲路北段开刀,拽住筱冢的牛尾巴,更适
合我们的情况。”

120师实在太疲劳了。

这一年的夏天,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刚刚粉碎了日军残酷的夏季“扫荡”。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当面之敌第3、第9、第16独立混成旅团和第26师团
各一部,约有2万人。第9独立混成旅团的司令部设在太原。

日军1个师团、3个旅团”为防止该地区共产化”,从6月6日至7月6
日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联合“扫荡”。关于这次“扫荡”,日军是这
样记述的:

“山西省西北部是共军120师及前发生兵变的山西新军的根据地。第1
军在方面军指导下与驻蒙军相配合,企图消灭盘踞在兴县、临县、奇岚及岚
县地区的共军,以防止该地区的共产化,并削弱中共在同蒲线以东策划的活
动。为此,自1940年5月中旬进行了作战准备。”

为此,日军计划首先在晋西北根据地将120师分割包围,如在晋西北根
据地中部不能实现预期目的,则压迫120师至黄河沿线,逼迫120师背水一
战。

6月6日,日军15000人同时出动,实施预期作战。

贺龙把烟斗叼在嘴上,烟雾使他的眼睛微微眯着。两把菜刀起家的贺龙,
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后退过。兵来将挡。日军分三路向晋西北进攻,贺龙也
分三路退敌。一路吸引敌第26师团和第3旅团,不让其进入根据地;一路插
向敌后,威胁敌军后方,围魏救赵;最后一路在根据地内部运动游击,寻机
歼敌。

日军左突右冲,频频扑空。7月1日,日军合击兴县120师主力扑空。
贺龙判断日军各路进攻部队也已是强弩之末,决心集中第358旅、独立第1


旅、独立第3、第
5 
支队,由张宗逊、李井泉指挥,准备在兴县以东伏击来
犯之敌。
7 

4 
日,敌进入伏击圈。由于敌兵力过多,激战至黄昏,未能结
束战斗。此后,敌后续部队陆续到达,贺龙决定120 
师各部撤出战斗。

历时一个月的反“扫荡”战役,120 
师主力与地方武装共与日军交战251
次,毙伤敌4000 
多人,彻底粉碎了日军消灭120 
师于晋西北的企图。

晋西北的形势是很严峻的。

日军敢于肆无忌惮地对晋西北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是因为日军已
和山西军阀阎锡山偷偷地作了朋友。1939 
年11 
月,阎锡山密令旧军第13 

团军总司令王靖国、第
6 
集团军总司令陈长捷各派代表
1 
人,在临汾后村同
日军进行谈判。日本人为了要阎锡山反共,答应归还阎锡山在山西的工矿企
业的49%,全部归还阎锡山各将领的住宅。同时日军还答应给晋绥军提供军
械弹药,帮助阎锡山剿共。

国之将亡,何以家存。阎锡山是不懂这个道理的。

在阎锡山眼里,国是蒋介石的,只有山西这个家才是他的。为了家他可
以和日本人谈判,可以把枪口转向刚刚帮助他守卫过家的八路军。

1939 
年12 
月,已从日本人手中得到家产的阎锡山,下达了要决死第2
纵队破击同蒲路霍县至灵石段。这是阎锡山送给日本人的一个礼物,因为日
军已经集结了数千人在韩信岭地带,正在等着决死第
2 
纵队钻进口袋。

阎锡山这个命令中的潜台词,实际上已是司马昭之心——尽人皆知。决
死第
2 
纵队当然不能执行这个命令。

于是,阎锡山终于找到了借口。

紧接着,阎锡山通电全国,宣称决死第
2 
纵队“叛国”。

之后,阎锡山对决死第
2 
纵队、抗日政府,牺盟会干部、八路军后方工
作人员大开杀戒。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第120 
师于
2 
月初返回到晋西北根据地,不得不从
抗日最需要的地方撤回来,加强晋西北反顽斗争的力量,打击晋西北地区的
旧军和气焰越来越嚣张的地方顽固势力。

军事形势紧张和群众基础薄弱是贺龙有所顾虑的两个主要原因。山西是
阎锡山的老窝。在这里,封建势力顽固,反共势力猖厥,群众基础比较薄弱。

120 
师的主力部队长期在外,深入的、广大的群众工作才刚刚开始。

1938 
年底,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动了连续的进攻。冀中军区吕正操告
急。中央军委急令贺龙、关向应率师主力开赴冀中。

贺龙、关向应临危受命,到达冀中后,在10 
天内,连续打退日军两次进
攻。根据中央的指示,第120 
师与冀中军区党政军共同组成冀中军政委员会,
贺龙任书记,统一领导冀中的党政军工作。随后又成立了冀中总指挥部,贺
龙任总指挥,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吕正操任副总指挥。

冀中实行了统一领导后,于
4 
月底在齐会打了一个漂亮的大歼灭战,歼
灭日军第27 
师团第
3 
联队第
2 
大队大部。齐会战斗的胜利,使冀中的形势渐
趋稳定,为冀中抗日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40 

1 
月,贺龙、关向应挥师回到晋西北后,不仅要进行军事斗争,
还要进行经济斗争。

1940 
年是晋西北抗日斗争最艰苦的岁月。日寇在对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