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_2007年合订本txt-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穷水尽之时,苏格兰寄来了500英镑。这是两个堂兄弟汇给他作为入股资金的。贝尔德又开足马力,实验一件又一件的装置。他唯一的“助手”,是一个木偶头像,他为它取名为“比尔”,他要通过发射机把比尔的脸传送到邻室的接收机上。

  1925年10月2日是贝尔德一生中最为激动的一天。这天他在室内安上了一台能使光线转化为电信号的新装置,希望能用它把“比尔”的脸显现得更逼真些。下午,他按动了机器上的按钮,“比尔”的图像一下子清晰逼真地显现出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揉了揉眼睛仔细再看,那不正是“比尔”的脸吗?

  贝尔德兴奋得一跃而起,此时浮现在他脑际的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找一个活的“比尔”来,传送一张活生生的人脸出去。

  贝尔德楼底下是一家影片出租商店,这天下午店内正在营业,突然间“楼上搞发明的家伙”闯了进来,碰上第一个人便抓住不放。那个被抓的人便是年仅15岁的店员威廉·台英顿。

  几分钟之后,贝尔德在“魔镜”里看到了威廉·台英顿的脸——那是通过电视播送的第一张人脸。接着,威廉得到许可也去朝那接收机内张望,看见了贝尔德自己的脸映现在屏幕上。实验成功了!

  (黎明亮摘自《都市·翻阅日历》2007年第10期)






不战而屈人之兵

毛阗杰 李玫忆 路琰


  从7个人到15万人,从10000元到1000亿资产,从两毛钱到1000亿销售收入……甚至,并购其他企业的脚步都迈出了国门。

  1984年9月1日,甘肃兰州,一个破旧的防空洞改建的办公室里,7个小伙子正式“下海”了,他们“当时只是想为单位增加些收入”。时年26岁的任建新以自己的家产做抵押借款10000元,组建了国内首家专业清洗企业——蓝星化学清洗公司。他们的第一单生意是在西北偏僻地区的一个煤矿,一位老太太拿出一个茶壶让他们试试,清洗完毕后,老太太十分满意地给了两毛钱。后来有一次,公司出产的防冻液出现质量问题,他们根本没有核算成本就收回全部产品,并承诺对造成腐蚀的汽车部件加以赔偿。一时间,被退回的货物在公司大院里堆成了小山,索赔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浑水摸鱼者。最后财务核算时发现公司因此损失了数千万人民币,相当于当时一年的利润。然而,公司赢得了消费者的尊敬和信赖,不仅原有客户没有流失,还增加了新的市场份额。因为他们坚信,品牌和信誉是没法拿钱计算的。而且,任建新坚持“兴业报国”的理想,坚持公司100%国有。迄今为止,他在自己领导的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里都没有个人股份。将来退休后,他只能领取退休金。20多年来,他完全独立控制着“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集团公司”,却从未在中国富人榜上出现过。而今,公司不但兼并了107家破产或濒临破产的国有化工企业,而且实施海外并购战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蓝星最崇尚的并购策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法国安迪苏就是用“文化融合与协同效应”叩开的第一扇国际并购的大门。2002年,他们开始联系安迪苏,但对方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任建新考虑,安迪苏作为一家优秀的公司,不仅有先进技术,而且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如果全面收购,就能使两地企业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用中国的人力成本、原料成本、辅助成本的优势,把海外企业的成本降下来,盈利升上去,在产业转移到中国的同时,也填补中国的市场空白。于是,他开始尝试用各种办法和安迪苏高层接触,先是写信表明并购意愿,接着主动与对方大股东和高管保持频繁接触,并和他们交上了朋友,每次都把安迪苏到北京的出差人员接到家里,设家宴款待,甚至亲自下厨包饺子给他们品尝。他总是事先准备好针对每个人喜好特点的纪念品送给对方,包括他们的夫人、孩子,令人感到备受尊重。渐渐地,安迪苏高层感觉到中国企业家很有人情味。双方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谈判,经过几个回合,在安迪苏的一次股东大会上,他们达成了一致:让中国公司并购,被中国公司并购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每次收购海外企业签约前后,任建新都要亲自给海外企业高管和员工写信,及时公布高管人员及员工留用计划,并邀请工会代表来中国考察,向海外员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企业的亲和力。

  著名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评价说:中国蓝星很早就自觉地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谋求效益最大化的探索,而且方法得当,在跨国并购中屡战屡胜。

  (本刊摘编自《环球人物》总第37期)






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美'乔·维特尔


  如果你想得到金钱的话,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将你的钱布施出去。对,布施出去。

  布施,而不要期待回报,但是要坚信:回报一定会从某个地方来到你的面前,并且回报的数量会超过你的施与。

  1924年,洛克菲勒写信给他的儿子,解释了他关于布施金钱的行为。他写道:“从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起,只要我得到金钱,就一定会布施出去;随着我的收入的增加,我也同步增加我的布施。”

  有人认为,洛克菲勒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公众形象,布施一点点小钱,装装样子而已。事实并非如此。在洛克菲勒公司里负责公共关系的人是IvyLee。阅读Lee的传记《取悦公众》,我们可以知道,作为一种个人行为,洛克菲勒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布施,Lee所做的不过是让公众知道这些事情而已。

  P.T.Barnum(美国著名广告家、宣传家)也布施金钱。我曾经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每分钟都有一个顾客诞生》(Barnum曾有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个蠢货诞生)。Barnum认为,有一种他称之为“盈利性慈善”的规律,施与必将获得回报。当然,他也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BruceBarton,著名的BBDO广告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他也相信布施原理。1927年他写道:“如果一个人一直为他人的利益服务,甚至这种善行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下意识的习惯,那么宇宙中所有的力量都会汇集到他的身后,成就他的事业。”

  Barton成为一名畅销书作者、商界精英、无数项目的捐助者,当然,他也非常富裕。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大亨们有的是钱,所以布施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钱五条件地布施出去。布施导致收获,布施导致富裕。

  如果要我说人们在布施的时候经常会犯什么错误的话,那就是人们往往布施得太少了。他们紧紧握住自己的钱,只让小小一股涓流从指缝中流出,作为布施。这也正是他们不能获得回报的原因。你必须布施,大量布施,才能进入生命的“获得”的洪流。

  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听到“布施”这个理念的时候,我认为这只是那些希望从我们手中得到些什么的人的一个小小的伎俩,他们想让我们布施,而让他们得到。因此,当我布施的时候,我表现得像一个吝啬鬼。

  直到有一天,我想真正测试一下这个理论。

  我很喜欢励志故事,我经常阅读甚至传诵这类故事。我要好好感谢MikeDooley先生,因为他每天通过电子邮件与大家分享他所收集的励志故事。我决定布施一些金钱。要是放在过去的话,我一般可能会布施5美元,因为我害怕贫困,怀疑布施原理的真实性。但是这次我决定有所改变:我拿出我的支票本,然后写了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这是直到当时我一生当中最大数额的一次捐献。

  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有人想找一个和他一起写书的作者。这个工作最后给我的报酬是我此前布施出去的很多倍。

  然后一个来自日本的出版商和我联系,希望买下我的一本畅销书《精神营销》的翻译版权,他们也给了我一笔数倍于我捐出的钱。

  也许你是一个怀疑论者,你会说所有这些事情都毫不相干。也许,在怀疑论者的脑子里,它们确实是没有关联的事情,但在我这里,它们是一回事。

  当我捐钱的时候,我向自己和整个世界发出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我是富有的,我在宇宙的良性循环的洪流中。同时我也建立了一个吸引金钱到我这里的磁性原则:布施,就会得到。

  布施时间,你将收获时间。

  布施产品,你将收获产品。

  布施爱,你将收获爱。

  布施金钱,你将收获金钱。

  这个小小的提示足以改变你的财务状况。想想上个星期谁曾激励了你?谁让你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对生活、梦想、人生目标感到充实?

  捐钱给这些人,要发自内心地去布施,不要像一个吝啬鬼那样痛苦地布施。让你的布施发自“富足”而不是“贫乏”。不要期望从你的布施对象那里得到回报,但你可以预期,回报一定会来到。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一定会看到你的富足。这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如果你看到它,请触摸它一下;

  “当你触摸的时候,请感受一下;

  “当你感受的时候,爱它吧;

  “而当你爱它的时候,把它布施出去。”

  因为除了布施,再没有任何声音可以比它更为洪亮地向宇宙宣告你的自信、富足和爱。

  而当宇宙听到的时候,更多的美好会赋予你——不是作为奖赏,而是因为你真正相信你自己富足而且拥有爱。

  (马平摘自金城出版社《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一书)






112年前的心灵鸡汤

林培


  1895年5月,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游历浙江天台山,从寺院的墙壁上抄得《大补清心丸》。21年后,又将此文收入所著的《亲历晚清45年》一书中,虽是佛语禅意,但今天读来,于平衡心境,弭除烦恼,增进健康不无裨益。全文如下:

  阴阳——全体;

  好感——足量;

  慎言——足味;

  诚实——一片;

  正直——三钱;

  责任——酌量;

  正义——多多益善;

  好心肠——一个;

  小心——一点;

  投机——清洗干净;

  安宁——一块;

  快乐——大量;

  信仰——精心调配;

  宽容——完整;

  耐心——万分;

  敬畏天地——随需定量;

  清心——随需定量;

  日时——随需定量。

  以上共18味,抟自咸丸,名为智慧之方,可以清热解毒。一次108丸,温汤服下,益己益人。

  禁忌:讽刺挖苦、中伤诬陷、流言飞语。

  李提摩太附言:“本处方来自净灵山革心殿,专治世间所有男女一切疾病,如没有信仰、不孝顺、没有爱心、缺乏正义感等,服用此丸者,无不药到病除。”

  112年前的这盆“心灵鸡汤”,至今余温尚存。

  (刘年摘自《今晚报》2007年6月15日)






国王长了驴耳朵

叶倾城


  她离过婚,她不大提。她在文章里絮絮叨叨提的,全是儿子的童言稚语。幸福当前,那些陈芝麻烂谷子,说来干吗?何况,婚变到底是件难堪的事,我没见过离了婚还能吗前配偶做朋友的。离婚是痛事,如果离婚是幸事,那么更糟,说明婚姻是痛事。

  她不提,自有人提。原原本本,她前夫姓甚名谁,系出何门,他们由同学发展成爱人,哪一年结的婚——真是好记性,连喜糖牌子都说得出——又因为她的外遇离婚,“她当时在两个男人之间徘徊,很苦恼,经常在我面前哭。”是狠料,是猛料,还不忘了强调是第一手资料。

  如果说话的人是前夫或者前男友,“不得不说”“今生今世”,都理所当然。这段回忆是两人共同创造的,两人都有同样份额的所有权,他当然可以自由处理属于他的那一半。无论是余情未了还是因爱生恨,到底都是对她的一种依依不舍。相好过一场,她能有剩余价值给他利用,也是她的慷慨与大度。

  可是,说话的人,不过是她的“朋友”。“朋友”见证过她的过往,承接过她的泪水,也看过她跌跌撞撞地开创新生活,可能渐渐地,来往不多了,但她也应该知道她不想提那些事——谁会想,却还是说了出来,说了有人会给她钱吗?又没到写回忆录的年纪和时机。

  也许,是她们本身的友谊就有破绽。因缘际会结识的两个人,见面嘴角都微微含笑,心头大约含着一丝冷笑。一个落了地,另一个心里不知多痛快;这个居然咸鱼翻身?另一个那一腔妒火没地方去,终于逮着机会淡淡道:“其实呢……”才出了这口气。

  再或者,从来没当她是朋友,不过是一起吃饭喝茶的伴儿。传她的八卦和传所有人的八卦一样,想起来就说,说完就像风过耳。什么,对她造成伤害?不至于吧?好吧,那对不起了,若无其事。

  不,不,是我想得太龌龊。只是人之常情吧,像理发师发现了国王的秘密,不能说不能说,说了会死人,可是要说要说就是要说,不说也会死,最后找到了一根芦苇:“国王长了驴耳朵……”

  朋友可能是最危险的人,故而枭雄都没有朋友。但普通人如我们,总需要有人一起哭泣、欢笑、共同成长,需要有人默默地关心我们,也有人成为我们不弃的牵挂。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曾经想废五伦,想来想去,朋友这一伦还是废不得。都希望有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然而嘻嘻哈哈间的童言无忌,会不会成为以后的定时炸弹?因此,三缄其口。一定年纪之后,心事宁愿说给聊天室里的陌生人,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亦舒的《流金岁月》里,朱锁锁问南孙的阿姨,你有朋友吗?阿姨答:从前有,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阿姨答:某些事,我急于要忘记,老朋友却处处提起,语带挑衅。南孙问:你为何要忘记?锁锁代姑姑答:她为何要提起?

  为何要提起,为何?守口如瓶,这么难吗?

  (班超摘自《北京晚报》2007年10月8日)






流露你的真表情

毕淑敏


  学医的时候,老师出过一道题目:人和动物,在解剖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都想由自己说出那个正确的答案。这看起来并不是个很难的问题。

  有人说,是直立行走。先生说,不对。大猩猩也是可以直立行走的。

  有人说,是懂得用火。先生不悦道,我问的是生理上的区别,并不是进化工的异同。

  更有同学答,是劳动创造了人。先生说,你在社会学上也许可以得满分,但请听清我的问题。

  满室寂然。

  先生见我们混沌不悟,自答道,记住,是表情啊。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有人类这样发达的表情肌。比如笑吧,一只再聪明的狗,也是不会笑的。人类的近亲猴子,勉强算做会笑,但只能做出龇牙咧嘴一种表情。只有人类,才可以调动面部的所有肌群,调整出不同含义的笑容,比如微笑,比如嘲笑,比如冷笑,比如狂笑,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

  我在惊讶中记住了先生的话,以为是至理名言。

  近些年来.我开始怀疑先生教了我一条谬论。

  乘坐飞机,起飞之前,每次都有空中小姐为我们演示一遍空中遭遇紧急情形时,如何打开氧气面罩的操作。我乘坐飞机凡数十次,每一次都凝神细察,但从未看清过具体步骤。小姐满面笑容地伫立前舱,脸上很真诚,手上却很敷衍,好像在做一种太极功夫,点到为止,全然顾及不到这种急救措施对乘客是怎样的性命攸关。我分明看到了她们脸上挂着的笑容和冷淡的心的分离,升起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我遇到过一位哭哭啼啼的饭店服务员,说她一切按店方的要求去办,不想却被客人责难。那客人匆忙之中丢失了公文包,要她帮助寻找。客人焦急地述说着,她耐心地倾听着,正思谋着如何帮忙,客人竟勃然大怒,吼着说:“我急得火烧眉毛,你竟然还在笑!你是在嘲笑我吗!”

  “我那一刻绝没有笑。”服务员指天画地对我说。

  看她的眼神,我相信这是真话。

  “那么,你当时做了怎样一个表情呢?”我问。恍恍惚惚探到了一点头绪。

  “喏,我就是这样的……”她侧过脸,把那刻的表情模拟给我。

  那是一个职业女性训练有素的程式化的面庞,眉梢扬着,嘴角翘着……

  无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