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持续了40 
分钟,公路上除了各种物资弹药的炸裂声,已经没有了抵
抗,几十辆汽车全部成了火堆,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和烧烤人肉的恶臭。
公路北边一阵激烈枪响,日本人增援来了。李团长打出撤退的信号弹后,命
令迫击炮向枪响的地方射击,掩护山头上的部队迅速撤下来。天亮前,各部
队陆续回到出发时的松树林中,稍微清点一下伤亡人数,即向远方山中避去。

随后几天,这支部队又在不同地点打了两仗,一次是布好口袋阵伏击,
一次是在较远距离上用迫击炮轰击。在此前后,其他中国部队也在日军侧后
频繁活动袭扰,有成功的,也有失利的。日军后方补给时断时续,不得不用
相当部队应付后方。日军第16 
师团及第13 
师团主力,直到
9 
月底、10 
月初
才陆续抵达沙窝和新店前线。但是,两个师团的全力进攻,并没有打开通道。
日本战史著作记载:

“第13 
师团主力进入新店北面地区后,统辖沼田支队,。。10 

3 

开始总攻击,依次占领了山地阵地,于10 

8 
日夜占领了新店。以后师团虽
继续攻击,但凭险修筑的敌阵地是很难攻的。一直延续到21 
日才攻占了阵地
的主要部分,22 
日越过省界,击败残敌后继续南下;26 
日进入麻城东北地区,
接着于10 
月30 
日进入宋埠。

“第16 
师团首先击败筱原支队背后的敌人,然后进入沙窝地区。从10

6 
日开始,攻击大别山的敌阵地。。。直到10 

9 
日才占领一部分要点,
战线呈现胶着状态。。。10 
月15 
日,再次总攻击,顽强的敌阵地逐次被攻
破,24 
日越过省界转向追击,25 
日进入麻城地区,26 
日进入宋埠地区,27
日进入黄安。

10 
月中旬,第16 
师团由于第一线步兵中队伤亡较大,在步兵第33 
联队


内甚至出现仅剩下中队长等13 
人的中队。”

日本战史著作号称信史,但至少在上述记载中充满了暧昧含糊,以至于
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即:第16、第13 
两个师团虽然进攻困难,但毕竟突破
了大别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日军两个帅团在10 
月下旬越过大别山不假,
但并非靠自身的力量获得突破,而是在西面平汉线和南面长江北岸两个方面
取得进展,形成对大别山中国守军的合围之势后,中国守军主动撤退的情况
下,才得以越过大别山的。换言之,到10 
月下旬,其他方向的日军已经逼近
武汉,继续阻止大别山日军前进已失去意义,因此,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放
弃了阵地。如果说,这也算是突破的话,日本人对战争的理解就太肤浅了,
要么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衡量一切战争,一次战役的得失成败,不在于是否撤退,而在于是否达
到了预期目的。以这个不争的标准衡量,宋希濂、田镇南、孙连仲是胜利者,
因为他们成功地粉碎了日军取捷径,经大别山先入武汉的幻想;而莎洲之兵
和藤江惠辅两位师团长失败了,因为他们没能达成第二军司令官稔彦王中将
赋予他们率先攻入武汉的任务。当日军第16、第13 
师团尾随撤退的中国军
队翻过大别山时,其他方面的日军先头已于10 
月26 
日进入了空荡荡的汉口。
如果说,这也不失为一种胜利,那么,这种胜利与第16、第13 
师团没有多
大的关系。

战后,中国最高统帅部论功行赏,通令全国军队嘉奖第
2 
集团军和第71
军,表彰其官兵在大别山沙窝、新店一带的成功作战。


第七章田家镇功败垂成

长江上的“旅顺口”

北面大别山方面固然重要,但相形之下,东面长江方向更为要紧。整个
8月间,九江西至田家镇的60公里长江上,压力越来越大,到了9月中旬,
出现了危机。

田家镇——武汉东方的最后一道大门。蒋纬国将军的战史著作中,曾列
举了武汉会战中敌我双方必争的一些要点,其中就有田家镇,内称:

“田家镇,该地区江面狭窄,南北两岸均筑有要塞,可以火力控制长江
航道,为武汉东面之最后门户。昔本地区有失,则日军海军可自由溯江西进,
直冲武汉。”

为了屏护这“最后门户”,中国方面除在田家镇修筑永久性要塞阵地以
外,还在九江至田家镇之间的长江两岸,设置了多处炮兵阵地和较小的要塞,
并在江面上广布水雷,形成了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如果说,武汉大会战的方
针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当战于武汉之远方”,那么,田家镇保卫战可
以说是,不仅要战于田家镇,而且首先要战于田家镇之东方外围。从这个意
义上讲,田家镇作战开始于8月初。事实上,日军的计划也是这样。

7月26日,九江失陷之后,日军陆海军新阶段溯江作战的目标就是田家
镇。8月1日,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与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及川古志
郎中将,双方在关于田家镇作战的陆海军协定上签下了各自的大名,协定规
定:

“继占领九江之后,海军继续以长江部队顺次打开长江水路,8 月下旬
进入田家镇方面;陆军以一部兵力攻战江岸要地,协助海军的上述作战。”

计划直接使用的兵力为,近藤英次即海军少将指挥的海军溯江部队,包
括第11战队的各类舰艇及海军陆战队;波田重一中将指挥的陆军台湾混成旅
团。此外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和陆军第3飞行团协助作战。

日本方面对田家镇作战的难度是有认识的,从各种渠道已了解到:“九
江至汉口之间,筑有最复杂阵地的地方就在此处,其北面山地筑满炮台,前
面的长江非常狭窄,众多隐蔽炮台使溯江部队绝对难以接近。”日本国内甚
至将田家镇与日俄战争时的旅顺口相提并论,称之为“长江上的旅顺口”。

8月6日,以田家镇为目标的溯江作战正式开始。但是,直至9月上旬,
波田旅团困于南岸湖沼地区,举步维艰,无法有效排除陆地上对海军的威胁。
海军虽然在飞机、舰炮掩护下,强行溯江上行,但两岸中国炮兵的固定或机
动炮击,使海军的排雷除障作业极为困难。整个8月期间,海军溯江舰艇每
日平均前进不过1000米,进入9月,更加迟缓,平均仅扫清不到700米的江
面,而前方还有码头镇、武穴、富池口、半壁山、田家镇等一个比一个强固
的要塞。

预定8月下旬进入田家镇方面的时限已经超过了,事情明摆着,仅靠陆
海军溯江部队是达不到目的的。怎么办?畑俊六大将和冈村宁次中将都参加
过日俄战争,熟知日军战史。日军攻打坚固要塞已不只一次,甲午战争对威
海卫要塞的进攻,日俄战争对旅顺口要塞的进攻,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对
德军青岛要塞的进攻等等,无一不是在侧后登陆,从陆地逐步进攻,最终达
成目的的。


看来这次对田家镇要塞也只能如法炮制了。

早在
8 
月中旬,海军溯江进攻陷于难产之时,第11 
军司令部就已开始考
虑另辟蹊径,认为相对溯江正面攻击而言,从陆地进攻田家镇背后更为有利,
也比较快,并据此制订了腹案:

会战准备要领
8 
月13 
日吕集团参谋部


6 
师团对具右侧之敌进行扫荡后,于
8 
月25 
日左右从黄梅附近出发,
攻占广济附近。。然后迅速以一部协助海军从背后攻占田家镇。。”

为了攻占出家镇,日军盯上了广济,中国统帅部当然也明了广济的重要
性。蒋纬国将军的书中指出:

“广济,南倚长江,北屏大别山,为亨(即南京——作者注)川公路上
之战略要点;地形复杂,雨季时沼泽处处,泥泞载道,运动困难。如广济失
守,则田家镇要塞陆地方面失去屏依,大别山南翼暴露,汉口之东方门户开
放,虽尚有白马、巴阳等河流可资依托,但障碍力不大,无险可守。”

鉴于广济对田家镇的重要性,中国统帅部要求第
5 
战区右翼兵团李品仙
所部,在广济一带全力抗敌,屏障田家镇以北的陆上安全。

冈村宁次深知第
6 
师团将要实施的广济、田家镇之战将会是一场殊死之
战,因此,特意将直辖的迫击炮第1、第
4 
大队,独立山炮兵第
2 
联队,独
立工兵第12 
联队,近卫师团第
4 
野战高射炮队,独立机关枪大队,以及部分
坦克、装甲车部队配属给第
6 
师团,以加强其攻击力。同时,考虑到第
6 


8 

2 
日占领黄梅后,前有重兵堵击,后有中国部队攻其补给线,该师团
近一半兵力被迫投入后方潜山一太湖一宿松一黄梅的补给线上进行守备作
战,从而无力西进。因此,冈村断然决定,不再与中国军队争夺,放弃这条
陆上补给线,将撤出的守备部队悉数用于广济作战,第
6 
师团的补给改由长
江水路输送。

一番布置,一番折腾,第
6 
师团总算从困境中摆脱出来,重新恢复了西
进的能力,而且得到了极大加强。
8 
月23 
日,第11 
军正式下达进攻命令:

“第
6 
师团应于
8 
月31 
日从黄梅附近出发,击败当面之敌后,向广济前
进。。随着进入广济附近,可急速以有力一部攻占田家镇,以利舰艇溯江。
对此,海军航空部队应予协助。”

广济,田家镇面临一场剧烈的厮杀。

历访江南各战场的田部圣大佐,此时正好从九江的军司令部渡江来到黄
海县城。小小的梅城一派大战前的肃杀气氛,城内城外大军云集,连四周的
城墙上也驻扎着部队。通信兵乘马或骑摩托车川流往来,向各处部队传递师
团部的最新命令。城内狭窄的街道全由石板铺成,几天来,步兵、骑兵、炮
兵装甲车等等已将石板路踏成了碎石。田部圣与几名记者离开师团部,前往
城外的第36 
旅团部,这几名记者来自日本九州的熊本等地,专门采访九州子
弟兵——第
6 
帅团的战斗情况。旧部圣在九江时就听第11 
军的幕僚们谈起过
这帮记者,说他们在战地异常活跃,消息灵通,第
6 
师团官兵看在同乡份上,
对他们毫无约束,任由他们自由采访,还往往把一些机密情况先一步通报记
者,以便九州的父者们能及时了解本师团的辉煌战绩。可是,这么一来,九
江的军司令官非常恼火。

8 

3 
日凌晨。冈村宁次司令官如同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健身运动,然
后边吃早饭边听国内的新闻广播。收音机里传出东京男播音员熟悉的声音,
只是比往日多了一种兴奋:“最新战况,奋战于武汉前线的皇军××部队将


士,已于昨日晚间攻占黄梅城要点。。”冈村的心境一下子变坏了,“过了
这么久,第6师团未向我报告,倒是记者先于我得知消息。。”此前,其他
部队也有过这种情况,7月26日,部队占领了九江,但迟迟没把战斗详情汇
报军司令部,9天后的8月4日,冈村才从国内寄来的报纸上,了解了其中
的详情。身为战地最高指挥官,却要从报纸、广播了解战况,这他妈哪里是
作战!向各部催问具体情况时,回答往往说,“军情紧急,无暇细报”,可
对记者却无遮无拦,事无巨细,大肆吹嘘。手下这些部队,尤其是第6师团,
自恃善战,完全成了一帮目无上级的骄兵悍将。

还有一件事也搞得冈村宁次无可奈何,军司令部收到第6师团占领黄梅
的电报后,作战课长宫崎周一大佐马上以冈村司令官名义,用急电向稻叶四
郎师团长拍去贺电。未曾想,几天后,一架飞机向军司令部投下了个信筒,
宫崎打开一看,是第6师团作战主任参谋秋永中佐的信函,信中措辞激烈,
“历尽艰辛,不惜牺牲,完成占领黄梅使命,军司令部竟无任何反应,是何
道理!”宫崎大佐好像挨了当头一棒,立即查明了失误的原因。原来在军部
进驻九江后,无线电报务剧增,报务人员以为贺电不如其他电报紧急,因此
稍微压了压,结果引起了第6师团的愤懑。没奈何,宫崎大佐只好复函秋永
中佐,不加任何辩解之词,再三表示了歉意。此事报告冈村后,冈村心想,
“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贺电,如果都这么干,我还指不指挥战斗了。”心中
这么想,可嘴上只吩咐了一句:“以后吸取教训。”

骄横的部队往往也是能战的部队,冈村宁次如是评价第6师团。

入夜,田部圣返回师团司令部的宿舍,与来访的师团参谋长重田重德大
佐相谈叙旧。谈话中,田部圣不无担心地说:“黄梅至广济的直线距离虽仅
30公里,但其间设置了数道纵深阵地,中国方面在阵地及北侧的大别山中谓
集了大批部队,估计又会是一场苦战。”重田参谋长“呵、呵”一笑,“田
部君尽可放心,此次作战,我师团无须分兵守备后方,全部兵力俱已归建,
加上配属的特种部队,师团战力已成倍增长,消灭当面之敌,当在反掌之间。”
重田说着,顺手向脖颈上一拍,打死了几只蚊子,蚊子腹中的血沾了一手心。
重田把手伸向田部圣,戏谑道:“这是你的还是我的?”田部圣略带苦涩地
回答:“我希望这是中国人的。”

从重田参谋长的介绍中,田部圣了解到稻叶四郎中将计划把全部兵力投
入进攻,一俟攻占广济,就准备连黄梅也放弃不要,省得牵制守备兵力,新
的补给路线打算西移到武穴至广济,估计海军陆战队迅速拿下江边的武穴,
不会有什么问题。稻叶中将的具体部署是:分部队为左右两支,第36 旅团长
牛岛满少将率右路沿黄梅—广济公路攻击前进;第11旅团长今村胜治少将率
左路在牛岛支队南面地区向广济攻击前进;占领广济后,马上以主力折转向
南,直捣田家镇背后。

临别,重田故带诡秘地透露:“军司令官命令于31日进攻,师团长已决
定提前一天,于明日拂晓发起攻击。对不起,我要先走一步。田部君,放心
睡个好觉吧。”送走了重田,田部圣怎么也无法安枕,蚊虫发出“嗡嗡”的
响声,像轰炸机似地俯冲,宿舍附近过往部队入喊马嘶的喧噪彻夜未停。由
于天热,门窗大开,外面浓烈的汽油味夹杂着过往部队散发出的人体臭味和
马的骚气,一阵阵扑鼻而来。田部圣一夜未眠,直到拂晓西方发出阵阵炮声。

战广济


广济周围的中国军队属于第5战区右翼兵团,大约10来万人,指挥官是
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4兵团总司令丰品仙上将。时年47岁的孪品仙生于
广西苍梧县,16岁即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开始了军事生涯。1912年底入保定
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与白崇禧同学。后来他在护法、护宪、北伐战争中屡
立战功,当然也包括反共内战的“功劳”。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品仙豪情激
荡,赋诗明志:

海寇倾巢出,烽烟夜梦惊

平津既陷落,淞沪复侵争

国祚关隆替,黄魂决死生

欲雪千秋恨,当思七尺轻

时乎不我待,奋臂事长征



准备在抗日战争中雪于秋恨、捐七尺躯的李品仙率所部出广西,一战淞
沪,二战徐州,虽不能说战绩骄人,但亦功不可没。及至武汉会战,李品仙
的右翼兵团在大别山南麓至长江北岸地区节节抗击,层层抵抗,虽未能彻底
粉碎第6师团的西进,但也大大迟滞了日军的进攻,迫使日军第6师团在黄
梅一线停滞了近一个月。此番日军卷土重来,李品仙面临着他47岁生涯中最
为惨烈的一次战役。

李品仙在广济战役的布阵,有些类似于张自忠在演川防御时的战法,都
是把阵线尽量向东前推,组成数道纵深阵地,以空间换取时间。不同之处在
于,张自忠的前推是在运动中抢时间完成的,显得有些仓促;而李品仙则不
同,早在8月初日军进入黄梅后,李品仙即对黄海迭次反击,并在靠近黄梅
的地区构筑了第一道防御阵地,由此逐步向西形成了第二线、第三线阵地。

担任黄广公路正面防御的是第84军的第188、第189两个师。该军是抗
日战争爆发后新组成的部队。1938年春夏间,原驻广西南宁、永淳(现属横
县峦城区)、横县、贵县等地的几个独立团(由民团部队编成)先后并编为
第188、第189师。每师辖3个团,主要军官是由陆军军官学校第6分校的
教职员,以及前线和后方的军官凑集起来的。7 月初,该两个师从广西取道
粤汉铁路,先后抵达广济。集中后正式成立第84军军部,由覃联芳将军任军
长。

第84军到达不久,日军第6师团即向黄梅进攻。第84军与友军一道,
在黄梅一带与日军激战,虽然失去了黄梅县城,但也大大减杀了日军进攻的
势头,将战线稳定在黄梅一线达一个月之久。曾任第5战区长官部联络参谋
的王长勋评价说:“当时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