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宣转过头来,也不理会暗自兴奋的贾绍元。他揉了揉眼睛,对李旭通说道:“李司长,尽管成立时间比较短,军马司能不能抽调一部分战马。”

    “军马司成立不足半年,尽管大将军下达了征集战马的法令,但是现在军马司下面的五座马场共有战马三千匹。如果不影响战马的繁衍培育,这五座马场只能调拨战马八百匹。”

    听了李旭通的介绍,刘宣摆了摆手,打断了李旭通的啰嗦。他指了指李旭升说道:“旭升,从你的骑兵一营抽调一个哨骑兵,配合一些马术娴熟的兵卒,暂时编一个骑兵营。这个骑兵营也一并调入你的麾下,减轻晋中府的压力。“

    刘宣刚刚对李旭升下达了命令,然后掉头向孙登问道“后勤粮秣准备的怎么样了?”

    “府库中的存粮已经调入沿线兵站。从临汾到蒲州共有五处兵站,每个兵站相距百里,储存了一千八百担粮草,足够大军食用的七日时间。”

    “另外蒲州、平陆等前线也已经开始屯粮,再过十日时间,大约能囤积军粮两万石。”

    “现在已经八月,已经快进入严酷的冬季了,后勤司已经准备了棉衣两万件,随时能为新兵们换上冬装。”

    听了后勤司司长井井有条的将后勤安排的非常周全,刘宣也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后勤司事务繁杂,你们能不耽误大军行动,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孙登。军中的饷银还有多少?”

    “回禀大将军,现在秋税还没下来。中书府也没有来得及拨付饷银,一直靠咱们的老底子支撑。我前几天仔细清点了清点。府库之中还有白银十二万两,黄金三千两。”

    听到这里,刘宣眉头一皱说道:“不够、远远不够、咱们现在兵马五六万。其中野战兵就超过三万五千人,地方守备营也有两万。五六万大军,平均下来一人二两银子。如果打了胜仗就是发一次犒赏,也是远远不够的。”

    “李先生,你们中书府还有多少银子?”

    见刘宣询问,李翰仔细算了算答道:“现在秋粮还没有收上来,这几个月的开销也全靠收缴藩王的饷银。咱们现在共有一千三百领俸禄的官员。每月的官俸就超过二万两白银。”

    “除了官俸之外,另外一大开销就是水利工程,也花了差不多十万两银子。此外军饷的花费更加惊人,每月仅仅饷银就需要六万五千两,再加上钻铳、铸炮、打造甲胄等大项目。现在仅仅过去大半年,咱们就花费了白银八十万两。”

    “虽然咱们查抄了几家王府,狠狠地发了一笔横财。但是刨去开支,现在中书府共有白银一百一十万两,黄金八万五千两。另外还有古玩字画。珠宝玉石一大批,现在正是乱世,这种东西也不好估价。”

    “手里有银子就好,心中也不慌乱。这一次秋收过后。我就准备用兵,白银带走八十万两,黄金全部带走。除了分给晋中府一部分之外,银子要尽快运往南面的安邑县。”刘宣眯了眯眼睛。笑了笑说道。

    “大将军,如果银子全部带走。五府四十九县需要银子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是官员的俸禄,也发不下去了。”李翰听见刘宣的决定,有些为难的说道。

    “现在是咬紧牙关打天下的时候,不是官员老爷享清福的日子。谁如果觉得委屈,那就脱下这身官皮,让其他人来干。李先生,你作为中书府之主。不能一味软弱,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一些。”

    “另外,我会让军情司马武、反贪司王公厚、廉政司周建全面清查各级官员。趁着大军还在山西的时候,一个月之内要打击一大批贪官。大贪官既能取悦百姓,还能刮出大笔的银子土地等资源。这种合算的买卖,咱们一定要经常来干。”

    虽然北周开国皇帝宇文泰用贪官、反贪官的理论早已经不是什么秘闻,但是敢于向刘宣这样直白的说出来之辈还是凤毛麟角。

    虽然李翰心中并不是非常同意刘宣的主张,他觉得刘宣这种手段,怎么也算得上不教而诛。但是眼见刘宣决心已定,李翰只能将自己的意见压在心间。

    刘宣轻轻地抚摸着山西省巨大的地图,对身边的重臣说道:“现在正是秋收,等秋收之后,咱们就带兵南下,大官军一个措手不及。”

    “官军六月结束战事,其调兵休整也需要几个月时间。按照我的估计,官兵围剿的时间应该在九到十月。”

    “这一次咱们的策略是北守南攻。第一旅四个营、新编骑兵营、三个新编守备营、汾阳、平遥、交城、清源四个守备营一万三千余人镇守北线。晋中节度使李旭升全权节制北线的战事。”

    “现在官军太原府大军云集,其中包括洪承畴编练的洪兵七千,张鸿功骑兵三千,山西参将虎大威步卒五千。此外最近半年,山西巡抚洪承畴从大同边墙抽调了四千边军,领军的将官为游击姜镶。”

    “不仅如此,朝廷可能还会调集大军沿着寿阳增援太原。旭升,如果到时候北线压力太大,你也可以放弃晋中十县,将兵马退到冷泉口,牢牢地守住霍州府。”

    李旭升听见刘宣的估计如此悲观,他仔细想了想厉声说道:“请大将军放心,清源、交城等县人丁众多,还有城池依靠,只要囤积足够多的粮食,末将一定能坚守半年。”

    “即便官军精兵超过五万,第一旅也能保住晋中府十县,以免百姓被官军祸害。晋中府百万父老交纳皇粮,就是为了这一天。”

    眼见李旭升信心十足,刘宣摆了摆手让他坐下,毕竟李旭升身为前线指挥官,对于前线的战事他也最有发言权。

    对于李旭升领兵,刘宣还是比较放心的,李旭升带兵三年,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屡次以少胜多,算是刘宣部下最放心的几名将官。(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六章练兵一

    刘宣在开完决定方略的军议之后,马上下令各支守备营开始秋收,收割上百万亩军屯中的粮食。

    今年军屯的农田超过百万亩,大部分都是没收藩王的田产。这些农田之中大部分都是水田,除了分出一部分给了伤兵、平民之外,剩下的土地大部分被刘宣变成军屯,交给境内两万守备军耕种。

    八月初六,艳阳高照。尽管太阳已经高悬于半空,但是刘宣仍然感觉到一丝凉意。

    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影响,春秋两季也比往常更加短暂。在八月秋收之时,农人也就更加忙碌,以免延误了农时。

    刘宣紧了紧身上的罩袍,对身边的王双喜说道:“双喜,快去准备一下,一会儿去下面的军队中看一看。”

    “用不用提前向下面的军官打打招呼。”王双喜心中一紧,出言问道。

    “不必那么麻烦,我就想看看军中的实情,不想看下面安排好的花架子。”

    “大将军要去那里?”

    现在驻扎在临汾县总部附近的军队,除了驻扎在城中的亲兵营、炮兵营之外,宪兵营、工兵营、总部旗鼓手驻扎在城外五里处的东大营。

    此外第四旅李自成旅部、骑兵三营张效仁部驻扎在洪洞县,第七营陈铁牛驻扎在襄陵县,第八营刘宗敏驻扎在临汾城外的西大营。骑兵旅旅部、骑二营刘国能部驻扎在太平关,骑兵四营李万庆所部驻扎在襄汾县。

    因为发兵在即,刘宣每天忙的要死。也不可能去太远的地方。所以他稍微想了想说道:“前去西大营,看看刘捷轩如何操练兵马。”

    等了大约一刻钟功夫。刘宣带着一队骑兵直奔西大营,此时刘宗敏麾下第八营早已经开始操练。

    古代军队的操练一般指会操。实际上就是队列训练,基本上练习的都是军阵队形。至于士兵的体力、武艺、箭术等,都不是操练的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是士卒私下训练。

    戚继光的戚家军三日一小操、五日一大操,能在雨中列阵一个时辰不乱,已经是天下最精锐的强军了。

    刘宣麾下的野战主力,物资保障还没有戚家军充分。刘宣麾下的野战军,小兵一年饷银十二两,比戚家军还稍微高一些。但是戚继光麾下军队犒赏极为丰厚。应该远超刘宣。

    刘宣虽然也是一个非常大方的将帅,每次打了胜仗都会犒赏三军。尤其是对于作战勇猛的士卒,更是非常厚爱,常常将他们简拔于行伍之间,提拔到军官的位置上。但是碍于人力物力,刘宣也不能像戚家军那样给每个首级定下三十两的高额赏银。

    历史上戚家军活动于于嘉靖、万历年间,当时还没受到小冰河时期的影响,物产远比现在丰富。况且戚继光手段过人,首辅张居正精明能干、顾全大局。在两人相互配合之下,戚家军的物资供养比刘宣军中还要充足一些。

    刘宣虽然远比张居正更重视军队,但是碍于的军中的实情,也只能维持五日一操练。但是除了会操之外。剩余的四天时间,军中还会进行一些强度不大的其他训练。

    今天正是会操之日,刘宣带兵进入营门。稍微看了看,就知道今日正是进行三叠阵的操练。

    刘宗敏远远看见大将军前来视察。正要骑马上前拜见。只见刘宣摆了摆手,示意他继续操练。

    三叠阵创建于南宋时期。为四川吴家兄弟的看家本领。史载三叠阵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弓先发。至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见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即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於前,阵成而骑退。

    三叠阵本来是一种防御骑兵的阵法。但是到了明代之后,因为火器盛行,开国大将黔国公沐英结合当时的条件,从新编练了三叠阵,将其改造为一种非常适合火枪的军阵。从此之后,三叠阵几乎算是明军中最盛行的阵法。

    自从京营废弛、卫所败坏之后,明军除了少数的军队外,根本没什么阵型所言。刘宣在陕北,仅仅使用最简单的圆阵、方阵,就击败了包括张应昌、刘勇等所谓的九边强军。

    大明军中,从来都是西军强于东军。延绥镇的边军战斗力也一度冠绝九边,就是这种朝廷精锐的强军,遇上了临阵之际,也几乎没什么军阵可言。

    自从万历后期李成梁之后,边军打仗几乎全靠家丁。作战也是简单的猪突战术,依靠将领与家丁的匹夫之勇。一旦突破不利、相持起来,边军往往很容易溃散。

    辽东李成梁很有本事,能够恩养八千家丁,如果八千家丁一起突阵,其威势也非常难以阻挡、勇不可言。但是李成梁之后的边军将官,手下的家丁人数很少超过三千,哪怕是明军最大的军头祖大寿,其麾下的家丁也就三四千。

    家丁的稀少,无疑极大地减弱了猪突战术的威力。所以一旦面对结阵的强军,九边的明军很容易一触溃散。

    整个明军当中,最重视军阵的除了戚继光之外,现在只有一支白杆兵。白杆兵出身西南土司,士兵与军官一般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军官敢战,士兵就敢战。在加上统帅秦良玉操练的当,所以到了万历年末期,这支军队已经成为当朝第一强兵了。

    因为大将军前来查看,第八营营官刘宗敏的嗓门就更大一些。只见刘宗敏站在点将台上,手持令旗,不停地指挥士卒变换队形。

    他麾下的亲兵队骑着战马,不停地在前方侧翼围绕着大阵旋转。担任前哨哨长的副营官李过率领一哨长矛手充当坐阵,列阵于阵型最前面。后面的党守素带着一哨火铳手,分成五排列阵于长矛手后面。

    三叠阵虽然善守不善攻,灵活性也有些不足,但是无论其装备火器的比率还是投射率和单位面积上突入最多火器都远超同时期的西班牙方阵。再加上佛郎机、虎蹲炮等野战火炮的协助,无疑是一种防御骑兵的有效军阵。

    而现在无论是面对明军,还是面对以后的对手八旗军,刘宣麾下的骑兵因为人数较少,暂时还处于劣势。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军中最盛行的就是三叠阵操练。(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七章练兵二

    中国古代作战是非常讲究阵法即作战队形的,称之为“布阵”。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克敌制胜。简单地说,“阵形”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它是人类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散兵线时代。

    阵法操练,是古代治军的重要方法。通过操练,教给士卒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使他们熟悉各种信号和口令,在战斗时做到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整体合力。

    阵法操练是将乌合之众训练成军队的有效途径。今天各**队使用的队列,就是古代阵法操练的残余。

    目前各国均使用西式队列,原来东方的队列已不可见,但是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西式队列较东式队列严肃整齐,指挥多用口令,东式则是以旗号、金、鼓为主。

    而刘宣的军中,现在还是以东方队列为主,稍微结合一些后世的队列训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宣知道当时的队列是服务于战阵的,明显更适合明末的实际情况。

    第八营虽然不是最老的几个营头,但是战斗力却非常不错,算是刘宣军中最强悍的四个步兵营之一。

    这支部队除了跟随李自成起兵的西川役卒之外,还包括一部分刘宣调入的精兵骨干。在李自成、刘宗敏先后两任营官的率领下,第八营养成了骁勇敢战的军中风气。

    刘宣骑在马上,看了看第八营的操练。虽然第八营中的士卒也算是老兵,但是刘宣仍然觉得阵型还是不够整齐迅速。

    尤其是刘宗敏的亲兵马队。这支兵马刚刚配备了战马,变成了骑兵。他们虽然马术娴熟。但是还不习惯骑马列队。

    再加上战马新添,根本没有多少训练。既听不懂金鼓号角,也不会在马上排成阵列。

    刘宣看了看,向刘宗敏招了招手。刘宗敏眼观六路,眼神一直关注着大将军刘宣。眼见刘宣有事召见,刘宗敏只能停下操练,快速赶来。

    “捷轩,改天你去我的亲兵营,找王双喜调几个骑兵什长。你这队亲兵看起来还不熟悉骑战,让亲兵营的老兵好好教导一番。”

    “另外。你麾下的士兵能熟练的使用几种阵法?”

    刘宗敏敬了一个军礼,脸上带着自豪的答道:“除了圆阵、方阵之外,第八营还能使用长蛇阵、三叠阵、锥形阵、雁形阵这五种阵法。此外钩形阵、火铳连环阵这二种阵法也操练了一些,但是还算不上很纯熟,如果在接敌之时使用,可能会有些慌乱。”

    “能使用五种阵法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战阵之时,士兵能够列阵不乱,挡住官军家丁的冲击。已经算是精兵了。”刘宣摸了摸蓄起的胡须,轻轻地对刘宗敏笑道。

    “大将军,要不要末将改换阵型让你看看?”刘宗敏显然还想表现表现,跃跃欲试的问道。

    “那就看看。一会儿你变成纵队,直接出营门沿着西面直接向前,我想看看士卒能不能遵守号令。”刘宣指了指西面的河流。对刘宗敏说道。

    听了刘宣这番话,刘宗敏心中一苦。知道今天恐怕是要吃苦头了。大营西面正好有一条小河,河水超过一丈多深。现在听大将军的意思,显然想要考验士卒的胆魄与军纪。

    但是刘宣的军令,他也不能不执行。于是刘宗敏连施号令,让麾下的第八营不停地变换军阵,希望能够让刘宣满意一些,一会儿不要给第八营难看。

    将几种军阵来回变了几遍,刘宗敏眼见刘宣一直目无表情,于是令旗一挥,将横队变成纵队,带着麾下的士卒走出了营门外面。

    中国的兵法向来重视谋略,阵法处一直在次要的位置。这是因为,中国的战争规模宏大,在动辄以“良将千员,带甲十万”的战争中,军队统帅主要进行战略和战役层的思考,战术还在其次。同时也因为尊崇儒术,重文轻武,对阵法研究不是很重视。

    说到列阵,首先要治兵。要使士兵做到闻鼓出击,闻金退兵的概念。具体到列阵时的排列,直击还是迂回,由什长、哨长之类的下级军官看中军旗决定。

    西门外沿着道路,是一条五丈宽的小河,尽管雨水稀少,小河的水深还是超过一丈。不熟悉水性的士卒,如果掉入河中,很容易溺水而亡。

    金鼓声一直不断,在刘宗敏令旗指挥之下,第八营的士卒一直朝着小河向前。

    眼见已经来到小河旁边,刘宗敏大喝一声:“鼓声不要断,继续向前。”

    此时的军队,都是靠鼓号声指挥士卒。眼见鼓声不变,列阵于最前方的李过只能闭上眼睛,猛地跳入河水中间。

    一些老兵眼见李过身先士卒跳入河中,这个时候也只能闭上眼睛奋力向前。

    但是补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