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天他一直担心刘宣这个主帅运势太顺,难免会有些骄傲轻敌之心,见刘宣现在还是那样头脑清楚。李翰面带兴奋的说道:“只要这一次打败朝廷大军,北方之地就尽归我有,到时候咱们大军北上,攻下京城,改朝换代也就在眼前了。”

    对于李翰的想法刘宣并不是非常认同,历史上李自成攻克关中,击败了明军主力,虽然一度称帝,但是也并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朝廷。

    现在刘宣的情况虽然比他稍微好一些,但是实际上的兵马也相差不大,真正的野战主力也就四万余人。即便加上二十几个守备营,再算上不堪作战的巡丁、税丁,到时候也只有七万多兵马。

    一旦攻下关中,朝廷三边边军的这个庞大的负担就等于背在上了刘宣身上。一旦处置不力,就像历史上李自成一般轻敌冒进,只要稍微受些挫折,只怕就是处处背叛,四面受敌的境遇了。

    这个时候,虽然距离打天下、坐龙庭只有一小步,但是处理起来还是要慎之又慎。

    只要打下了关中,反正刘宣不会犯李自成的错误,轻易的招降三边的几万边军。这些人除了浪费饷银之外,根本不能起一点儿好的作用。(未完待续。。)

第二章出征二

    第二章出征二

    刘宣皱着眉头想了片刻,没有接李翰的话头。他转过头来,拍了怕额头对李昭云说道:“岳父大人,小婿明日出征,到时候自然顾不上家中了。家中金娘等女眷孩童,还请岳父大人代为看顾。”

    “以前在陕北,咱们势力衰微之际,贤婿向来都是英明神武、杀伐决断。如今咱们占据半个山西,手下的兵马六七万人,贤婿反而婆婆妈妈起来。只有你在前方打了胜仗,金娘她们才能真的安稳。”李昭云摆了摆手,对刘宣的婆婆妈妈不满的说道。

    “正因为咱们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小婿才有些失去了平常心。不过岳父大人说的不错,这一次南下,咱们就是为了争天下,必要怀着破釜沉舟之心。”刘宣慢慢地敲打着马鞭,轻声说道。

    刘宣转过头来,对坐在李翰、李昭云下手的冷子耀说道:“冷司长,你们征税司的秋税征收工作完成的怎样了?”

    冷子耀此人本是隰州城的商户,在刘宣破城后带头从贼投奔了刘宣。这一路走来,此人也算是忠诚能干,再加上刘宣这里缺乏文官治理地方,所以被破格任命为正税司司长。

    此人胆子不大,眼见刘宣发问,于是颤颤巍巍的拿出一本账册,照本宣科的答道:“从八月初二征税司开始征税,在白富贵等税总的带领下,咱们的税丁走遍了五府四十九县的每一座村镇,一共征集到了粮草七十六万石。白银四十九万两,丝绢四千匹,棉花麻布两万匹。”

    眼见冷子耀还在絮絮叨叨的念叨着这些账册数据。刘宣摆了摆手打断他说道:“行了,别念了,你讲账册放在一边,我今晚大致看一看。”

    因为刘宣的治下,暂时都是收取实物赋税,所以收税受到的东西肯定很杂。

    他将目光绕过冷子耀,对着种衍说道:“种副司长。你今晚带队,派人将税银送往铸币司,让他们尽快化成银元。一旦化成银元。让他们马上送往军前待命。”

    “这一点你要亲自盯着,我给你临时决断之权,如果谁敢在这个时候伸手,六品以下的官员由你临机处置。六品以上的官员。也给我马上看押起来。等我回来惩处。”

    种衍听了刘宣的命令,马上遵令行事,带着麾下的人马前往征税司押送库银。这一次刘宣大军南征,几乎将各地的税银一扫而空,根本没有给地方上留下一分一毫。

    如果地方上的官员敢于这时候对税银伸手,军情司、廉政司等刘宣的疯狗马上就会猛扑上来,将他们撕成粉碎。短短的一个月内,因为秋税落马的县令就有六人。

    这六人中。既有今年科举的官员,也有多年前从陕北追随刘宣的老人。凡是对税银伸手的官员。无论是地位多高、功勋多大,一旦被抓住查处,刘宣这里根本毫不容情。

    刘宣眯了眯眼睛,对坐在暗处的孙可望说道:“可望,最近一段时间,我让你派人盯着秋税,你抓到了多少贪官。”

    “禀告大将军,八月以来,下官已经拿下了同知一人,县令六人。员外郎二人,剩下七品以下的官员大约四十余人。”

    自从孙可望上任以来,已经弄出了两轮严打,落马的官员先后达到了二百人,几乎占据了官员总数的十分之一。孙可望的威名赫赫,也被下面的官员恨之入骨,称之为官屠。

    对于孙可望这个廉政司司长,刘宣算是最满意的几个文官。此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大名,尽管名声不好,但是此人治理地方的才能却远胜于东林党诸人。

    历史上孙可望在云南,亲自制定了官绅一体纳粮、大军屯垦、惩处贪官等政策,靠着云南边陲一地,就抵抗住了占据整个华夏的满清。如果不是此人与李定国弄出了内乱,那么西南的局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现在此人虽然年少,但是已经露出了几分名臣之态。此人胆大包天、手段激烈,算是刘宣麾下最不怕得罪人的孤臣。在他上任廉政司司长之后,连续两轮惩处贪官的大规模运动,让此人在百姓中的声望大增。

    今年八月以来,孙青天的大名就已经四处传扬,甚至还传入了刘宣的耳中。下面受贪官欺凌最狠的六个县城的百姓,还自发的为他建立了生祠。一时之间,这些生祠居然还算香火旺盛。

    听了孙可望已经拿下了五十余人,刘宣点了点头说道:“这段时间你干的不错,凡是到了秋税的时候,你们廉政司就该手狠一些。靠这种心狠手辣震一震下面肆无忌惮的税吏税丁,以免他们将百姓逼的造反。”

    “李先生,从今天开始,那个地方给我弄出了民乱,就给我立马拿下那个地方的县令。孙可望,这一点你这里也要配合李先生,一般来说,弄出民乱的官员都是贪官,只要你们廉政司去查,肯定能查处大堆的毛病。”

    听了刘宣的话,李瀚与孙可望全部点头称是。

    眼见天色已晚,众人还没有吃饭,刘宣看了看沙漏,对下面的文臣说道:“天色已经晚了,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大家早些回去吃饭去吧。”

    就在众人慢慢退下去之时,刘宣一拍脑袋,对外面的孙可望说道:“明天大军出征,正需要几个祭旗的脑袋,明朝的宗室藩王已经全部斩首,现在只能使用这些贪官凑数了。”

    “可望。你今晚连夜辛苦一下,将这些贪官连夜押送到城东大营。记住,前往不要弄出乱子,让他们咬舌自尽。”

    孙可望听见刘宣吩咐,暗自牢牢记在心中。他没有来得及吃饭,马上从后勤司将这些贪官犯人全部压起来,连夜点着火把送到了东大营之中。

    为了避免这些贪官寻死觅活的自尽,孙可望还做了完全的准备,不仅将他们捆绑起来,还给他们的口中塞了棉布,以免这些人咬舌自尽,让刘宣丢了面子。(未完待续。。)

第三章出征三

    第三章出征三

    刘宣送走了下面的文官,草草的吃了一口饭。此时金娘与孩儿已经入睡,刘宣也没有打扰她们娘俩,直到很晚才在书房睡下。

    第二日一大早,刘宣卯时一刻就起床更衣,在亲兵营官冯双礼的帮助下,穿戴上保暖舒适的甲胄,准备随中军一同出征。

    刘宣拍了拍坚固的铠甲,对冯双礼说道:“双礼,将我的雁翎刀拿来。”

    刘宣的这柄雁翎刀,已经用了两三年,此刀还是来自董家堡的库房中。这些年他已经很少亲自披甲上阵,所以这柄做工精良的腰刀也并没有损毁,一直能够使用。

    虽然刘宣现在割据一方,下面的工匠也敬献了不少好刀,但是这些好刀都被他赏赐给了下面的亲兵。

    在刘宣想来,如果现在还需要他自己披甲持刃身先士卒的作战,只怕局面已经败坏到了无以加复的情况了。那时候不要说手中有一柄宝刀,就是百柄、千柄也基本上起不了太大的用处了。

    刘宣将雁翎刀挂在腰间,脚步轻轻地走出了房门。虽然因为今天早起,他没有与妻子睡在一间屋子,但是刘宣的书房距离卧房也仅有一墙之隔。因为他们的孩儿还小,刘宣不想将他吵醒哭闹,以免扰乱自己出征的心情。

    就在刘宣悄悄地除了堂院之时,只见金娘已经站在院子门前等候了一段时间。她手中拿着一个灰色的棉布披风,温柔的给刘宣披在身上说道:“现在天已经凉了,你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

    刘宣摸了摸金娘冰冷的小脸。拍了拍她的小手说道:“我是大军主帅,在外面自有人照顾。你不用担心。你自己照顾好孩子,明年春天。等我打下了西安城,到时候在派人来接你过去。”

    刘宣没有时间与金娘卿卿我我,他朝着妻子挥了挥手,敏捷的骑上了战马,打马挥鞭朝着城东大营奔去。

    等刘宣赶到城东大营时,亲兵营、炮兵营、工兵营、宪兵营、第四旅第八营等平阳府所有的兵马已经全部向东大营汇集。

    刘宣在军中巡视了片刻,等太阳从东方露头,士卒吃完了干粮,他才下令下面的士兵整队列阵、誓师出兵。

    刘宣看了看东方的太阳。感觉到吉时已到,于是努了努嘴道:“给我将人犯全部带上来。”

    “自古大军征伐,需要人头祭旗。朱明宗室的藩王早已经被咱们砍了脑袋,这一次就拿这些贪官污吏凑数。”

    “刘某人乱世起兵,虽是为了活命生存,但是也想让天下大同,给大家一个公平、公道、安全的世界。咱们起兵打天下,不仅是为了饷银荣华,也是为了世道的公平公正。”

    “咱们从陕北起兵。到现在已经三年,三年来咱们纵横晋陕二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现在已经割据五府四十九县。半个晋省。哪怕是你们这些参军不到半年的小兵,都分到了十亩水田,想要保住这份土地。就需要跟随老子打败官军。只有打败了来犯的官军,你们手中的田土才能安稳。”

    “不然的话。等缙绅老爷的还乡团一来,大家不仅保不住田土妻儿。只怕就连这五尺的身子,也将死于非命。”

    等刘宣说完了这一番鼓动人心的话,只见孙可望已经将人犯全部押上了校场。

    这一批犯人,大约四十余人,都是最近落马的贪官。这些人中,几乎都有妻小牵累,所以哪怕是到了这种时候,他们也不敢出言辱骂刘宣,只是跪倒在地上苦苦哀求。

    刘宣厌恶的看了这些贪官一眼,厉声喝道:“老子给你们发的官俸微薄吗?难道还不够官老爷们大手大脚过日子,明太祖给一县县令每年不过二十几两银子,抓到贪官后尚且要剥皮实草。”

    “刘某人自问不如明太祖手狠,也不想让你们死的痛苦。你们这些贪官昏官,除了后代不能参加科举当官外,老子也不会株连你们的家族。”

    “你们也不要哭闹,今天,你们这些王八蛋都非死不可了。”

    “来人,吉时已到,马上行刑。”

    刘宣一声令下,只见几十个刀斧手快步上前,手起刀落就将这些无耻贪官全部砍头。

    一刻钟之后,孙可望叫人准备托盘,将这些贪官的首级给刘宣盛了上来。对于这种血淋淋的脑袋,刘宣只觉得一阵厌烦,他挥了挥手下令道:“将这些脑袋挂在长杆上,在军中巡视一圈,用来威慑士卒。”

    刘宣指了指站在下手远处的宪兵营营官何金章说道:“何营官,你带人下去通传各营军法官,让他们在出征之前,连续宣读三次军纪。大军出征,谁敢违反军纪,定斩不饶。”

    自从刘宣在灵石县坚壁清野以来,下面各营的军纪就越来越难以管束。尤其是参与屠杀的几个营,这半年来,**、杀人之类的恶性军纪事件发生了不下上百起。

    所幸刘宣头脑清楚,知道军纪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根源。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各营的军法官手段严厉,将这些违反军纪的士卒全部砍头。

    这些违反军纪的士卒,大部分都是陕北过来的老兵,他们经过两三年的战争,已经算是这支军队的骨干。就是这样的老兵,刘宣也没有丝毫容情,用他们的头颅来杀鸡儆猴。

    不仅如此,这半年来刘宣还改革了一部分军制,增加了军法官的权力范围。从四月开始,刘宣就开始给下面的士卒发放军饷,他还使用多种手段,为年纪大的单身士卒娶上了本地婆娘。

    最底层的小兵,只要有家族妻儿牵绊,才容易遵守军规军纪。刘宣也正是通过这种手段,才好不容易将士兵的军纪从新维护下来。

    何金章因为地位不高,与刘宣的距离也比较远。刘宣下达的军令,他也有些听不清楚。此人颇为正直负责,壮着胆子向刘宣说道:“大将军,下官有些耳聋,您的军令下官没有听清楚。”

    对于何金章负责任的态度,刘宣自然不会打压。他从新复述了一遍命令,对何金章挥了挥手说道:“何营官,快快去吧。”(未完待续。。)

第四章出征四

    等了大约半个时辰,各营的军法官将军纪宣读了三遍之后。刘宣从怀中掏出一封檄文,照本宣科的念道:“替天行道、澄清川岳,大将军刘宣喻。

    本将起兵三载,旬月之间,连破一府二州三十县。大兵所出,攻无不克、战无不取。

    去岁以来,巡抚岳和声、副将张应昌、参将李卑、游击刘光祚、李英华等先后死于阵中。总督杨鹤、小丑挑梁,集五镇十数万大军来攻,不足两月,贼军溃败千里、死伤无算、狼狈狂奔、逃亡京城。

    明朝太祖,本是淮右布衣,起兵伐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救民于水火之功。然明太祖以下,历十六代、二百六十载。时至今日、气数已尽矣。

    明皇崇祯、继位三载、贪婪刻暴、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行事惨苛,荼毒众生。历观古今,无道之徒,贪残酷烈,以今朝最甚。现今陕北糜烂,北地残破凋零、天灾**不断,皆怨此无道昏君。

    本将起兵、伐无道、举义旗、大军过后,秋毫无犯。

    此次出征,所过州县士民照常乐业。军民人等,各宜投册归顺,免遭兵祸。天兵临城,玉石俱焚,毋遗后悔。

    所有倡首逆臣、附逆缙绅,自当搜解讯办,以警效尤。其余胁从附乱之人,果能自新,一律免死。

    至于市居良民,不甘附逆,困陷城中无力自拔者,如有损伤,亦当从优抚恤。

    仰尔军民人等。各安生业,勿得惊惶自扰。

    凡我军士。如有借故滋扰,株连良民。及其他淫掠不法情事者,各营将校,务须从严查办,赔偿损害。

    如有处理不公处,本将必执法以绳,决无姑息。但能杀王府、乡绅,封府库以待,则秋毫无犯。”

    这一封檄文,都是刘宣亲手所写。并没有让文采过人的李翰之辈代写润色。此文虽然半文半白,远远称不上文才过人,但是也有一番动人心魄的气势。尤其是刘宣直骂崇祯皇帝的文字,更是显得大逆不道、不留有一点儿退路。

    等刘宣念完了这一封檄文,他对着身边的秘书处处长程皓说道:“你让人将这份檄文抄写几份,等攻破城池,就将此文张贴在城墙之上,晓谕各地百姓。”

    程皓接过这份檄文,双手之间还有些抖动。历朝以来。虽然各种檄文不少,但是敢于当面辱骂皇帝的文字,还是少之又少。除了骆宾王辱骂武则天的那篇《讨武檄文》外,刘宣这一片檄文算是言语最直接的。

    程皓本来还有家族牵绊。心中并不敢抄写这篇檄文。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只能选边站,如果稍微有些迟疑,只怕马上就会刀斧加身了。毕竟朝廷可以杀人。大将军刘宣的刀把子也同样可以杀人。

    想道这里,程皓身子有些抖动的接过这篇檄文。同秘书处的五六位文书抄写了十几份。等刘宣宣誓之后,马上下令大军拔营。

    这一次出征。先头部队早已经离开,刘宣的中军算是最后一批主力军。除了野战主力之外,还有十几个守备营已经开始分批向南调动。

    刘宣的中军,现在共有亲兵一营,炮兵两营、宪兵一营、工兵一营。此外还有贴身卫士三百余人,再加上李自成麾下的第八营刘宗敏营,总共不下于七千五百大军。

    大军行军,速度上当然不可能太快,哪怕刘宣麾下中军已经算是精兵,还有不少的驮马畜生运送辎重。即便是在境内行军,沿路的补给比较充足,还有一些兵站可以驻营,刘宣这支大军的行军速度也就不超过每日八十里路程。

    因为一路上在境内行军,沿路都有兵站,所以刘宣并没有征发民夫随军行动。大的兵站中,不仅有粮草饮水,还有柴火营房,能够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