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王道〃控制法:
在政治历史的实践中,属于〃王道控制法〃的政治体制有三种:
中国传统的〃王道〃;
西方传统的〃法制〃;
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的公约。
中国式的〃王道〃的特点是,竞争行为准则以道德为主,以法律为辅,强调教育,注重达到使被控制者〃心服口服〃,自觉自愿的境界,在手段上,重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调舆论和风气的心理感召力,使被控制者在内心放弃反抗的动机,自觉趋向控制者所要求的境界。实践的结果,控制更稳定,而且富于弹性。
西方的〃法制〃的基础是商业社会。其特点是法律是竞争行为的基本准则,辅之以宗教之下的道德规范。由于法律本身缺乏弹性,因而控制的稳定性不及中国式的〃王道〃。往往只能达到〃口服心不服〃,甚至〃心口皆不服,只是行动上服从〃的效果,一遇机会,又故态重萌。
〃公约〃式的控制,则把控制的主体由最高权力执行人那里下放到社会,一旦违约,人人〃共诛之,共讨之〃。历史上有几个典型的〃公约〃:刘邦与臣下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诛之。〃英国历史上封建诸侯逼迫国王签订的〃自由大宪章〃,以及其后的类似公约。当然,这两个公约虽然在形式上都是规定臣下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不经封建君主的同意而自行其是,但是在实质上是相反的。刘邦的公约是出于他本人的意志,要求臣民在他不能表达或贯彻自己意志的时候,起来贯彻他的事先表达了的意志。〃自由大宪章〃则是臣下在国王有难的时候逼宫,迫使国王签订违反国王本人意志的〃公约〃,保障臣下的权利,并且授权臣民可以在国王违约时发动联合反叛,迫使国王履约。除了政治体制而外,其它类型的竞争控制也有采用〃王道控制法〃的。体育比赛采用的裁判制度,经济纠纷中除了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外,还可以要求仲裁──这个形式也是〃王道控制法〃的一种。人们结婚喜欢举行盛大的庆典,这里也有请亲朋好友见证的意思,宣布任何第三者再也不能插足其间。邻里之间有了纠纷,往往要〃找人评理〃或〃找领导〃,这个也是〃王道〃思想的结果。在实践上判断〃王道控制法〃并不难,只要判断竞争的各方是否寻求一个超脱的第三者来担任裁判的角色,裁决那一方违反了公认的竞争行为准则就行了。超脱的第三者是控制的主体,竞争者是客体。实施这种控制,必须掌握以下要点:
l竞争的行为准则必须在事前为各方所认可;
l控制的主体必须被竞争的各方接受为超脱的;
裁决必须有强制性的手段作为后盾,使得抗拒裁决所付出的代价要肯定地超出服从所遭受的损失。这就要求实施裁决的第三者能支配超级的实力。
B、〃霸道〃控制法:
如果控制的主体不为竞争各方所接受为超脱的,或者竞争的行为准则不为竞争者所公认,控制的主体只好直接诉诸实力,强迫竞争各方服从控制。〃霸道控制法〃的特点是控制者直接凭实力实行控制。家长制就是最典型的〃霸道控制法〃,一般认为的〃人治〃也是如此,黑社会的〃大哥大〃,囚犯的监管,军队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常说的〃行政手段〃等等,都有〃霸道〃的特点:
不管被控制人的意志,强行贯彻自己的控制意志,或者说〃硬来〃。
仔细划分起来,根据霸主的不同特点,〃霸道控制法〃又可以有以下不同的形式:
l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孤家寡人〃式的霸主。
单干的〃霸主〃,他一个就可以挫败所有被控制者的反抗,例如家长对付幼儿,就可以如此(但是并非应该如此,管教孩子应讲究方法)。这种〃霸道〃的实施要点在于始终保持绝对强大的实力,随时都可以肯定地粉碎被控制者联合举行的反抗。
l〃光荣孤立〃式的霸主。
通常会发生〃霸主〃对自己的实力缺乏充分信心的情况,这样,他就需要分化瓦解被控制者,以便各个击破他们的反抗。英国曾经实行的〃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和孙子所说的〃霸王之兵〃,都是这种单干加分化的〃霸道控制法〃。孙子说:〃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我们常说的〃坐山观虎斗〃,〃分而制之〃,都是其中的一些方面。这种〃霸道〃的实施要点是破坏被控制者之间的联盟结合〃枪打出头鸟〃,确保被控制者不能培植起能向控制挑战的实力,也不能通过结盟来获得这种实力。
l〃蜘蛛结网〃式的霸主。
这种霸道控制法的控制者在自己的周围组织起一圈一圈的同盟阵营,越靠近中心的同盟者越可靠,越近外圈的可靠性越差,最外层是最终的被控制者。实力的强弱分布呈圆锥状,位于中心的控制主体──〃霸主〃拥有最强大的实力,为所欲为地贯彻自己的控制意图,而不管控制的客体的意志如何。这里要澄清一个误解,我们讲〃王道〃的时候,指的是一种控制的理论模式,但是古人所指的〃王道〃的历史时代,实际上实行的是一种〃蜘蛛结网〃式的〃霸道〃。在商灭夏,周灭商的过程中,同盟的争夺和同盟的向心力成为竞争的关键。商汤在决定伐夏的过程中,用停止纳贡的方式来侦察夏同盟的向心力,当夏仍然能号召诸侯联合伐商时,商汤立即恢复纳贡,以示臣服。经过若干准备后,商再次停止纳贡,这次,夏已经不能号召同盟了,商便组织自己的同盟伐夏,最后灭了夏朝。周灭商也用了类似的同盟向心力侦察方法,作为自己决心的依据。周的方法是〃观兵孟津〃,但是根据历史记载,这次主要是看自己的同盟的向心力如何。周这次召来了800诸侯,不知何故,以〃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为由,放弃了进攻。估计是诸侯之间意见不统一,商仍然强大或其同盟的向心力仍然强大。以后,商内部分化,发生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逃等事件,按后人的解释,似乎是发生在宫廷中事,与同盟无关。可当时还没有实行后来的中央集权制,所谓中央实际上是诸侯的会议,和今天非洲的很多国家的情况是类似的,中央政府的官员实际上同时是地方的部落首领,得罪他们就意味着得罪他们所代表的部落。为了动员整个同盟齐心协力,当时的王经常不得不像部落联盟首领一样地劝说各个部落的领袖,并更注重感召力的作用,也许是这种记载,启发了后来古人的灵感,使他们在盛行〃以力服人〃的时代,逆反地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并以为远古时代就是〃王道〃的时代,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认真研究古籍,人们会发现这些远古的〃先贤〃开国的经历实际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差不多的。
l〃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
这种霸道的霸主的实力较前几种都相对逊色,以至于要借助正统的号召力来建立自己的同盟。这种霸道的产生往往在正统控制失灵之后不久。大家对于曹操创立这种控制法的名字是很熟悉了,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也许你周围就有这种类型的控制在发生。老年人喜欢借助去世的先祖来教诲后代,长子在父母不在家时,也常常搬出父母或师长的权威来管束调皮的弟妹。如果他们有充分强大的实力,就无需假手于他人的权威。欧洲的封建君主在登基时,往往要请教会的代表来行〃加冕〃仪式,表示〃受命于天〃。日本的〃幕藩体制〃也是保留了天皇作为傀儡。是稳定时间较长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道控制法。
(3)、均势控制法.
均势控制法是让竞争的各方的实力相差不大,并有一定的环境要素帮助弱者填平补齐其实力之差,造成竞争力总体上接近均衡,虽然互不相让,而又互不能破的局面,并通过锄强扶弱的策略使之稳定下去。一个国家如果无意称霸世界,就要在外交战略上遵循〃均势控制法〃的原则,以保持世界和平。当前的世界各国所奉行的外交战略无外乎〃霸道〃和〃均势〃两种,强者行〃霸道〃,弱者倡〃均势〃。包括实力和环境在内的形势优劣是否趋于接近,是〃均势〃能否实现的关键。如果形势突变,则均势很可能被打破。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但是对苏联有顾虑,遂试兵于朝鲜,一挫又试诸于越南。两挫之后,遂实行战略撤退。苏联在美国败退之后,乘胜追击,连下安哥拉、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又侵阿富汗,严重受挫,一至土崩瓦解。美国卷土重来,但是这些年来,日本、德国坐大,已经在准备分庭抗礼。美国现在先攻日本,但是从长远来看,日本与中国、俄罗斯两大国为邻,不易冲出亚洲。而欧洲共同体内部由于德国统一,均势已经呈破坏趋势,如果德国进一步发展,而英法俄不能制,则将再次形成气候。即将到来的世界新秩序,大概会是中、俄、德、日联合欧洲和亚洲的新兴国家,形成地区性同盟,与美国分庭抗礼。而美国则依托南北美继续行使其霸权。
均势控制法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l双方均势。
两大竞争对手,单独或结盟与对方对峙。经常有游离于双方的第三势力的存在,结果由于双方僵持不下,遂寻机会蚕食第三势力以求壮大自己,打破僵局。
l多方均势。
很多竞争对手或竞争对手同盟互相对峙形成的僵局。例如,农贸集市上的小贩,互相竞争顾客,结果没有一个小贩的价格和质量能形成绝对优势,大家形成僵局,在其中,所有的小贩都能从顾客那里分一杯羹。如果大家都奉公守法,照章纳税,不从事不法行为,则不可以暴发。反之,如果没有不测风云,也不致破产。因此,这些小贩有趋于平均利润率的趋势。很多人抱怨个体户暴发,但是自己却并不行动起来加入其中,究其原因,是发现个体户所负担的机会成本很大,实际情况并不一定比较当国家职工优胜。小贩要想暴发,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违法经营,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开赌开娼,经营黄色商品和毒品等。由于风险大,且与很多小贩的价值观有抵触,故从事经营业务和技术上的创新,就成了唯一的暴发之路。政府应该鼓励小贩走这条正道发家致富。
l改变竞争方向及强度的方法。
任何一种对于物质运动的控制,都离不开对于运动本身的方向和速度或强度的控制。不能想象我们驾驶任何车辆,只能一直走,不能拐弯,只能加速而不能减速,或者相反。竞争也是如此。如果竞争的方向不对或者强度过高,无论我们用前面提到的哪一种方法,或混合方法来控制,可能都不能凑效;相反,如果竞争强度过低,则社会通过刺激竞争对手发展实力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在控制竞争中调节竞争方向及强度的方法大体有以下的几种:
l改变目标的效用或其相对价值;
例如自从商鞅变法以来,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大力倡导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我国的封建社会有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其繁荣程度和稳定性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到了今天,事情已经从根本上颠倒过来,农民从以前的排行〃老二〃变成了末尾,商人却由末尾上升到〃老二〃,整个和农民换了个位子。所以现在的农民一有机会就弃农经商,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各城镇出现了大批〃流动人口〃。
l改变供给;
例如中国股市,以前只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时,股票价格扶摇直上。后来中央有关部门突然全面开放,大批股票抛向市场,引致股市全面崩溃,最近才渐渐走上正轨。在这个过程中,全民炒股之风不刹自止。
l改变竞争目标的可共享性;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改造的理想,是最典型的例子。
l改变人们对于竞争目标的占有欲;
宦官制度本身就是封建皇帝担心宫中男性与他竞争后宫〃三千佳丽〃的灭绝人性的做法。
l改变人们投入竞争的意志。
在国际关系当中,所谓〃威慑战略〃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23。战略家应该具备的个性。
战略家通常是竞争机构组织的指挥者。指挥者是制定谋略和运用实力的首脑。在单一的竞争者的情况下,指挥者和竞争者是合二为一的。例如一个拳击运动员,他的大脑就是指挥者。在同盟竞争当中,一般要由所有的同盟者当中,通过内部竞争和选举,推选出一个最高指挥者。指挥者的指挥水平,他运用谋略,调配使用实力的能力,对于竞争的过程和结果有着重大的,有些时候是决定性的影响 。指挥水平,也是竞争者的总体实力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它有制订谋略,并贯彻谋略的功能,是谋略运用的主体,因此我们特别把它提出来,单独加以讨论,而不放在前面的讨论实力的内容当中。一个指挥者的指挥实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挥性格,一个是指挥形象。一般在竞争过程中产生的指挥者,指挥性格较优,而选举产生的指挥者,指挥形象较优。而最佳的指挥者,一般产生于激烈的内部竞争当中,而且偏重于性格优势。
指挥性格,指的是指挥者个人所具有的指挥实力,即有利于从事指挥的个性,气质,才干,是一个指挥者个性中内涵的东西。
指挥形象,指的是一个指挥者在下属和公众心目中的理想形象,这种形象一方面来自于下属和公众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另一方面来自于这个理想人格来解释指挥者过去行为在他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而得出的推论。
指挥性格和指挥性象只有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是统一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不统一的。这种矛盾的产生源于性格这种东西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得以表现。由于活动不充分,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充分的被下属和公众观察到,或者观察不全面,指挥个性和指挥形象之间就产生了误差。例如陈独秀和王明,一开始在全党当中的指挥形象就很好: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外貌看起来也显得有力量,充满信心。但是当他们指挥革命的活动一充分展开之后,就被实践证明指挥性格不行了。相反毛泽东却是一个〃乡巴佬〃的形象后来居上 ,用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自己所拥有的优秀的指挥性格,这样,他才改变了自己的指挥形象。但到了晚年,他的指挥形象又掩盖了他指挥性格方面的弱点,以致现在的算命先生是怎么看也觉得他有〃真龙天子〃像,不知当年他们的前辈怎么没有看出来?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袁绍在开始是被人们公认为指挥形象最优秀的人,因此当选为反董卓联盟的盟主,正如曹操所言:〃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而曹操之父是宦官养子,用文化大革命的时髦话,叫〃出身不好〃,尤其他所在的一派是以反对宦官专政起家的;刘备就更糟,是〃织席编屡之辈〃,虽然号称〃皇叔〃,怎知道会不会是〃假冒伪劣〃的〃盗版〃货 ?但是,在军阀混战中,袁绍终于被证明是一个〃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草包;而曹、刘却终于称帝,割据一方,证明了自己的卓越的指挥才能。
指挥性格和指挥形象的统一,有利于迅速发现和起用优秀人才到指挥岗位上去。但是遗憾的是,具备优秀指挥性格的人,在他们处于低位时,往往性格较为内向(因为内心智力和感情活动较为丰富,且含而不露。)或有一些不合群的特点,(如意识到自己在精神活动方面的优越或因为具有独特的价值观而恃才傲物,或令人感到咄咄逼人等),而不为社会所认识。
优秀的指挥性格一般是指对指挥有实际好的性格,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里,实际上是统一了指挥性格和指挥形象。其实智,勇才是指挥最需要的内在气质,而信,仁,严更多的是让下属和公众看的,是管理要素而非心理素质,是这些同盟者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管理要求。有一种经常混淆视听的观念,人们常常误以为正义一定战胜邪恶,仁义一定压倒残暴,因此,仁义道德是竞争致胜指挥成功的必要前提。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结果常常并非如此。成吉思汗算不上仁慈,但是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像他统帅的蒙古军队那样征服过如此广阔的疆土。秦始皇焚书坑儒,不乏杀人盈城的战例,可以说他是用人民的鲜血凝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我们个人的经历来说,经常有老实人给小偷占了便宜的经验,相信在城镇长大的人,无论善恶,这种经验是难免的。是不是小偷一定会给你抓住呢?这个经验反而相当难得了:抓住偷自己东西的小偷,有几个人试过呢?不要我们老百姓抓小偷不容易,前一段时间,自行车失窃成风,失主报告警察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他也就是例行公事登记一下,有的甚至还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点小事儿!这个方面,不是仁慈就能管用的,不管你拿出多大比例的个人收入捐给穷人,还是不能杜绝失窃的可能。仁,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是古人追求的最高的道德境界,可以成为竞争的目标,但是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