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宣治下。最高的权力机构的为大将军府。大将军府之下,下辖中书府、枢密府、监察府三府。

    其中中书府设立侍中一名。为文臣之首,品级为为正三品。每年的俸禄为一千八百两白银,禄米十二石,另有一千五百亩免税田。

    中书府侍中被刘宣任命为李翰担任,侍中之下另有侍郎二人,官职为从三品。每年俸禄一千五百两白银,禄米十二石,免税田一千二百亩。

    侍郎协助侍中掌管民政,节制百官。这两名侍郎分别由赵胜、胡宽二人担任。

    刘宣现在治下的领土。包括整个平阳府三十六城,太原府九城、汾州四城。这四十九座县城被刘宣分割为五个府,分别是晋中府、平阳府、隰州府、解州府、霍州府。

    知府的品级定为正四品,年俸白银一千二百两,禄米十二石、免税田一千亩。

    为了方便二人办公,赵胜调任为平阳知府,掌管临汾、襄陵、太平、曲沃、浮山、翼城、绛州、绛县、稷山、河津十座县城。

    胡宽也从隰州调任到了解州,兼任了解州知府。掌管安邑、解州、闻喜、夏县、荣河、万泉、临晋、临猗、蒲州、芮城、平陆、陕州、恒曲十三座县城。

    此外李翰的霍州知府由汾西县令叶谬之接任,下辖灵石、汾西、霍州、赵城、洪洞、岳阳六座县城。

    赵胜担任的晋中知府由洪洞知县王庆仁接任。下辖汾州、孝义、介休、平遥、祁县、太谷、徐沟、文水、交城、清源十座县城。

    胡宽的隰州知府刘宣直接任命了自己的文书赵瑨。整个隰州下辖宁乡、吴堡、永宁州、石楼、永和、大宁、隰州、蒲县、吉州、乡宁十座县城。其中永宁州、吴堡、宁乡三县在杨鹤退兵后。被白旺分兵攻克。

    此外中书府中还设有文教、考功、文选、征税、屯田、礼仪、防疫、纠察、律法、劝农、工商、铸币、银号、驿政十四个司。司长为正五品官员,另设主事二人,协助司长处理事务,品级为从五品。

    其中文教司负责举办科举。推荐主考官,算是中书府第一司。考功司负责考核官员的绩效。文选司负责文官的任免。礼仪司负责规定官民的礼仪。

    征税司负责在全境之内征税。屯田司负责督导各守备营、练兵司的屯田事物。防疫司负责监察、预防境内的瘟疫。

    纠察司负责查处违反法纪的官员,律法司负责死刑等大案要案的审核宣判。劝农司负责推广良种、改良农具、发展生产。

    工商司负责制定各地工商税务。铸币司负责筹备铸造银币。银号司就是刘宣指定的中央银行。驿政负责全身驿站邮递。

    中书省直辖五府四十九县。一府之内。除了知府之外,还有同知一人、官职从四品。校尉一人。官职从四品。府丞一人,官职正五品。通判一人。官职从五品。主薄一人,官职从五品。推官一人、官职从六品。驿丞一人、官职正七品。

    剩下的就是知事、校检、捕头之类的从九品小官十几人。

    一个府衙之中,吃皇粮的官员大小相加也就是不超过二十人。相比起明廷,刘宣治下府一级的官员虽然稍多,但是区别并不算很大。

    一县之中,县令为正六品官员,其中洪洞、临汾、安邑三县的县令地位更高,为从五品官员。除了县令之下,还有县丞一人、县尉一人,为从六品官员。

    此外还有通判一人、主薄一人、教谕一人,都是正七品官员。另有典吏一人、驿长一人、捕头一人皆为正八品官员。

    另外县令还直辖税务、水利、劝农、防疫四科。县尉下辖武备、名团二科。县城下辖商贸、路桥二科,每科的科长都是八品官员。

    另外只要一个集镇的人口超过三千人,就会在集镇之内设立乡一级行政单位。

    一乡之内、设立乡长一人,为正八品官员。乡长之外,还设有税总负责收税,巡总负责治安,这二人为正九品官员。

    另有驿总负责驿站、邮递、医官负责防疫、法官负责处置邻里纠纷、书吏负责文书账册。这写乡中官吏,皆是从九品的微末小官。

    在人口过千的村镇之中,另设立亭长一人,官职为从九品。人口少于一千的村镇,设立保甲长,但是保甲长就不是固定的官员了,他们也没有固定的俸禄,只是在年节之时,地方上有一些固定的年金奖励(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二章官制三

    除中书府之外、大将军府之下还有枢密、监察二府。

    其中枢密府掌管军事,设有枢密使一人,官职正三品。枢密副使二人、官职从三品。枢密使由刘宣自己亲自担任,两名副使则任命了李旭升、张虎成二人。

    枢密府之下、下辖军法、总务、武备、练兵、后勤、军马六司,另设有传令、军医二处。六司司长皆为正五品、副司长为从五品。传令、军医二处处长地位稍微低一些,官职为正六品。

    其中军法司为枢密府地位最高的一个司、司长暂时由枢密副使张虎成兼任。张虎成第五旅旅长的职务,由第五营营官张应金接任。

    军法司之下,下辖宪兵一个营,负责纠察军纪,审判违反军纪的军人。此外,军法司还对口掌管各支军队的军法官。这一次刘宣加大了军队中军法官的权利,规定没有所在军队的军法官同意签名,各级军官不能提升。

    总务司掌管机要文件、地图典籍,算是枢密府的大管家,司长调任了后勤司副司长种平担任。

    武备司司长现如今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选择了这次科举中杂学一科考的最好的探花赵三才担任。

    练兵司负责训练新兵,司长由郎雄接任。按照现在这种情况,练兵司每月都能给刘宣补充两千新兵。

    后勤司司长还是孙登,以前成熟的运转机制也没有改动。新成立的军马司负责掌管马政,司长任命了李旭通。

    李旭通虽然性格懦弱,但是毕竟在塞外长大。本人还是一个合格的兽医。再加上他身为金娘的二哥,所以被刘宣任命了这个职务。

    从秦汉开始。中原王朝就有阉割战马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原。就连蒙古高原上的野蛮人,也都有这种陋习。这样一来,虽然在训练骑兵时比较容易,但是却带来了马种不可避免的全面退化。

    凡是优良的战马,一代代被阉割下来,到了明末之时,中原大地、蒙古高原几乎没有多少优秀的战马资源了。

    而此时的德意志、波兰等欧洲国家、改良马种的工作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经过几百年改良战马,欧洲骑兵发展极快。这一时期、欧洲战马身材高大,比同一时期的东亚战马平均高二十公分以上。

    此时的欧洲骑兵身披全身铁甲。战马负重二百多斤,在短途冲刺中也能够轻易追上游牧民族的轻骑兵,在骑兵作战中已经取得了极大地优势。

    这一次刘宣建立军马司,给李旭通下达了严令不准阉割战马,要尽量收集良好的战马,用来改良马种。

    此外枢密府还直辖平阳军校一所,军校下设骑兵、步兵、炮兵、工兵、宪兵、辎重六科,每科选拔学生二百人。军校校长规定为正四品,校长暂时为刘宣兼任。

    监察府负责监察官员、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设立御史大夫一人,官职正三品,由资历最深的李昭云担任。监察御史四人,官职正四品。巡按御史十二人。官职正七品。

    御史有独立查案之权,不受任何地方官员制衡,只接受大将军与御史大夫的管辖。

    在刘宣制定的官制中。官员的俸禄远远超过明廷。

    正三品官员,每年俸银一千八百两。免税田一千五百亩,禄米十二石。从三品官员。俸银一千五百两、免税田一千二百亩,禄米十二石。

    正四品官员,每年俸银一千二百两,免税田一千亩,禄米十二石。从四品官员,每年俸禄一千两,免税田八百亩,禄米十二石。

    正五品官员,每年俸银八百两,免税田六百五十亩,禄米十二石。从五品官员每年俸禄六百两,免税田五百亩,禄米十二石。

    正六品官员每年俸禄四百八十两,免税田四百亩,禄米十二石。从六品官员每年俸禄三百六十两,免税田三百二十亩,禄米十二石。

    正七品官员,每年俸禄二百六十两两,免税田二百四十亩,禄米十二石。从七品官员俸禄一百八十两,免税田一百八十亩,禄米十二石。

    正八品官员,每年俸禄俸禄一百二十两,免税田一百二十亩,禄米十二石。从八品官员,每年俸禄八十两,免税田八十亩,禄米十二石。

    正九品官员,每年俸禄四十八两。免税田五十亩,禄米十二石。从九品官员,每年俸禄三十六两,免税田二十亩,禄米十二石。

    除了九品官员之外,下面还有三等吏员。比起官老爷,真正办事的吏员待遇就差上许多,不仅没有免税田待遇,就连俸禄也少的可怜。

    其中一等吏员年俸十八两,禄米四石。二等吏员年俸十二两、禄米四石。三等吏员年俸六两,禄米两石。

    按照明朝的官俸标准,一个正七品县令年俸二十七两白银。一个正五品知州年俸也就四十两银子,像管理平阳府三十几个县的四品知府,每年的俸银也不超过六十两。哪怕到了当朝阁老、一品大员,每年的俸禄也就二百零五两白银。

    一个官员,不仅有妻小族人,还有随身的家丁仆人需要供养。即便每年很少人情往来,仅仅生活需要,每年最少也要上百两白银。按照明太祖的制定的俸禄,一名官员想要生存,就只能向海瑞一样了。

    朱元璋制定如此低微的官俸,也就怪不得各级官员贪污成风。哪怕他使用剥皮实草的酷刑,也根本不能制止这种全面贪污的风气。

    从明代开始,因为低廉的官俸,官员贪污逐渐成为一种正常的官场规则。到了清代之后,满洲太君为了拉拢士大夫,对于贪腐之事也管得不严,所以从清中期之后,就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了。

    而刘宣给官员制定了较高的官俸,这个官俸,已经足够官员过上体面地生活了。因此,对于贪腐的官员,刘宣绝不会容忍,官员不仅受到监察府中的御使监督。

    而且还受到大将军府直辖的反贪司、廉政司、军情司等三司监督查处。(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三章官制四

    除了中书府、枢密府、监察府这三大府之外,大将军府之下还有军情司、廉政司、反贪司、宣传司四司,以及警卫、秘书二处。

    其中军情司负责打探情报、策反敌将、防患未然、刺探可能威胁刘宣,危害政权的行为和言论。对于没有官职的士绅,他们有抓捕审讯的权利,对于有官职的官员,军情司只有调查、抓捕之权,并没有审讯定罪的权利。

    军情司算是刚刚组建的单位,还没有任命司长。刘宣也准备暂时考察考察下面的官员,看谁有这个能力担任这个紧要的职务。

    廉政司负责定期核查官员的财产。按照刘宣本人的规定,在官员上任之前、必须登记自己的财产,以备廉政司随时核查。只要出现了巨额的不明财物,就必须停职接受廉政司官员的调查。

    廉政司司长的职务刘宣任命了周建担任,周建本人颇通算术,有一定的审计能力。在后勤司副司长的职位上表现的兢兢业业,这一次被刘宣重用担任了这个权力很大的职务。

    反贪司职权不如廉政司大,只查处贪污、渎职这两种罪行。反贪司下设探目,在各地调查官员的官声,只要官声不佳的官员,就会被反贪司盯上查处。但是反贪司也只有调查的权利,处置官员的权利还在中书省。

    反贪司的司长刘宣任命了王公厚,此人为这次科举的状元。早年间混迹在小吏之中,也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这一次刘宣举办科举。此人不甘寂寞前来参加,因为学识广博,所以考了高分拿到了头名。

    虽然刘宣不了解这个人。但是仍然将他任命为反贪司司长。

    在这次南征战役中,因为官绅的蛊惑,刘宣大军被不知内情的百姓敌视。在攻打曲沃城时损伤不小,先后损失了六百精兵,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刘宣建立了宣传司,专门向底层的百姓宣传义军。

    宣传司下设若干宣讲员。专门编写各种民谣、评话、戏文。里面还暗中招收了一些说书人、戏班子、游方郎中、青楼歌妓暗中散布谣言、宣传政策。

    宣传司司长刘宣任命了额投降的安邑知县杜建忠,此人算是少见的投降文官,虽然有些怕死。但是还算是有些才干,被刘宣任命为宣传司司长。此外这次科举考了好成绩的宋义德被任命为宣传司副司长。

    警卫处处长由刘宣亲兵营营官王双喜担任,官职为正六品。秘书处处长刘宣挑选了程皓担任,程皓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天子近臣。也是因为其文采斐然,得到了刘宣的看中。毕竟刘宣每日下达几十条诏令,也确实需要一个文采出众的秘书郎。

    此外军中主力七个旅,中军四个营,地方二十个守备营也一并纳入官职中。军中队官为正九品官员、副队官为从九品。待遇与文官齐平。

    哨长为八品武官,副哨长、哨军法官为从八品。营官位六品武官,副营官、营军法官为正七品。旅长为正四品武官、副旅长、旅军法官为正五品官员。武官的待遇也与文臣相同。不过军中武官违法反击不归中书府管辖,而是由枢密府军法处惩处。

    此外。什长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待遇等同于一等吏员。

    军中的士卒。主力野战军士卒每月下发饷银一两。饷银不由上官发放,而是由银号司直接发放在士卒手中。如果谁敢贪污漂没,可以直接去廉政、反贪二司揭发告状。

    守备营的士卒待遇就差一些,他们与练兵司的新兵一样,每年的饷银只有四两。此外还要参加地方上的屯田,职能上只能算作民兵。

    另外因为刘宣连续查抄了四家藩王,没收的良田超过百万亩。这百万亩良田,除了分给贫苦百姓、伤残士兵一部分外,剩下的八十万亩都被刘宣定为了军屯。

    这八十万亩良田,这一次也全部分给了底层的士兵。每一个没有分过田守备营的士兵,这次也能分到十亩良田。而主力军中的士卒,能分到的良田为二十亩。

    按照刘宣的治下,主力军士卒分到的这二十亩田地,也享受免税田待遇。而守备营士卒的这十亩田地,就没有这个优惠了。

    在刘宣的大力支持下,军中的官制迅速的制定出来。

    按照这个官制,他的治下,共有三品官员三人,从三品官员四人。四品官员十二人,从四品官员四人。五品官员二十余人,从五品官员三十人。六品以下的官员八百余人。

    按照现在这种官俸,再加上他麾下的几万大军,刘宣每年都需要支付一百六十万两官俸。

    而现在刘宣查抄了四家藩王,还抄家灭族了无数士绅,总共积攒下四百万两白银。所以暂时他并不会太过缺乏饷银,即便稍微大手大脚一些,刘宣也能坚持两年时间。

    整个刘宣治下,整个五府四十九县共有良田两千八百万亩。其中水田一千九百万亩,旱田九百万亩。

    这两千八百万亩的农田中,免税田不足百万亩。按照刘宣制定的收税标准,每亩水田每年的税银为一分二钱,或是二十斤粮食。每亩旱田收税为四钱白银,或是七斤粮食。

    如果遇上了灾年,还可以酌情减免,要事颗粒无收,那么不仅不能收税,官府还要负责赈济灾民。

    这样算下来,仅仅田税一项,正常年月,刘宣每年就能收取二百六十万两白银。再加上他攻克了安邑、解州,占领了河东的盐池,每年贩卖私盐也能刮出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如果算上盐铁税、茶税、矿税、商税等各种杂税。虽然仅仅占据了半个山西,刘宣这个将军府每年最少收入四百五十万两白银。

    虽然因为刘宣宣布废除徭役,导致政府的开支大大上升。但是按照他现在的家底,短时间之内还能继续扩编几万大军。

    即便崇祯年间北方连年干旱,每年的粮食最少减产三分,但是只要地方上能够稳定下来,收取的赋税就足够刘宣大规模扩军。(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四章同年一

    时间仿若白驹过隙,在磕磕绊绊当中,又过了一个月。随着时间流逝,气候也逐渐变暖,盛夏终于姗姗来迟。

    根据监察气候的农官来看,今年又是一个干旱的灾年。自从四月的春雨之后,一个多月整个平阳府又没有下一滴雨水。所幸平阳府土地肥沃,有汾河流域的河流灌溉,所以才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吕梁山以西的隰州府,永和、大宁、蒲县、隰州、吉州、乡宁的旱情就比较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