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_2007年合订本txt-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措。

  她准备关上窗户再打手机报警时,那人低低地哀求:“大姐,求你别喊了。我这就下去,还不行吗?”

  她犹豫着点了点头。

  这可是六楼,下去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万一失手,不说粉身碎骨,至少也要跌成残废。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她不由得就替他担起忧来。

  她说:“你还是从窗户里进来再出去吧。”

  她伸出了自己的手,那人犹豫了一下,拉住了她的手。

  她立刻就感觉到那双粗糙大手里蕴含的野性和蛮力。她不由得就后悔了起来。如果他再图不轨,那可怎么办呀?

  已经迟了,他从窗台爬了进来。

  他个子很大,骨骼粗壮,衣服很脏。

  她看着他,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他低着头不看她。

  当然,她也看不清他的神情,但看到他身体有些神经质般的颤抖。她怕极了,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两人都没有说话。时间真的如凝固了一样。

  突然,他疯一样拉开门,向外冲了出去。

  杂乱仓皇的脚步声向楼下而去。

  如同做了一个梦一样,她已是一身冷汗。

  丈夫回来了,听了她的“故事”后,吓得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接着,便是许许多多批评。

  太幼稚!

  你实在是糊涂呀!

  真危险呀!算你命大! 

  是呀,她想想都后怕。

  一个月后,她在楼下的信箱里看到了一封没有贴着邮票的信,很蹩脚的字,但写得很认真。

  拆开了看,她立即就知道是那个人写的。

  文字不甚通顺。但完全可以“破译”。

  那人说他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因为连续几天都未找到工作,所以突然萌生歹意,想到了偷窃。然后就鬼魂迷住了一样,不顾一切去实施。如果不是那天的遭遇,他不知自己现在会成为什么样子。从楼下摔死或者是被抓住坐牢判刑。

  他说想想都害怕。

  他现在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了。工资不高,但吃饭是够了。他向她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做违法的事,并再三说要感谢她伸出了援助的手。

  她看着自己的手,不由得骄傲起来。她对自己说,真没想到,这纤细柔弱的手伸出去竟然也会有这样的力量。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8期P11


   

瑞士钟
作者:王重和

  那年我参加瑞士巴塞尔博览会,除了接单做贸易还零售卖品,以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影响。一天有位中年妇女领着孩子来参观,那是个非常招人喜欢的小男孩,他趴在我们橱窗前,不愿走开。当时我们出售一款活动体闹钟,图案是“鸡啄米”,随着秒针走动,鸡群会一下一下啄米吃。看得出小男孩非常喜欢,两眼满是希冀的目光,他多次拖住妈妈的腿,好想妈妈能掏钱买下这款闹钟。我看到后拿出闹钟想送给小男孩,他妈妈有礼貌但坚决地拒绝了,她十分真诚地对我说,虽然闹钟很漂亮,但瑞士人从不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对孩子不能满足他不合理的欲望。看着小男孩失望地离去,我觉得这位母亲似乎有点小题大做。

  博览会中国日那天,东道主举办酒会招待各方来宾。我发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些端着酒杯四处寒暄的瑞士客商,葡萄酒杯里装的都是啤酒。我问个中原因,一位瑞士客商笑着说,巴塞尔人商场应酬时都喝啤酒,在他们眼中喝葡萄酒很奢侈,有违清教徒传统;即便在家中也很少喝葡萄酒,葡萄酒比啤酒贵,他们不喜欢花太多钱在吃喝上。他问我知不知道瑞士人煮鸡蛋的故事,瑞士人习惯在平底锅里放一厘米深的水,等水沸腾了就关掉电源,利用余热将鸡蛋煮熟,这样可节约一半电费。他要我别笑话他们的生活态度。在全球首富国家对一个腰缠万贯的富商,我怎敢?我从心底里钦佩他们富而不侈、始终守住节俭的心态。

  有位客商买我们好多商品,开了一辆小货车来提货。随车来的那个充满稚气的搬运工,搬捧铁皮封带木箱时手指被勒了条口子,鲜血直流。客商掏出“创可贴” 让搬运工简单处理一下再接着干活,我想这下算是亲眼看到老板对雇工的厉害了。装完车才知道这就是他的儿子,因学校放假临时请来帮个忙,“我会付他工钱”,客商郑重其事地补充。记得那天孩子穿了条舶来品牛仔裤,他很自豪地对我说,这不是老爸送的,是去冬为邻居扫雪挣钱买的。听了这些话很令人震撼,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几乎所有瑞士家庭都靠自己勤奋创造财富,这样挣来的钱花的时候就不会讲排场、求奢华。

  巴塞尔博览会结束后我们还随访了日内瓦。日内瓦是联合国欧洲总部所在地,有几万名各国外交官,每年要召开几千次国际会议;是法国服装设计师、意大利皮鞋制造商和纽约珠宝行争相来开店的地方;是查理·卓别林、奥黛丽·赫本等明星喜欢和居住一生的场所。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全城都是十几层火柴盒形状的办公楼和公寓楼,很少玻璃幕墙,更没有贴金箔之类花里胡哨的建筑。有天晚餐后常驻日内瓦的老陈开车带我们观赏夜景,大多数商店都已打烊,没有看到灯红酒绿、笙歌艳舞的夜生活,很多当地居民竟早早熄灯睡了,老陈戏称他们是“欧洲农民”。瑞士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可耕地不多,矿产资源又贫乏,加上冬季漫长、气候恶劣,所以瑞士人世代养成辛勤劳作、节俭支出、居安思危、常为未来做好储备的美德。当今瑞士人均年收入5万美元,居世界第一,可这丝毫没有改变传统主流道德观。家庭主妇还喜欢买简装洗涤用品,回家后再灌进旧瓶;还会开车去邻国购买价格较为便宜的食品;还是保持了修砌贮水池接雨水冲洗厕所的习惯。

  听一位行家说,瑞士钟表的发明和创制都基于一个发明,那就是发条技术。发条能够收紧并储存能量,又能慢慢释放出来以推动运行装置和指针。我觉得节俭美德就好比这种能量,多年来积聚于瑞士民族之中,穷的时候那样,富裕了还一样,这是推动瑞士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8期P61


   

日本人的忧患意识
作者:庚欣

  日本人爱谈“沉没”

  20世纪70年代初,正是日本战后崛起、第一次超过所有西欧列强、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时,日本举国却并无“崛起”之类的议论。相反,更多人在谈论《日本沉没》。这是一部日本作家小松左京的科幻小说。小说上册共售出204万本,下册售出了181万本,作者由此获利1。2亿日元。而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则获得约40亿日元的票房收入,观众累计达880万人次,震动了东瀛列岛。一时间,“日本沉没”成了当时日本最走红的话题。

  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2006年日本经济已连续5年保持增长,许多人都认为这是难得的佳绩。但日本又重新拍摄《日本沉没》,新版影片中电脑特技制作的地震和海啸场面极具现场震撼力。7月15日起,该片在日本316家影院放映,上映3天即有90亿票房收入,再次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与《日本沉没》同时代,还有小说《平成三十年》、《日本封印》等渲染日本危机的作品推出,呼唤人们的忧患意识。

  日本这种忧患意识的渲染、灌输由来已久。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经常向国民提出日本存在的危机,诸如列岛沉没论、资源匮乏论、生存危机论等,以激励国民奋发图强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日本的忧患意识中存在不必要的过度抑郁及排外情结,有的甚至成为日本当年走上战争道路的间接诱因,这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日本在 “崛起”——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时,往往少见热火朝天的宣传阵仗和大张旗鼓的自我颂扬,反而是愈加冷静、谨慎的自省与忧患。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可能这就是日本经济不断克服种种困难,在历经“日元升值”、“泡沫破灭”、“平成萧条”等之后,仍能保持自身优势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日本媒体的保守化浪潮日盛,政治上的膨胀令人侧目。但在面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报道及评论方面,却大都仍保持着近乎苛责的态度,在新年社论等应该 “鼓舞民心”的文告中,也是“警告”连连,不断敲打着身经百战的日本经济。那些世界一流的日本大企业“老总”们的自谦,常使人忽略这其实是一个每年人均 GDP4万美元的国度。当国际业界都看好日本经济终于走出10年不景气、冀望其在亚洲一展身手时,前丰田董事长奥田硕马上泼了一盆冷水:“日本要当亚洲盟主?没品格也没力量啊!”“照现在这样,日本一定会沉没!”

  其实,日本即使沉没,也是猴年马月的事。将这样的“远虑”作为“近忧”不断营造自己民族的忧患意识,固然与日本经济界本身的成熟有关,但作为国民整体,尤其与精英层的认知方式也是不无关系的。特别是在整个国家形势较好、国民情绪偏热时,日本精英层中总会有人发挥其“稳定阀”的平衡作用。

  三种日本忧患意识

  日本的忧患意识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来自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即通常所说的“国土狭小、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灾害横行”等。这种忧患意识在日本无所不在。例如,日本总是举国炒作能源紧张的话题,不少高收入的人却在一滴水、一度电上精打细算。今年夏天酷热,于是有人为了节电倡议空调不要低于28度,结果走到哪里都是28度,有的地方干脆将降温的按键用胶纸贴住,不让人动。其实日本几乎从来不停电,用电也无限制。日本这种忧患意识不仅是客观国情的“加工型”反映,而且是日本人认识、约束自我的思维方式的展现,是日本国民意识及价值观的基石。日本许多为人敬重的优点及令人厌恶的缺点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第二种是来自社会压力的忧患意识。例如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日前公布的“日本将来人口推测”报告显示,到2055年,日本人口将减少至8993万人,其中老龄人口将达到40%, 是目前的2倍。对于倚重人力优势的日本,这种压力的沉重与深刻是可想而知的。

  再如周边各国对日本所构成的外在压力:朝鲜的“核武”、韩国的“反日”,俄国的“四岛”,中国的“崛起”,都使日本难以安眠。而美国驻军日本已60 年,别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承受的综合压力,只有日本人自己感受最深。也可以说,在日本面对的所有外来压力中,美国驻军是造成悲情最严重且最应予以改变的,但它对于今天的日本又是带来利益最多并最难改变的一项。处于这样压力下的日本人,与虽不够发达,但国际地位一直稳步上升的中国人相比,忧患意识有很大不同。

  第三种是来自文化传统的忧患意识。日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结合自身的国情形成特有的文化传统。例如孔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教诲等,似乎就是针对日本而言,使日本人受益极多,非常推崇。这种文化理念与上述客观依据相契合,使日本的忧患意识不仅具有应对灾难等临时性事件的功能,而且逐渐成为日本民族独有的性格特征;它不仅具有现实性品格,而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品格,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稳定性,即使在环境好转时也不会轻易丢弃。与许多虽有现实压力但无文化传统熏陶、“听天由命”的民族,或虽有文化背景但少现实压力、“坐吃山空”的民族是难以比拟的。

  日本发展过程中的三大教训

  要充分理解日本的忧患意识,不仅要挖掘其现实及文化来源,而且更要探究日本近代化的坎坷历程,这是最具日本特色的独有因素。

  百多年来,日本民族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大教训。第一次是自鸦片战争至明治维新前后,从西方列强靠实力打开中国大门,到美海军将军佩里闯入江户(现东京)附近的浦贺湾(黑船事件),日本人看到强大的中国在列强攻击下似乎不堪一击,于是自己选择了俯首称臣、虚心就教的态度。列强入侵中国及日本的教训,作为日本近代化的第一课,深深印刻在日本的民族性格之中——历史教训直接转化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及奋发图强的作为。但是,随着日本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对外扩张的得逞,日本终于走上了全面发动战争的道路。在此期间,日本国内一片“圣战”“大捷”的喧嚣,军事独裁的言论管制与媒体的过热炒作,使日本国民情绪从当年的忧患迅速转为膨胀,而且越是到后来战事不利时,政府及媒体的宣传越发烧,军国主义的动员越狂热。以至战后至今,日本一直有人撰文反省战时的各界精英缺少冷静、客观、自省的态度。大概正是这种不自量力的心态,使日本以全人类为敌,最终落得战败的可悲下场。二战战败,就是日本民族接受的第二次历史教训,正是这次失败,使日本从此离开了世界政治大国的行列。尽管日本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基础要素并未遭到彻底摧毁,战后又受到美国大力扶植,但日本民族在这次失败中得到的惩罚及教训,是日本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因此,二战后的日本,以全新的精神面貌“从零开始”,忍辱负重、埋头苦干,在战后的废墟上重新启动了自己的国家建设,而且一直保持着这种忧患的心态。其间爆发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世界石油危机”等,都使日本更加强化了这种心态。

  但随着日本经济持续高速成长,到了1980年代末,在日元急剧升值的背景下,日本经济的泡沫开始膨胀,一些大公司开始在美国大肆收购包括洛克菲勒大厦在内的名贵地产,其势似乎要把整个纽约和芝加哥都收入囊中,美国人惊呼“珍珠港事件又来了!”这次日本的“冒进”直接导致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大公司相继倒闭,银行破产、股市、房地产暴跌,日本经济从此进入长期的停滞和衰退期,即所谓“失去的十年”或“萧条的十年”。——这就是日本民族接受的第三次历史教训,也是最近的一次挫折。而与此同时,和日本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大国——中国与美国,却出现了少有的高速成长,使日本人的头脑再次冷静下来,忧患意识再一次得到强化。

  日本在百年发展中经历了诸多坎坷,但每次的失败都被转化为日本民族唤起忧患意识、凝聚国民精神的良机。日本近代历史证明:每当头脑发热、不自量力、浮夸冒进时,整个民族就会碰钉子、摔跟头、吃苦头。每当实事求是,冷静自省,埋头苦干时,这个民族就会有起色、有出路、有发展。日本近在我们身边,是中国发展最好的一面镜子。许多日本经历过的,我们也以不同方式经历过。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邻人的经验更需要引起关注。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8期P48


   

全球变暖将如何影响中国
作者:无名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明显变暖,其中中国北方冬天的变暖趋势最为明显。 

  与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气温相比,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将升温1。3℃到2。1℃;2030年,年平均升温为1。5℃到2。8℃;到2050年,年平均升温将达到2。3℃到3。3℃。 

  作为对比,过去100年中,中国的升温幅度仅为0。5℃到0。8℃。 

  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到3%,到2050年可能增加5%到7%。北方降水天数增加,但受到气温上升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状况还会加剧。 

  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下降5%到10%。到本世纪后半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以及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 

  在未来20年到50年中,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由于气候暖干,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都将减少,濒危物种增加,大面积沼泽湿地将变成草甸湿地。 

  长江三角洲附近的湿地,则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导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潮滩地被淹没和侵蚀。 

  未来50年,青藏高原80%到90%的岛状冻土会发生退化,表层冻土面积会减少10%到15%。 

  内陆湖泊将加速萎缩,那些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比西藏、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些湖泊,可能先因冰川融水而扩大,后因冰川缩小融水减少而萎缩。 

  预计在未来50年中,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 

  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