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私营公司创业-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翁的话,我就会告诉他,凡事不要跟别人学,不要气馁,多少要有点疯狂。”在企业内,疯狂是一种传染病,老板发疯地工作,员工就会上行下效,整个企业就会长期保持一种兴奋状态,这样一来,哪还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企业要保持一种良好状态,如何统御部下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老板的榜样力量,强将手下无弱兵,让大家心服口服,受到大家的拥戴和崇拜,这是最好的领导方法。

 

  2。小型私营公司实行老板全能管理。

  这个原则与现在流行的管理原则相差很远,现在企业界流行团队精神。如果你的事业足够大,你就必须使自己和员工相信团队精神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是一名私营公司小老板,尤其是创业斯的小老板,则一定要牢记,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依靠自己。这时候要实行全能管理。

  企业家精神实际上就是自我实现的精神,因此,你的事业绝对是你个人的事业、具有明显的个人恪印。如果你真正理解创业期小老板的真实处境,你也会坚信成功必须靠自己。

  实际上,在你的公司中,只有你才真正关心你的事业,其他人员仅仅是在工作。你创建自己的事业,将自己多年的积累全部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甚至是负债创业。在中国,借贷的来源十分有限,多数是亲朋好友的血汗钱。因此,你必须成功,以对得起自己的投资。

  私营公司老板几乎100%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小老板的事业很难做到“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这通常是小老板与小老板事业的唯一选择。

  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并不需要专业的训练。许多小老板管理自己的事业,效果真的很好。因此,你首先应当对自己担任总经理充满完全的信心。其次,你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你几乎不能获得优秀的管理人员,替你管理你的事业。这是常识所能够解释的问题。

  第一,对于许多小老板,当总经理的职务委让他人之后,自己也就处于下岗的状态,这对于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你,几乎是不能接受的。第二,如果一名专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在你有限投资的前提下,实现你的创业构想,并能够盈利,他为什么不自己干呢?要知道、小老板的事业99%都是市场中现有的行业,投资额一般都很有限,很多人都可能获得成功。第三,小老板实际上是勤俭发家的典型。在创业期,只有自己斤斤计较,才能获得盈利,减少成本就是增加利润。小老板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自己亲自上阵,管理自己的事业。从实务的角度来说,尽管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实际上也是最合适的选择,至少在创业期是如此。创业期是一个艰苦奋斗的时期,自家的孩子自己疼。凭着这一点,小老板也会管理好自己的事业。

  私营公司老板的事业管理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管理相对简单、直接,既重视结果,更重视业务的过程与细节;第二,小老板既是企业投资人与所有人,同时又是企业的管理者,建立过程与程序可以大大简化,十分简洁。

  例如,小老板在业务过程中、可以直接做出最终的业务决策,而不是再与其他人商量。小老板在所有业务中,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的利益,绝对不会有什么“偷窃”行为。至少,小老板管理财务,可以同时兼任会计与出纳。这两个原因实际上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包括金钱与时间的成本。

  小老板事业的管理,与大中型企业和书上的管理理论有较大的差异。小老板的管理是真正务实的管理,没有表面的东西;而且,随着事业的发展,随时在发生重要的变化。

  自主创业,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你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失败之后,可以以为是潇洒走一回,但成功肯定比失败要好。因此,你必须成功,以对得起你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原因可以说明你与自己事业的密切关系。既然如此,在创业阶段只有依靠自己,才能降低创业的风险。

  在艰苦的创业期间,强调依靠自己,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你自己亲自完成。从大的业务决策到打扫营业场所的清洁卫生,一切由你个人干完,这既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手遮不住天,经营一家公司绝对不是一个人所能够完成的,无论你是否真的有三头六臂。如果真的不需要其他人帮助你经营自己的事业,请人干什么?

 

  3。家族企业的用人要诀。

据一份权威资料统计,世界上85%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在欧美国家,由于股份公司的蓬勃发展,家族企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逐渐缩小,可是在东亚的台湾、韩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家族企业还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虽然起步很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强劲,改革开放后,在全国出现了许多中小企业,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能够得到发展,最重要的是家族天生的向心力。家族企业一般都是从小作坊发展而来,有的甚至是靠摆地摊,制作玩具等简单产品起家。草创之初,也没有什么伟大的想法,只是想解决一家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因此,全家人在这个时候向心力最强,大家不计报酬、地位,没日没夜地干,渴望改变家境、出人头地。家族企业的这个特点,使企业得以启动、运转的成本很低,同时也掩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但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族企业也不例外。一般说来多是在家族企业兴旺发达之后,矛盾就开始显露出来:弟兄之间、父子之间、亲属之间为了争夺企业的领导权,为了分配利益,往往大打出手,甚至骨肉相残。这种故事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是电视剧和小说的好题材,可谓司空见惯。

  因此,如何使家族企业的内聚力不至于涣散,保持企业员工的和谐与团结,就成为企业领导人的成功关键。而要使家族企业的员工齐心协力,避免离心离德,有三条天规是万万不能违反的。

  第一,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生意场上无父子,这是一种极端的说法。许多家族企业的败落,往往不是因为企业在经营上出现什么大的错误,而是因为企业陷入了“内战”,且争斗又大都是在企业的亲属之间进行,这是一个让外人无法评判的斗争。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之所以难断,就在于家务事本来就是一本糊涂账,外人又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即使告官,也不能讲得明白。

  为避免以后可能的家族纷争,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制度,对以后的利益分成,权利分配定下明确的规定,防止纠纷的出现。许多企业家也许认为这纯属多余,创始人往往认为,我的部下是我的至亲,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有的甚至认为,如果开始就分得这样清,还会伤害弟兄之间的感情。还有的企业,因为是初创时期,许多事情摆在那里,等待解决,来不及也无法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这就为以后的争斗埋下了伏笔。

  兄弟之间要是斗红了眼,会比朋友反目更为可怕!

  江西省南昌市有家建筑企业,创始人叫胡××,教师出身。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承包学校的环境卫生开始,组建了一个小施工队,因为常年在教育界工作,对教育系统的人事比较熟悉,加上当地的学校正处在改建、扩建的高峰,一时间承包了几处工程,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由于人手不够,对其他人又不放心,就把自己的亲弟弟叫来和自己一快干。

  胡××的弟弟当时正在上大学,看到哥哥需要人手,就弃学经商。弟兄俩正处在创业阶段,对以后的利益分配都没有放在心上。胡××认为弟弟是自己带出来的,自己绝对不会亏待他,当时答应帮弟弟买房子和资助以后结婚的所有费用。而胡弟弟同样认为自己上大学的费用都是哥哥给的,跟大哥斤斤计较,会伤感情,因此都没有考虑双方的责、权、利的问题。

  弟兄俩苦心经营,两年时间就积累了近千万的资产,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建筑商人。但成就并没有换来双方更进一步的合作,分歧开始出现。

  胡某的弟弟毕竟接受过高等教育 ,随着经营经验的积累,他越来越自信,逐渐想脱离建筑业,向高科技产业进军,而哥哥却把这当作好高骛远,不符实际。胡某的弟弟看到不能说服大哥,就提出自己单干,要大哥在多年的收益中分配三百万元,做自己独立开创事业的启动费。胡××当然不同意,只是答应在南昌市买一套房子给弟弟。弟兄从此失合,最后对簿公堂。

  由于胡××的弟弟找不到任何书面的依据,也找不到证人。法院最后以证据不足驳回了胡××的弟弟分割财产的要求。

   告状失败使胡××的弟弟产生了仇恨心理,竟然不顾亲情手足,拿钱买通杀手,要致其哥于死地。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哥哥成为残废,弟弟进了监狱。企业也因为弟兄俩忙于打官司,业务日渐荒废,不久彻底垮台。

  亲情是最宝贵的,但亲情代替不了规章制度。如果制度严密,赏罚分明,即使出现了纠纷也有法可依,也不至于发展到这样恶劣的地步。

  第二,唯才是举,不能尽用私人。

  家族企业发展初期,因为业务量小,企业的职位也比较少,仅仅依靠家人就可以对付。随着企业的发展,用人量大增,出现了大量的外姓雇员,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外来雇员也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老板都声称自己能做到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但实际上在人事问题上彻底做到亲疏不分,是很困难的。特别在东方社会,赚的钱财留儿孙,子承父业的观念很重。很多企业家都把自己的儿子视为当然的接班人,也就是企业的二老板,要想改变这样的观念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但问题是在确立接班人以后,还给不给外来雇员以机会,如果在企业的重要岗位尽用自己的人,其他的员工就会有很大的失落感,从而对前途失去信心,对企业的感情当然培养不起来,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王安是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家,他一手创建的王安电脑公司,曾经是美国计算机市场叱咤风云的大企业。1985年以前王安公司的增长率一直都在35%以上,到了1985年,增长率突然降到了8%,利润萎缩到1600万美元,到了1990年王安公司却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王安公司的起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王安用人失当也是一个关键。

  本来王安是最主张唯才是举的,王安公司在鼎盛时期确实集中了美国一群最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但王安毕竟受东方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在其快退休的时候,他改变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转而扶植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实现将王安公司控制在王氏家族手中的愿望。

  这种旧的观念,使王安公司失去了自我更新的机会和能力。

  王的大儿子弗雷德里克早年在布郎大学学习数学,1972年进入王安公司工作。王安一开始就把他当作企业的接班人来培养,在其35岁的时候,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就落到弗雷德里克手中。但他不但没有什么经商的才能,而且刚愎自用,自以为了不起,表现令人失望。

  虽然大儿子不尽人意,但王安的家族观念还是没有改变,他又安排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担任了公司的副总经理。这种人事上的变动,在企业内引起很大反映,王安手下的两名大将先后离去,他们都是在产品开发和销售上富有经验的人。一大批高层管理人员也纷纷效法,另谋高就,企业凝聚力大减。就这样,王安公司逐渐落伍了,最后陷入破产命运。

  东方社会中,家庭的人伦观念很重,这使得许多知名的创业者也摆脱不了传统的束缚,指望在家族企业中完全作到唯才是举只能是一个幻想。但是明智的领导人应该记住王安的教训,即使做不到将企业的管理权拱手相让,至少也要为其他员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毕竟每个人都需要成功。

  第三,把所有员工都看成是家里人。

  家族企业在草创时期,由于资金不足,难以承受巨大的损失,因此所有的重要岗位上,特别是财务和销售等不免都用上亲属。这在企业刚建立,又缺乏足够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当然是个好办法。但是随着企业的壮大,这种人事制度就会露出破绽,先不说是亲属未必就可靠,即使亲属可靠,你也无法找到那么多可靠的亲属来帮你,最终还是要用外来人。

用外来人就要信任外来人。在许多家族企业中,很多重大决策不让外人知道,开会的时候,只有自己的亲人参加,搞得很神秘。这种对外来人的信任危机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它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情绪,并时常使他们产生跳槽的想法,因为不被信任实在是最痛苦的事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把外来人当成家里人看待,实行民主管理,鼓励他们加入到企业的决策中去,员工投入的越多,他对企业的依赖性就越强,企业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量,最终的受益者还是家族本身。

 

  4。诚信也是一种“厚黑”。

  做生意最讲究诚信二字,一个企业不讲信誉,欺骗顾客,虽然可以获利于当时,但纸里包不住火,一旦败露,整个企业也就完了。因此许多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商业声誉,往往不惜血本,以弥补对顾客造成的损害。

  然而,有些老板对外很讲义气,是一个重承诺的君子,到了企业内部却不那么光明磊落了。需要员工为他们卖命的时候,往往轻率地许诺金钱、物质,甚至是权力方面的报酬,一旦企业走上正规的发展路子,就把自己的许诺忘到九霄云外。遇到这样的老板,很多职员都采取哑巴吃黄莲的态度,因为老板承诺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文字的记录,即使到法院打官司,也是输多胜少。

  看到员工被自己玩死,老板自然是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欺诈起到了作用,但也就是这时候,祸起萧墙的命运也就不远了。武汉有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开始许诺员工按售楼业绩提成,每人可以提楼款的1%,这在当地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一般能拿到千分之五已经是很高的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全体员工发动自己的家人、亲属和朋友,卖命地推销楼盘,公司的业绩自然迅速提升。到了兑现的时候,老板却以各种理由搪塞,最后每个职员只拿到应该拿的一半。这些职员没有当面和老板争吵,可是内部的串联早已经四处发动。新年一开始,所有的售楼员集体跳槽,并带走了大量的客户,公司顿时陷入绝境,最后黯然退出竞争。

  没有人是天生的傻瓜,在人人提防,欺诈横行的世界,大家都讲究厚黑,厚黑所起到的作用当然是有限的。相反,如果能够依靠诚信为人,重承诺,赢得大家的信赖,就能胜过一切厚黑之术。俗话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也是一种厚黑,而且是最高境界的厚黑。

  解放前,上海有家公力造船厂,专门生产在长江上搞短途运输的沙船,由于机械动力船的竞争,工厂越来越不景气。

  这时,老板的儿子从大学毕业,接替父亲的职位,由于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他决定在沙船上装上动力装置,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创举,也有很广泛的市场前景。但是,对船厂进行改造需要一大笔钱,父子二人以家产抵押,向钱庄借债,仍然无法筹集。无奈之中,向船厂的职工募集股本。这些工人财力有限,但碍于东家的面子,纷纷把自己平时攒下的救命钱拿了出来,这才凑齐经费,从国外引进了机器,准备制造新船。

  万事皆备,就准备新船下水的时候,一场突然的变故发生了。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把公力船厂炸得粉碎,一家人立即亏的血本无归。

  为偿还钱庄的借贷,一家人变卖了家产。顷刻之间,富商变成了穷光蛋。即使这样,船厂职工的钱还没有着落,这可是救命钱。少东家主张不再归还——因为自己也是出于无奈。可老东家不这样想,他觉得这些工人跟自己十几年,如果背信弃义,不但重振家业的打算会落空,而且还要在商场上失去信誉,以后就再也不会有翻身之日了。

  在这种情况下,公力船厂的职工被召集起来,老板领着全家人向所有工人谢罪,拿出了典当首饰的钱还债,仍然不够,就立下字据,要求后代无论如何也要还钱。

  这种诚信感动了所有职工,他们本来就跟老板多年,现在看到东家有难,虽然都需要钱活命,但碍于情面,竟然没有一个人肯要。相反,他们纷纷表示要继续跟老板一块干,造沙船本来不需要很多本钱,加上战争吃紧,过去造机械船所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