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_2007年合订本txt-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孩城有一部动人的家史。男孩城里的故事大大小小,每一个都很动人,可以写出一本书来。在这里,我只讲它最早的一个和最新的一个。我讲出来的其实是一块“压缩饼干”.但这里蕴藏着男孩城由始至今、一以贯之的精神。

  男孩城始于神父福拉乃甘的“男孩之家”。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造成惨重伤亡。这让远离欧洲主战场的美国人很紧张。接着,美国也参战了,许多小镇上的美国人参了军,其中一部分离开了家园就再也没有回来。在内不拉斯加州的奥玛哈城,有一位年轻的爱尔兰籍神父福拉乃甘,预计到长期战乱将会给美国人带来的灾难之一就是无家可归的孤儿问题.他在美国刚参战时就指出了流浪儿会随战争延长而增加。果然,在小镇众多的美国中西部.流浪儿很快成为了一个战争并发症。人们不知道该拿这些以偷窃为生、到处闯祸、无人管教的流浪儿怎么办。

  1917年12月12日,世界大战在一百多处疯狂展开。与此同时。福拉乃甘神父敞开他家的大门,让6个流浪儿住了进来。这6个男孩想要一个可以让他们过圣诞节的家。“男孩城”的故事就从这天开始了。

  福拉乃甘神父有一句名言:“没有坏孩子.只有坏环境、坏教育、坏榜样和坏想法。”本着这种信念.福拉乃甘神父决定帮助更多的流浪儿。他到处找房子和资助。他找了一间大点儿的房子.又从一个犹太珠宝商朋友那里募捐到90块钱.付了第一个月的房租。他让6个孩子都搬进了这所维多利亚风格的大宅子。他让这个大宅子的门日夜开着,每个流浪儿都可以进来找一分温暖。到圣诞节来临的时候。这个被称作“福拉乃甘神父家”的大宅子里,住进了25个男孩。但是.福拉乃甘神父再也没有钱给这些流浪儿准备圣诞晚餐了。25个男孩,大大小小,待在“福拉乃甘神父家”盼望着福拉乃甘神父给他们变出食物来。就在这时候.一个奥玛哈的商人给福拉乃甘神父送来了一桶德国泡菜。这桶泡菜就成了25个孩子和福拉乃甘神父的圣诞正餐。

  到了次年1月.福拉乃甘神父家的流浪儿增加到了50个。福拉乃甘神父想到的是:不仅要给他们找食物和温暖的地方睡觉,还要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福拉乃甘神父想送他们去上学.想把孩子培养成能被社会接受的公民。有一个公立学校收了福拉乃甘神父的孩子.但是不久。福拉乃甘神父的孩子们被退回来了。学校里的其他孩子不喜欢他们.叫他们“贼”“捡破烂的”“没娘管的”。福拉乃甘神父的孩子就和学校的孩子打架。

  这些流浪儿在公立学校受到了歧视。社会把战争带来的恶果转嫁给了这些本来已经很.不幸的孩子。福拉乃甘神父决定自己成立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什么样的歧视都不准存在。这样,在1918年夏天.在周围小镇人的捐款和支持下。福拉乃甘神父成立了两所学校.一所是二三年级到八年级孩子上的学校.叫“惟格烈学校”。另一所叫“男孩城高中”。在福拉乃甘神父自己的学校里.男孩子们学文化,搞体育,建合唱团,掌握生存技能。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放学,唯一不同的是,福拉乃甘神父的学校有严格的纪律。用男孩子自己的话说:这里的纪律训练就是要你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几年以后,男孩城高中有了自己的第一批高中毕业生。福拉乃甘神父说:“年轻人犯错误.可以比作一棵植物被种进了阴湿的盐碱地,因为得不到阳光,它的健康被损坏了。它没有得到好好成长的机会。”而福拉乃甘神父的学校就是要还给这棵植物阳光和养料,让它好好成长。

  男孩子们在成长。男孩城也在成长。1922年,福拉乃甘神父得到捐款。买下了160多英亩的土地,1936年。男孩城成了官方承认的一个独立村。两部关于男孩城的电影相继问世,其中一部电影中的男主角(饰福拉乃甘神父)崔西获得1938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崔西把奥斯卡奖捐给了男孩城。后来,在二次大战中,福拉乃甘神父到日本和亚洲战场去宣传他的人道主义,又收养了许多不同国家的战争孤儿,其中一些来自亚洲战场。福拉乃甘神父于1948年去世.他留下的遗言是:“……这个工作将会继续下去,你将看到,不管我在那里还是不在那里,它都会继续。因为。这不是我的工作,是上帝的工作。”

  现在.男孩城已经发展成了“男孩女孩城”.许多无家可归的女孩子也在这里找到了她们的家。1983年,第一批女孩子从福拉乃甘神父创立的高中毕业.一共5个人。她们手拿男孩城第一届女毕业生的照片拍了一张意味深长的毕业照。

  我在“男孩女孩城”听到的最新故事是一个有关领养伊拉克战争孤儿的故事。这个伊拉克孤儿是个十多岁的男孩儿。他在巴格达机场的战火里乱跑.差点被打死,后来他跑到了美军阵地,在那里待了一些日子,就被美国士兵送到了“男孩女孩城”。美国的电视新闻也报道过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黑色幽默。美军把这个孩子的家园给摧毁了,然后,把这个孩子送到自己的后花园来了。“男孩女孩城”从一开始成立.就在为一个悲惨世界做着亡羊补牢的工作。黑格尔说:“恶”是历史的驱动力。那么.“善”大概便是开在历史路径旁边的棠棣之花。她不能阻止“恶”。只能让“恶”汗颜。

  当人们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发动战争,追逐权力,积累金钱,巩固地位的时候。“男孩女孩城”在关心着孩子。福拉乃甘神父和他的后继者们在这里给孩子们保留了一块可以数星星的庭院。迄今,已有1800名男孩女孩在“男孩女孩城”里长大成人。他们的小城也已扩大成了一座有900英亩土地的花园城。走进“男孩女孩城”就像走进了一所宁静雅致的校园.有新建的教学楼、图书馆、历史博物馆、植物园,还有一片安静的天鹅湖。福拉乃甘神父收容孩子们的第一所房子和他建的教堂,像两粒饱满的种子。一粒饱含着“爱”。一粒饱含着“善”,依然如故地立在“男孩女孩城”的中心。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1期P24


   
男人在不同年龄段对女人的要求
作者:钱海燕

  3岁

  常常抱着我。
  给我做好吃的。
  喂我。
  我尿了裤子不打我。
  和我一起睡觉,我可以摸她的乳房。

  9岁

  允许我抄她的作业。
  我考试不及格她不笑话我。
  我揪她辫子她不告诉老师。
  借橡皮给我用——不借给别的男生用。
  我送她的情人节卡片她悄悄收下了。
  每个周五下午一起回家,路上买一个冰淇淋,一起吃。
  她掉了一颗乳牙,真好看。
  永远在一起。

  18岁

  貌美如花。
  和她一起走进游泳池,旁边的男孩子会看的眼睛发红,鼻子呛水。
  傻呼呼的,可爱!
  相信一见钟情。
  不嫌我的球鞋臭。
  饿了,会泡方便面就可以。
  参加通宵舞会从不喊累。
  夏天裙子能盖住内裤。
  听我讲笑话会呵呵大笑。
  能自己解决大部分零花钱。
  自己去考计算机和线形代数——最好能及格。
  在我父母面前显得很文静。
  不当着我的面和别的男孩敲定约会日期。
  很少吃醋。
  很少哭。
  打我耳光时,手劲轻一点。
  记得我生日。
  不要老在一起。
  不想结婚。

  30岁

  聪明。
  牛仔裤上不再有破洞。
  卸妆以后依然很美丽。
  举止幽雅大方,我的同事和朋友都喜欢她。
  擅长倾听。
  我讲笑话她会微笑。
  替我记得我母亲的生日。
  尊重我,给我生活和思考的空间。
  对我得艳遇不要太敏感。。。。。。。。
  帮我买领带和衬衫。
  有情调,周末做几个好菜,开一瓶红酒。
  认为对于爱情,理解比激情重要。
  偶尔给我很好的工作建议。
  经济独立,但挣得钱不要比我多太多。
  有人追,但好像没有太多男朋友。
  不期望我成为盖世英雄或者百万富翁。
  不要求老在一起。
  结婚也可以。
  喜欢小孩。

  45岁

  健康。
  穿上旗袍还算好看。偶尔让我怦然心动——比如结婚纪念日当我们在一个楼餐厅约会时,那栋楼居然没有电梯。
  偶尔不唠叨。
  偶尔让我发言。
  允许我讲笑话。
  路上的中学生叫她阿姨,而不是奶奶。
  看见我的秘书裙子很短,也不会买八千块的耳环。
  孩子去夏令营得时候,她会记得买快餐回来给我吃。
  装作没看见我的小肚子。
  给我买内裤和戒烟糖。
  我忘了她的生日她不再生气。
  生气时不摔东西。
  摔东西捡不贵的摔。
  如果有人给她写情书,我会和她一样高兴。
  关心我的体检表胜过工资单。
  不再逼我周末和她一起回丈母娘家欢度家庭日。
  允许我和一群男性朋友一起去钓鲇鱼,因为她也想和一群女性朋友一起去跳健身舞。

  55岁

  没有因为更年期而杀人、放火、攻击国家权力机关和让我坐老虎凳。

  65岁

  不长胡子。
  有两个乳房。
  穿我的T恤不嫌小。
  让我给她的小外孙擦屁股时态度比较和气。
  路上的中学生叫她奶奶,而不是爷爷。
  我做的饭她能吃。
  我一个笑话讲几遍她都会笑。
  允许我养花。
  不用我养的鱼喂她养的猫。
  看电视时不打呼噜。
  她不看电视连续剧时我可以看足球赛。
  每天提醒我吃药。
  说起我30年前的艳遇已不再大发雷霆。
  记得我们的退休金和保险号。
  晚饭时给我一小杯葡萄酒。
  有一次我尿了裤子,她没有用拐棍打我。
  总是在一起。
  活着。
  记得我是谁。
  ……永远在一起。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1期P52


   
拼命地生活下去
作者:柴静

  “不用怀疑,我想你对远在西北的那个小城——武威,还有民勤一定还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情吧。”
  留言里看到这一句,象是有什么东西,在我心里猛地,硬生生地扯了一下。
  只不过两年的时间。
  那个片子叫什么?
  “《无水的绿洲》,第一次看它是高三时的一个傍晚,正好也在刮沙尘暴,一家小店的老板把那个超大屏幕的电视机搬到大街上,越来越多的人挤到那里,静静地看,默默地流泪。依然清晰地记得人群最中间坐着的那个乞丐,也是一样的泪流满面。”
  哦,沙尘暴…沙尘暴…
  我的第一个回忆是声音,砂子打在我牙齿上的声音,非常细碎。我只要一开始说话的时候,就能听到这个声音。
  在那样的风里根本站不稳,我记得摇摇晃晃地对着镜头说“我目不视物,呼吸困难,而这就是民勤人的日常生活”
  回到宾馆,我拿出梳子。
  “你梳头发的声音怎么象梳钢丝?”小宏说。
  我们在村长家吃饭,他家里所有的东西上盖着一层砂土。不再擦擦了也没用,他媳妇从外头进来,端新炖的羊肉给我们吃,肥美极了,但是我们不敢喝水,太金贵。
  “这儿的地下水连牛都不喝,也不能浇灌庄稼。”带我们去渠边的老村民说。
  我尝了一口,不是咸的,是碱味。
  能喝水的机井要打到了地下300米,只有那里才有甜水…那是史前古水,形成于二叠纪、三叠纪,不可能再生,是人类最后的防线。
  可是,这是一个叫做民勤绿洲的地方,这个石羊河的冲积而成的地方,汉代时充沛的河水曾造就了仅次于青海湖的“潴野泽”。
  就在50年前,我站的地方曾经是湖泊“春天水边芦苇有一房高,全是黄花,满湖野鸟”
  而今天,叫做“青土湖”的地方,只剩了无边无际的盐碱地。唯一能证明这曾是泽国的只有一些芦苇,和满地的细小贝壳。我从地上捡起两只放在外衣口袋里保存到现在。
  水呢?民勤的水去了哪?
  治沙的专家说“上游武威、凉州的人口和耕地在1950年代暴长数倍,再加上上游的10余座水库,使这里的水量急剧减少。”
  1958年,在青土湖上游约100公里处,民勤人开始修建红崖山水库。它的目的是减少蒸发和渗漏,保护水资源。不过,“亚洲第一沙漠水库”的建成,最终直接导致了青土湖的消失,水库成了石羊河的终端。
  没有了水,沙卷地而起。
  红色的腾格里沙漠与青色的巴丹吉林沙漠就在这里汇合,从东、西、北三面合围民勤绿洲。
  我跟一个当地治沙工作的人坐在沙上采访,身边都是枯死的胡杨,他说小的时候沙子在“很远的地方”他手一指。
  “你走过去吧”
  “什么?”他愣了一下
  “您走到当初沙子在的地方去让我们看看”
  他站起来踩着沙往远处走,我跟镜头远远地看着他。
  他走了大概一百米,变成一个小黑点,然后,回过身,向我们招手。
  那一百米,走得真静,真长。
  沙进人退,都走了,我们去的煌辉村房屋尽塌,已化为土,最后一家走的据说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个人住,最后实在一个人生活不下去了才走的,我站在他家门口,门没锁,用根粗木头顶着。春节时候挂的对联还很完整。横批是“春回大地”。
  这期节目收视率不高,“民勤离我们太远了”有人说。可是今年在北京,早晨打开门看到自己身陷黄沙。如果民勤失陷,武威、金昌两地会被沙漠埋葬,河西走廊也难逃消失的厄运。而对于北京,沙尘暴就不是一年几次,而将成为北方气候的常态。
  知道这一点并不难,但记住它不容易。就连作为记者的我,也几乎忘记了民勤;直到这条留言狠狠地扯着我的心。
  “这个节目今天依然在我的家乡一遍又一遍的放着,它已经跟好与不好没有关系,它让我们明白,我的家乡和她所孕育的人民并不是一群卑微的生命,我们并没有被遗忘,还有人如同自己一样的爱着这片土地。”
  这是一个非常年青的孩子写的留言,她叫我“柴静姐姐”。让我想起在节目中我采访的那个16岁的小女孩,她寡言,坐在田梗上,几乎徒劳地在盐碱地里插红柳,用小缸子盛水一个小坑一个小坑地浇水。
  在这段留言的结尾,她写道“拼命的生活下去。还需要其他的理由么?”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1期P16


   
奇特的挂号信
作者:裴重生

  前天收到一封寄自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规划设计院的挂号信。

  迈阿密市是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一个中等城市,人口约26万,其纬度与我国广东省的汕头市差不多,是美国唯一的热带城市。我很奇怪,我并没有亲朋在迈阿密市,对其规划设计院更是连听都没听过。于是让邮递员退信。邮递员摇头说:“收件人的地址与姓名都清楚,准确无误,不具备退信条件;假设你坚决不收,我们就可以按拒收程序办理。”

  他说得有道理,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打开了那封信。信是用中文写的,大意如下:

  裴重生先生:首先感谢你积极关心我们的道路绿化建设。

  你在《意见书》中提出,希望我们在路边多种乔木以让行人遮阳避暑,还推荐了紫荆、龙眼、白兰、芒果四种树。你的看法有较高的科学性,愿望也是良好的,我们很赞赏。的确,乔木在保护水土,改善环境方面,效率比草地高。我们的道路绿化,现初步决定以乔木为主,间种灌木,每隔200米换种一种乔木、一种灌木,以充分利用空间与有效限制病虫害。

  对你所推荐的四种树,我们做了研究,认为龙眼树可以种,但是紫荆、白玉兰、芒果不可种。我们的理由是:

  一、紫荆的花虽然很美丽,但它的树叶新陈代谢太快,它天天都在长新叶落旧叶,落叶量很大,这会增加清洁工人的劳动量。

  二、白玉兰的花虽然很芳香,但它长高后可达十多米,木质不够坚韧,遭遇大风,它的树枝很容易被折断,会危害行车与行人。

  三、芒果树挂果,的确可给人以丰硕兴旺的美感,但是它成熟后掉落时会砸伤行人,掉落在地的还会让行人踩到时滑倒。

  如果你对我们的初步决定有不同意见,希望来信讨论。

  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那是去年夏天,我与在佛罗里达州读书的表兄到迈阿密市游玩,在路边休息时收到当地市政人员派送的一个礼品袋,里边有一支美女牙膏,是赠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