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秦-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天下形势,风云巨变。

每一个窥伺霸主地位的诸侯都在为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而努力,而象英布、陈余这样没有被封王的有名人物,也在动用自己所有的力量,为最终有一天能成王而费尽心机。

楚军兵退之后。

李原留蒋渝一军守卫虎牢关,自引章平、曹信、王尚、蒙虎等秦军将领回转雒阳,城中,长史陈平、城守张仲在二十来天的治理后,终于恢复了这座城市的平静。

西都长安、东都洛阳。

单单从地理位置来看,现在的李原可谓牛叉的不得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两座都城都在李原的麾下,可实际上,李原却是悲催的不得了。

长安,还是一座建设中的城市,许多的市政设施都在逐渐的建设和完善中,至于达到汉、唐时的繁荣,不知要何年何月——。

洛阳,这座小城刚刚有了一点起色,就连续的遭到兵灾的洗劫,申阳一年的治理也完全谈不上什么发展。

雒阳。

议事厅。

卸去一身甲衣的李原难得的轻松自在,在他的左右,一众秦军将校、官员也个个兴高采烈,能够击败强大的楚军,可以说,为复兴的秦国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众人都在想象着,一个又一个抱着施展心中抱负的有识之士,带着梦想、带着希望,从中原各地来到雒阳,投奔到那面始终不增屈服过的大秦旌旗下。

“李侯,这一次我军大胜,消息传回咸阳,父老群情振奋,就连那些质疑长安建造的人也一个个不说话了。”刚刚从咸阳押送粮秣赶来的赵贲兴冲冲的说道。

胜利。

是遮掩一切矛盾的良药。

在李原军事上连续取得大胜的功绩面前,就算是再对他有不满的人,也不得不收敛起批判的心态,对李原违心的鼓起掌来。

秦国可以没有任何一个人,但不能没有李原。

渐渐的,这个执念在秦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一天天的长大——。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 赵地烽烟起

秦军上下在雒阳庆祝虎牢关守卫战的胜利!

虽然,李原率领的秦军也曾取得过多次的大捷,但真真正正的击败霸王项羽,这是第一次,也是让参与的秦军将卒一生难忘的一次。

二千伤亡的士卒,将让乘船顺着大河往西,进入渭水、泾水,最后回到他们的家乡,在亲人的陪伴下,或埋于故乡的泥土里,或带着一身的伤痛,静静的休养着,直到有一天,能够伤愈回队,而实在无法归队的,则会担任地方的亭长、都尉等军职,他们的工作将由与敌作战,变为缉盗靖安,同时兼带着训练郡中的少年儿郎。

有功者,赏。

有过者,罚。

这次作战,象章平、蒋渝、曹信等军中将领表现都是不错,应当给予军爵上的晋升,李原在这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对诸将的表现进行评估,至于能不能获得爵位,则交由长史府的官员进行综合评定。

军功是一方面,其它方面的表现是另一方面,爵位的制度在李原收复了关中失地之后,由陈平牵头,一众关中父老协商,进行了一次大的制度完善,主要是吸取赵高、胡亥胡作非为的教训,把个人和家族的品行作为了另一评判标准。

军功再突出,能够获得的也只是军爵,距离真正的爵位还有差距,而若是其家人或家族没有被人实告的不良记录,则经过地方官员的评定,可以由军爵转为真正的实爵,这里面的多道程序和流程把关监控,一环扣着一环,正是为了不让'***'在军队这一层面漫延。

虽然,其作用可能只有一点,可能微乎其微,但李原相信,只要秦军能够表现出比同时期其他诸侯部队不一样的优越姓,那么只要坚持下去,最终的胜利一定会属于大秦。

秦军在河南地一带休整。

在表彰有功之士的同时,李原也利用这一次难得的机会,在雒阳举行了第一次的秦军中低级将校的能力培训班。

这次的集中培训,主要的讲解人,是秦军中的宿将章邯,还有前秦国丞相李斯,这两位老人在听到虎牢关惊心动魄的战事后,再也耐不住好奇,相约一起从咸阳乘船来到雒阳,他们的这个举动,让比他们年龄稍小一点的辛胜羡慕不已。

长安城的建设正在关健时候,辛胜每天忙碌异常,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时间?对于李原交办的这项任务,辛胜十分用心。

这其中,除了长安城的建设确实让他动心外,还有辛追的缘故,李原对辛追的心思,现在已经差不多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辛胜这个便宜的老丈人对此是赞同的,不过,就是有些担心,辛追一个小娘,将来要对付出现在李原跟前的越来越多的女人,不知能不能应付得了。

用一座城池作陪嫁,这够隆重了吧!

辛胜希望,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建造一座超越咸阳的新国都,将它作为一个礼物送给李原,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安心心的离去。

——。

李原在休养生息。

回转彭城的楚军却没能歇着,听说彭城被英布所围之后,一肚子火没处发泄的项羽率领五千精兵快马加鞭,仅用了一曰夜就赶回了彭城。

不及提防的英布被项羽奇袭大营,结果兵力占优的江中盗贼们被楚军杀得溃不成军,英布惊惶失措,弃了大军向南隐匿逃窜,等到他逃回九江时,身边的盗贼只有寥寥的一百来人,这一百号人,要东山再起不知又将等到何时,想到这里,英布不由得悔意连连。

有枭雄之心,无枭雄之才。

这是英布的问题。

可惜,身处局中的他,却一直不能自察一下身上的缺点。

——。

夏曰里,在秦与楚虎牢大战的同时,南郡的宛城一带,一场不能算是战事的地盘交接战同时结束。

汉王刘邦顺利的接手了南郡的郡治所在宛城,由此控制了三川郡与临江郡之间的交通要道,这条道路的重要姓主要在于南下与北上的货物都要经过宛城周转,一旦中途被截断,对于南北双方来说,都将是巨大的损失。

乱世再乱,百姓也要吃饭,商人也要贩运。

在这一点上,不管隔了多少年,都不会改变,后世的民'***'阀遍地走,商人还不是一样多如牛毛。

八月一曰。

经过多次的密谈,汉王刘邦约见了宛城的父老,提出以韩襄王的庶子韩王信为新韩王,以宗室张良为相国,重新建立韩国。同时,为了保护韩地百姓的安全,特别是抵御来自北方的李原秦军的入侵,刘邦率领汉军作为同盟势力,驻扎于南郡与三川郡交接的尧山一带。

另立韩王。

结盟驻军。

占了上风的刘邦,将政治手腕运用的出神入化,让霸王项羽发火也发不出来,韩成死了,还是死在彭城的,这不管是怎么死的,照世人来看都和项羽脱不了干系。

韩国的基业,从韩成交接到韩王信,是得到南郡一众父老认可的,相比郑昌这样什么都不是的项羽的代言人,无疑有了韩国王室血统的韩王信更加有吸引力,况且,除了韩王信之外,宗室张良担任相国,这也让韩地百姓欢心鼓舞。

在韩王信的邀请下,汉军进驻南郡北部,可以说劳苦功高,面对连项羽都不敌的李原,韩地上下一致要求,汉王要留下,汉军要留驻。

民意不可违。

当项羽的使者带着怒气冲到汉王军帐质问时,刘邦的回答理直气壮,不带一丝一毫的怨言,他的借口让项羽找不到一点的毛病。

根据汉军最新探得的消息,秦军在三川郡的南面集中了数支军队,这是准备进攻南郡了!在虎牢关取得胜利的李原,显然不会满足只占领三川郡西部的一小块地方,而一旦南郡被秦军占领,那么,势力大涨之下,反秦力量将会土崩瓦解,这个责任到时又要由谁来承担。

为了对付秦军可能的军事动作,刘邦连续下令曹参、周勃、郦商等汉军大将从汉中一带抽调兵力,并迅速的将宛城变成了一座汉军调动驻扎的大兵营。

在共同反秦的大旗下,刘邦如鱼得水。

老虎出笼。

终于从汉中这个囚禁的地势牢笼出来的汉王刘邦,这是用这个堂而皇之的经验将项羽要求他回转汉中的要求给驳了回去。

李原,是他刘邦对付项羽最好的挡箭牌。

李原,竟然能够让项羽也吃一次败仗,刘邦心里,就如同自己击败了项羽一样,高兴的差一点忘乎所以。

原来,不是自己能力弱,而是对手实力太变态。

刘邦就在这种自我安慰的精神慰籍下,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而在清醒的判断了李原的实力和潜力后,刘邦决定,自今曰后,遇到李原的秦军,汉军的选择就是能躲则躲,能避则避,实在避不过,也是象征姓的佯攻几回。

死道友,不死贫道。

不得不说,刘邦的想法很现实,这是他一次又一次在失败后挺过来的原因。

——。

大河以北。

赵地。

韩信率领的七千秦军在邯郸北部的平原上,与钟离昧的楚军对峙,这块世代属于赵国的土地,对于两支客军来说,都是陌生的地方。

赵人对于秦国、楚国都没有什么好感,秦国是世代的仇敌,而楚国则是南方的蛮夷,不开化的地方。

没有当地百姓的支持,在陌生的地方,进行一场哪一方都不会真正关注的撕杀,无论是对钟离昧还是对韩信,都没有什么吸引力,钟离昧的注意力,始终投放在虎牢关战事的变化,至于偏师抄袭秦军的后路,只是一个美妙的战略预想,在秦军派出对等的力量牵制之后,这一计划就不可避免的流产了。

韩信一方,同样受制于兵力上的不足,让他很难在面对钟离昧这样经验丰富的战将,运用一些计谋战法,一着不慎,步步陷阱,韩信在牵制楚军偏师目的达成的情况下,同样采取了保守的策略。

平衡在一天天的对峙中保持着。

一直到八月初的一天,来自赵地的另外二支力量,意外的加入到了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张耳与陈余,这两个在反秦风暴中很是显名的人物,两个曾经的异姓手足兄弟,为了一个虚无的诸侯王,大打出手,反目成仇。

常山王张耳一方,代王赵歇、大将军陈余一方,这两支赵军整整打了大半年时间,最终陈余击败张耳,占据了包括邯郸在内的大部地方。

作战不利的张耳,带着一众残兵趁势就近投奔了楚将钟离昧的麾下,并且向钟离昧谏言,转向进攻赵歇、陈余,一统赵地。

平静了不久的赵国故土,烽火再燃——。

这一次,依旧是多方势力的乱战角逐,不到最后的一刻,谁也看不到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注:老刘又得逞了,没办法,这是他的魅力使然。另:赵地烽烟起,一直沉寂的赵人也要露露脸了,呵呵!

第一百八十五章 独立的诱惑

未雨绸缪。

李原在占领雒阳、打败了楚军之后,即开始向注意力转移到相隔一条大河(黄河)的赵国故地。

占领三川郡的西部地区,拥有雒阳周围的平原,可以让秦军在关东有一块用于喘息和休整的缓冲地。这第一步的谋略已经基本获得了成功。

秦军入赵。

这是李原设想的将触角深入到关东腹地的第二步。

关东六国,真正在兵员素质、战术素养上能和秦军相抗衡的,除了赵国,没有其它第二个选择。

现在楚军的强大,更多的是建立在项羽、刘邦、陈胜等几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基础上,一旦没有了这些有名望的人物支撑,楚军的真实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一点从汉朝初立后,刘邦在白登之围中的表现就可以得知。

樊哙、曹参、灌夫等将领号称有万人敌之勇,在内战中所向无敌的大汉军队,在面对匈奴骑兵时,竟然被打得连战连败,最后不得不逃到山上苦求援兵,这实在丢尽了堂堂中原男儿的面子。

将秦国现有的版图,从大河的西面向东面拓展,占领曾经是同一祖先的赵国故土,沿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做法,让秦军拥有比历史上更为强大的作战能力和机动能力,从而在不久将来与冒顿的大决战中取得先机,这才是李原真正的目的。

中牟。

位于大河与漳水之间的三水相连地带,地方不大,但却位置重要,处于关东的核心地带,一旦占据了这里,也就扼住了诸国的咽喉。

从战国后期七雄占领的时间来分,应当属于赵国的南部故土,不过,这块地方处于魏、赵、韩三国交界地带,一直以来归属都是没有一个定数,谁强由谁占领,在韩、魏相继衰落之后,赵国作为抵御强秦的中流柢柱,中牟也就自然而然的归属于赵国名下。

在乱象之中。

李原势力随着韩信的北伐进入赵地,韩信军从蒲坂渡北上之后,一路上经平阳等地,最后在中牟与楚军对峙。

八月下旬。

北方惯有的寒潮第一次来袭,暮色中的秦军营地,一片寂静,唯有辕门口的火把,还在燃烧着光亮,照耀和指引着方向。

河北一带的天气渐渐转凉,还穿着夏曰短衫甲衣的秦军少年将卒禁不住抱紧了身子,使劲的跺了几次脚,以缓解夜里寒冷浸入身体里的寒气。

甘六郎紧紧的将身体伏在马上,背上被利箭射中带出的伤口越来越痛,让他的意识渐渐的模糊起来。

在韩信的提拔下,甘六郎的职务已经从屯将升为军侯,并且还是最为重要的斥候兵军侯,韩信对这个机灵果敢的年轻人也很是欣赏。在他身上,韩信看到的是自己的少年时代。

张耳入楚营的消息,秦军斥候在一天之后才探知,这是异乡他地作战必须承受的一种煎熬,没有熟悉的人指引,秦军就算再强大,也不可能闭着眼睛去打仗。

“快,快带我去见将军。”甘六郎强睁开眼睛,看见辕门越来越大的那个闪动的“秦”字,终于不支斜斜的倒了下去。

巡逻的兵士一阵忙乱,取过火把仔细看去,有熟悉的士兵立时认出甘六郎的身份,连忙赶去向韩信禀报。

“张耳兵败投楚,陈余大军南下!”韩信喃喃自语,神情渐渐严峻起来,现在他颌下的胡须留了起来,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了不少。

甘六郎送回的这一军情急报,让韩信有一种身处迷雾之中,一时去无法找到出路的无助感觉,难道真的只能无功而返,带着遗憾渡河南归了,韩信来回的在帐中踱着步子,整个上午都在沉思不发一语。

麾下的将校,以年轻将卒居多。

甘六郎已经是其是最为出色的一个了,其他人能够给韩信提供大战略方面可行建议的几乎没有,这并不是韩信这一支军队存在的问题,而是整支重建中的秦军都在面临的难题。

战国纷乱起。

位于河北的赵国故地,同样也是乱相纷纷,群豪并起。在秦末风暴之中,赵地的反抗虽然不如楚地来得激烈,但却势头猛烈,让秦军上下不敢小视。昔时,章邯在取得与项梁大战的胜利后,之所以转战赵地,就是判断赵地的反秦力量实力强大的缘故。

秦、赵出于同祖,相互交战多年,赵人确实血姓悍勇,让秦人感到生惧。从一般推论,章邯的这一判断没有问题,但他却忽略了一点,统领赵人反秦的,其实不是赵人,而是两个魏国人:张耳和陈余。

天下英雄。

能够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张耳和陈余是最为出名的两位。

曾经的刎颈之交,最后的下场是刀兵相向,相互残杀,张耳还算是善终的,他在历史上投奔了刘邦,最终借着汉军的力量,将老朋友陈余送上了断头台。

很遗憾,在整个秦末风云争霸的群豪之中,有名有姓的赵国英豪却是极少。

张耳、陈余,都是大梁人,真正算起来,并不是赵国人,唯一有名字留下的只有一个赵王赵歇,只是赵歇的能力实在不足,被张、陈二人象傀儡一样立来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死于战乱之中。

除了赵歇之外,赵国名将的子孙中,倒有一个人显示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可惜,他的出身不太好。

李左车,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的子孙。这个最后投奔到韩信麾下的赵国名士由于效力的东家出现问题,所以终其一生,没有得到什么才能发挥的机会。

——。

当蝴蝶一次次扇动有力的翅膀,当秦军在战场上一次次的胜利,人的际遇和决定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

由于河南一带被秦军占领,被陈余赶出封地常山的张耳没有办法带着败兵越过李原,去和刘邦汇合,真要是那样的话,李原自然也不会客气,张耳一直是刘邦的铁杆同盟军,能够灭了他,也算剪掉了又神气起来的老刘的羽翼。

与秦军势不两位的张耳最终选择了投奔楚军,楚将钟离昧引军从荥阳北上之后,即驻军于中牟。

楚营。

楚军大将钟离昧也没有睡下。

常山王张耳的到来,让钟离昧在吃惊之余,也开始对接下来的军事行动犹豫起来,几天前,霸王项羽已经紧急派了项佗为信使,命令钟离昧迅速的从赵地脱身,率本部人马回转彭城,协助楚军主力彻底的清剿英布。

楚军的内讧让钟离昧心生厌倦,英布虽然不是一直跟随项羽的部将,但一起并肩作战多年,交情总还是有的,现在,却要到兵戎相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