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国藩文集-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志否?又油销里系元台公屋,犁头嘴系辅臣公屋,不知可买庄兑换或借住 
一二年否?富(土乇)际可移兑否?尔禀商两叔,必可没法办成。 
     尔母既定于明年起程,则松生夫妇及邵小姐之位置,新年再议可也。 
     近奉谕旨,馀余晋驻许州。不去则屡违诏旨,又失民望;遽往则局势 

…  28…

不顺,必无成功,焦灼之至。馀不多及。 
     谕纪泽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徐州 
     ·病之有无,寿之长短,尽其在我,听其 
     在天,服药铸神,皆无益也。 
     字谕纪泽:尔十一日患病,十六日尚神倦头眩,不知近已全愈否? 
     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体强 
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 
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 
     余“八本匾”中,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尝教尔胸中不宜太苦,须 
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 
道,已尽其在我者矣。 
     此外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委想去计较他。 
凡多服药饵,求祷神抵,皆妄想也。 
     吾于医药、祷把等事,皆记星冈公之遗训,而稍加推阐,教尔后辈。 
尔可常常与家中内外言之。 
     尔今冬若回湘,不必来徐省向,徐去金陵太远也。 
     近日贼犯山东,余之调度,概咨少荃宫保处。澄、沅两叔信附去查阅, 
不须寄来矣。此嘱。 
     谕诸儿 同治四年九月三十日·徐州 
     ·养身当节嗜欲,不可好名好胜用 
     心太过。药虽有利,害亦随之。 
     字谕纪泽纪鸿:廿六日接纪绎排递之禀。纪鸿舢板带来禀件衣书,今 
日派夫往接矣。 
     泽儿肝气痛病亦全好否?尔不应有肝郁之症,或由元气不足,诸病易 
生,身体本弱,用心太过。上次函示以节啬之道,用心宜约,尔曾体验否? 
     张文瑞公 (英)所著《聪训斋语》,皆教子之言,其中言养身、择友、 
观玩山水花竹,纯是一片太和生机,尔宜常常省览。鸿儿身体亦单弱,亦宜 
常看此书。 
     吾教尔兄弟不在多书,但以圣祖之 《庭训格言》(家中尚有数本)、张 
公之《聪训斋语》(莫宅有之,申夫又刻于安庆)二种为教,句句皆吾肺腑 
所欲言。 
     以后在家则劳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环金陵百里内外,可以遍游 
也。算学书切不可再看,读他书亦以半日为率,未刻以后即宜歇息游观。 
     古人以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惩忿即吾前信所谓少恼怒也,窒欲即吾 
前信所谓知节啬也。因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亦欲之类也。 
     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切嘱。 
     谕纪鸿 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徐州 
     ·凡事皆有极因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 
     是好汉。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懂。 
     字谕纪鸿:尔学柳帖《琅邪碑》,效其骨力则失其结构,有其开张则无 
其 (扌完)搏。古帖本不易学,然尔学之尚不过旬日,焉能众美毕备,收效 
如此神速? 
     余昔学颜柳帖,临摹动辄数百纸,犹且一无所似。余四十以前在京所 
作之字,骨力间架皆无可观,余自愧而自恶之。四十八岁以后,习李北海《岳 

…  29…

麓寺碑》,略有进境,然业历八年之久,临摹已过于纸。今尔用功末清一月, 
遂欲遽跻神妙耶? 
     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以后每日习柳字百个,单日以生纸临之,双目以油纸摹之。临帖宜徐, 
摹帖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 
也。因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 
精进之日。 
     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余所青尔之功课,并无多事,每日习字一百,阅《通鉴》五页,诵熟 
书一千字 (或经书或古文、古诗,或八股试帖,从前读书即为熟书,总以能 
背诵为上,总直高声朗诵)三八日作一文一诗。 
     此课极简,每日不过两个时辰,即可完毕,而看、读。写、作四者俱 
全,馀则听尔自为主张可也。 
     尔母欲以全家住周家口,断不可行。周家口河道甚窄,与永丰河相似。 
余驻周家口亦非长局,决计全眷回湘。纪泽俟全行复元,二月初回金陵,余 
于初九日起程也。此嘱。 
     谕诸儿 同治五年二月二十五日·济宁 
     ·体弱只宜静养,不宜妄施攻治,养生与 
     治天下,皆宜顺其自然。轻弃其乡,后必受累。 
     字谕纪泽纪鸿:接纪泽在清江浦、金陵所发之信,舟行甚速,病亦大 
愈为慰。 
     老年来,始知圣人教益武伯问孝一节之真切。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 
清净调养,不宜宾施攻治。庄生云,“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东坡取 
此二语,以为养生之法。尔热于小学,试取“在宥”二字之训诂体味一番, 
则知庄、苏皆有顺其自然之意。 
     养生亦然,治天下亦然。若服药而日更数方,无故而终年峻补,疾轻 
而妄施攻伐,强求发汗,则如商君治秦、荆公治宋,全失自然之妙。柳子厚 
所谓“名为爱之,其实害之”;陆务观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皆 
此义也。东坡游罗浮诗云,“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下一存字, 
正合庄子“在宥”二字之意。盖苏氏兄弟父子皆讲养生,窃取黄老微旨,故 
称其子为有奇志。以尔之聪明,岂不能窥透此旨? 
     余教尔从眠食二端用功,看似粗浅,却得自然之妙。尔以后不轻服药, 
自然日就壮健矣。 
     余以十九日至济宁,即闻河南贼匪图窜山东,暂驻此间,不遽赴豫。 
     贼于廿二日已入山东曹县境,余调朱星槛三营来济护卫,腾出潘军赴 
曹攻剿,须俟贼出齐境,余乃移营西行也。 
     尔待母西行,宜作还里之计,不宜留连鄂中。仕宦之家,往往贪恋外 
省,轻弃其乡,目前之快意甚少,将来之受累甚大,吾家宜力矫此弊。 
     谕诸儿 同治五年三十月四夜·济宁 
     ·不受礼物,但勿恃清介而傲慢。八德:勤俭刚 
     明忠恕谦泽。泽儿要“浑”,鸿儿要“勤”。 
     字谕纪泽、纪鸿:顷据深报,张逆业已回窜,似有返豫之意。其任、 
赖一股锐意来东,已过汴梁,顷探亦有改窜西路之意。如果齐省一律肃清, 
余仍当赴周家口,以践前言。 

…  30…

     雪琴之坐船已送到否?三月十七果成行否?沿途州县有送迎者,除不 
受礼物酒席外,尔兄弟遇之,须有一种谦谨气象,勿恃其清介而生傲惰也。 
     余近年默省之“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曾为泽儿 
言之,宜转告与鸿儿。就中能体会一二字,便有日进之象。 
     泽儿天质聪颖,但嫌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字上用些工夫。鸿儿则从 
勤率上用些工夫。用工不可拘苦,须探讨些趣味出来。 
     余身体平安,告尔母放心,此嘱。 
     谕诸儿 同治五年六月十六日·济宁 
     谈纂修县志事。 
     字谕纪泽纪鸿:沅叔足疼全愈,深可喜慰,惟外毒遽廖,不知不生内 
疾否? 
     唐文李、孙二家,系指李翱、孙樵。“八家”始于唐荆川之文编,至茅 
鹿门而其名大定。至储欣同人而添孙、李二家,御选 《唐宋文醇》亦认储而 
增为十家。以全唐皆尚骈俪之文,故韩、柳、李、孙四人之不骈者为可贵耳。 
     湘乡修县志,举尔纂修,尔学未成就,文甚迟钝,自不宜承认,然亦 
不可全辞。一则通县公事,吾家为物望所归,不得不竭力赞助;二则尔惮于 
作文,正可借此逼出几篇。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 
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尔篆韵钞华,宜从古文上用功。余不能文而微有文名,深以为耻;尔 
文更浅而亦获虚名,尤不可也。吾友有山阳鲁一同通父,所撰《邳州志》《清 
河县志》,即为近日志书之最善者,此外再取有名之志为式,议定体例,俟 
余核过,乃可动手。 
     谕纪泽 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周家口 
     ·大家之作,自有特色。必与古人不同.方可称大家。 
     字谕纪泽:尔读李义山诗,于情韵既有所得,则将来于六朝文人诗文, 
亦必易于契合。 
     凡大家名家之作,必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不相同。譬之 
书家,羲、献、欧、虞、诸、李、颜、柳,一点一画,其面貌既截然不同, 
其神气亦全无似处。本朝张得天、何义门虽称书家,而未能尽变古人之貌, 
故必如刘石庵之貌异神异,乃可推为大家。 
     诗文亦然,若非其貌其神通绝群伦,不足以当大家之目。渠既通绝群 
伦矣,而后人读之,不能辨识其貌,领取其神,是读者之见解未到,非作者 
之咎也。 
     尔以后读古文古诗,谁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久之目能分别蹊径。 
今人动指某人学某家,大抵多道听途说,扣望把炮之类,不足信也。君子贵 
于自知,不必随众口附和也。 
     余病已大愈,尚难用心,日内当奏请开缺。近作古文二首,亦尚入理.今 
冬或可再作数首。唐镜海先生殁时,其世兄求作墓志,余已应允,久未动笔, 
并将节略失去,尔向唐家或贺世兄处索取行状节略寄来。 
     罗山文集年谱未带来营,亦向易艺生先生索一部付来,以便作碑,一 
偿夙诺。 
     纪鸿初六日自黄安起程,日内应可到此。 
     谕纪鸿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三日·周家口 
     ·决计不复作官。不居大位车大名,或可免 

…  31…

     大祸大谤。须时时作罢官衰替之想。 
     字谕纪鸿:余定于正初北上,顷已附片复奏。届时鸿儿随行,二月回 
豫,鸿儿三月可还湘也。 
     余决计此后不复作官,亦不作回籍安逸之想,但在营中照料杂事,维 
系军心。 
     不居大位享大名,或可免于大祸大谤。若小小凶咎,则亦听之而已。 
     余近日身体颇健,鸿儿亦发胖。 
     家中兴衰,全系乎内政之整散。尔母率二妇诸女,于酒食纺绩二事, 
断不可不常常勤习。目下官虽无恙,须时时作罢官衰替之想。至嘱至嘱。 
     谕纪泽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周家口 
     莫作代代做官之想。 
     字谕纪泽:余自奉回两江本任之命,两次具疏坚辞、皆未俞允,训词 
肫挚,只得道旨暂回徐州按受关防,令少泉得以迅赴前敌,以慰宸觐。余自 
揣精力日衰,不能多阅文牍,而意中所欲看之书又不肯全行割弃,是以决计 
不为疆吏,不居要任,两三月内,必再专疏恳辞。 
     余近作书箱,大小如何廉舫八箱之式。前后用横板三块,如吾乡仓门 
板之式。 
     四方上下皆有方木为柱为匡,顶底及两头用板四箱装之,出门则以绳 
络之而可挑,在家则以架案之而可累两箱三箱四箱不等,开前仓板则可作柜, 
再开后仓板则可过风。当作一小者送回,以为式样。吾县木作最好而践,尔 
可照样作数十箱,每篇不过费钱数百文。 
     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吾于书箱及文房器具,但求为 
寒士所能备者,不求珍异也。家中新居宫法,一切须存此意。莫作代代做官 
之想,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门外担控“宫太保第”一匾而已。 
     谕诸儿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保定署中 
     赴律前预立遗嘱。文章麦稿,不可发 
     刻。克勤克俭,不忮不求。 
     余即日前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外国性情凶悍,津民 
习气浮嚣,俱难和协,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 
无良策。 
     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 
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禀承,兹略 
示一二,以备不虞。 
     余若长逝,灵枢自以由运河搬回江南归湘为便,中间虽有临清至张秋 
一节须改陆路,较之全行陆路者差易。去年由海部送来之书籍、木器等过于 
繁重,断不可全行带回,须细心分别去留,可送者分送,可毁者焚毁,其必 
不可夺者乃行带归,毋贪琐物而花途费。其在保定自制之木器全行分送。沿 
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但水陆略求兵勇护送而且。 
     余历年奏摺,令胥吏择要钞录,今已钞一多半,自须全行择钞。钞毕 
后存之家中,留与子孙观览,不可发刻送人,以其间可存者绝少也。 
     余所作古文,黎莼斋抄录颇多,顷渠已照钞一分寄余处存稿,此外黎 
所未钞之文,寥寥无几,尤不可发刻送人。不符篇积太少,且少壮不克努力, 
志力而才不足以副之,刻出适以彰其陋耳。如有知旧劝刻余集者,婉言谢之 
可也,切嘱切嘱。 

…  32…

     余生平略涉先儒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 
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 
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 
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修、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 
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义不 
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窗之心,而仁不可胜 
用也”。佐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 
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 
世世戒之。附作 《忮求诗二首》录右。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余生平亦颇 
以勤字自励,而实不能勤,故读书无手钞之册,居官无可存之牍。生平亦好 
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能俭,今置中内外服役之人,厨房日用之数,亦云 
著矣。其故由于前在军营,规模宏阔,相沿未改;近因多病,医药之资,漫 
无限制。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在两江交卸时,尚存 
养廉二万金,在余初意不料有此,然似此放手用去,转瞬即已立尽。尔辈以 
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 
毕,只准赢馀,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 
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然亦不愿子孙过于贫困, 
低颜求人,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待其后而已。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 
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早岁久宦京师,于教养之道多疏,后 
来展转兵间,多获诸弟之助,而吾毫无稗益于诸弟。余兄弟妹妹各家,均有 
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殁之后,尔等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 
母,视堂兄弟如手足。凡事皆从省啬,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堂兄弟 
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彼此有成,为第一要义。其次则亲之欲其贵, 
爱之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代诸昆季默为祷祝,自当神人共钦。温甫、季 
洪两叔之死,余内省觉有惭德。澄候、沅甫两叔渐老,余此生不审能否相见。 
尔辈若能从孝友二字切实讲求,亦足为我弥缝缺憾耳。 
     附忮求诗二首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手妒。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已拙忌人能, 
己塞忌人遇。已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已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势位苟 
相敌,畏逼又相恶。已无好闻望,忌入文名著。已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 
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骛。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闻灾或欣幸,闻祸或 
悦豫。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天道常好还, 
嫉人还自误。由明丛诟忌,乖气相回互。重春灾汝躬,轻如减汝诈。我今告 
后生,悚然大觉悟。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 
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右不忮)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在约每思丰, 
居团常求泰。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芬馨比 
椒兰,磐固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