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总兵虽然用兵不慎,略有小挫,也算是其情可悯,还请老先生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戴罪立功。”

    耿如杞这个山西巡抚虽然上面有宣大总督王象乾、晋陕总督杨鹤两个婆婆,但是毕竟已经高居三品京官。他的面子,杨鹤多少也要给一些。所以听了耿如杞的劝告,杨鹤就借机下台,当场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书信送给张鸿功。

    杨鹤写完了给张鸿功的书信,伸手指了指案桌上的舆图道:“流贼入晋以来,气焰更加嚣张,如今在平阳府已经连破九城。但是流贼贪婪,占据的这九座城池地跨吕梁山东西,交流通信多有不便,这一点就犯了兵家大忌。”

    在场的文官虽然不懂军事。但是也觉得杨鹤所言不虚。其中山西按察使宋统殷读过几本孙子兵法,知道现在正是表现的时候,只见他摸了摸胡须献媚的说道:“老先生所言极是,秃匪如今将大队人马放在灵石到洪洞这一段狭长的地理之上。正适合天兵四面围剿。只要这天罗地网一成,秃匪就插翅难逃了。”

    “献徵兄所言不错,秃匪所据之地。西有吕梁山,东有太岳山。本就是兵书上的险恶之地。如今陕西王总兵已经翻过火焰山进入临汾县城,算是从南面堵死了流贼的退路。黄河西面还有洪亨九麾下的募兵。再加上神木参将艾万年的相助,已经有足够的把握封锁黄河,堵住流贼西窜的道路了。”太原知府许鼎臣不想让宋统殷专美于前,接着宋统殷话头说道。

    杨鹤听了山西境内的高级文官连番不断地恭维,心中也有些暗暗自得,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颔首道:“老夫得天子垂青,被朝廷破格任命为晋陕总督,全权围剿秃匪恶贼。此番入晋就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秃匪一日不灭,老夫一日不离晋省。”

    “如今秃匪虽然骁勇,但是却因为贪婪陷入老夫四面罗网之中。如今南有王承恩,西有洪亨九艾万年,北面更有老夫麾下的四镇精兵,哪怕老夫不来攻打,流贼也要被围困而死。”

    耿如杞身为山西巡抚,虽然被下面的官员抢了几分风头,但是此人一点儿也不在意,他面带笑容的说道:“有老先生统筹赞化,此次剿贼定会万无一失。”

    杨鹤与山西的文官谈论了一些朝野趣闻、当朝时政,然后端起茶盏,送别了这些山西本地的文武百官。

    等杨鹤送走了当地的文官,行辕之中留下的都是杨鹤的亲信。看见已经没有了外人,杨鹤的脸色马上阴沉下来,他叹息一口气说道:“冷泉口的秃匪只是一股偏师,就能干净利落的击败张鸿功麾下的三千精兵,这张鸿功真是废物。如今朝廷的官军都是张鸿功这类无用之辈,剿灭秃匪之事只怕是任重而道远啊!”

    杨鹤的亲信幕僚王洛点了点头说道:“现在秃匪大约分为四股,永和、大宁、隰州三地的流贼为一股,他们位于吕梁山以西,人数超过三千人。这股流贼也非常了得,贼首名叫白旺,此贼两日前刚刚击败了渡河而来的艾万年先锋。”

    “南面的洪洞县也有一股流贼偏师,此股流贼人数超过四千,为首者号称闯将李自成。这股流贼手段最狠,无数的乡绅官吏死于李贼手中,此贼刚刚被陕西王总兵击退,带兵败归了洪洞县城。”

    “打败张总兵的冷泉口流贼就是陕北大名鼎鼎的下山虎张虎成。此贼为秃匪的左膀右臂,在流贼中威名赫赫,麾下兵马大约三千人。”

    “剩下一股为秃匪老营,麾下的兵力超过五千人,其中还包括最精锐的马队两千人。这股流贼都是秃匪积攒的骨干,现在驻扎在灵石县城。”

    “至于剩下的散匪,大部分在秃匪老巢霍州,大约也有三千余人。但是这股匪军除了少数骨干,大部都是刚刚招收的饥民,根本不足为虑。其余各县城或有匪贼三五百人,更是不成规模。”

    听了王洛的介绍,杨鹤脸上更加愁苦,他叹息了一声道:“如此说来,秃匪已经有两万大军。短短半年时间,秃匪兵力就增加一倍,秃匪练兵之能,实在是远超官军。可惜当朝没有戚少保这种善于练兵的良将,不然何至于让秃匪横行!”(未完待续。。)

    ps:  厚颜无耻的在求一求订阅,希望有条件订阅的书友多多支持。

第四十三章对策二

    王洛见外人已经走远,才将自己顾虑说了出来。他仔细斟酌了一番说道:“老东翁,秃匪虽然分兵驻扎,互相来往不便。但是咱们为了围剿秃匪,也不得不跟着秃匪分兵。”

    杨鹤扶着太师椅上的扶手,疲惫的坐下来说道:“阁臣所言不错,如今陕西王总兵去了南面的临汾。大同满贵南下围剿王嘉胤。西面的洪亨九、艾万年等陕北精兵,也要防备秃匪回窜过河。所以尽管官军人数众多,但是担子却一点儿也不轻啊!”

    王洛脸上有些忧虑的说道:“更加糟糕的是秃匪不同于一般流贼,此人颇善于练兵养军。从去年七月秃匪起兵造反,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利用残破的陕北炼成了上万精兵。这样的人才不为朝廷所用,实在是可惜可恨!”

    “从秃匪偏师下山虎与山西张总兵的交战中可以发现,秃匪骨干的战斗力实在惊人。据晚生私下了解,秃匪练兵的手段与戚少保有七成相似,操练严苛还犹有过之。据说秃匪本人稍有空闲时,还亲自下场与小兵一同操练。”王洛缓了几口气,继续说道。

    听了王洛这番话,杨鹤脸上更加愁苦道:“这一点老夫也早有耳闻,听闻秃匪骑不乘马、卧不设席,颇有吴子遗风。如果这一次不能剿灭此匪,让此匪继续割据扩张,只怕泼天的大祸就要来了。”

    王洛听到这里,神色一黯道:“老东翁说的不错,从秃匪一贯的行为看。此人对于士绅颇为严苛,种种政策也有几分两汉遗风。如果让秃匪坐了江山。只怕武夫又要抬头,将来会骑在我辈头上了。”

    杨鹤听了这番大逆不道的话。他脸色一震,终于流露出二品总督的威严道:“阁臣慎言,我等君子,怎可妄议正统。天子上承天命,继承大统,咱们读书人怎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眼见杨鹤发怒,王洛再也不敢放肆,他马上转回正题说道:“老东翁,如今张总兵兵败。咱们下面怎么办?”

    “冷泉口地势狭窄,容不下太多的人马。张鸿功兵败,还丢了红夷炮,只怕这处关口更难攻打。十日之前,我让本地乡民查探小道,不知道结果如何。”杨鹤脸上一片愁眉苦脸,看上去有些疲惫的说道。

    王洛组织了一下语言道:“禀告老东翁,这十天来,学生已经安排了上百批乡民查探道路。灵石到冷泉口这一段道路。西有吕梁、东有太岳,地形非常狭窄。”

    “如果只是小股人马,到处都是这样的小道,但是大军通行。必须要有稳定的粮道。可惜这些羊肠小道,根本不能容纳大军通行。”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走水路,只要打破流贼的水寨封锁。就能率军越过冷泉口,直达灵石县城。”

    杨鹤摇了摇头说道:“这倒是一个办法。可惜晋地没有水师。”

    王洛自信的笑了笑说道:“几日前,晚生已经征集汾州境内的渔夫了。汾州境内水网纵横。汾水、胜水、中都水、洞水、原同水、泾河等河流四面交错,本地依靠打鱼摆渡的船工多不胜数。”

    “流贼是外来之人,对于汾州的地理不算熟悉。咱们可以利用本地的渔夫船工,寻机拔了秃匪的水寨,到时候定叫秃匪进退不得。”

    对于王洛的精明能干,杨鹤用起来是非常顺手的,尽管此人有些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杨鹤指了指王洛说道:“阁臣,老夫今日对你说几句心里话,你还是多将学问放在心上。在本朝想要干大事,没有功名可是万万不成的。”

    “老夫有一旧友,现任湖广学政。待老夫修书一封,明年考场之上,他定会有些关照。哪怕考中一个举人,有老夫保举,阁臣也能有一个前程。”

    王洛此人少年聪颖,在幼稚之龄就闻名乡里。但是此人性格跳脱,文字之间总有一股离经叛道之意,所以才不被考官喜爱,一直没有考中功名,现在也只是一个童生。

    如今听杨鹤的意思,显然想要为他疏通关系,走一走后门。这个人情那就大过天了,只要王洛应承下来,以后就只能与杨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杨鹤身为朝廷特旨简拔的晋陕总督,挂兵部尚书官衔的正二品大员。而王洛只是一个没有功名的小小童生,两人地位差距如此之大。而杨鹤居然冒着风险也要在科场上扶王洛一把,就此观之,杨鹤对于这个幕僚的爱重了。

    听了杨鹤这番话,王洛心中顿时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他眼中有几分湿润道:“老大人,现在剿匪大业千头万绪,晚生也算是老大人幕中得力之人,无论如何也是走不开的。不如等斩下秃匪刘贼的脑袋,晚生也好归家安心苦读,到时候不用老大人牵挂,也要考中一个进士,以报答老大人的知遇之恩。”

    杨鹤坐起身来,抚了抚王洛的后背道:“如今世道艰难,到处都是造反的流贼,今日剿了秃匪刘宣,明日就出来黄宣、陈宣、李宣。如果百姓活不下去,流贼也是剿之不尽、灭之不绝。”

    “等剿了秃匪,老夫定要上书朝廷,请求皇上爱护百姓,轻薄赋税,赦免流民。”

    王洛见杨鹤流露出一丝真情,也感动的说道:“朝廷待士绅过宽,对百姓过严。即便要招抚流贼,只怕朝廷也拿不出饷银。除非官绅一体纳粮,但是谁敢挑头提出来,只怕就被众人围攻。”

    杨鹤听了王洛心中的实在话,也有些默然无语。他早已经明白朝廷的症结,但是却毫无办法,他仿佛看见三百年的明王朝就要倒塌,自己却无回天之力。

    想到这里,杨鹤不由得心中凄苦,老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他擦了擦眼泪说道:“老夫已经年老,保扶皇明将来就要靠阁臣这些年少有为的青年了。朝廷的积弊已经深入骨髓,仿佛病入膏肓的病夫,也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

    杨鹤常常叹息一声,看了看悬挂在空中的圆月,默默无语的看着枝头。(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水寨

    张鸿功在介休城休整了三日。收到杨鹤的斥责书信后,张鸿功更是诚惶诚恐,杨鹤现在权威甚重,张鸿功也怕被杨鹤杀鸡儆猴,无缘无故丢了性命。

    所幸山西本地的官员与张鸿功多有往来,都为他说了一些好话,张鸿功才能有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张鸿功受到杨鹤的斥责后,马上派出家丁仆人带上礼物,前往孝义的杨鹤行辕上下打点。不仅巡抚耿如杞,按察使宋统殷等高级文官,就连杨鹤的幕僚,本地的知县等低级文官,张鸿功也不敢怠慢一人。这一次兵败,张鸿功上上下下的打点,就花费了不下五千两白银。

    张鸿功在介休休整了几日,马上接到了杨鹤的书信,让他带兵牵制冷泉口的秃匪大军。然后配合水师游击李英华攻打秃匪水寨,从水路突破冷泉口的险要之地。

    冷泉口东面百余丈之外就是汾水,汾水宽二十丈,尽管今年雨水很少,但是河中央的水深还超过一丈。

    对于汾水的防守,张虎成一直非常重视。他一来冷泉口,马上就抽调了兵力修筑水寨,还派遣得力的哨长路恭亲手把守,甚至他还上书刘宣,要求抽调灵石县城头的几门将军炮,用他们来封锁汾河水面。

    可惜无论是刘宣还是张虎成,对于汾州的地理都有些认识不足。刘宣大部分经验来自后世,他虽然去过后世吕梁市地区。但是后世汾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与明末时期也是大不相同。

    明末的汾州地区,水利条件极其发达。是山西重要的产粮区。这里的水网纵横,到处都是靠水吃饭的船工渔民。而张虎成是陕北人。对于汾州更不熟悉,尽管他们占据冷泉口已经一个多月。可是对于水寨的重视程度还是有些不足。

    李英华本来是杨鹤总督标营的守备,现在杨鹤征集船工成立了一支水师,才将通晓水战的李英华提拔为水师游击,让他在张鸿功麾下听用。

    但是张鸿功毕竟刚刚损兵折将,也不好在李英华这种外镇武官面前拿架子。他严守杨鹤的军令,带领麾下的骑兵牵制张虎成主力,至于攻打水寨的行动也全靠李英华自己做主。

    李英华一部人马大约两千人,其中三百人马来自杨鹤总督标营,剩下的兵马全是募集汾州的穷苦船工。

    这支水师没有任何大船。下面的船只都是简单的渔船渡船,数量超过了上百艘。这种渡船渔船,因为其建造的结构,根本不能装备大炮,每一艘渡船上面只能再首尾之地安放两门虎蹲炮。

    尽管这支水师的船炮看上去有些可笑,但是上百艘渡船,也能装备几百门虎蹲炮。虎蹲炮的射程超过百丈,有效的杀伤范围也超过百米。这种制造简单的武器,用来封锁二十余丈宽的汾河更是绰绰有余。

    李英华别的本事没有。但是每日欺负一下把守水寨的路恭还是不成问题。短短的两日功夫,路恭的水寨就被打坏一半,人员也伤亡了上百人。再加上李英华船队每日的射箭火攻,路恭的水寨已经逐渐难以支撑。

    张虎成毫无架子的席地而坐在寨墙下。他看了看身边的军法官何金章、副营官兼任前哨哨长梁绍、第六营营官赵鲁、灵石守备营营官秦风等骨干军官道:“今天叫你们来,就是商议一下军情。”

    “这几天路恭水寨那里伤亡有些大,前后已经不下于百人。归属路恭指挥的两个哨兵力已经很难支撑。我仔细想了想,继续坚守水寨只怕也不合算。一来有很大的把握守不住。二来即便能坚守。咱们只怕也要持续的被官军放血。你们几人都是军中的骨干,心中有啥想法不妨一说。”

    赵鲁向来没多少主见。眼见张虎成看向了自己,知道自己现在是除去张虎成以外官职最高之人。于是他咂了咂嘴道:“张将军多谋善断,一切都由你拿主意,我老赵听命行事就是了。”

    见赵鲁等于什么也没说,张虎成不以为意。军法官何金章虽然也是老资格,但是此人是一个闷葫芦,基本上与赵鲁一样指望不上。

    下面的军官中真正有主意的也只有梁绍、秦风二人。

    梁绍与张虎成非常熟悉,他画了一个简易的草图,指了指草图上的汾水说道:“一旦水寨失手,冷泉口天险也再无用处。官军可以使用船只沿着汾水运粮,咱们的粮道反而非常危险,这里也成为了没有后援的兵家死地。”

    灵石守备营营官秦风在高层毫无根基,他有些慎重的说道:“现在这种局面,还是让刘将军拿主意吧,看刘将军的意思到底要不要坚守。”

    秦风此人资历不深,他本是赵鲁部的哨长,表现也不如以前的哨长赵弘。此人能够被刘宣提拔为灵石守备营的营官,正是因为官运惊人。

    最近一段时间骑二营营官刘勇屡次三番的犯了忌讳,刘宣决定敲打一下刘勇。他利用组建灵石守备营的机会,从骑二营中抽调了刘勇一哨刘家兵。

    当时刘宣身边只有一个主力步兵营,这个营正是幸运的第六营。为了迅速将队伍组建起来,刘宣只能从第六营抽调了一哨人马,营官的人选也便宜了第六营哨长秦风。

    张虎成自信的笑了笑道:“刘将军将冷泉口的防务交给了我,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冷泉口的战事,我自然可以完全做主。”

    “梁绍,这段时间咱们存下了多少军粮?”

    梁绍身为副营官,对粮草军械这种杂事都非常清楚,他不暇思索的答道:“大约三千石,其中还有三头牛,羊已经被咱们吃完了。”

    张虎成心中默默算了一下道:“节省一些,大约能吃四个月。趁着现在水寨还在,你派人再去灵石县催一催,争取让后勤司在送一千担粮草。”

    “记住,这一次多要些牛羊,如果后勤司的人不老实,你也不要与他客气,官司打在刘将军那里老子也给你做主。”

    梁绍听到这里,疑惑的问道:“将军已经决定坚守水寨了?”

    “不,老子决定让路恭撤回来,将汾水让给官军,咱们就钉在灵石口,不让官军好过。”

    军法官何金章难得开了一会口问道:“这是为何?”

    “咱们守在这里,虽然粮道不安全,但是官军的粮道也同样如此。敌我双方此时互相牵制,官军为了防备我们断他们的粮道,不得不留下一支精兵牵制我们。”秦风脑子转得快,对着何金章解释道。

    “更重要的一点是,咱们守在灵石口,可以很容易的攻打介休、孝义、汾州。官军如果不怕后方生乱,就只能留下精兵镇守,这样一里一外,就能牵制更多的官军,减轻刘将军在灵石的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