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晷值苷剿涝诔峭飞希伊跄橙艘卜浅M葱模晷值茏蛉照剿溃俏舜蠡锒芄タ顺浅兀颐墙袢赵诔侵邢砀#欢ú灰苏剿赖奶晷值堋!

    “太岁兄弟算是独子,如今他虽然故去,但是我一定不会让勇士的遗孤受苦。今日,我刘宣就算是你老人家的义子,往后为您端茶倒水、养老送终,太岁兄弟的孩儿,也交给金娘亲自抚养,与我的孩儿一视同仁。”

    史太岁的老父史博高已经年过六十,身子骨算是埋入黄土之中,他本来有两儿一女,家底还算殷实。

    但是因为连年大旱,官府逼稅,才不得不沦落为流民,在短短的流民岁月中,他已经先后失去了五位亲人。如今做为顶梁柱的长子史太岁横死,史博高已经心灰心冷、了无生念,如果不是怕四岁的孙儿吃苦,史博高只怕早已经心生死志,随他的妻儿子女团聚去了。

    今见刘宣对史太岁遗孤如此宽厚,不仅赏赐了黄金布帛,还赏赐了骡子让自己骑行,更将史太岁四岁的幼子史牛头认为义子,也算了却了自己最后的心愿。

    史博高一时间五味杂陈,脸上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他将赏赐的财物都收拾起来,抱上自己四岁的孙儿,慢慢走下了点将台。

    刘宣不仅对史太岁的遗孤这样照顾,凡是烈士的子女,刘宣也尽可能的给予关照,这次攻城战死的士卒,刘宣也给了他们的家人十两白银抚恤金。

    十两白银,在政通人和的年月,几乎能在陕北之地购买三亩水田,这样大数额的烧埋银子,也只有刘宣这种将全县士绅搜刮干净的土豪,才能毫不在乎的一股脑拿出来。

    这次攻城战,李旭中营中损失了两个哨长,战死了五十余个勇敢的士兵,受伤的更是达到了上百人,已经算是大伤了元气。

    因为李旭中麾下军官缺乏,刘宣也只能从新提拔了一个新的哨长。此人姓赵名弘,赵弘在刘宣军中并不算非常骁勇,只能说是胆量不错、敢于战斗,他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却是因为出色全局观念、与不错的带兵本领。

    在攻克延川县城战役中,赵弘在史太岁麾下充当队官,他率领麾下的一队士兵,拼死保住了两架云梯车,为后面的士卒保住了至关重要的登城工具。

    即便这次战斗赵弘这个队死伤惨重,前后伤亡了不下于二十多人,但是却能死战不退,成功的保住了云梯车,立下了攻城第一功。

    事后刘宣论功行赏,第一个就提拔了这个赵弘。

    能在伤亡过半之后,还有再战之力,并且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这个赵弘一定善于收拢军心,也肯定得到了麾下士卒衷心的的拥戴信任。

    这一次校阅,刘宣斩杀了临阵而逃的王登高,厚赏了战死城头的史太岁,提拔了立下战功的赵弘,前后涉及到三位哨长,在军中一时间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校阅之后,刘宣将拼死抵抗的王琼妻女,全部充为营妓,设立了军妓所,交给了投靠的童生王庚管理。

    王庚本来是延长县乡绅,因为屡试不中,所以就想到了歪门邪道,想要考场作弊,在考场被提学官人赃俱获,惹出了官司,后来花了不少的银子,才摆平了此事。

    经此一事,王家也快速衰败下来,田产也渐渐被别的官绅夺走,就连疼爱的幼子,也在与人争风吃醋中死于延长县豪绅何谷腾手中,王家实力大损,对上了实力不小的何家,又吃了不少大亏。

    刘宣攻破延长县城后,斩杀了不少为恶一方的乡绅,其中就有王庚的仇人何谷腾,王庚本来吃了大亏无处声冤,心中异常烦闷,在大仇得报之后,便抛弃了祖产,死心塌地的追随了刘宣。

    王庚尽管是一个小小的童生,但是学问上却还算不错,只是因为科场运气不佳,蹉跎半生罢了。

    刘宣的麾下,读书人非常稀少,能将所有汉字认全的也不超过十人,就连文化最高的书记官,也只能会使用一些简单算术,就连三千五百个常用的汉字,也不一定能认全。

    王庚的投靠,很快就算得到了刘宣的重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刘宣也知道王庚不是只会读死书的腐儒,此人也很会变通,算是有些才干,短短一段时间之内,就取得了刘宣的信任,暂时充当了刘宣的文书。

    这次让他管理营妓所,尽管名声上不好听,但是也是刘宣麾下人才缺乏的原因,并不是对他的轻视。

    刘宣心中一向厌恶军妓这种落后于时代糟粕,这种东西与他的价值观也有所冲突,但是营妓这种东西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年,自然也有他存在的原因。

    从管仲设立营妓之后,中国历史上几乎百分之百的军队也设立了军妓,哪怕是后世民**阀混战中,一些小军阀军中还设有营妓。

    况且刘宣现在处于流动作战之中,他的军纪也非常严格,不准士卒欺凌妇女。

    如果长时间没有女人,刘宣麾下的士卒也不是能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肯定会心怀怨愤,如果这种集聚的怨气一旦爆发,只怕马上就有大祸发生。

    所以,刘宣也不可能违背众意,他从善如流的听取了底层士兵的意见,开始设立了军妓所。

    军妓所中的军妓,全部都是被刘宣斩杀的官绅子女,她们每日需要接客五次,每次价格白银三分,其中两分归公,一分归自己所有,只要存够了一百两白银,就能离开军妓所,为自己赎身。

    今日已经二十万字了,因为是新人,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卡文,更新也逐渐吃力,本书的成绩自然非常扑街,作者也心知肚明。从起点排行榜的情况看,火的书几乎都是挂着历史皮的都市文,或者是金大腿无脑小白文。作为一个看书超过十多年的老白读者,如果不是长时间的书荒,作者也不会写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题材。毕竟现在起点硬架空几乎没什么市场,写这种题材的几乎全是爱好为主。尽管本书非常小众,但是还是希望大家投票支持,新的一周,求推荐,求收藏。

第五十六章混天王

    刘宣处理了逃兵,提拔了一些战功过硬的军官,还设立了军妓所。短短几天时间,刘宣在军中的威望马上大幅度提升,如果以前算是敬畏的话,现在已经升级为尊敬了。

    即便刘宣设立了军妓所,但是还是设立了保障军妓的制度,甚至为军妓所配备了两个医官,规定去军妓所快活之时一定要洗澡,将自己清洗干净。

    尽管刘宣现在没有能力制造避孕套,但是还是尽可能的保证军妓所的安全,毕竟一支尽是梅毒患者的军队,是不可能有什么战斗力的。

    在刘宣的规划中,军妓所这种编制只能是一个临时单位,等什么时候有了一个根基之地,刘宣马上就会为大部分士卒讨老婆,军妓所这种编制也一定会废止。

    刘宣忙完了军务,便开始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民政上来,攻破了延川县,刘宣将凡是抵抗的官僚乡绅全部斩杀,家中的田地银钱全部充公,漂亮的女眷除了赏赐给有功的将士,就是发配给了军妓所。

    因为刘宣抄家众多,军妓所居然人满为患,尽管刘宣缩减了一些员额,居然也超过了上百人。

    延川县中所有的豪绅大户,官僚地主几乎全部参与了守城抵抗,对于这些抗拒自己的乡绅,刘宣自然不会客气,这一次刘宣的手段更加凶狠,除了少数逃出城外的乡绅之外,县中的富户已经被刘宣一网打尽,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刘宣在延川县中,大肆打击土豪劣绅,频频召开公审大会,每日都有不少豪绅被刘宣砍头游街,他当众烧毁各种高利贷借据,将田契分给普通的百姓。

    尽管在攻城战中,刘宣杀伤甚多,与不少延川县百姓解下了深仇。但是刘宣大力打击官僚恶霸的做法,还是得到了不少民心,一些与刘宣没有仇恨的百姓纷纷前来投军,短短的十日之内,刘宣在延川县城又召集了五百新兵。

    刘宣不仅在城内招兵,还贴出告示,大肆赈济饥民,顷刻间应者云集,城外活不下去的饥民纷纷来投,县城外的官道上到处都是络绎不绝的投效饥民。

    对于这些前来投靠的小股饥民,刘宣一向是打散收编,如果不愿归顺,刘宣也不勉强,还为他们管一顿饱饭,然后礼送出境、好聚好散。

    从刘宣攻破县城后的十日之内,每日多则七八股,少则两三股,大则三二百人,小则十个八个,这些饥民队伍陆陆续续归顺了刘宣。

    因为投靠的饥民太多,各营战兵也早已经满员,于是刘宣调拨出杨四宝前哨,从新扩编了第四个步兵营。这个营尽管现在只编成了两个哨,编制还不满员,但是有了杨四宝这个战斗力很强的步兵哨做骨干,已经有了一定的作战能力。

    毕竟杨四宝麾下的前哨,就是刘宣以前亲兵哨的老底子,算是刘宣麾下战斗力最强的几个哨,披甲兵已经足有三十人,在下面各个步兵哨中几乎是首屈一指。

    就在刘宣扩充队伍、壮大自身的时候,一支上千人的流民慢慢悠悠的接近了延川县,这支流民虽然没有几件铠甲,但是寻常的兵刃却比较齐全。

    这股流民虽然人数较多,但是却比较守规矩,他们在靠近延川县城墙之后,马上派出了信使,向城门口奔去。

    因为这股流民实力不弱、来意不明,所以刘宣对他们也有所戒备,李旭升、张虎成两个实力最强的步兵营,已经暗中披甲,随时准备应战。

    在崇祯二年春天,陕北民军多如牛毛。但是实力强大的队伍却比较少见,这一股流民人数过千,精壮七八百人,对朝廷来说已经算是实力强悍的大盗巨匪了。

    因为同是饥民义军的关系,在对方没有露出太大的敌意之前,刘宣肯定不会率先攻击对方,免得在陕北义军中坏了名声,所以面对来意不明的对方,刘宣也只能暗中戒备。

    刘宣内紧外松,大开城门,将这几位信使迎入了中军大营。刘宣的中军大营陈设简单,除了几张地图之外,就只有一摞厚厚的文书,一张八仙桌,几卷铺盖放在一张破床上,随在身边的也只有几个亲兵。

    进入延川县的信使一共三人,其中两人长相一般,进入县城之后鬼头鬼脑的打量着刘宣的军营。另外一人却相貌特殊,他身材魁梧,体格不下于刘宣,手臂粗壮有力,额头上还有一道刀疤,看上去更加狰狞魁梧。

    此人头上戴着一顶羊皮帽子,身上披着一张大皮袄,帽子上破了一个小洞,从穿着上仿佛普通陕北老农一般。

    但是此人行动之间,仿佛带着一种顾盼自雄的味道,这并不是毫无自知之明的浮夸,而是一种经历生死的自信。

    此人进入延川县城之后,一路之上一言不发、口风甚紧,只是暗暗的关注刘宣这支军队的言行,直到进入军长之内,才跪倒在刘宣前面说道:“刘大头领,小人张应金,今日率军前来,并没有恶意,只是希望避托在刘头领麾下,讨一口饱饭吃,希望刘首领成全。”

    刘宣连忙拉起了张应金,紧紧握住张应金的双手说道:“原来是混天王当面,我早已经耳闻混天王的大名,去年秋天,混天王就与紫金梁一同起兵抗拒官军,是我们陕北有名的英雄豪杰,今日混天王来了我这延川县中,我刘宣定要好好招待一番,以免陕北同道说我小气。”

    “来人,今日大摆筵席,除了轮值的营官,其他营官哨长也一同前来,让他们见一见去年纵横三县的陕北豪杰混天王的鼎鼎威风。”

    这位张应金,外号混天王,本是陕北良民,去年因为官府逼迫,只好率领众乡亲起兵。他们连续攻破三个堡寨,夺去了不少的物资,与进入延川县,化名王和尚的紫金梁联合作战,几次打败了官府派出的大军。

    这位混天王张应金,在历史上也比较有名,在崇祯五年他伪装成米商,连破白水、宜君二县,东渡黄河攻克蒲州,与紫金梁王自用汇合,成为农民军中三十六营之一,后来在与官军作战中力战而死。

    据刘宣耳闻,去年冬天,混天王已经跟随紫金梁投效了王嘉胤。

    如今此人自称混天王,刘宣也不能辨认真假,所以才弄了一个缓兵之计,他安排延川本地参军,以前见过混天王的兵丁,让他们在宴席见仔细辨认,看是不是有人冒名顶替。

    对于刘宣转开了话头,混天王也不以为意,在刘宣开席之后,他一点儿也没有客气,仿佛饿死鬼投胎一般,秋风扫落叶的将一桌饭菜吃了个干净。

    等到上菜的小兵确认了混天王的身份,刘宣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频频举杯与混天王敬酒,混天王也来者不拒,直到感觉到有些醉意,才停下了杯盏。

    刘宣见混天王自律甚严,知道用酒套话这一招估计也起不了作用,于是刘宣也不当这个小人,停止了劝酒,开口说道:“小弟听闻混天王与紫金梁交好,已经投靠了黄龙山王嘉胤,所以心中才一直疑虑,并没有接哥哥的话头,还希望哥哥不要见怪。”

    混天王放下了酒碗开怀大笑道:“人们都说刘首领勇猛善战,没想到却如此心细如发,刘首领的疑虑也是人之常情,刚刚端茶送水的小兵,却是延川李王庄之人,距我家不足五里,此人刚一出现,就被在下认了出来。”

    “刘首领确认了在下的身份,才真心与我等交谈,却是英明果决、不是暗操坏心,况且我张应金率领大队人马来投,也肯定不会投一个粗心大意的饭桶。”

    见张应金言语粗俗,但是还是暗中捧了自己一把,刘宣也心中稍微有些得意,毕竟混天王张应金也算陕北名气很大的义军首领。

    刘宣压下了心中的得意,还是将话一一挑明道:“张首领率军前来投靠,我刘某人自然十分高兴,但是有几件事,却需哟事先说明。”

    “第一,在下听闻混天王已经投靠了王嘉胤,在下虽然不怕王嘉胤,但是却与黄龙山神交已久,也不方便收留王嘉胤麾下的叛军。”

    “第二,在下军中规矩森严,作战时不准无令后退,不准杀伤平民百姓,不准强暴妇孺,作战缴获的金银物资也要归公,如果混天王能做到这一点,就一切好说,如果做不到,到时候肯定会伤了义气。”

    “第三,在下的军中编制都是固定的,员额都是统一的,肯定不是独立王国。如果混天王决定加入,那么人员武器的调拨、钱粮饷银的赏赐、军纪军法的管理,都要交由在下做主,混天王也不能插手。”

    “第四,在下麾下现在共有五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披甲兵四百,如果混天王加入,一个营官的地位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到时候在军中就有了上下尊卑,就不是今日这般说话客气了。”

    “在下此人说话比较直接,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从不拿言语蒙骗人,这几点要求,希望混天王仔细思量一遍,然后在做决定。”

    “如果混天王觉得在下规矩甚严、婆婆妈妈不是好汉,没什么容人之量,打消了投靠的意愿。在下也愿意支援三百石粮食,让混天王渡过这个坎儿,毕竟大家都是陕北义军,即便不能合为一股,也是说的上话的好朋友。”

第五十七章洪承畴

    混天王张应金尽管在历史上留下了大名,但是仔细从他的历史轨迹上看,此人应该并没有多少野心。他先投紫金梁,后投闯王高迎祥,浑浑噩噩的跟在他们后面,直到被孙传庭砍了脑袋,挂上西安城墙。

    从历史上看,混天王张应金这支队伍,尽管一直磕磕绊绊,并没有发展壮大,但是却总能生存下来,直到崇祯十五年。由此可见,他的统帅能力还算不错,尽管这个人没什么大志,战略上的能力也几乎看不见,但是能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十几年,这位混天王还是有一些过人之处的。

    张应金听了刘宣的要求,顿时沉吟不语。

    刘宣的这些要求,与他自己的想法有些相差甚远。在他想来:“自己率领这支队伍前来投靠,刘宣一定会高兴万分。毕竟自己在陕北也算有些名头,尤其是在延川境内,更是家喻户晓,即便是用自己装个门面,刘宣也一定不会拒绝。”

    “如今自己军中粮食已尽,只能勉强支持三日,如果再弄不到粮食,就只能像其他流民一样以吃人为生。我本来以为哪怕投靠刘宣,也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自己营中的大小事务,也全是自己说了算,没想到刘首领这边规矩森严,如果这次下决心投靠,就只能一辈子绑在他身上了。”

    张应金在一路之上,已经见过刘宣的军队,只觉得对方兵甲犀利、士卒看上去也精神饱满,看来应该是不缺乏粮食。他见刘宣这里有这么多规矩,不像是普通的流贼盗匪,更像是心怀壮志的英雄豪杰。

    混天王张应金本来就是官府缉拿的巨匪,他起兵以来,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如今面对这个选择,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