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珠宝珍珠三十多斗,书画玉器等值钱的古玩二十余箱,如果都换成银两。总共价值四十万两白银。”郭文斌喘了几口气,上气不接下气的答道。

    “粮草呢。到底有多少?能够让我们吃上几月?有没有棉布,现在可是快要入冬了,儿郎们大部分还没有棉衣,如果冻死了人,我可是拿你们后勤司是问。”刘宣看了看跟着郭文斌后面的后勤司副司长周健,开口问道。

    周健已经年过四十,平常也不会舞刀弄棒,身体远比不上家学渊源的郭文斌。等郭文斌登上城墙一会儿后,周健才累死累活的爬上了城头。

    周健刚刚登上了城头,就听见刘宣的询问,所幸他记忆力极佳,各种数字都能牢记于心。只见他不暇思索的答道:“回禀将军,现在府库**有存粮两万三千石,如果按照现在的规模,足够大军吃上四个月了。”

    “不仅如此,如果能保证粮道平安无事,每日从霍州城也能运来千余石军粮。但是现在灵石县超过上万的百姓进入霍州境内,霍州城的粮食压力也很大。虽然霍州城有咱们从陕北运来的三万石军粮,咱们今年也从霍州附近征收了一部分秋粮。但是从霍州运粮最多也只能运送一万五千石,剩下的粮食也需要保证霍州的军粮和灵石移民的救命粮。”

    听到这里,刘宣了然的点了点头,霍州的军粮必须保证,不然第三营、霍州守备营、训练司新兵只怕都会造反。而灵石移民的救命粮也不能随便妄动,这些灵石移民,本来就因为坚壁清野对刘宣恨之入骨,如果在没有粮食,只怕稍有人挑唆,就会弄出天大的乱子。

    刘宣从陕北杀过黄河,本来就是靠着饥民起兵,当然知道这些流民造反的厉害。哪怕他自己反应迅速,镇压了叛乱,只怕霍州根据地也会被饥饿的流民祸害一空。

    刘宣叹了口气说道:“灵石县的移民要尽量分散,趁着天气还比较暖和,要迁移一部分移民去汾西、隰州就食。我记得隰州的粮食可是不少,因为运转不便,咱们可是留下一半的粮草在隰州,应该有不下于三万石,张五斗不过五百人,可是吃不了这么多的粮食。等过了年打退了官军,再将这些百姓迁移回来。”

    周建笑了笑道:“回禀将军,这一点末将已经安排下去了,第一批去隰州的百姓已经上路了,就由霍州守备营赵弘部负责押送。”

    刘宣听到后勤司安排稳当,笑了笑道:“赵弘性格沉稳,应该不会弄出什么乱子。现在气候日渐寒冷,棉衣也应该发下来了,不知道后勤司准备的棉衣够不够。”

    “这一次清点库存,灵石县府库**有棉布六百余匹,棉花上万斤,羊毛驼毛四千斤,一共能制作五千身棉衣。下官已经派人将这些棉花棉布送回了霍州,发动霍州城的妇孺制作棉衣,咱们设在霍州城的被服厂已经日夜开工,大约有半个月时间就能将这些棉衣制作出来。”

    “不行,时间太长了,一旦粮道被官军切断,只怕大军没有被饿死,反而被冻死。将库存的成衣全部运来,棉布也留下一部分,被服厂调一部分人员来灵石县,在灵石县就近制造棉衣。”刘宣摇了摇头,对着周建道。

    周建将刘宣的意见记在心里,稍微思虑了片刻说道:“将军,咱们在霍州城的府库内,共有棉衣四千余件,棉鞋上万双。其中洪洞、大宁两个方向的军队的棉衣已经拨付下去,现在就差灵石与霍州方向了。”

    刘宣拍了怕冰冷坚硬的城墙道:“霍州城的府库中棉布棉花的储备够不够?”

    周建精通算术,他仔细算了算道:“恐怕是不够,缺额还不少,如果将储备棉布全部制成棉衣,大约还缺乏三千余身。”

    刘宣指了指南方说道:“我给你写一张条子,让洪洞县的李自成想办法弄一些棉布。洪洞县是山西最富庶的县城,我虽然没有去过那里,但是也知道李自成应该发了横财,不管如何,这个冬天一定要给儿郎们穿上棉衣,不要向去年一样冷着身体打仗。”

    周建拿起刘宣写的条子,带着一队士兵,连夜快马加鞭的离开了灵石县城,开始安排刘宣交代的军务。(未完待续。。)

    ps:  新书上架,泣血求订阅,能订阅的书友就订阅支持一下吧

第三十五章后勤二

    刘宣此人,在下面的官吏看来,为人是非常宽容大度的。他从来不在乎礼法,生活也非常简朴,简单的仿佛像一个最底层的士兵,哪怕面对小小的士兵,刘宣也会经常开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但是面对军务、军法、军令,刘宣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非常不近人情。哪怕是亲厚如李旭升、杨四宝这种爱将,如果犯了军法,违背了军令,刘宣处罚起来也是毫不容情。

    正因为这一点,哪怕周健已过中年,精力慢慢衰退,但是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夜带领亲兵离开了灵石县向霍州而去。

    灵石县距离霍州大约百余里,周健等人虽然都骑马,但是所骑的马匹都是劣马。尽管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没有停顿,但是直到第二日黄昏,周健一行人才赶到了霍州城。

    周健一进入霍州,拿着刘宣的军令马上开始调集棉衣,派兵朝着灵石县运送。他先后拜见了留守霍州的训练司司长李昭云,霍州镇守使李旭中,还有自己的直接上级后勤司司长孙登,将刘宣交代的事情一一传达。

    等周健忙完了这一切,天色已经彻底昏暗,他看了看黑漆漆的夜空,昏昏沉沉的睡了下来。

    周健本是西安人,因为得罪了西安府的权贵,被人诬陷充军延长县。正是因为这个经历,所以他虽然是读书人出身,但是对待朝廷也没有任何感情。

    因为充军在边塞多年,周健与家乡的亲人已经失去联系多年。尽管他现在在刘宣军中也算是位高权重。但是却洁身自好,没有娶妻纳妾。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辅佐刘宣成就大业。攻破西安府,斩杀诬陷自己的仇人。

    正是因为这个目标,周健平日里在后勤司工作极端严肃认真,而恰恰因为他工作认真,此人才会被提拔成为后勤司副司长。如果不是司长孙登是最早投靠刘宣的文人,与刘宣的关系更加亲密,只怕周健很快就会取代孙登。

    周健休息了一日。第二天就拿着刘宣的条子,带着一队亲兵南下洪洞县向李自成索要棉布。

    洪洞县距离霍州还不到百里,一路上几乎一马平川非常好走。周健经过一路上的鞍马劳顿。两日之后就越过了赵城县,进入了洪洞县城。

    周健身为后勤司副司长,品级与第八营副营官刘宗敏大致相同。但是后勤司权力不小,周健这个职务也算是非常要紧。相当于主力营的副营官。地位还超过守备营的营官。

    就在周健赶到洪洞县时,因为其带着刘宣的命令。收到消息的洪洞镇守使李自成在城门口亲自出迎。

    “李哥,你现在已经是一方大员,为何不拿拿架子,何必低声下气的在城门口出迎?”李自成的亲兵队官党守素见李自成给周健如此大的面子,心中有些想不开的问道。

    按照刘宣制定的体制下,一地镇守使官位还高于营官。在刘宣的治下,仅有三位镇守使。分别是永宁镇守使白旺,洪洞镇守使李自成。霍州镇守使李旭中。

    此三人,在刘宣下面的营官中脱颖而出,几乎相当于封疆大吏,尽管他们在军中的地位还比不上李旭升、张虎成二人。

    本来按照李自成此时的地位,完全不需要出城迎接周健。但是李自成在刘宣军中根基较浅,远不如跟随刘宣起兵的白旺、李旭中,再加上李自成此人比较宽厚,所以才早早的出城迎接周健。

    一同在城门外迎接的刘宗敏拍了拍党守素的脑袋笑道:“人家掌管后勤粮草,你不对人家恭敬一些,小心人家将来卡你的脖子。”

    党守素拍开刘宗敏的大手道:“刘哥,你说的不对,这几个月来,我发现刘将军非常看重咱们李哥。借他周某人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在均需后勤上面动手脚。须知刘将军军法严厉,如果出了差池,李哥上书参他一本,他周某人是要掉脑袋的,我就不信他敢如此胡来,咱们何必给他如此大的面子?”

    李自成欣慰的笑了笑道:“党兄弟会动脑子了,你说的不错,但是咱们在刘将军这里根基浅薄,恐怕还比不上跟随刘将军起兵的周某人,咱们对人家尊敬一些总不是坏事。”

    李自成心中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出来,他从一个小小的流民头领投奔刘宣,还不到半年,就成为一方镇守使。毫无疑问是在全军大出风头,这一段时间李自成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无数的流言蜚语对准了李自成。所幸李自成麾下的第八营战斗力不俗,加上他为人稳重,镇守洪洞县也没有出了疏漏,所以才没有闹出任何风波。

    大约半个时辰后,周健一行终于姗姗来迟,周健与李自成说了几句场面话,然后众人一起来到洪洞县衙李自成行辕中。

    周健将刘宣亲手所写的条子拿出来让李自成观看,然后开口说道:“现在军中缺乏棉衣,霍州城的府库中棉布、棉花的数量都不充足,刘将军说洪洞县富庶,希望李镇守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弄出一部分棉布。”

    看见刘宣亲手所写的凭条,李自成不敢怠慢,他向随身在侧的党守素说道:“党队官,你去一只虎(李过)把守的仓库里面看一看,看里面有多少棉花,棉布。”

    过了大约有一个时辰,党守素与李过联袂而来,二人拿着一张清单说道:“库存已经全部清点出来了,共有棉布千余匹,棉花三千斤,不知道对大军来说够不够。”

    听到这里,周健长出了一口气道:“现在大军还缺乏三千件棉衣,有了洪洞县支援的棉布,应该是足够了。但是百姓方面,过冬棉衣的缺口数量还是很大,还请李镇守想想办法,尽最大的能力弄一批棉布。”

    李自成点了点头道:“周副司长,洪洞县的棉衣这一次你就全部带走,我在写一封军令,你拿着去赵城县看一看。赵城县乡绅叛乱很多,赵城的袁宗第清剿了很多乡绅,他那里应该还有一部分棉布。”

    “至于剩下的数量,你容我想想办法,毕竟洪洞县好不容易安稳下来,我也不好再次妄动刀兵,干出抄家灭族的事情。最重要的原因是反对我们的士绅已经被抄家灭族,按照刘将军的命令,愿意配合我们的士绅,我也不好逼迫过甚。”

    周健听了李自成这番话,知道李自成没有推诿,况且得到了洪洞县这批棉布,士兵的棉衣已经有了着落,周建的任务也总算了完成了。

    他在洪洞县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一大早就随同李自成麾下一个哨士兵押送棉布回到了霍州城。(未完待续。。)

第三十六章冷泉口一

    冷泉口又叫灵石口,位于灵石县北三十里处,冷泉口地处太原盆地南部,扼山西南北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山西境内兵家必争之地。

    沿着汾水北上三十里就是冷泉口,过了冷泉口,就进入了太原盆地的南部,再向北走三十里,就是介休县城。只要占据了冷泉口,对于刘宣来说就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进可北上攻占太原,退可南下退守霍州。刘宣之所以能占据这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占了山西境内武备松弛的便宜。

    今年六月份,王嘉胤渡过黄河之后,按照他与刘宣的协议,王部北上太原盆地,刘宣南下平阳府。这处冷泉口最早被王嘉胤攻克,后来刘宣进入灵石县境内时,王嘉胤一部完整的将这处关口移交到刘宣手中。

    刘宣并不是不认识多少字的王嘉胤,对于这座山西重要的关口毫无认识。就在张虎成刚刚接手这座关口之际,就马上派出一哨人马封锁了这座关口。

    等灵石县的兵力稍有富余,张虎成就派出麾下最精干的的哨长路恭带兵增援冷泉口,彻底堵死了这处关卡。

    路恭这个哨长的资历并不算很深,他在攻打延安府的战斗中才被张虎成火线提拔上来,顶替的优柔寡断的白富贵。但是此人能临危受命被提拔为哨长,毫无疑问是一个精明强干之人。

    路恭带兵到达冷泉口之后,马上翻修了寨墙等防御设施。还从新修筑了一座小小的水寨,用来阻拦经常靠着汾水偷渡过来的小股探哨。

    就在刘宣下达坚壁清野军令后的十多天,三边总督杨鹤的大军终于姗姗来迟。杨鹤的总督行辕直接驻扎在孝义。而大军的先锋张鸿功部已经到达了冷泉口。

    张鸿功身为山西镇总兵,麾下的兵额超过六万,但是因为官军吃空饷的劣俗,真正的兵员只有四成。其中大部分都是望风而逃的军户,真正能够打仗的精兵只有大约一万五千人。这一万五千人除了留守一部分兵力守卫边墙外,剩下的一部分归属下面的副将、参将、游击、守备统带,而张鸿功的总兵标营。只有三千兵马,其中千余人为精锐的披甲家丁。

    张鸿功所部大约有三千余人,大部分都是精锐的骑兵。这一次杨鹤大军进入山西。因为对山西的地理比较熟悉,所以充当先锋的正是山西镇的总兵张鸿功。

    张鸿功、满贵所部本来归属宣大总督王象乾统带,而王象乾的能力威望也远远超过最近被崇祯皇帝委任的晋陕总督杨鹤。

    王象乾在庆隆五年高中进士,在朝为官快有六十载。是资格最老的五朝老臣。他虽然没有成为阁老官居一品。但是在边关担任帅臣已经超过三十年。他在边军中的威望,几乎算是当朝的第一人。

    边军中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无数的将校这三十年来受过王象乾的恩惠,本来他才是最佳的挂帅人选。

    但是王象乾今年已经八十五岁,身子骨早已经不行了,在刘宣原来的历史上,再过四个月,王象乾就会老死在任上。

    正是因为王象乾年老。剿匪的大帅才轮到三边总督杨鹤。为了让杨鹤不受限制,崇祯皇帝特意委任他为左都御史、加兵部尚书衔。总督晋陕二省民政军务,全权指挥三边、宣大的精锐边军。

    明朝开国以来,对待臣子的制衡之术几乎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文臣、武将、宦官、厂卫、士绅、藩王都是互相制衡。无论是文官督师还是武将总兵,实际上并没有一手遮天的权力。

    这一次为了围剿刘宣,崇祯皇帝违反了祖制,在首辅韩爌,次辅李标的支持下,他不仅给杨鹤加官进爵,还赐给他王命旗牌、尚方剑,给予他临阵斩杀四品以下文官,二品以下武将的权利。

    以杨鹤现在所受到的恩遇,其实已经不下于蓟辽督师袁崇焕了。面对皇恩,杨鹤本人也是感激淋涕,他终于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一意的进入山西围剿刘宣。

    为了让陕西总兵王承恩能够包抄刘宣的后路,杨鹤一路上独自扛着朝廷、皇帝、言官、士绅的压力,不紧不慢的向灵石县进军,慢慢的收紧了套在刘宣头上的索套。

    等王承恩大军渡河,悄悄地潜入临汾县城,杨鹤马上变得雷厉风行起来。在他严厉的催促下,大军两日内行军超过百余里,其中一半是非常难走的山路,以极快的速度越过吕梁山,进入太原盆地。

    杨鹤率领大军翻过了吕梁山,在汾州休整一天,一日之内就赶到了孝义县城,让监军的曹化淳体会到了什么是兵贵神速。

    杨鹤率军声势如此之大,刘宣马上就反应过来,尤其是他率兵进入孝义县城,更是不可能隐瞒消息。

    冷泉口以北就是太原盆地,从地形来说那是一马平川。杨鹤麾下大军四万,随军的夫子也有三四万人。总共七八万人马在平原上行军,带起的尘土在几十里外也可以轻易所见。

    所以杨鹤大军一至,刘宣马上就收到了冷泉口传来的消息,并且在第一时间就派出了赵鲁第六营、张虎成第二营、秦风灵石守备营三部兵马进驻冷泉口,用来阻挡朝廷的官军。

    张虎成带兵进驻冷泉口,马上加固了沿着汾河的水寨,他连夜给刘宣写信,要求刘宣调集佛郎机重炮,安放在水寨中用来封锁水路。以免官军小股兵马从水路偷渡,威胁大军的粮道。

    张虎成经验丰富,用兵也非常稳健,他的意见刘宣还是非常重视的。接到张虎成的书信,刘宣连夜派遣民夫,将灵石县城的几门大将军炮拆卸下来,利用汾水的便利条件,连夜送往了冷泉口。

    刘宣军中,因为打下了延安府,本来并不缺乏重型佛郎机重炮。尤其是他攻破河防营寨之后,手中的重炮最少也超过三十门,但是因为山西到处都是高山野岭,道路极端难行,为了兵贵神速,刘宣只能将一部分重炮掩埋,剩余一部分勉强运送到隰州城。

    攻破霍州之后,刘宣马上下令武备司下面的工匠研制重炮,但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材料,但是却没能制成一门合格的重炮。

    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