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管]广告心理战-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王先生与王太太的故事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多种多样,而且〃表里不一〃。有时候动机明显,如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有时候却只是隐隐约约,如为了满足某种精神方面的需求。
  王先生的手表丢了,需要再买一块表。〃西铁城〃牌手表一直是他的钟爱之物,在市内钟表店有售,于是王先生直接搭车去买下一块〃西铁城〃。
  王先生的购买动机是非常明确的,首先是他有买表的需求,其次是对〃西铁城〃情有独钟,因此,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动机,表现在消费者在购买之前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如品种、大小、型号等与产品本身有关的参数。消费者对需求有明确的判断能力——喜欢还是不喜欢。
  与王先生相反,王太太的行为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王太太上街,准备到超级市场买一件衣服。可从超级市场出来之后,却只买一盒S牌香皂。
  〃你为什么不买衣服,而去买块香皂?〃王先生不解地问。
  〃我也不晓得,走到那里看到它,就顺手拿了它。不过,它的香味挺不错吧!〃王太太不无自豪地说。
  王太太这种〃不晓得〃但又〃顺手〃的行为,表面上只是举手之劳,而实际上是一种潜意识行为。
  那么,潜意识是什么呢?
  潜意识就是消费者过去的经历、想法和欲望的储藏室,其中包括过去所做的事,所读过的书报、所听过的事、所观察的事……,以及其它印象、想法等等。
  潜意识的世界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它不仅与产品的特征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与消费者的个人〃素质〃有关。
  如何去开垦这片辽阔的处女地?这是广告人〃收买消费者〃能否成功的关键。
  闯进心房
  心,每个人都有,发达的医学已帮我们认清了它。
  但是,心似乎是一个谜,别人无法猜透你的心,有时候连自己也琢磨不透。
  一个人一方面透过心去认识外界的事物,另一方面是过去的经历存于心中,从而支配现在的行动,这两个方面就是一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
  一个人的意识,具有选择的能力,而潜意识则没有选择的能力。王先生既可以买〃西铁城〃表,也可以买〃劳力士〃表,但他选择了〃西铁城〃。而王太太却没有去比较和判断,〃顺手〃就买了。
  一个人的意识对潜意识有支配权力,即潜意识必须按照意识的命令去做——无条件地接受、保存意识的思想。任何构想、计划和目的,只要经过反复思想,就会扎根于潜意识之中。
  一个人的意识与他(她)的潜意识之间是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意识之心,经常在寻找机会,企图找回一些已经遗忘的印象,使之重新历历在目。王太太毫不经意地买下S牌香皂,就是她的意识(香味不错)对她的潜意识产生了作用。
  有时候,意识却找不出某些已遗忘的事。这是因为,过去的某些不幸经验或挫折强迫自己忘掉这些不愉快的回忆,所以,这些事情只好堕入潜意识的深处而沉睡不醒,再也不浮现出意识之上。
  在王先生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带他去吃龙虾,吃完回家之后,他全身发疹,痒得难受,从此,王先生再也没有吃过一支龙虾。长大成人以后,即使别人告诉他龙虾有多么香脆好吃,他也不肯再尝一口。
  这个例子就是广告设计者应该注意的事情,因为,消费者的感受虽然具有一般的倾向,但是绝不可能完全一致。
  消费者的潜意识举动深藏于他们的内心深处,需要借助于外界刺激使它反映出来。这种刺激可以是事物本身、环境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广告。
  广告是什么?在广告的心理战场上,广告就是开启消费者心房之门的钥匙。走进去,就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走不进去,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
  把根留住
  广告是丰富多彩的,广告的脸孔也是多面的。但是,无论广告的表现形式如何,它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带动销售。
  夏天来了,气候闷热,换洗衣服增多。一些家庭主妇非常厌烦洗衣服,于是,她们非常注意电视上的洗衣机广告。看过广告之后,拉上丈夫就到商场去选购。〃爱妻牌〃不错,既能洗衣服,又能体现丈夫对自己的爱,很可能就搬回家了。
  与王先生买手表一样,主妇们买洗衣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广告的作用只是了实现这种动机的途径——到××商场去购买〃爱妻牌〃洗衣机。因此,广告只是传播了商品的信息,真正的广而告之。
  但是,广告不仅仅只是传播信息,更重要的刺激消费者的潜意识,使之变成购买的冲动。
  王先生的上班途中,有许多电线杆广告。〃祖传秘方〃、〃TOEFL冲刺〃、〃房屋招租〃等琳琅满目。尽管〃爱委会〃(爱国卫生委员会)三令五申,但仍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在这些广告中,尤其是搬家,房屋出售和清洗厨房等家政服务广告最多。
  王先生每天早上经过这些电线杆广告时,只是有意无意地扫上两眼,从没有特别留心这些广告。虽然如此,在他的印象中,对这些广告总存有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印象。
  一天,王先生家的抽水马桶开始漏水,王先生突然想起电线杆上曾有修厕所的广告,就打电话给那家修理店,解决了抽水马桶的问题。
  透过王先生的行为,我们不难发现,电线杆广告透过潜意识的媒介,引导他去寻找厕所修理店的服务,这就是潜意识的作用。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当我们随便翻开一本杂志,看见其中一个广告;打开电视机看见一个广告片断,我们的潜意识中已经接受了广告的刺激,并珍藏于心灵深处。如果我们将来某一天有这种欲求时,潜意识就会支配我们的行动。
  并非所有的广告刺激都能给人以明确的意识,但却把〃根〃深深地扎于潜意识之中,〃立竿见影〃式的广告效果,并不多见,厂商希望今天播广告,明天见效果的梦想是不现实的天方夜谭。
  从广告对潜意识的影响来看,广告即使未见效益(短时间内),广告费并没有浪费,植于消费者心里的〃根〃,总有一天会发芽、开花、结果。
四、与〃上帝〃沟通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每个人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
  王先生是一位工程师,在一家颇具规模的计算机公司上班。每天早晨,他被闹钟闹醒后,就去刷牙、刮胡子,当然,他所购买的闹钟、电动剃须刀都是通过广告的介绍、吸引而选购的。
  梳洗之后,他就走进餐厅,准备吃早餐。这时,收音机所播放的节目,几乎不断地为插播的广告所中止,而打开报纸,映入眼帘的也是巨幅的商业广告图案。
  出门后,王先生好不容易挤上一部公共汽车,抬头一望,车厢内也贴满了琳琅满目的广告海报。刚下车,一位迎面而来的陌生人立即将产品传单塞在他的手中。
  王先生上班前的这一段小插曲说明了一点:我们已完全生活在广告的世界之中。
  但是,王先生对于这些目不暇接的广告丝毫不觉厌倦,因为自己今天能拥有舒适的电器化生活,几乎都是通过广告购买的。所以,他还打算购买一部昨天在电视广告上见到的录像机,来增加家庭生活的乐趣。
  王先生是一位热心的〃上帝〃,对广告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与王先生相比,李先生就似乎显得有点冷淡、孤僻。
  李先生在一家不太景气的工厂上班,成天在机床前汗流夹背,而收入却很少,有时连奖金都没有。每天看到电视、报纸上的广告就愤而不看,因为广告的刺激加深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由此看出,消费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的人热情开放、有的人闭关自守,有的人〃喜新厌旧〃,有的人则墨守陈规,可谓应有尽有。那么,广告怎样才能打动消费者,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呢?
  过关斩将
  广告要成为消费者永久的朋友,必须了解他们对广告信息的处理态度。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自己被别人控制或支配。抗拒之心,人皆有之。
  每个消费者都清楚,广告是想说服他(她)掏钱去购买,因而抗拒之心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拒绝接触
  有些消费者,对广告有一种天生的反感情绪,一看到广告就避而不见,或者来个充耳不闻。中国人喜欢凑热闹,唯独这种广告热闹仍有不少人不爱去凑。
  轻视广告信息的价值
  有些消费者,对广告并无好感,总是嘲弄广告所宣传的商品优点。例如,许多人认为好东西不用做广告,酒香不怕巷子深,做广告肯定是自吹自擂。这种观点源于消费者对广告价值的误解。
  反驳广告中的论点
  有些消费者,特别爱与广告过不去,喜欢找岔,以此来反抗自己被广告说服。
  例如,广告讲加热器方便、实用,他(她)也许会讲煤气漏气会中毒;广告讲矿泉壶有保健作用,他(她)说:以前没喝矿泉水,怎么也长寿?化妆品能使人漂亮,他(她)就说:能把80岁的老太太化成20岁的小姑娘吗?丑的化不美,美的也不用化等等。
  听之任之
  大部分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既不关心也不反感,认为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需要时就注意,不需要时就放弃。家中需要买冰箱时,就会注意冰箱。
  每个消费者的内心都有一个知觉防卫系统,对广告信息会设下层层关卡。每个广告要想闯入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必须通过这一层层关卡。
  第一道关卡:选择接触
  消费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意无意之间,只接触一部分广告信息,而过滤掉其它广告信息。例如,阅读报刊、杂志的时候,常常会对广告版面略而不看,一翻而过,连停下来看一眼都觉得是多余。而电视广告时间也常常是上厕所、拿东西、闭目养神或聊天的时候,有时干脆关上电视机,落个耳根清静。
  对广告来说,选择接触如同消费者心灵的守门人,只要他紧锁大门,广告信息就不得其门。如果一味地往里闯,只会碰得鼻青脸肿,更别说去影响他们。只有他敞开大门,广告信息才能登堂入室,与消费者心灵对话。
  第二道关卡:选择注意
  进门之后的广告信息,消费者并不是来者不拒,而只是对其中一部分有兴趣,其余的信息大多是随风而去。例如,王先生最近想买车,他可能对汽车广告特别留心;如果他是〃发烧友〃,他可能对音响广告特别注意。最近的家具广告非常精采,也引起了他的兴趣。除此之外,他对其它广告并没大多大印象。
  学生上课也是一样。一群学生上课,但事实上只有一部分特别注意,而另外人都在开小差。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专心听讲,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则能混则混。
  当我们看电视时,常常因为懒得起来走动或换台,而接触很多广告,但我们通常不会全神贯注地看广告,除非有特别关心的产品,否则,大概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因此,大多数广告都在我们这种不在乎的态度下一闪而过,没有在我们的脑海里引起任何波澜。只有当我们有兴趣的广告出现时(如我们所关心的特定产品广告,或广告情节令我们眼睛为之一亮。
  或具有强烈的对比或冲击力,或配上动人的音乐或剧情等),我们才有可能加以注意。
  第三道关卡:选择扭曲
  一般消费者在看到广告时,总是以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广告信息,并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它扭曲成与自己想法接近。
  每个消费者对特定事物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或偏见或成见,有时是很难改变的。人们在看广告时,常常是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有时候甚至加入原来没有的观点,而忽略掉原有的重点。
  例如,消费者认为氟化物有害人体,牙膏如果在广告里强调氟化物可以防止蛀牙,它必须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提出科学证明或专家实验报告),否则,消费者会将氟化物有害健康联系起来,拒绝接受这种信息(扭曲信息),并认为该品牌的牙膏不好。
  这种曲解相信并非广告的原意,但经过选择扭曲之后,解码出来的东西常会与广告主的期望有很大差距,甚至背道而驰,这就是为什么广告专家一再强调广告信息愈简单、愈清楚愈好的原因,如果能够让人们一目了然,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第四道关卡:选择保留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一般忽略掉大部分信息,保留与自己的态度、信念相符的信息。
  消费者的记忆是广告的奠基石。广告能在消费者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记忆,广告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大半。若未能顺利留下记忆,则如船过水面一样,广告的效果就不敢恭维了。
  能否为消费者保留记忆的广告,行成为广告人的一大挑战。
  为了突破选择保留,多种争奇斗艳的广告纷至沓来。有些广告的确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有些却败走麦城。有些广告让消费者记住了广告情节,但却忘记产品的特征,特别是名人广告,消费者记住了明星却忘了明星手中的商品。
  例如,一家钢笔厂在某杂志上作了一个广告,广告背景是一个裸体美女,钢笔斜插在美女身体的一个重要位置上。这样的广告,相信读者只会注意美女而忽略钢笔。
  如何才能增加广告接触的魅力呢?广告创意是致胜的法宝。
  广告创意是广告创作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就是广告定位问题。洗发水定位在去头皮和增加光泽上,运动鞋则定位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才能与消费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著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DavidOgilvy)认为,每个广告人在创意时应该思考下列五个问题:
  1.第一眼看到它时,是否能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2.你是不是希望这个好点子是你提出的?
  3.是不是很独特?
  4.它是否完全符合公司的策略?
  5.它是否可以用三十年以上?
  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应该是五个肯定的答复。
  事实上,我们平时所见到广告创意都比较平淡。要么是产品事实的堆积,如商品具有什么功能、获过什么奖(不排除用钱买来的金奖)等等;要么是行云流水、天马行空,消费者倒觉得创意不错,就是有点不知所云。
  因此,奥格威提醒说:〃当你看广告时,我不希望你觉得它有创意,我倒希望你觉得它有意义,去购买广告主的产品。〃大师的话无疑给我们每个广告人一副镇静剂。
  广告信息经过层层关系,终于到达了消费者的心灵深处。
  现在的问题是:与〃上帝〃沟通之后,〃上帝〃对此有何反应呢?
  〃上帝〃的反应与购买之间有何关系?
  AIDA阶梯
  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经过选择接触之后,经过三个阶段而达到购买:
  1、认知阶段
  这是广告反应的第一阶段,包括消费者
  ——是否明确知道广告主的名称?
  ——是否了解广告内容和诉求重点?
  ——是否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色?
  ——……
  事实上,认知阶段就是消费者对广告本身信息的直接反应。例如〃脚癣一次净〃的广告,消费者知道是贵州神奇制药,主治脚癣。
  2、情感阶段
  这是消费者对广告的认同阶段,包括消费者——是否产生好感?
  ——是否对广告主有好的评价?
  ——是否对该品牌有偏好?
  ——是否有强烈的占有欲望?
  ——……
  消费者的情感对购买行动有较大的影响,感觉好的时候,其购买的冲动就会十分强烈。例如,〃情人节〃到了,花店的生意特别兴隆,就是因为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3、行为阶段
  这是广告的直接目的,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广告主要解决
  ——能否有效地克服影响购买的干扰因素?
  ——能否有效地激发强烈的购买欲望?
  ——能否成功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
  ——……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的,如经济能力有限,暂时不需要等,但更主要的是主观因素,如不喜欢商品的色彩、型号等。广告若能消除〃上帝〃心中的阴影,购买行为就会自然而然了。
  广告的作用一般经过认知、情感、行为三个阶段,但存在着不同的反应模式,一般消费者在购买某一品牌之前,通常都会经过一系列的心理阶梯,以酝酿、评估、决定其购买行为。尽管途径不一样,但从认知到购买都经过了一级一级的阶梯。
  广告就是促使消费者拾级而上,更上一层楼。
  AIDA模式是广告人最常用的反应模式,简单明了,清晰易懂。例如,
  〃咦,那是什么?〃——Attention:注意到商品广告信息。
  〃嗯,还不错。〃——Intere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