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世虎一时起了寻死之意,决定奋起余力,再次冲锋。

    哪怕死于军阵之上,也好过受朝廷处罚,拖累家人亲族。

    今日更新有些延迟,还请书友们多多见谅。

第三十六章巾帼

    顾世虎心中绝望,欲战死于军阵之上,但是麾下的士卒纷纷开口相劝,不欲白白送死,苦苦哀求顾世虎收回成命。

    顾世虎见这些麾下的兵将不愿与他同生共死,他恩养这些家丁多年,也不想因为自己的缘故让他们全部死于阵上。

    顾世虎心中突然起了一种孤独的悲凉,拔出手中的宝剑,想要拔剑自刎,以全自己忠臣之名。

    就在顾世虎将要动手自己,只见七八个家丁一拥而上,把总石勇架住顾世虎。开口劝道:“老爷,今日虽然兵败,但是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保住性命,以老爷的英雄,一定能击败贼军,报仇雪恨。”

    众人将顾世虎武器夺下,怕他寻机自尽,然后骑上快马,迅速退出了战场,沿着去县城的官道逃去。

    刘宣退到李昭云后备哨中,努力将溃散的乱兵收拢起来,也无力阻止顾世虎逃离战场。

    况且他现在的情况也非常糟糕,李昭云,陈铁牛两个哨,是刘宣麾下战斗力最差的哨。

    陈铁牛麾下张五斗队全是弓箭手,还算比较精锐,却伴随着张虎成三哨攻击官军大阵。剩下的的士兵,已经视同于老弱,使用的兵器也最差劲,几乎都是简陋的大刀长矛,只有哨长,副哨长一级军官才有一副铠甲,他们尽管人数众多,但是实际的战斗力非常差劲,远远比不上刘宣的亲兵哨。

    顾世虎麾下的骑兵,在开始冲阵之后,已经死伤二十多人,还有二三十人被骑兵队牵制。

    而李陈两个步兵哨虽然兵甲不精,装备不整,但是毕竟人数众多,两相争斗起来,胜败生死也实难预料。

    面对这种情况,顾世虎麾下的士卒已经丧胆。碍于顾世虎多年的恩养,以及长年的情谊,才没有溃散做了逃兵,反而保护着顾世虎逃离了战场。

    实际上顾世虎麾下还有四五十骑兵,如果顾世虎不顾一切猛攻,在付出一些伤亡后,恐怕还是能击破两哨。

    到时候只怕就成了两败俱伤之局。

    眼见顾世虎逃跑,将旗倒下。刘宣高声叫道:“敌将顾世虎已死,尔等还不快快投降,如果还敢顽抗,到时候一个不留,定斩不饶。”

    官军见顾世虎已经不见踪影,随身的将旗也已经倒下。况且本来就快要崩溃,顿时纷纷跪地,磕头求饶。就连与骑兵队纠缠的三十个骑军,也一起下马投降。

    一些奸猾的士卒,慌乱的丢下兵器,趁着夜幕降临,战场慌乱,向荒野中逃散。只是在陕北这种残酷的冬天,孤身一人很难在荒野中活命,恐怕马上就会被冻饿的流民抓住,沦为两脚羊食用。

    刘宣见天色已晚,已经快也看不见光亮,于是令麾下的士卒打起火把,看守降卒,打扫战场。

    李昭云,陈铁牛两个哨,士兵几乎全部身穿单衣,纷纷找到死伤的士卒,将他们身上的棉衣剥下,套在身上。

    官军出城前大肆抢掠了一番,身上或多或少有些银两,士卒纷纷搜罗抢夺银两,还发生了几起斗殴事件。

    刘宣见情况不对,收拢亲兵哨,制止了斗殴的士卒,开口大叫道:“我刘宣的为人,大家一向清楚,立功必赏,受过必罚,这次大家击败官军,算是立了大功,战死官军的浮财,我刘宣一分不取,全部赏赐给立功的士卒。”

    “缴获的浮财,全部要归公,充当赏银,谁敢私吞,必受重罚。一会儿回营之后,每一位士卒都要搜身,如果发现私藏银子,到时候从严处置,绝不容情。”

    “凡是放下兵器投降的士卒,都是我们的兄弟朋友,谁敢抢劫他们的私人财物,以抢掠战友处置。”

    刘宣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却忙的要死,他不仅需要打扫战场,收拢兵甲,清点伤亡。还需要看守降卒,尽可能打消他们的疑虑,让他们安心归降,不能生乱。更要问候伤员,稳定军心,安排立功受赏之人。

    就在刘宣忙的脚不沾地之时,一伙儿溃兵从战场逃出,因为天色昏暗,刘宣也没有尽力追赶,这伙儿溃兵趁机逃脱,居然向董家堡方向而来。

    董家堡之内,因为军士尽出,现在已经没有一点兵力,有限的一些青壮,也都是从战兵营挑剩下的胆弱之人,根本无力承受一点儿打击。

    贼人接近董家堡,尽管城门紧闭,城墙的缺口也早已经补齐,但是因为城墙不算很高,贼人还是很快搭人梯爬入城内。

    溃兵入城,董家堡内顿时人心惶惶。呐喊声,呼救声一阵阵传来,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哀嚎声,尖叫声。

    更为严峻的是,董家堡的老弱,以为前面打了败仗,纷纷向粮仓蜂拥而来,想要打开粮仓,夺粮逃命。

    如果没人制止这股乱局,等刘宣赶到之后,只怕马上面临着一种粮食耗尽,人员逃散,后勤尽失的局面。

    况且战兵营中许多士兵的亲人都在后勤营中,如果后勤营有所闪失,只怕战兵营也会人心浮动,不堪再战了。

    就在这个危机关头,只见李金娘拉着他的二嫂乌兰图雅,在几位大脚女仆的簇拥下,出了董府,来到粮仓前面。这时候乱民已经开始破坏粮仓大门,想要夺粮而逃。

    李金娘拔出挂在腰间的腰刀,猛不防朝着一个青壮捅去,这柄腰刀非常锋利,一击建功,鲜血顺着刀刃流出,慢慢的沾到李金娘素雅的裙角之上。

    李金娘直接将这位砸门的青壮捅死,看了看慌乱的乱民,高声呵斥道:“我曾经听闻,进城的贼人不超过五十之数,贼人如此稀少,一定不是朝廷大军,反而有可能是朝廷的溃兵,我们的亲人定是在前面打了胜仗。”

    “大家有不少亲人在战兵营当兵,如果等他们回来,看见这里一幅人烟绝迹,粮食尽失的景象,又是一种什么感觉。这些粮食,几乎是大伙儿活命的本钱。如果没了粮食,士卒只能吃人,这种惨痛的景象,又有谁愿意看到。”

    “况且大家都是老弱,在这种世道,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保护,手里有粮食又能怎样。董家老爷财多势大,在这种乱世尚且不能自保,大家即便拿着粮食逃离这里,也一定会成为他人的猎物,到时候恐怕还保不住性命。”

    “我的夫君刘宣对大家怎样,大家心中也都有一杆秤。不论是老病之人,还是妇孺童子,有他一口吃的,也有大伙儿一口吃的,尽管大家都吃不饱饿肚子,但在在这种年月,能吃一顿粮食也算老天爷开恩。”

    “他作为几千人的头领,每日的伙食与大家一样,从来不开小灶,将所有的美味大部分给了伤员病号。他从不欺凌妇孺,更不会恃强凌弱,这样的头领,即便有史以来,也算凤毛麟角了吧。大家这样干,能不能对得起他的保护关照。”

    “今日贼人进城,我一个年轻妇孺,还是头领的老婆,按说地位远强于大伙儿,尚且不害怕。大家大部分都是男人,有的人还算年轻气壮,到底怕什么。”

    “我李金娘虽然身为妇孺,但是却愿意效仿男儿,亲自前去斩杀贼人。贼人人少,只有三五十人,董家堡内,人口不下于两千,哪怕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将贼人淹死,大家谁如果不怕,就随我并肩杀贼。”

    李金娘一番话,顿时令砸门的乱民羞愧不已,眼见李金娘一个女人,还要拿起腰刀与贼人拼命。一些男人脸上挂不住,纷纷抄起家伙,跟在李金娘后面。

    不少乱民议论纷纷,碍于李金娘的威吓,都不敢砸门,反而跟在李金娘后面以壮威势,这一路上,李金娘的队伍越来越大,不少老弱妇孺惧怕乱贼,也许存了人多胆壮的心里,纷纷走出了家门,与李金娘的队伍汇合。

    等李金娘遇见乱贼之时,身边已经跟着五六百人。贼人见到李金娘人多势众,心中顿时大惊失色,想要呼喊援军,乌兰图雅快速张弓搭箭,将乱贼射到,金娘快步上前几步,腰刀一斩,将乱贼彻底斩杀。

    眼见两个女人就能杀死乱贼,后面跟随的众人也胆壮一些,众人蜂拥向前,将死去的贼人斩为肉泥。

    落单乱贼的惨叫,很快惊醒了烧杀抢掠的乱贼,乱贼纷纷走出家门,只见敌人已经聚集五六百人,马上心慌意乱,纷纷夺路而逃。

    就在这时,刘宣已经听见董家堡的喊杀之声。

    董家堡是刘宣现在唯一的后勤基地,粮食,银钱,工匠全部都在哪里,更不要说还有新婚的妻子。

    刘宣脸上终于有了慌乱之色,急忙命令骑兵队上马,打起火把,向董家堡方向增援。

    没有参加大战,损失很小的李昭云,陈铁牛二哨,也马上集合整队,朝着董家堡方向跑步增援。

    就在刘宣越来越急躁之际,董家堡方向的喊杀声却停了下来。不到半个时辰,骑兵队马武已经赶了回来,将情况事无巨细的汇报给了刘宣。

    原来在骑兵队赶回董家堡之际,乱贼正要从董家堡逃离,面对兵强马壮的骑兵队,这股乱贼纷纷丢下武器,跪地投降,马武将这股乱贼全部绑上,押在董乡绅建造的地牢之中。

    马武此人颇有眼色,见走的时候刘宣面露焦急之色,于是带上两三个手下前来报了个平安,好让刘宣彻底放下心来。

第三十七章清点

    天色已经彻底黑暗,寒气也越加袭人,在小冰河时期,气候极度严寒,而在苦寒的陕北高原,到了冬天的夜间,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三十多度。

    今日的夜空乌云遮盖,严严实实的将月亮挡在后面,看不见一点儿光亮,尽管天气恶寒,漆黑一片,但是刘宣并没有马上收兵回营,而是在漆黑寒冷的夜空中打扫战场。

    如今的陕北之地,早已经遍地流民,因为山西巡抚封锁黄河渡口,陕北的流民过不了黄河,只能困守在陕北之地。

    一些饥民西入甘北,但是甘肃北部比起陕北之地也好不了多少,同样是饥荒遍地,民不聊生。

    因为饥民逃离不了贫困的陕北,导致了陕北之地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流民团伙。这些流民团伙,因为没有粮食,常常争斗不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用活人充当两脚羊食用,哪怕是路边的死尸,也从来不会放过。

    一些弱小的流民团伙,因为生存艰难,常常在夜间活动,这些吃人肉的饥民,仿佛食腐肉的秃鹰,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几乎遍地都是。

    刘宣和他的队伍,也是这种大大小小的流民团伙一员,毕竟他现在还没有攻打州县,不算是在朝廷挂号的强贼大盗。

    如果刘宣不能快速打扫战场,这些宝贵的棉衣,兵器,铠甲等等战备物资。恐怕很快就会被附近流浪的饥民发现。一夜之间,这些珍贵的兵甲,就会被流浪的饥民抢夺干净。

    在如今的陕北之地,尽管刘宣心中不愿意承认,但是一件棉衣,一领铠甲,一石粮食,远远比一条人命值钱。

    如今的陕北之人,人命远远不值一钱,现在到处都是活不下去的饥民,只要有粮食,刘宣可以轻易的召集十万青壮。

    而棉衣,铠甲却不容易制造。尤其是陕北生产力落后,除了城市之外,乡间的社会秩序也几乎荡然无存,这每一件棉衣,每一领铠甲,对于刘宣都是价值万分。

    在今日之战前,刘宣的麾下,陈铁牛后哨,李昭云预备哨都还没有棉衣。如今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自然要将缴获的战利品全部清点清楚,运回董家堡,才能让刘宣放下心来。

    刘宣将战死的士兵纷纷火化,用一个个陶罐将骨灰收起来,全部带回了董家堡,而战死的官军,和受军法而死的士卒,尸体全部扔在荒野之上,成为饥民口中的粮食。

    等刘宣清点的战利品,带队回到董家堡之时,已经是深夜子时了。

    远远的,董家堡之内闪烁着一盏盏灯火,让人心中不住的感觉到一丝温暖热情。

    等刘宣他们一进入城门,只见城门口砌着二十多个土灶,每一个土灶上面都煮着一大锅滚烫的肉汤。

    一些火工,厨娘身穿单衣,瘦弱的身体紧紧靠在灶台上,眼睛狠狠的盯着锅里,嘴里的唾沫不由自主的从嘴角滴下。

    但是这些厨娘火工,却没有一人向锅中捞肉吃,这是因为刘宣军中规矩森严,稍微有一点儿违反纪律,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这三个月来,刘宣不仅勤于练兵,还常常为部众讲一些大道理,。并且亲自教导一些机灵的士兵识文断字,培养后备骨干,这样的工作,不仅刘宣亲自干,就连李昭云,李旭通,孙登等识字之人,也常常为士兵充当老师,教导他们读书认字。

    通过三个月时间,刘宣还在学生中普及了阿拉伯数字,这种数字简单易学,易于传播。中国古代的算筹尽管也非常方便,但是刘宣的麾下,几乎没有多少会使用算筹的手下,就连刘宣自己,也没有见过古代的算筹。

    刘宣挑选一些聪明伶俐的士兵,亲自教导他们阿拉伯数字,经过三个多月学习,刘宣已经教出二十多个徒弟。

    这些徒弟,已经能熟练的使用阿拉伯数字计数,也能娴熟的背会乘法口诀,勉强能够使用竖式加减运算,至于三位数以上的乘除法,就爱莫能助了。

    这些能够熟练使用简单数学的士兵,被刘宣全部充当书记官,负责清点管理后勤粮草。有了这些会使用简单数学的书记官,一时间,后勤营的效率也大大增加了不少。

    刘宣将队伍整顿好,排成队列,按照规矩排队打饭。

    刘宣见后勤老弱已经三个多月没有见过肉味,今日又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决定宰杀耕牛,犒赏三军,提振士气。

    刘宣从董家堡抢来的十一头耕牛,如今已经只有三头,剩下的耕牛,除了为刘宣成亲宰杀一头之外,其余都被营中士卒食用,毕竟营中的士卒操练辛苦,急需要大量的营养肉食,所以每隔半月二十天,刘宣都要宰杀耕牛,为麾下的士卒改善伙食,补充营养。

    在古代,耕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凡是古代封建王朝,宰杀耕牛都是大罪。大明律规定“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而上古的汉唐时代,宰杀耕牛的处罚就更加严重。

    耕牛这种宝贵的牲畜,哪怕是一般的乡绅大户,也不见舍不得随意宰杀,一年能吃上一两顿牛肉,已经非常难得了。

    乡绅大户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普通的平民百姓了,老百姓一生之中能吃上几顿牛肉,恐怕都值得吹嘘一生一世了。

    刘宣连续宰杀耕牛,给士兵改善伙食,尽管得到了士兵的拥戴,还是让一些长者议论纷纷。

    在这些长者看来,刘宣的行为也太过奢侈,不是长久之计。就连刘宣的岳父李昭云,也对这种行为有些埋怨。

    毕竟耕牛这种宝贵的财产,杀一头就少一头,耕牛长大也很不容易,如果全部杀了,以后开垦田地,也很不容易。

    但是刘宣心中清楚,陕北之地,不是善地,很快就会残破不堪,不适合长时间停留落脚。加上这里边军云集,敌强我弱,也不可能成为刘宣的根基之地。

    历史上的农民军,也在崇祯二年冬天,趁着清军入侵,晋陕二省勤王,山西总兵张鸿功率兵出省,山西延河渡口空虚之际渡过黄河渡口,攻入山西,在山西境内进一步发展壮大。

    刘宣狠下心来,一次宰杀两头耕牛犒赏三军。这两头耕牛,都是年龄在十岁以上的老牛,尽管冬天粮食不足,有些瘦弱掉膘,但是连骨带肉,每一头都有四五百斤。

    刘宣规定凡是参加刚才作战的士卒,,每人分一斤熟牛肉,奖励美酒一升。战死的士卒,家人分三斤牛肉,粮食三十斤。他将所有的面粉一次性拿出来,全部做成面条,让士兵敞开了吃。

    后勤营的老弱,每人可以分一碗牛杂汤,一碗白面面条,牛骨汤可以敞开喝。

    这一顿在现代人看来异常简陋的晚餐,却能极大地收拢人心,哪怕是刚刚投降的俘虏,也能吃一碗白面面条。

    就在众人欢欢喜喜,杀牛吃酒之际,刘宣却站在一处角落中,默默的盘算着这次战役的胜败得失。

    这一次战役,刘宣麾下的士兵战死五十八人,死于军法之下的士卒八人,受伤七十一人,其中重伤二十三人。

    战死的士卒,死于火炮之下的就有二十一人,火铳弓箭十一人,两军阵前二十六人。由此可见,哪怕这个时代的火炮有着许多的缺点,但是也有了战争之神的峥嵘。

    而官军大约战死一百余人,受伤的超过一百,其中重伤四十六人,俘虏四百二十八人。剩下的士卒几乎全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