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数覆盖阵地也被摧毁。获尾大队大队长莎尾勇少佐在这天的轰炸中被炸
死。

入夜,日军守备队动员一切人力彻夜不停地从城内废墟中扒出房梁、门
板等一切可以用来加固阵地的木料,悉数运往外围山地阵地修补工事。


经连日攻击,
8 
月19 
日,第87 
师攻占了龙陵东南、标高1854 
米的六山
高地,全部击毙片山次郎大尉以下的所有日军守军。六山一失,东南方面的
五山、四山、三山等一连串的高地都陷入危机。第87 
师部队冒着大雨,不停
顿地发展攻势,并把火炮拽上六山,居高临下地猛轰五山等日军阵地。23 

攻陷五山,继而拿下了四山和三山,彻底肃清了东南外围高地的日军,当天
又直出龙陵城东的复廓阵地,在对中学校的攻击中击毙日军永未纯一大尉。

23 
日夜,小室中佐向芒市发出告急电:“龙陵连日连夜遭受优势之敌空
中和地面的猛攻,各队俗血苦战,但照目前状况,守备队最多只能坚持两天。”

松山师团长接报后大惊失色,万一龙陵守备队支持不住,第33 
军司令官
本多政材中将策划已久的“断”作战,将会失去前进基地,从一开始就面临
困难。

代号为“断”的反攻作战计划,是第33 
军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于
7 
月间
策定的。当时,缅北胡康河谷方面已经失败,密支那也行将失守,为了继续
切断中印之间的陆上交通,本多中将决定对北缅方面的中国驻印军持守势,
而把第33 
军主力集结滇西地区,迅速击败中国远征军,如此则同样可以达到
切断中国外援之路的目的。由于这个目的,因此将作战定名为“断”。其具
体计划为:

1。第33 
军主力集结于芒市周围,在龙陵方面消灭远征军主力,前出至怒
江一线,在救出腊勐附近和腾冲守备队的同时,切断中印交通线。攻势发动
时间预定为
9 
月上旬。
2。第56 
师团确保目前态势,尽量持久,将远征军抑留在自己当面,同时
为而后的攻势作准备。
3。第
2 
师团实施欺骗手段,秘密集结主力,而后昼伏夜行,一举跃进至
芒市方面,与第56 
师团一起准备今后的攻势。原防区由第18 
师团接替。
4。对第18 
师团残部,第33 
军以储备物资的大部拨与之,力促其重建。
重建后的该师团作为军的预备队,担负对北缅方面的守备,以阻止中国驻印
军和远征军会师。
5。击灭远征军主力,达成上述目的后,第
2 
师团及第18 
师团主力迅速转
向北缅方面,对驻印军发动攻势,救出密支那及八莫守备队,与第56 
师团共
同致力于巩固对中印交通线的阻断。
6。军司令为便于战场指挥,将推进至芒市。
由于“断”作战事关滇西、北缅全局作战能否转危为安,而且第33 
军已
拼凑了所有能够机动使用的兵力,因此,本多中将产生了一种“乾坤一掷”
的赌徒心态,龙陵守备队几次告急求援,本多中将均不为所动,并严禁松山
师团长前往尤陵救援的请求。他认定,“断”作战能否扭转乾坤,全在于攻
势开始时的冲力是否足够大,倘若分兵四处救急,无异干将有生力量逐个消
耗。可是,龙陵能否坚持到“断”作战开始,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倘若龙
陵不守,远征军主力就会集中对付第33 
军的进攻。本多中将不敢深想,只好
拼命催促第
2 
师团赶快向芒市集结,同时将新到的几千补充兵增拨给第56
师团,并避开白天的轰炸,将2000 
余吨作战物资赶运到芒市。

可是,就在第
2 
师团利用夜暗,逐次向芒市跃进的时候,滇西战局极度
恶化。
8 
月23 
日,龙陵的小室中佐电告最多只能支撑两天。同日,腊励守备
队从松山发来令人揪心的报告:

“19 
日以来,敌人猛攻,守备队官兵除战死者之外,大部受伤。目前,


连剩只手剩只腿的官兵也在前沿死战,战况己到了最恶劣的时候。”

在此之前,腾冲方面也陷入危机。
8 
月13 
日,腾冲守备队长藏重康美大
佐战死,守备队少佐以上军官死伤殆尽,只好由军衔最高的太田正人大尉负
责指挥。

松山师团长眼见自己的部下面临“玉碎”前景,忧心如焚,再次向本多
中将提出,不等第
2 
师团到来,由第56 
师团先行发动攻势,否则就来不及了;
并不顾本多中将的犹豫,擅自派出宫原部队先行驰援龙陵。本多中将鉴于这
种情况,只好下令第56 
师团马上进攻,以解龙陵之危。

“断”作战就这样仓促开始实施。
8 
月23 
日夜,宫原部队约1000 
多人
渗人龙陵城。26 
日夜,己晋升少将军衔的松井秀治率第113 
联队和刚回归的
今冈宗四郎大佐的第146 
联队,以及师团所属的特种兵部队,沿芒市至龙陵
的公路两侧展开攻击。

位于龙陵以南的远征军部队是第
6 
军的新39 
师和第
2 
军的第76 
师各一
部,新39 
师部队负责公路西侧地区,第76 
师部队扼守公路东侧地区。从8
月26 
日开始,公路两侧山地阵地受到优势日军的反复猛攻。到30 
日,松井
少将先后在小松山高地投入了
3 
个步兵大队兵力,进行了昼夜不停的攻击。
最后,虽占领了高地四周,但小松山顶峰仍在第76 
师手中。松井少将只好留
下一个大队兵力监视顶峰的中国守军,自己率主力绕过小松山向北面的双坡
进攻。公路西侧的新39 
师部队则依托旧分哨山、分哨山等高地,与日军今冈
联队逐个山头的反复争夺。到
9 

3 
日,第56 
师团主力才缓慢攻至龙陵以南
约10 
公里处的双坡附近。

但到
9 

3 
日以后,情况发生变化。日军第
2 
师团在冈崎清三郎中将率
领下赶到战场,其中包括步兵第
4 
联队一部、第29 
联队和第16 
联队主力,
以及师团炮兵联队主力。第
2 
师团赶到后,从第56 
师团手中接过了对公路东
侧地区的攻击任务,使得第56 
师团得以集中兵力沿公路西侧向北发展攻势。

尽管第
2 
师团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第一批组建的老牌师团,先后参加过甲
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二次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在南征北战中为大日本帝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此次“断”作战中却大吃
苦头。

冈崎清三郎师团长接手在公路东侧向北进攻的任务后,以两个大队兵力
连续
3 
天突击小松山顶峰的第76 
师阵地。
3 
日,日军突入主峰阵地一角,但
马上遭到守军交叉火网的密集射击。突入阵地的日军全部横尸山顶,无一幸
免。第
2 
天,日军组织敢死队率先冲锋,又在阵地前的鹿砦前全员战死。日
军投入预备队后,全力突击,好容易占领了顶峰。第76 
师马上组织反击,4
日一夜,反冲锋十余次,终于将日军从山顶赶至山腰。参加攻击的猪濑大队
死伤极大,第一线部队仅剩10 
余人。另一支突击部队山岸大队第
7 
中队仅剩
下14 
人和
1 
挺机关枪。

冈崎中将认识到,若继续强攻小松山主峰,上述两个大队的兵力将全部
耗尽,遂下令停止攻击。此后,直到“断”作战失败,小松山主阵地始终掌
握在远征军手中。

小松山受阻,第
2 
师团主力对小松山以北的一山、二山、三山等高地攻
击也连连受挫。扼守一山、二山等高地的是远征军第71 
军第87 
师的部队。

9 

3 
日一直到15 
日,第87 
师在一山、二山、三山高地,与日军第
2 


2 
个步兵联队及
1 
个炮兵联队浴血苦战12 
个昼夜,先后击毙第
2 
师团情报


参谋平松淳一少佐和苇29 
联队中队长千叶守三大尉,重伤第16 
联队长坍吉
嗣大佐和该联队第
3 
大队长佐藤重雄少佐,以及第29 
联队第
3 
大队长滋野正
美少佐;迫使第
2 
师团主力在夺得一山、二山、三山高地之后,再也无力攻
占四山高地。第
2 
师团被打残了。双方在龙陵东面高地形成对峙。

第76 
师和第87 
师顶住了第
2 
师团,可是公路西侧的新39 
师以及龙陵西
北的荣誉第
1 
师却吃不住劲了。面对日军第56 
师团的全力猛攻,新39 
师虽
然反复逆袭,但分哨山高地及龙陵西面的一连串高地仍相继落入日军手中。
新39 
师动摇了、溃败了,师长洪行少将也在撤退的慌乱中翻车身亡,成为远
征军反攻中死亡的军衔最高的指挥官。

9 

7 
日,日军第56 
师团乘势渡过龙陵河。向据守龙陵西北一带高地的
荣誉第
1 
师阵地猛攻。荣誉第
1 
师部队在见返山、昂龙山等高地连续奋战了
三天三夜,勉强守住了阵地。可是10 
日,对第56 
师团抱有极大期望的日军
第33 
军,又将新到达的吉田四郎大佐指挥的第49 
师团的第168 
联队悉数加
强到第56 
师团方面。

面对第56 
师团
3 
个步兵联队的连番进攻,再加上该师团炮兵和第33 

直属炮兵的狂轰滥炸,荣誉第
1 
师伤亡惨重,被迫退往龙陵—腾冲公路以北。

至此,日军第33 
军在“断”作战中,已向龙陵战场投入了
5 
个师团番号
的部队,其中包括第56 
师团和第
2 
师团的主力,第18 
师团、第53 
师团和第
49 
师团各一部,以及军属炮兵、工兵、装甲兵等待种兵部队。本多政村中将
抖出了全部家底,志在必得。鉴于第56 
师团已经占领了龙陵西南至西北的全
部高地,而第
2 
师团仍在龙陵东南高地与第37 
师等部队僵持,本多中将下令
第56 
师冈跨过龙陵一腾冲公路,继续向北进攻,然后在尤陵以北折转向东,
从龙陵至腊勐之间切断滇缅公路,将远证军第11 
集团军在龙陵周围的部队包
围歼灭。

局势非常明显,龙陵地区的会战已演变成中日双方在滇西地区的一场决
战。倘若日军获胜,远征军
5 
月中旬反攻的主要战果将不复存在,甚至可能
被迫再次退回怒江东岸。相反,若远征军取胜,日军第33 
军就此将丧失与远
征军大规模较量的最后一线希望,充其量也只能以防御态势苟延残喘,尽可
能在滇西地区拖延一段时间。诚如本多政材中将所说的,龙陵会战确实是乾
坤一掷的大决战。

坐镇保山远征军长官部的卫立煌上将很清楚龙陵会战的重大后果,也非
常了解第11 
集团军面临的危局。可他作为一个一生在战场上拼杀的军人,更
懂得最后五分钟的至关重要,战局往往会在最后时刻发生根本性逆转。使卫
立煌欣慰的是,号称中国精锐之师。曾在1942 
年首次远征缅甸中扬名中外的
第200 
师,已经昼夜兼程,从昆明车运赶到了龙陵北部战线,与第11 
集团军
部队一道将战线稳定在黄草坝以西的达磨山一带。更加令人振奋的是,第8
军已于
9 

8 
日全部歼灭了顽抗达
3 
个多月的松山日军。这不仅使第
8 
军主
力可以转用于龙陵战场,而且可以使后方的部队和军火物资源源不断地经滇
缅公路运往前线。此外,腾冲方面的激战已进入巷战阶段,第20 
集团军已将
第36 
师抽出,派往龙陵方面,威胁了日军第56 
师团的侧背,要不了几天,
第20 
集团军主力即可全师南下,会战龙陵。

“本多中将,你已是强弩之末了!”卫立煌盯着地图上的松山和腾冲两
个小点,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


第七章克松山浴血腾冲

松山位于怒江西岸的腊勐街紧侧,沿公路东距惠通桥约20多公里,西距
龙陵约40公里,这一带山势奇险,树高林密,常年浓荫蔽日,旧地方志描述
说,此地“高山夹箐,地险路狭,马不能行”。由于距怒江的空间直线距离
仅二三千米,天晴能见度较好时,可以从山顶上俯瞰怒江大峡谷的雄浑景观。
虽说在这目力可及的距离上,怒江东岸高山上的大口径火炮可以直射松山等
山峰,但是滇缅公路却要回肠九转,上下盘旋20公里,才能通过松山一带平
均海拔15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此地之凶险由此可见。

对于远征军大兵团反攻而言,滇缅公路的畅通关系甚大。否则,部队和
物资的前送,伤员的后输等等都只能用人力、畜力,穿过高黎贡山中的小道
来回输送。如此一来,美式机械化装备的优势无从发挥,部队战斗力也因弹
药、粮食缓不济急而大打折扣。

日军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在此咽喉要地配备了步兵,炮兵、工兵、辎
重兵、卫生队,防疫给水部队等合成部队3000多人,同时在各山顶要点储存
了大量的粮食弹药,摆出了一付长期死守的架势。

6月上旬,第11集团军渡江加入反攻后,由于远征军长官部对日军死守
松山要隘的决心估计不足,以为此地只有几百日军,目的也仅是干扰迟滞远
征军的挺进,因此,命令第11 集团军主力撇下松山日军,直出龙陵,由新
28师约7000人负责扫清腊勐街及松山日军。岂料想,在这一夫当关、万夫
莫开的险恶之地,新28师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完成超乎寻常的攻坚任务。

6月初,新28师渡过怒江后,首战告捷,于4日占领腊勐街,将日军全
部驱上松山等山地阵地。5 日,占领竹子坡,主力向上松林阵地攻击,同时
以一部迅速向南,切断了松山日军与龙陵方面的地面联系。从此,松山日军
一直处于四面被围、孤立无援的困境,与第56 师团部只能靠无线电相互沟
通。但是,此后直到6月20日,新28师伤亡1600多人,攻击效果不大,期
间,怒江东岸高峰上的远征军长官部直辖的重炮兵虽然每日隔江轰击日军阵
地,但由于地形险峻,日军堡垒构筑巧妙,深藏地下,炮击效果也微乎其微。

很显然,仅靠新28师是不行的,必须加大攻击力度。6月下旬,卫立煌
急令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的荣誉第1师、第82师和第103师等3个师,迅
速过江接替新28师攻打松山。

第8军官兵听说后议论纷纷:“新28师在松山被打垮了?要是早点让我
们上去,恐怕早就收复松山了。”有的人骄矜之气横溢:“新28师垮得好,
不垮显不出第8军的强大。”

卫立煌对第8军的轻敌情绪非常担心,当初就是由于轻敌,才导致了新
28师的挫折。卫立煌专门召见了何绍周军长,向他传达了蒋介石对松山之战
的关注,同时也想让何绍周以清醒的头脑去完成任务。卫立煌不无自责地说:

“松山敌情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事先不明就里,估计有误,导致今
日的被动。这个责任应由我本人来负。新28 师是有功劳的,他们以极大的代
价帮助长官部了解了敌情,使我们对敌人的阵地体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倘若不是新28 师的艰苦奋战,前一阶段的代价恐怕会由第8 军的部队付出
的。

“你回去后立即进行部署,务求周密细致,尤其要向交防的新28师部队
充分了解日军的阵地构筑和火力配备情况,制定有效的攻坚方案。长官部将


从炮、空两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具体怎么打由你决定,但务必不可骄躁。”

6 
月底至
7 
月初,松山战场的远征军各部忙于交接和重新部署,对日军
台处阵地仅做一般性牵制攻击。远征军长官部直辖的工兵部队昼夜不停地抢
修惠通桥。惠通桥自1942 

5 
月炸毁以后,仅剩东西岸边的两座桥墩,又逢
雨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再加上松山一带的日军炮兵不断用120 
毫米榴弹
炮对渡口实施干扰性炮击,致使工兵作业非常困难。为确保修桥和第
8 
军部
队的运动集结,长官部炮兵指挥官邵百昌中将把
2 
个重炮兵团的几十门大口
径美式榴弹炮,用骡马和人力牵引,拽上怒江东岸的钵卷山等山峰,只要日
军炮兵一开炮,邵百昌就下令炮兵以十倍于敌的炮弹回敬对方。如此来往几
个回合,对岸日军炮兵不敢再贸然开炮,只是借助大雾、雨天或夜暗,阴一
炮阳一炮地打上几发。但这种游击性炮击已失去了准头,徒具象征意义而已。
7 
月初,惠通桥架设完毕,可以通行汽车。

连续几个昼夜,松山一带高地上的日军虽然由于层峦叠障,看不见远处
山谷和山腰公路上的远征军运动情况,可大批来自惠通桥方面的汽车引擎的
吼声,在深山谷地汇聚起来,发出巨大的共鸣。每到烟雨濛濛的夜晚,成串
成串的卡车大开前灯,把幽幽深谷映得泛白一片。

松山顶上的日军官兵中许多人已在高黎贡山中呆了两年,除少数见过世
面的军官之外,大部分人还不曾见识过这种机械化大部队运动的威慑力量。
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