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_2007年合订本txt-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可惜,他也是最冷血最势利的人,达尔只为他提供了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的款项。

  3月24日,达尔下班时碰到了眼含泪花的林莉太太。她的丈夫前几年在艾顿的建筑工地做工时出了事故,现在身残在家,林莉将抚恤金存在银行,每个月来取一点,但这次她说要全部取出。林莉泪流满面地告诉达尔,她那好不容易念到大学的儿子,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肌肉萎缩症,她来取钱给他治病,但这点钱根本不够。

  送林莉出门时,达尔心里非常难过。望着林莉远去的背影,达尔突然想起了保罗,那天勉强跟艾顿吃饭的保罗,会不会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呢?

  当天,达尔来到了保罗的家里,可是他赶上的却是一场葬礼,保罗的妻子过世了。达尔上去握住保罗的手,可保罗却默默地将手抽回。达尔意识到,圣诞那天他想说的话可能跟他妻子有关。

  隔了几天,达尔终于弄清楚,保罗的妻子病重时,需要一笔巨额费用,保罗想找达尔帮忙,以他的蛋糕店做抵押,简化程序快速贷一笔钱。但因为艾顿在场,他不确定达尔还看不看重穷人朋友,所以始终不敢把话说出口。就这样,他的妻子因为延误了治病时机,离开了人世。

  重新在办公室坐下,达尔仍在担心保罗。正在这时,艾顿打电话来,要办一笔很大的转账业务。达尔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念头大胆得令他害怕。艾顿有许多业务往来,如果从他那庞大的资金里套点钱出来,他会不会马上发现呢……

  2004年5月15日,达尔开始实施他的计划。随后的几天,达尔静观艾顿的反应,艾顿并没有电话过来,达尔如释重负。他给保罗打电话,说帮他申请了一种特殊贷款,这种贷款虽然是小额贷款,但是不必还利息。不久,达尔又利用一个富商调用资金的机会,套了一点钱打到了林莉太太的账上,随后他给林莉太太打了一个同样的电话……

  转眼几年过去了,2006年圣诞节即将来临。3年时间里,达尔遇到了许多陷入绝境的穷人,他都给他们申请了一种“特殊”贷款。每当达尔坐在电脑前,对劳达镇的财富进行再分配的时候,他的心里就会升腾起一种幻觉,仿佛自己就是劫富济贫的罗宾汉……

  温情判决融化小镇坚冰

  3年里,发生变化的不仅是达尔,还有整个劳达镇。艾顿的集贸市场建起来了,规模化的经营很快挤垮了劳达镇的许多零售商。可即便是这样,许多没有收入来源的人,也还能勉强维持生活。尤其是保罗,还扩建了自己的蛋糕店,生意越来越红火。而林莉太太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病治好了以后他找到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达尔每次走在大街上,内心都充满喜悦。劳达镇发生的这些变化都跟他有关系,但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他不能对任何人说,这种快乐他也只能独自品尝。

  然而,几个月后,达尔的“绿林”行动穿帮了。

  2007年2月25日,艾顿找到了达尔,说他反复进行过财务清算,却发现账上莫名其妙少了50万欧元。达尔强装镇定,他说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待问题查清楚后,一定给他一个答复。不知什么原因,一夜之间好像劳达镇所有的富人都警惕起来了。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达尔办公室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都是提示账上资金短缺的电话。2月27日,警方接到了报警电话,达尔再也无法应付下去了。

  2007年3月1日,达尔向警方自首,3年里,达尔一共从银行非法划出210万欧元,消息一下在劳达镇炸开了锅。当穷人知道这笔钱是达尔从富人那里“偷”来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多少年来,为了谋生,他们一直挣扎在富人们不屑的目光里,如今达尔替他们出气了,把钱分给真正创造财富的人。于是,许多人进而认为这钱就该是他们的,他们群体沉默,谁也不承认得到过“特殊”贷款。

  为了营救丈夫,安娜挨家挨户问人们是否收到过钱。许多人跟安娜一样难受,他们实在不愿意达尔坐牢,但他们谁也不愿意拿出钱。如果将钱全部交出去,他们的生活又要回到原点。安娜伤心到了极点,她去探视达尔,说劳达镇的穷人也变得和富人一样冷漠了,说达尔这样做真不值,但达尔平静地说,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他已经50岁了,最多将牢底坐穿,而如果将钱追回来,那劳达镇许多人的生活都要改变,那样做不值。

  2007年5月17日傍晚,一个人出现在安娜家门口,他是艾顿。一股莫名的勇气激励着安娜,她说:“如果劳达镇的穷人们从此过上新生活,我和达尔愿意牺牲。”没想到艾顿说:“夫人,您误会了,这一切因我而起,现在应该由我来收场!”

  2007年5月20日,巴伐利亚州法院开庭。银行惊奇地发现,一夜之间,账户上的钱一下回来了50万欧元。一旁旁听的穷人们用目光互相探询,随后也用目光交流了他们的决定。2007年5月28日,法庭宣判之日来临,可在前一天,银行惊喜地发现,不仅210万被盗用的赃款回来了,还不断有金额不等的汇款打到银行的户头上来,这种情况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鉴于这种情况,达尔给银行造成的损失等于零,法院做了轻判:达尔被判刑两年零六个月。随后法官宣读了他们收到的一封劳达镇富人们的联名来信,信上说:“达尔触犯了法律,可是也解冻了我们为富不仁的心。3个月来,遭到审判的不仅是达尔,还有我们的良心……”

  听着这些表白,达尔的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有他知道,那些不断回到银行的钱是谁汇出的。他也清楚地知道,对于劳达镇来说,那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情义也在升温……

  (艾新摘自《知音·海外版》)






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大凶大恶、十恶不赦的下地狱,永远在地狱里烧。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

  佛家轮回之说,说来也有道理。考验一次不够,再来一次。但因果之说,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个因是什么呢?当然,各种宗教的各种说法,都不属我自问自答的探索。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不过,宗教讲的是来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与爱戴。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有赖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呢?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俗语:“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

  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统治者只是借人类对神明的敬畏,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仪式。虔信宗教的,不限于愚夫愚妇。大智大慧的人、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信仰上帝的虔诚,远胜于愚夫愚妇。

  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佛家爱说人生如空花泡影,一切皆空。佛家否定一切,唯独对信心肯定又肯定。“若复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得如是无量福德……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为什么呢?因为我佛无相,非但看不见,也无从想象。能感悟到佛的存在,需有“宿根”“宿慧”,也就是说,需有经久的锻炼。如能把信仰传授于人,就是助人得福,功德无量。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流星雨摘自《文学报》2007年9月20日)








隐地


  眼皮下垂,睡一觉吧!

  睡眠不够,就会昏昏沉沉、头重脚轻。长期缺少睡眠,精神和身体都会出现严重病症。

  疲累之后,好好睡个舒服觉,把不足的睡眠补回来,立刻就会神清气爽,固扰人的烦恼,也常因补足睡眠而消失殆尽。有人前一夜感觉自己的前面已经绝望无路,睡一觉醒来,第二天想法立即改变,许多希望的种子又开始萌芽。睡觉是多么神奇的灵药。

  许多人舍不得睡,是因为迷恋白日的美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还有姹紫嫣红的百花,都要睁开眼才能看见。睡着了,一团漆黑,什么美景美事全消失了,于是即使夜已深,仍流连歌台舞榭,或整夜工作。但不睡,也留不住今天!所以就顺着“睡”这个字的本意——眼皮下垂,闭目休息吧!闭眼,可以减少许多烦心之事。

  睡是死的练习,死是睡的完成。人从生下来,死神就想捕捉我们,在平均两万多次的捕捉中,老天慈悲,一直让人醒来,所以每醒一次,我们就该感激天感谢地,让我们拥有美好而全新的一天!

  或者有人说,不,这全新的一天并不美好,只要一睁开眼睛,痛苦就向我袭来,需要解决的难题何其多!所以能睡,显然是一种幸福。但若真的一睡不起,也绝非大多数人所愿。还是让生与死,在睡梦中谈着若即若离的恋爱吧,如果醒来请为我添加爱和美食以及艺术与阅读吧,那样,人生才像旭日东升般灿烂而美丽。

  (林南摘自《广州日报》)






生命在于创造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廖世德译


  刚刚散步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河边有一个狭窄的池塘。河流又宽又深,水流很平缓。池塘却满是泥泞,是因为没有和河流的生命融通起来的缘故,也没有鱼,那是一池死水。然而那深深的河流,却充满了生命和元气,自在地流淌。

  你们觉不觉得人类就是这样:人类在生命急流之外,自己挖了一个小池子,停滞在里面,死在里面,然而这种停滞,这种腐败,我们却说是生存。换句话说,我们想要一种永久,我们希望自己欲望不停,希望快乐永不停止。我们挖一个小洞,把自己的家人、野心、文化、恐惧、神、种种崇拜塞进去,我们死在里面,让生命逝去。而那生命原是无常的、变化的,很快、很深,充满了生命力和美。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只要坐在河岸边,就会听到河流歌唱,听到水的潺潺声。但如果是小池子,就完全不动,小池子里的水是停滞的。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大部分人想要的,其实就是远离生命停滞的小池子。我们说我们这种小池子的生存状态是对的。我们发明了一种哲学来为它辩解,我们发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理论来支持它。我们不想受到打搅,因为——你们看——我们追求的就是一种永久。

  追求永久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意思是要快乐的事一直延长,要不快乐的事尽快结束。我们希望人人知道我们的名字,通过家族、通过财产一直传下去。我们希望自己的关系永久、活动永久。这表示我们身处这个停滞的小池子,却追求永远的生命。我们不希望其中有什么改变,所以我们建立一种社会来保证我们永远不会失去财产、名声、家庭。

  但是你们知道,生命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生命很短暂,所有的东西都像落叶一般,没有永久的,永远都有变化,永远都有死亡。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矗立在天空中的树木,那有多美。所有的枝丫都张开,那种凋零里面有诗、有歌,叶子全部落光,等待着来年的春天。来年春天一到,它又长满了树叶,又有音乐了。然后到了一定的季节,又全部掉光。生命就是这个样子。

  事实是,生命就像河流,不停地在动,永远在追寻、探索、推进,溢过河堤,钻进每一条缝。但是你们知道,我们的心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我们认为这种不安的状态对生命很危险,所以就在自己身边建了一堵墙:家庭、名声、财产,还有我们培养的那些小德小性,所有这一切都在墙内,都远离生命。生命是动的、无常的,不停地想渗透、穿透这一堵墙,因为墙里面有的只是混乱、痛苦。

  心如果追求“永远”,很快就会停滞下来。这样的心就像河边那个小池子一样,很快就会充满腐臭的东西。心中没有围墙,没有立足点,没有障碍,没有休止符,完全随着生命在动,无时无刻不在推进、探索、爆发,只有这样,心才会快乐,历久弥新,因为这样的心一直在创造。

  我说的你们都懂吗?你们应该懂,因为,这一切属于真正的教育。你懂,你的生命就完全转变了。你和世界的关系,你和邻居的关系,你和大太或先生的关系已经产生全新的意义。这样你就不会假借什么东西来满足自己,从而明白冀求满足只会招来悲伤、痛苦。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你们必须去问你们的老师,然后互相讨论。你们懂了,你们就开始了解生命的非凡真相。了解当中有爱和美,有善的花朵。但是,心如果追求安全的小池子、“永远”的小池子,只会造成黑暗、腐败。我们的心一旦坠入这个小池子,就不敢再爬出来追寻、探索。然而,真理、上帝、真相是在小池子之外的。

  (祁雨摘自《年轻人》2007年第10期)






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波兰'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黄灿然译


  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想想六月漫长的白天,

  还有野草莓、红葡萄酒。

  有条理地爬满流亡者废弃的家园的荨麻。

  你必须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你眺望时髦的游艇和轮船;其中一艘前面有漫长的旅程,

  别的则有带盐味的遗忘等着它们。

  你见过难民走投无路,

  你听过刽子手快乐地歌唱。你应当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想想我们相聚的时刻,在一个白房间里,窗帘飘动。

  回忆那场音乐会,音乐流淌。

  你在秋天的公园里拾橡果,

  树叶在大地的伤口上旋转。

  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和一只画眉掉下的灰色羽毛,

  和那游离

  消失

  又重返的

  柔光。

  (王永生摘自《青年阅读》)






阿拉比旺的雨季

廖华


  我是一名医生,隶属于中国援助非洲某国的医疗队。在一个叫阿拉比旺的地方,我已经工作了三年。我工作出色,并且很快学会了当地的语言。

  这天我接到指示,一个叫拉贾尔的村子可能爆发了传染病,要求我去调查疫情。在我们医疗队,执行这样的任务是家常便饭。我二话没说,带上我的助手兼司机——当地人考克,开着一辆敞篷吉普车就出发了。车开出医疗队营地的时候,两名全副武装的政府军警卫坐到了我们的后座上,他们是奉命来保护我的。在拉贾尔村一带,政府军和叛军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如果没有武装护卫同行,到那儿去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此时正值阿拉比旺的旱季,到处是一片枯黄,显得死气沉沉。去拉贾尔村要经过一片沙漠,汽车进入沙漠不久,我就发现前面的沙丘上有一个黑点,驶近了,才看清楚那是一个人。那人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