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兴华夏-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今天,白金汉宫迎来的客人,是一群身着蓝色绣金龙礼服,梳着长辫子的东方人。

对于白金汉宫,曾经在英国留学过一段时间的林义哲并不陌生。但今天让他感到吃惊的,是英国方面为了迎接他所摆的这些仪仗。

华服佩剑的英国皇家骑兵卫队列队的排场,礼号声声,旗杆上飘扬着的红底金龙旗和宫内走廊上悬挂着的巨幅龙旗,都表明了对中国使团到来的重视程度。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所以对于今天觐见维多利亚女王,林义哲和洪钧可以说都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很快,在英国首相格莱斯顿的亲自引领下,林义哲和洪钧步入宫殿,二人先在大门外的铁栅栏前稍作停留。因为面对栅栏向右走过西北角,是观看北翼宫殿的最佳角度,也是英国女王的私人套房,即其“家”所在。女王的私人套房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日常工作区,包括接见厅和办公室,这一房间最易从外边认出,因为只有那儿的窗户是圆拱形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 维多利亚女王的心声

维多利亚女王的“家”的另一部分包括私人餐厅、卧室、浴室和藏衣室。藏衣室又通过一座内部楼梯与三层楼上的一处储藏室相连,那层楼上还有许多盥洗室。宫内的家具摆设相当简单,女王和丈夫并不过分豪华。但摆设的家具全都包金,不但美观而且实用,并且带有著名红木家具商的印记。让人看出女王财力雄厚的痕迹,是其住处墙壁上悬挂的油画——林义哲认出它们全部是大师的名作。这些画作不仅拥有欧洲绘画大师的署名,而且是经常从英国皇室收藏的名画中轮换悬挂的。

在格莱斯顿的带领下,林义哲一行人来到了离此不远的同一层楼的西翼,进入到了一间十分豪华的套房中。这里便是维多利亚女王接待贵宾的地方——白色客厅。

白色客厅用白、金两色装饰而成,室内有精致的家具和豪华的地毯,陈设的大多是英国和法国的能工巧匠的艺术品。室内挂有水晶吊灯,入眼所见,一派金碧辉煌。

不多时,维多利亚女王和王室成员在宫廷侍从的引领下,出现在了林义哲的面前。

现年53岁的维多利亚女王虽已年纪不轻,但因为保养得法,容貌看上去有如40几岁的妇人,她的身材也略显肥胖,但一望之下,仍然能够想见她年轻时的风彩。

林义哲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当他亲眼看到这位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女王出现在自己面前时,还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不列颠民族空前团结,使英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并不断壮大发展。这是女王给英国人留下的最好遗产,也是对她一生政绩最有力的评价。她统治的时期,特别是1851年以后,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她在位的六十余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英国极度强盛,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科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成熟,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维多利亚女王性格鲜明,秉性真挚。她忠于职守,具有治国之才;她不仅把时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为家务操劳上;她忠于自己的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成为一代楷模。在英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极少有坐上帝位的女人,能像维多利亚女王一样,如此出色地完成了女王的职责,同时又拥有如此平凡的作为女人的幸福。她的不懈努力,不仅使英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昌盛,经济繁荣,英国的生活方式(如英国贵族的下午茶)也从她在位的时候开始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追逐仿效的对象。“维多利亚时代”被许多英国人所怀念。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度,维多利亚女王对大臣们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间,大英帝国极度扩张,达到空前的繁盛,

林义哲和洪钧按照西方礼仪,向维多利亚女王行三鞠躬礼,然后诵读国诵读完毕,维多利亚女王微笑着说道:“尊敬的中国皇帝特使先生,您这次远道而来,是为了沟通大清帝国和不列颠帝国的友谊,今天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一个值得高兴和纪念的日子,因为在今天,一座友谊的桥梁已经搭建起来,。”

“仁慈睿智而又美丽的女王陛下,我身负我国尊敬的皇帝陛下的友谊使命,航海从遥远的东方前来,向陛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祝陛下身体永远健康,幸福快乐!在这个特殊而美好的日子里,能见到美丽的女王陛下,承蒙陛下的隆重接待,我感到万分的激动和快乐。我祝愿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友谊,长久牢固,永远的传承下去。”没等翻译将女王的话译出,林义哲便用流利纯正的英国式英语回答道。

听到林义哲用标准的英语作答,维多利亚女王显得异常惊讶。

林义哲会说英语,她其实是知道的,但是她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年轻的中国特使,英语竟然说得如此地道,简直和英国人没什么区别。

维多利亚女王随后对同治皇帝和两位皇太后致以礼节性的问候,林义哲也向女王致以颂词。很快,正式的觐见仪式便结束了。然后双方来到蓝色客厅,开始了闲聊式的谈话。

“我原来以为,中国大皇帝会派一位年龄很大的老人到英国来。”维多利亚女王微笑着对林义哲说道,“但我没有想到,大皇帝会派来的使团成员都很年轻,尤其是他的特使,您,林先生,竟然是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

维多利亚女王略带幽默的话使得刚刚由正式觐见产生的严肃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听了女王的话,周围的英国王室重臣们都微笑了起来。林义哲和洪钧等人也相视而笑,不过多少有些尴尬。

“我国大皇帝也是聪明睿智的年轻人,现在正在他的母亲——两位仁慈圣明的皇太后的教导帮助下处理政务。”林义哲含笑答道。

“真是伟大的母亲。”维多利亚女王点了点头,“要让一个来到世上的什么都不知道的幼儿长大成人,一个母亲需要渡过很多难关,尤其是象她们这样的母亲。”

“您让我想起了您的祖父林则徐总督,林先生。”维多利亚女王看着林义哲说道,“我对您的祖父非常敬佩,一直想见见他,可惜没有机会,今天能够看到他的孙子,也足以了却心愿了。”

林义哲当然知道,维多利亚女王刚刚说那番话是在调节气氛,他本人和洪钧在法国呆了那么多天,她是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和洪钧的年龄情况的。而从刚才的话看来,她对自己的家世应该是了如指掌,专门下过一番功夫的。

“尊敬的女王陛下,我很想知道,您对我的祖父的看法。”林义哲微微一笑,问道。

“我对林则徐先生的了解,仅限于他在广东期间的一些工作情况。”维多利亚女王答道,“他给我的印象是,开明,有智慧,有见识,精力旺盛,非常勇敢,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和它的百姓,而且对中国大皇帝无限忠诚,但他的性格有些冲动,加上对情况的不了解,处理一些问题时采取了不妥当的方法,结果导致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这对他本人和中国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听到维多利亚女王对自己的祖父林则徐的评价,林义哲不由得在心里暗暗点头。

“林先生,我无意为三十多年前的那些战争进行辩护,因为我在那些战争中也犯过错误。您可能不知道,当帕麦廷顿爵士在调集兵力和战船,为战争做着准备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东方都发生了些什么。我之所以选择了支持议会发动战争的决定,是我坚信,英国必须要给中国上一堂关于自由贸易的课。这个古老的国家不可能永远的背对着整个世界,活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中,那样对中国本身来说,也意味着毁灭。自由贸易带给了英国今天的繁荣,这个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昌盛起来,我希望中国也能成为自由贸易世界当中的一员。这才是我心里的真实想法。”

“您说的非常正确,女王陛下。您之所以伟大,便在于您脑中的伟大想法。而您对自由贸易的看法,也是我心里的想法。”林义哲含笑答道,“过去的战争曾经给我们两个国家都带来伤害,但毕竟已经成为了往事,我们要看到光明的未来。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四十多年前的那个封闭的中国,她已经睁开了她的眼睛,她愿意和一切友好的国家通商,向它们购买货物,卖东西给它们;她正准备以全新的姿态,加入到这个世界当中。而英国,将是引领中国加入这个世界的最重要的伙伴之一。”

林义哲用英语流利的将这番话说完,蓝色大厅里先是一阵安静,接着便是掌声雷动。

林义哲看到连维多利亚女王本人也含笑轻轻鼓掌,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心里也是有些小小的得意和满足。

他这一次来英国,就是想以他高超的演说才能加上穿越者的知识优势,给予英国乃至西方世界一个温和的、开放的新的中国印象。在来英国之前,他每到一处,都在极力地鼓吹中国正准备冲破传统的铁幕,投入到近代的世界文明中来。而到现在为止,他的这一“形象营销”已经可以说取得了很大成功。

而接下来,他便准备适当的时候,利用自己的“未卜先知”,给维多利亚女王和英国政府下一个大大的套,为中国赢得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分割线————

原定今日上架,因技术原因,改为自今日起三日内上架,未上架前,继续公众版更新奉献!希望上架后大家多多订阅支持!谢谢大家!

m。阅读。

第一百五十九章 英国人的赠礼

洪钧《使西日记》:“……是日,与鲲宇至柏金汉宫入见。英女主之前,其宗室贵胄如太子、太孙等先出行款接礼。入见女主,由英相格莱斯顿引导,钦宪及随员依次偕入。及至正殿,钦宪肃立仰观,见英女主维多利亚氏端坐于金漆高背大椅上,身御玄衣,头披白纱,左臂系白罗带,下悬金盒。女主左首为太子太孙妃、宗室爵妃及各等贵女,右首为太子、太孙人等。格莱斯顿趋前启奏:‘大清帝国使臣林义哲到。’女主折腰致礼以示迎迓。钦宪行三鞠躬礼,手执颂词诵读:‘上启英吉利大君主,使臣奉本国大皇帝钦命,航海至大英国,敬问大君主起居万福,名寿无疆。今日使臣得觐玉容,更蒙礼接,实属三生有幸。更愿两国之交,永敦辑睦。’诵读完毕复行鞠躬礼,即将存有国书之金龙黄缎大御封捧交于英相,由英相转呈女主。女主于座上接受国书,回致答辞:‘卿跋涉长途,远涉我国,朕甚喜卿之至。卿言中英辑睦,正合朕意。’译员传译完毕,女主起身,折腰相送。钦宪复鞠一躬,遂率领随员退离。女主仍站立在原处,目送钦宪一行趋出殿门,方返回内殿。”

第二天,维多利亚女王再次召见中国使臣,这一次还是在蓝色客厅里,没有头一天那么多人,除了几位侍从外,只有首相格莱斯顿作陪,中国方面则是正使林义哲和副使洪钧,以及翻译张德彝。这一次的谈话比起昨天,显得要随便和轻松许多。

“您可能不知道,林先生,在英国,不光是我,还有许许多多的女人,都希望能一睹您——东方最伟大的服装设计师的风采,并向您当面致以真诚的谢意。”维多利亚女王笑着对林义哲说道,“您设计的衣服,已经成了英国上流社会的时尚装束了。”

“您过奖了,陛下。”林义哲笑着回答,“您的婚纱礼服才是真正的经典之作,我的设计,是和您无法相比的。”

林义哲的话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在后世的中国一样大行其道的白色婚纱,始作俑者,便是赫赫有名的维多利亚女王。

西方婚礼上新娘所穿的下摆拖地的白纱礼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由于古代欧洲一些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体,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与祝福,这样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礼服向神表示真诚与纯洁。西方19世纪以前,少女们出嫁时所穿的新娘礼服没有统一颜色规格,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大婚时,穿上了一袭由漂亮的中国锦缎制作而成的白色礼服,拖尾长达18英尺,并配上白色头纱,从头到脚的纯白色惊艳了全场。而在维多利亚女王大婚之前,英国皇室成员的结婚礼服均是头戴宝石皇冠、配上镶满珠宝银饰的晚礼服、外披一件毛皮大衣的传统装扮。她的这一惊人之举,在令人惊艳之后,便迅速成为一大时尚广泛流传,白色婚纱成为内心的纯洁和孩童般的天真无邪的代表,后来逐渐演变为童贞的象征。白色由此成为婚礼上广为人用的礼服颜色。从那以后,西方婚礼上新娘身穿白色结婚礼服才逐渐成了流传至后世的传统习俗。

“可那是婚礼上才能穿的服装,不是每一天都有穿的机会。而你的设计,却是给了女人每一天最温馨的保护。”维多利亚女王笑道,“见到您后我才明白,也只有象您这样的专心细致对女人充满温柔的东方人,才能够设计出这样伟大的作品。”

“谢谢女王陛下的赞誉,这一次我给陛下和您的家人也带来了一些新的作品,它们都是用东方最华美的丝绸制作的,希望您能够喜欢。”林义哲含笑道,“我打算以后每有新作品问世,便将第一件样品赠送给您,希望您能够赐予我这份殊荣,有您的鼓励,我会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那真是太好了!”维多利亚女王高兴极了,“那我们就这么决定了,林!”

“东方的丝绸和锦缎,是制造这种衣服再好不过的材料,没有人不喜欢它们。”格莱斯顿也说道,“我想,有陛下的支持,大英帝国和不列颠帝国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将更加的繁荣。”

“是这样,首相阁下。”林义哲说道,“和三十年前相比,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很不够,我这一次奉我国大皇帝之命前来,也想就贸易的进一步扩大问题,和贵国交流沟通。”

听到林义哲这么说,维多利亚女王和格莱斯顿的目光都变得专注起来。

“我听说法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英国的前面。”格莱斯顿看着林义哲,微笑着说道,“说实话,我们是非常嫉妒的。”

林义哲当然明白英国首相嫉妒是哪一方面,他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中法在海军方面的合作,在列强当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法国皇帝能够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维多利亚女王看到林义哲没有接口,笑着说道,“而且,我们会比法国人做得更好。”

“我毫不怀疑这一点,陛下,首相阁下。只是因为以前的诸多不幸事件,产生了诸多的误会,妨碍了两国的交往,”林义哲笑着答道,“而以前的误会,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来消除。”

“是这样。”格莱斯顿的脸上现出尴尬之色,尽管林义哲没有明说是哪些“误会”,但格莱斯顿作为英国首相,对此早已心知肚明。

在海军方面,中国之所以不去选择世界海洋第一强国英国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当年“阿思本舰队”事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阿思本舰队”事件是清政府在恭亲王奕忻主持下购买西方舰船火炮,建立近代海军的一次尝试。1861年,清政府决定向英国购买船炮,奕忻与当时活跃在中国的英国人赫德商定雇用少量外国人教练枪炮和驾驶轮船,并委托正在休假的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向英国订购了“中国”、“北京”、“江苏”等7艘明轮炮舰。在船炮未到中国之前,奕忻为防止这支舰队被英国人“据为保护口岸之计,不受中国调度”,奏请饬令曾国藩尽速提前为船队配备将弁水手。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不等得到授权,便说服英国皇家海军上校谢拉德·阿思本帮助办理购舰的具体事宜。血液里有着纳尔逊家族遗传的李泰国(李泰国的母亲是英国海军英雄纳尔逊的侄女)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将中国的这次购舰活动看作是控制中国海上力量的捷径。他擅自与阿思本签订合同十三条,规定由阿思本担任舰队的总司令,阿思本只执行由李泰国转达的中国皇帝的命令,而不执行“经由其他途径传达之任何谕旨”。阿思本认为不能满意的命令,李泰国也答应拒绝代为中转,这样这支舰队便成了“阿思本舰队”,而不是中国舰队。消息传到国内,朝野哗然。奕忻认为这个合同“事事欲由阿思本专主,不肯听命于中国,尤为不谙体制,难以照办”。他和李泰国反复辩驳,议定“轮船章程五条”,收回了清政府对这支船队的指挥权。阿思本率舰队抵达中国后,对五条章程大为不满,同李泰国一起要求清政府接受他们订立的十三条合同,遭到了奕忻的拒绝。曾国藩、李鸿章重臣也坚决反对阿思本把持中国舰队的阴谋。1863年11月2日,在奕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