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东尼却一言不发,他的内心正处于犹豫徘徊之中。刹那间,克娄巴特拉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骄傲、怨恨齐集胸中!她又开始施展她声音的魅力,还在夜晚的枕边和他展开争论。几天后,安东尼终于把他手下的将军们和几位剩下的元老院议员召集到一起,每个到场的人都认为不能再这样听任事态的发展了,所以一致同意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近几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且是越快越对敌方不利。就连原本对女王的黄金持怀疑态度的少数几个人也尽消疑虑,投了赞成票。于是,安东尼写了一封信宣布他的离婚决定,并让屋大维娅搬出他的房子——其实那是庞培的宫殿,他没为这个宫殿花过一分钱。
对于屋大维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所有的罗马人都目睹了执政官屋大维的妹妹是如何受安东尼的驱赶搬出他的房子的。八年前,安东尼声势浩大地迎娶了她,并和她生育了四个孩子!这次离婚对安东尼的声望真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他的对手一直梦想着有这么一次机会。可好戏还在后面,人们聚集在从雅典回到罗马的那些元老院议员们的身边,为了听到他们在那边的见闻,人们乐于宽恕他们的不忠与变节。其中一位声称安东尼竟然用酸酒招待他们这些从罗马过去的人,而他自己喝的却是甘甜无比的美酒;另一位煞有介事地说,克娄巴特拉一有机会就会叫嚷着,总有一天她会主宰罗马的整个元老院的。
为了让屋大维接纳自己,普朗卡斯和安东尼以前的那几位故交在背叛友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当年安东尼在迎娶屋大维娅时,曾在罗马立下了一份遗嘱,存放在神庙贞女处。他们几个正是这份遗嘱的见证人,并在那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名字。现在他们把这份遗嘱的下落和内容和盘托出,作为送给新主人的一份见面礼。在罗马,没有什么比女灶神维斯太神庙更神圣的地方了。在罗马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丑恶的罪行,但就我们所知,在屋大维之前,还从来没有人敢从神庙中偷出用神的名义保存的文件。屋大维在盗窃这份文件给他带来的危害和将它公之于众带来的好处两者之间反复权衡过后,决定冒险向女灶神庙索要这份遗嘱。女灶神庙的贞女答复说,在安东尼死前这份遗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使是执政官本人想要得到它,也只能是用武力去抢夺,别无他法。于是屋大维就冲进了神庙,夺走了这份他要的文件。
在盗窃遗嘱这个问题上,屋大维远比福尔维娅来得高明得多,她只会假借恺撒的名义伪造遗嘱。屋大维的做法可不是这样。他知道普朗卡斯从安东尼那儿偷来了一笔钱,其实这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丑闻了,所以他觉得普朗卡斯肯定是因为这个而逃跑的。现在他以此为把柄,叫普朗卡斯在元老院宣读一份耸人听闻的报告,让议员们都了解一下安东尼的生活方式。这份报告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浮夸之词,以至于有一位资深的议员反诘道:“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名义为证,安东尼肯定得不到片刻的休息。”
接下来,屋大维亲自登上了讲坛,义正辞严地说安东尼早就被妖术蒙蔽了理智,他的军队完全掌握在埃及宦官的手里,而真正操纵一切的是埃及女王的侍女杳米恩和理发师伊拉丝。罗马人真愤怒了,因为那位埃及女王竟然想主宰整个罗马!人们敦促屋大维打开那份遗嘱的封印。屋大维于是在众人的要求下公布了这份很成问题的遗嘱的全部内容。在这份遗嘱中,安东尼宣布恺撒里昂以及克娄巴特拉与他所生的孩子都是他的合法子女,并将下列诸行省一一划归他们所有……在他死后,他的遗体必须在肃穆的游行队伍的护卫下穿过罗马广场,但最后要用船只把他运到亚历山大,为的是要在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身边长相伴。
安东尼在这份遗嘱中写下的这些文字绝不可能让罗马人留下什么好印象。屋大维的盗窃行为固然是一个卑鄙无耻的行径,可是,他却能完全准确地估计到公布这份遗嘱所能产生的效果。罗马人已经原谅过安东尼很多回了,因为在他们眼里他只是一个喜欢作乐的赌徒加酒徒。可是,难道他不是恺撒最忠实的指挥官吗?难道不是他在战场上让那个谋害恺撒的叛乱者命归西天的吗?是的,从那以后他多次庆祝过罗马军队的胜利,尽管有时是在外国进行这种庆祝仪式的。但是,自从遗嘱被公布后,罗马人就再也不认为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罗马将军了。尤其是在自己后事的安排上,他亵渎了罗马,竟然会想到把异邦的土地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处。他一定是中邪了,不然肯定不会做出这种不忠不义的事情来。看来那个埃及女人真是对他施行了魔法!原本打算授予安东尼的下一年度执政官当即被取消了。安东尼还被宣布削去了一切头衔和职务。但是因为他的名望依然不小,所以没有被宣布成为国家公敌第二部分:亚历山大之梦的湮灭与罗马决裂
(2)屋大维用不着等待那一刻的到来,现在他就已经可以对埃及女王宣战了。
在女战神雅典娜的神庙前,屋大维在象征性的前线上把宣战的长矛投向了埃及的领土。
接下来,各种凶兆接踵而至。在帕特拉斯,闪电击中了安东尼的祖先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神庙;在雅典一阵旋风把狄俄尼索斯露天剧场上方雅典卫城南墙上那组《巨人之战》画像正中的酒神巴克斯的画像给卷跑了;也就是这场旋风还刮走了两尊刻有安东尼姓名的大型塑像。还有,克娄巴特拉的旗舰,也是那艘“安东尼”号舰船上,一群不知从何而来的怪鸟破坏了一个安在舰尾的燕子窝。听到这些凶兆安东尼一笑而已,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克娄巴特拉却为此闷闷不乐了很长时间。
他们一同回到了以弗所。这时,屋大维派人来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很古怪的要求,请他们允许他在希腊登陆并划给他一块土地,这块土地的大小以一匹马在一天之内所能圈下的面积为最上限,五天以后,他就能准备就绪,开始战斗。安东尼把使者带来的信扔到了一边,一眼就识破了对方的花样:马其顿战场历来就是一个两军对阵的地方,但屋大维却不敢在这里与安东尼交战,因为就在那儿,法萨卢斯,年轻的安东尼曾经在恺撒的领导下取得过辉煌的胜利。正是出于这个缘故,安东尼对屋大维派来的使者说:他们决战的战场应该安排在法萨卢斯,如果这个地方让屋大维觉得不太合适的话,那么他安东尼愿意和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屋大维单打独斗决定胜负。
听到使者回报这个建议后,屋大维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被人觉察的冷笑。现在,屋大维开始着手给他的舰队配备船员,因为谁也无法预先知道这场战役到底会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海上进行,或者是海战陆战同时并进。不过,屋大维设想他的对手可能会迫使他到巴尔干半岛上去进行最后的战斗。为此,他向盖塔尔国王提亲,愿意把自己惟一的女儿尤莉娅许配给他,因为到时他的帮助对于屋大维来说会十分关键。他甚至许诺说他本人随后也愿意娶盖塔尔国王的女儿为妻。这一切作为的惟一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援助。
屋大维虽然已经有九万二千多名士兵和二百五十艘战船,但比起安东尼的舰队和军队来还是少很多。
出于对法萨卢斯大捷的畏惧,屋大维计划布置二十个军团的兵力,专门用来阻拦伊庇鲁斯的敌人。
而安东尼这边的情况也有些不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使他的舰队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为了弥补损失,安东尼强迫希腊所有的年轻男子都必须服兵役,不管他们原来从事的是何种职业,甚至有人说,这些强行征来的士兵中有的竟是山区的赶驴人,
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船桨是什么样子。
但是,最后的结局并非由这些赶驴人决定,
也不在于盖塔尔国王是否愿意加盟其中的一方,更不在于安东尼那份遗嘱以及它所带来的恶劣后果。
真正的关键点是此时此刻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内心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和意志力。
就像历史上所有的悲剧一样,最终决定命运的还是这些内在的东西。在最后决定作出之前的几个月里,女王常常默默地观察着她的丈夫,从萨摩斯岛到雅典,一直到现在又重返以弗所。
她发现,安东尼时常是无所事事:有时会孤单地穿过烈日暴晒的街道,有时会透过房间的窗户凝望着夜空中的繁星,有时会漫无目的地在门外瞎转悠,目光却始终离不开那个年轻的女佣。在一些宁静的夜晚,他也会坐到克娄巴特拉的身边来,只是眼神直勾勾地落在眼前的酒杯上,什么也不说。克娄巴特拉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对时局漠不关心的安东尼,一个年过五十、一举一动都会让她感到害怕的男人:他那松驰瘦弱的双腿不太有力地支撑着已经发福隆起的腹部,那耷拉着的双颊,垂成双层的下巴,尤其是那双没精打采的眼睛,总也呆呆的,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更谈不上用目光搜寻什么了。女王还听到了他手下人的窃窃私语,说他开会姗姗来迟,说他经常对别人的发言听而不闻,说他有时甚至会不管不顾地打上几分钟的瞌睡。这就更证实了女王害怕承认的那个事实——安东尼的美好韶华已经被他糟蹋得一去不复返了——当初他沉溺于情爱和美酒时是多么疯狂而精力无限啊!所以,她渐渐地也有些怀疑,安东尼还有没有能力去赢取这场与屋大维之间的较量。为此,她曾经求助于神谕,而它所昭示的都是些不祥之兆。
在需要作出最后决策的关头,他会不会重新坚强起来?因为他将站在恺撒昔日取胜的战场上,恺撒的精神会不会庇护他呢?这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军队在同一个军营中已经共同生活达一年之久了,不少军官也像女王一样疑虑重重,还有些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想办法琢磨着怎样才能依附上屋大维。对于这样一支军队的忠诚,她还能有多少期望呢?这个脸庞已经浮肿的男人能不能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中取胜,击败那个由两名战略家辅佐的年仅三十又头脑冷静的对手呢?
第二部分:亚历山大之梦的湮灭与罗马决裂(3)…(图)
从地毯里出来呈现在恺撒面前的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 近几周来,女王清楚地知道,每当她不在场并且没有外人督促他们坚持那种曾经公开表示过的态度时,安东尼手下那些与她作对的将军们就会抓住时机向他提出新的建议。她能够掌握这些背着她进行的谈话内容是因为一位名叫堪尼丢斯的将领心甘情愿充当她的耳目,也许是因为贪图女王更多的钱财吧。迄今为止,他总在利用自己对安东尼的影响力来替女王说话。军中还有几位元老院的议员,他们异口同声地要安东尼在陆地上迎战敌人而不是在海上。不知是出于尊敬,还是出于同舟共济的友谊,他们希望他将女王的那些军舰派遣回埃及,然后向马其顿进军,因为他驻扎在那里的兵马已经严阵以待了。
此外,最好是能与盖塔尔国王联盟,这样,他安东尼作为陆地上最伟大的将军就能必胜无疑了。为什么不能与女王并肩作战呢?因为她希望的是进行一场海战。如果在陆地上作战,那么她连同她的朝廷就成了成事不足的累赘。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但并没有说出真正的内幕。一次,年迈的阿赫诺巴布斯将军对安东尼说出了全部实情:与意大利人所憎恶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共同作战,即便他最终打了一场胜仗也永远不能进军罗马了;可是,如果离开她,凭着他二十年来在罗马民众中的声望,罗马人可以忘却他的一些胡作非为。当然,这还得感谢屋大维公布了他的那份遗嘱。因为人们一直以来把他看作是最后一位共和制的拥护者,只有他,而不是他的对手,曾许诺他的军队会在战争胜利后恢复罗马的民主制度。这就是他能够得到人民理解的惟一原因。
此时的安东尼目光呆滞,步履沉重,听到这罗马人的最后一次呼吁时,他明白自己再度成为罗马人的希望,但他只轻声含糊地嘟囔了几句,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几个小时后,女王就知道了刚才发生的一切,甚至连安东尼的嘟囔也没有落下。这些罗马人对安东尼的建议果然与她的完全相反。是她,赋予安东尼与自己一样的权势;是她,让安东尼享有了至高无上的君主荣誉和无与伦比的人间欢乐;是她,给安东尼生育了三个孩子;又是她,在这片战场上从未丧失过勇气,尽显自己的伟大。这一次难道会重蹈那场波斯战争的覆辙吗?为了不让安东尼离她而去,她必须再度避免让她的丈夫赢取胜利吗?不,这次他决不能失败!在她看来,以目前安东尼这种体弱心乏的状况,他很有可能会在陆战中惨败,因此她必须竭尽全力让这场陆战不要发生。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在陆地上作战,他就根本不需要埃及女王的帮助——她的舰队支援,而这支舰队占安东尼海上兵力的一半。再有,如果在马其顿开战就意味着战争的进展完全不受她的左右,而在地中海沿岸,她的影响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安东尼当前那种摇摆不定的思想状态使得她对其作战的坚定性几乎不抱什么希望,因此,她必须在最后的决策上确保他和自己的安全。如果他不幸被屋大维击败,输掉了这场战争,还会有她在身边陪伴;可一旦他战胜了屋大维,就将荣归罗马,不会再是女王身边的埃及国王。
第二部分:亚历山大之梦的湮灭亚克兴海战(1)安东尼塑像 面对这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女王克娄巴特拉擅长独辟蹊径的脑子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权宜之计,那就是利用一场人为的虚假的战争来帮助她逃避将要面对的结局。只有满脑子都装满了各种凶兆的人才会想出这种下下策,但她似乎还心存侥幸,总觉得有可能再次度过危机,否则,她早就甘拜下风地堕入宿命论的沉寂之中了。在雅典与祖国罗马彻底决裂是安东尼那柔弱的性格所无法承受的冒险。此时,他无限感激女王提出的建议,因为他似乎又能再度避免这种结局的来临。自从与安条克签订条约这么多年以来,他就一直在逃避这个结局。因此,实际上是安东尼自己的性格让他遵从了命运掌管者的指示,而绝非什么女王的魔法使然。
就这样,伟大的埃及女王曾经把一个禀赋平庸的男人提升到她自己那清亮犀利的智慧境界,如今,她却完全被安东尼嗜酒如命的潮湿迷雾所笼罩,从而迷失了方向。自从克娄巴特拉学会独立思考和行动以来,在雅典她生平第一次丧失了可贵的勇气,克娄巴特拉王朝的历史也自此开始丧失了它明晰果敢的光彩。
密探前来告知那位经常为屋大维打胜仗的阿格里帕将军,敌人的阵营上空笼罩着困惑的阴影。阿格里帕将军的一切行动都显得异常果敢而迅猛。他率领军队用急行军的速度赶到意大利的南部海岸,并用船只将他们迅速运到希腊的北部海岸。这样,他所有的兵力都会集中在一起,在东南方向形成对敌钳制之势。而安东尼始终踌躇徘徊,他日渐丧失的力量仿佛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转化成阿格里帕将军的坚决果断。
然而,安东尼终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而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在得知屋大维进军的消息后,他立即指挥自己的军队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和屋大维一样,他也准备同时在海陆两条战线上迎击敌人。他一边指挥一部分希腊军队经水路赶到帕特拉斯,一边又命令另外一部分军队登上战舰,两拨兵马同时向西进军。由于他希望在海上作战,但又需要所能调动的陆军部队到场助威,或者增援或者掩护撤退,因此他决定在希腊西部海岸与敌人交火。今天,人们可以乘船从士麦那穿越科林斯运河直接抵达科孚。安东尼享受不到这种便捷,因为恺撒开掘地峡的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所以当年安东尼只能让舰队先向西南方向航行,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然后再掉头向北,朝分布在希腊和意大利之间的那些岛屿进军,这些岛屿正好是两位各踞罗马半壁江山的执政官新近划分出来的势力范围边界线。由于屋大维的航程比安东尼的短,所以他在科孚偏南一些的地方与安东尼相遇,位置就在卢卡斯岛附近。 当年作战的地方位于今天希腊北部的海岸地区,到处都是小海湾。此处的海浪始终集中在一个点上,冲刷着海角的礁石,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约三十英里长十五英里宽的海湾,也就是今天的阿塔,一个天然港口,对那些躲避大海无情风浪的船只来说是无价之宝,但对于那些在战争中被敌人追击的舰队而言却是一个险地,因为封锁这儿的入口远比封锁达达尼尔海峡的入口容易得多,达达尼尔海峡比这儿要宽十倍。另外,海湾的周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