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斗-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量。

    场边的士兵早已经被两人之间的较量所吸引。

    这可是天下间最强的两人之间的较量,众士兵看的如醉如痴,接连的叫好声不时从旁边传来。

    打了半天,张飞与关羽同时收了手,此时两人已经是大汗淋漓。而后只见张飞笑嘻嘻的拉着关羽,走出了演武场。而张飞大嗓门的声音从中传来:

    “二哥,走!喝酒去!今天我可带了不少的好酒!”

    ……

    关羽跟张飞进了堂中,这大堂周围都是关羽的侍卫,阿斗也不好靠近,于是就潜出了关羽府。

    阿斗在关羽府门前等了好几个时辰,一直到掌灯十分,张飞才从里面晃晃悠悠的走了出来,一看就知道喝了不少。

    “三叔,怎么样了?”阿斗急忙迎了上去。

    “呵呵呵!有你三叔我出马,还有办不成的事情么!”张飞说着,打了个酒嗝,而后开口说道:“公嗣,跟我回去陪我喝两杯去……”

    ……

    三日后,上朝。

    “陛下,臣弟以为曹逆贼大逆不道,篡夺我大汉江山,陛下理应立刻出兵,讨伐曹,重整我大汉社稷!”关羽站出来,铿锵有力的说道。

    龙座上,刘备吃惊的望着关羽,这关羽不是一直力主伐吴的么,今天怎么变了?

    而此时,阿斗的目光则是瞄向了关羽身后的张飞,而张飞依然是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站在那里,眼睛望着天花板,一副和自己没关系的样子。

    看到张飞这副模样,阿斗心中微微叹道,张飞连关羽都能够说动,不去当说客,真是可惜了!

第四卷 登基 第五十九章 择路岐山

    汉章武元年。大将军关羽上奏蜀汉昭烈帝刘备,要应允,遂招马超、魏延回成都,商议伐魏大计。

    马超与魏延接到刘备的诏书以后,立刻离开汉中,快马加鞭来回到了成都。

    成都城门前。

    城门楼上,关平遥望远方,只见远处官道上升起了滚滚烟尘,一看就知道是有大队的人马过来了。

    “将我的大刀取来!”关平轻喝一声,旁边小校立刻将关平的大刀抬了过来。

    关平提刀走下来了城楼,走出了城门,举目向着远方望去,此时关平发现,来的人全都是蜀军。一杆大旗上,一个大大的“魏”字随风飘扬。

    “看样子来的是魏延将军!”关平说着,收起了刀,不一会,魏延已经来到了城门处。

    “魏延将军!”关平立刻迎上去。

    “是关少将军!没想到竟然有劳关少将军前来相迎!”魏延开口说道。

    “魏将军,先进城休息吧。如今马超将军还未到成都,估计这朝议伐魏之事还要过上几天。”

    魏延驻守地是按忠诚。而马超则是驻守阳平关。相比起来。魏延距离成都要更近一些。所以魏延会先马超一步回到成都。

    一缕旭阳洒在成都那巍峨地城墙之上。关平看到天色渐晚。于是吩咐道:“时候不早了。看来今天马将军是来不了了。传令下去。关城门吧!”

    “将军。你看那里!”旁边小校一指远方。只见远方出现了一队骑兵。风驰电掣般来到了成都。为首地一人正是马超。

    “是马超将军!来地好快……”

    按理说马超和魏延最少差着一天地路程。但是马超与曹操有着杀父之仇。早就巴不得要伐魏了。如今听到刘备要伐魏。立刻日夜兼程来到成都。所以在魏延来成都以后没多久也跟着到了成都。

    ……

    第二日。

    今天并没有安排早朝,但是一大早,很多的官员仍然聚集到了朝堂之上。

    来的人并不多,只有十几个,但是这十几个人却都是刘备麾下地核心人物。而今天,大家所讨论的事情就是伐魏大计。

    伐魏这样的事情牵涉甚大,并不是说出兵就能够出兵的。比如这出兵的数量、后勤粮草的保障、后方大本营派谁来镇守等,而最主要的则是选择哪条路伐魏。

    这次刘备出兵大约在二十万人左右。大股人马的出蜀跟零散的人马出蜀不一样,人马多了,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粮草供给地问题。所以当然要选择大路。这出入蜀地的大路只要有两条,一是出山,过上方谷置入陇西,也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说选择的道路;而第二条则是出散关攻陈仓,这便是当年高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道路。这两套道路相对都比较宽阔平缓,适合大队人马行军。

    而其他地几条道路,斜谷道路虽然也可以行军,但是却远不如前两条道路好走,而且斜谷受天气影响较大,若是遇到阴雨,可能连日被困在路上,很容易贻误战机。而子午谷就更不用说,道路险阻难行,又多崇山峻岭,若是十几万大军走子午谷,光粮草就供应不上。

    关于道路选择的问题上,众人又出现了分歧,诸葛亮地主张依然跟历史上一样,详装出斜谷调动曹军主力,而是大军出岐山西,先占据天水、安定与南安,切断雍州与凉州之间的联系,然后稳扎稳打,慢慢的向东推进,最终占据长安,将战线稳固在长安一线。

    而关羽则认为应该效仿高祖出散关,闪进陈仓,将雍州一分为二,再直取长安,先将长安拿下,然后在回军夺取天水与陇西等地。那时候因为道路被阻截,中原的援军无法支援关中,陇西天水等地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必然会不战自溃。

    庞统方面则支持诸葛亮的意见。庞统这人虽然喜欢剑走偏锋,但是这一战是刘备称帝以后地第一战,关系着蜀国未来的国运。庞统知道这一战所消耗粮草大半来自汉中,若是这一战蜀国未能取得一定成果地话,恐怕未来五六年内很难再有能力出兵北伐。所以庞统也赞成稳一点的好。

    相比起来,关羽地方法虽然是见效快,但是危险性也比较大,很容易被人两面夹击,若是在士兵数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庞统也许会支持关羽一把,但是如今刘备能够调动实打实地二十万大军北伐,二十万人马,在三十年前乱世刚起的时候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在现在,二十万大军却足以让三国任何一方难以招架。

    说起来刘

    当中是比较赞成关羽的想法的。但是刘备自己也知一共有三十余万人。而若是自己北伐,自然需要留下人来镇守巴蜀,防备孙权,再加上后勤粮草供应的问题,二十万人已经接近出兵北伐的极限了,而同样这二十万人是刘备自己的家底子,刘备辛辛苦苦好几十年,就积攒了这点儿人马,千万不能够有所差池,所以刘备觉得,还是稳一点的好,最后刘备同意了诸葛亮的意见。

    而这时候,魏延又站了出来,提出给自己五千兵马,走子午谷偷袭长安。

    这时候镇守长安的依然是夏侯。夏侯是夏侯的儿子,与曹的关系很好。年前的时候夏侯病死,而曹就封夏侯为安西将军,持节,继夏侯渊之后都督关中,驻长安。

    此时郭淮虽然是雍州刺史,但是手中的权利却不如夏侯。夏侯都督关中,相当于控制着一个独立的兵团,而过郭淮只是一州之首,手中实权还是不如夏侯的。毕竟这都督关中军队事关重大,放到郭淮一个外姓人手中曹还是不放心的。而夏侯家好歹也是曹家的亲族,所以即便是曹知道夏侯能力不如郭淮,还是将兵权交到了夏侯的手中。

    魏延认为,夏侯这人全靠父亲夏侯的荫功和跟曹关系良好才能够登上如今的位置。刘备大军出山,攻击陇西,必然将曹的主力调动到了西面,东面的长安就会防备空虚,而这时候如果派一路人马轻兵简从,走子午谷突袭长安,只要攻下长安,那么雍州的战役也就等于基本结束了。失去了长安,曹魏大军将面临着粮草无法供给的问题,到时候说不定还有机会全歼雍州曹军。

    诸葛亮当即提出魏延所说的方法危险性太大了。

    不过诸葛亮却没有明确的表示反对,只是表示不支持罢了。跟历史上诸葛亮北伐时候不同,刘备没有经过夷陵的战败,所以此时的刘备家底子还是很丰厚的,五千人马的损失,刘备是能够承担的起的。

    相比较起来,这五千人马的投资所带来的回报却是极其丰厚的,若是真的能够闪击拿下长安,足以改变整个雍州的战局,失了长安,雍州的曹兵则无以为继,那时如果曹军不撤出关中的话,必然会被刘备全歼。用五千人马来赌取整个关中,对于现在的刘备来说绝对值。

    诸葛亮知道,刘备现在绝对能够承担得起五千人马的损失,而且诸葛亮也知道魏延的提议虽然冒险,但是回报率却是极大的,所以诸葛亮随便没有表示支持,但是却没有表示反对。

    而庞统则是非常的支持魏延的提议。庞统做事情不如诸葛亮那么稳重,喜好奇兵制胜。庞统觉得即便是派五千人马无法攻下长安,但是却也能够起到牵制曹军的作用,如果曹军将大军都带到了陇西,而这时候长安却遭到进攻,曹军必然会去回援长安,而这对正在进攻陇西的蜀军则是一个天赐良机。蜀军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将战线向前推进。

    刘备的两大谋士,诸葛亮不反对,庞统表示支持,这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由魏延带领五千人马走子午谷,突袭长安城。而因为子午谷小道难行,最先造出来的五千木牛流马也先让魏延使用。

    发兵路线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又要讨论带多少兵出征的问题。

    北伐魏国,对刘备最大的考验就是后勤的补给。益州虽然盛产粮食,但是蜀道艰难,哪怕是有木牛流马的辅助,后勤压力依然非常的大。一个木牛可以运送一名士兵一个月的粮草,而除去路上来回消耗掉的时间,从汉中将粮草运到前线也需要半月,也就是说一架木牛流马一趟来回,只能够供应士兵半月的粮草。

    不过好在成都到汉中可以走益州的水路,比如沱江、垫江,而雍州是一片平原,只要是粮食到了雍州,便可以用大车运粮,所以木牛流马只需来往于川中险阻道路即可。不过即便是这样,经过初步估算,刘备若是兴兵二十万北伐的话,则至少需要征调同等数量的民夫,才能够保证粮草的供给。

    二十万民夫,对于益州生产力的影响已经是非常大了,所以最终刘备决定领兵二十万,北伐曹魏。

    ———————

    今天少了点,北伐的剧情还要斟酌斟酌,馋虫这边得列个详细的大纲出来,等想好了具体事宜速度会提升一些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道歉公告

虫粗心大意,将今天章节的名字打错了,“祁了“山”,文中也出现了这个错误。

    输入法打连了,不好意思,这个付费章节名错误了是不能改正的,所以发个公告,向大家致歉。(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首发

第四卷 登基 第六十章 五路大军

    陛下,臣以为若是陛下北伐曹魏,江东孙权必然不会,当派一员大将镇守江州,防止孙权来犯。”诸葛亮站出来说道。

    如今曹魏与东吴是处于联盟状态的,若是刘备北伐曹魏,曹必定会请孙权出兵攻蜀,来一个围魏救赵。依照诸葛亮的谨慎,绝对不会给孙权这样的机会。

    刘备点了点头:“丞相所言极是,孙权此人奸诈狡猾,不得不防,不知道丞相觉得派谁去镇守江州好呢?”

    “臣举荐镇西将军张任镇守江州。张任将军之才干镇守江州绰绰有余,加之久居蜀地,熟悉蜀中地形,可当此重任!有张任将军在江州,我蜀地可保无恙!”诸葛亮立刻说道。

    “丞相所言极是,公义善守,有他在江州,定能阻挡孙权。就依丞相所言,命张任领兵三万,镇守江州。只需将孙权挡在蜀地之外,就算他大功一件!”刘备立刻下令。

    “陛下,越希太守马禝颇有才干,不如让他一起前往江州,辅佐张任将军。”诸葛亮接着说道。

    “马禝?”刘备皱着眉头想了想,本不想答应,但是再看看下面的侍中马良,最后还是开口道:“幼常在越希太守任内做的是不错,不过幼常年纪还太过年轻,需要加以历练,就将先行将他调回成都,留后听用吧!”

    旁边阿斗听了以后心中一动。马谡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了,已经算不上年轻了。从刘备的态度看来,这是不想重用马谡。不过想想也是,刘备临死前曾经特意嘱咐过诸葛亮,说马禝不堪大用。而后来马禝果然失了街亭,使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从这一点看来,刘备识人善用地功夫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马谡毕竟是马良的弟弟。马良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刘备多少要给马良也面子,所以刘备才将马禝调回成都,留后听用。

    此时,庞统也站了出来:“陛下,近日建宁来报,说南蛮孟获异动频频,臣以为都那个派人驻守建宁,以防南蛮孟获。”

    “太傅此言深和朕意。就命李恢为建宁太守。领交州刺史。驻军建宁。抵御南蛮。”

    而接下来。则是安排出征地具体事宜。刘备出征除了带着五虎将以外。文臣谋士方面则带着庞统一起。而诸葛亮则被调往汉中坐镇。负责保证后勤粮草地供应。在这一方面。诸葛亮要比庞统强一些。

    而接下来地一件事情却让阿斗感觉到很郁闷。刘备命阿斗为监国。坐镇成都。

    前些日子阿斗跑前跑后。忙活了半天。就是为了伐魏。不过阿斗却忽略了一点。刘备御驾亲征。成都肯定需要有人坐镇。而这坐镇之人。当然是以太子最好。这样以来若是前些刘备出了什么差池。成都地阿斗也可以马上登基。

    ……

    散朝之后。众人全都回去了。但是阿斗却被刘备留了下来。阿斗知道。刘备这是要嘱咐自己。

    刘备看了看阿斗,而后开口说道:“公嗣,这成都就交给你了。我把张松、李严、吴懿等人都留在了成都,辅佐于你。另外关兴、张苞也让他们留在成都。永年精通政事,若是内事上有不明之处,你大可问他;李严文武双全,才干不下于丞相与太傅,若是外事有不决之处,可以向李严讨问;关兴、张苞二人乃是你兄,如今这二人的武艺已经尽得你二叔三叔真传……”

    说道这里,刘备仿佛突然想起了些事情,而后接着说道:“说到武艺,你最是拿手,想必你现在的武艺不亚于你二叔三叔,这点我就不嘱咐你了。还有就是向朗、向宠两兄弟跟随朕多年,对朕忠心耿耿,两兄皆有大才,向宠是用于军事,可堪大用,若是蜀地有变,可使向宠领兵。马氏兄弟几人也颇有才干,特别是马良,与五溪蛮地之人略有来往,若是南蛮真的来犯,可使马良出使五溪,诱之以官爵,分化诸蛮;唯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乃是纸上谈兵之辈,关键之时,千万不可大用。”

    “儿臣明白。”

    接着,刘备拿起放玉玺地盒子,很郑重地放在阿斗的手中,语重心长的道:“公嗣,治国之道非比寻常,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我蜀地地域狭小,治理更需要谨慎万分,容不得半点差池。”

    ……

    蜀汉章武元年,魏黄龙二年,蜀汉昭烈帝刘备领大军二十万,北伐雍州。

    ……

    刘备北伐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许都,曹听闻刘备倾力北伐,马上召集文武商议。

    曹在内政和权谋上,的确很有一套,可是领军打仗,曹却不在行。此时曹突然发现,当年曹操手下地老一辈武将,竟然都不在许都。

    黄龙二年,夏侯已经病死,曹氏本家的武将,老一辈地只剩下曹仁与曹洪还健在,而前些日子前将军张辽病重,曹仁被调往了合肥,接替张辽的职务。至于曹洪,在两年前获罪,被罢为庶民,赋闲在家。

    说起来曹并不喜欢曹洪。曹洪家里有钱,但是却十分的小气,而且再曹面前经常以长辈自居,倚老卖老。这让曹很不喜。所以曹即位以后,就找了个借口将曹洪治罪。曹本来准备杀曹洪的,不过夫人为曹洪求情,才留住了曹洪一条性命。

    至于当年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张辽病重,眼看就要不行了;徐晃当年被孟达一箭射中脑门,最后不治身亡;乐进在建安二十三年的时候就已经病死了;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后生擒,俘虏在荆州,后来孙权占了荆州,将于禁送回给了曹,年前地时候于禁郁郁而终;五子良将中硕果仅存地就只剩下一个张了。

    不过好在贾诩等老一辈地谋士还有几个幸存的,而且曹麾下还有曹真、曹休、司马懿等人,再加上刚刚被掉到许都地邓艾,曹手下还没到无人可派的地步。

    贾诩如今是太尉,文官当中地第一人,像是钟~、陈群虽然也是位列三公,但是地位却远远不及贾诩。

    也许是因为对曹操的死心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