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精神所变的,这三个是三位一体,属阿赖耶识,就是心的功能所发出来的。
什么叫法处所摄色?就是法处所包含的色法,法的对立是意,精神的境界就是法,也就是说,精神的境界是法的范围。譬如我们做梦时,有一个身体,这个身体也是四大,做梦梦到被人打时,照样会痛,那就是法处所生的色。另有中阴身的色法,也就是法处所摄色,真讲起来,这法处所摄色,是阿赖耶识的带质境,带质境又分真带质与假带质的差别,修行不可以不知道。所以我们修行打坐,四大色身一点都没有转变,叫什么定力!那是不兑现的定力,那是意境上的幻相。所以做一步功夫,有一步的征验,也有一步的征候。因此,佛告诉他的公子做调息功夫,如果心风得自在者,即得神通自在,真的能得定,真是无比的快乐。
有些人打坐得一点清净的境界,就算是空吧!但身体的感觉还是没有去掉,而且有一点点在黑洞洞的桶里,离不开这个黑漆桶,忘记了楞严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为何守这个空洞的,不相干的四大的身体呢?这里又有个问题,你越能够空得了,那股力量越会回转来,守在自己身体上。什么理由?为什么坐得越好时,身体感受越强?反而一些不修道的人,倒不会有什么身体的感觉。就是因为离心力越大,则向心力越大,物极必反的道理。
修道就是科学,随时都有问题,能解答了一层,修持功夫就进步一层,解答不了,就不能进步。所以佛经不要马虎地看过去,佛法都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没搞通而已。
三界天人表发给大家,等于点了大家,可是没有人注意;三界天人表重要得很,而且欲界、色界、无色界,每一层境界的修持,与我们现在的修持,都有绝对的关系。再拿我们人体来讲,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身体也可分成三部:欲界、色界、无色界。人身的下段是欲界,欲界的乐由精生,精不下降则乐不生,气脉不会通。但是精一下降,非漏不可,如何下降而不漏,这就是看功夫了,你们可不要听了就自作聪明地乱搞,什么忍精、采阴补阳的,瞎搞一通,果报是很严重的。
人体的中部是色界,气修到充满了,气满不思食,光明一定来,眼睛闭着都是光明;但是魔境也跟着来了,就是光明中的幻相,这时如果认为自己发了眼通,那就完了,如果守住光明,还是落在色界。
眉间以上的是无色界范围,整个色身空了,绝对的无妄念。没有一点妄念是无色界,守住无色界,像无念一样,落在无色界,还是不对。
守无念堕无色界,守光明境堕色界,守快乐则堕欲界。所以密宗提出乐、明、无念,均衡、平等、平等。
真正要学佛证道是专修的事,是绝对的出世法,行愿可以入世与出世,这是属于心行上的事。如果要专求修证,非有一段绝对放下外缘,而去专修的时间不可。一个普通人,只谈变化气质一事,在生理方面,也非要十几年专修不可,而且在十几年中,还不能碰到一点障碍。唐宋以后道家云: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对付色身气质的变化,起码三年的专修是绝对需要的,而且中间还不要碰到逆境。但是据我的经验,几十年来,几乎连打好百日基础的人都没有,可见修行之难。
大家共同的问题是,明知四大皆空,但空不了,碰到了缘,处处都在愚痴中。如同我的袁老师讲的:“五蕴明明幻,诸缘处处痴”,人人都犯这个毛病,口口谈空,步步行有。打坐时,气脉一来,马上被感觉牵走了,清净固然清净,实际上都在玩弄这个感觉。王阳明到底高明,他说:这些都在玩弄精神。佛经上说这是“戏弄精魂”,没有真正空得掉,感觉一来,平常的佛学都忘记了。
大乘佛学告诉我们三大原则:无住、无著、无愿。我们一坐起来,统统住在自己的境界,执着于空,想成道,想证果,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的果,当然都不成功。
楞严经告诉我们:性风真空,性空真风。身上的气脉是风,你一执着它就完了。后世的知识越来越多,什么奇经八脉,什么阴神、阳神,这些追求玄妙的想法,都是有毒的,这些毒药吃下去,又住、又著,搞了半天,一点用都没有。真正气脉是无住无著,完全空以后才能到。
说到这里,给大家看一封信,是一位中国老太太由美国寄来的:
老师:
奉事敬悉。所有知觉感觉都属心理状态,楞伽大义说得很清楚了。不过我觉得,无论任何情况下,只能没有感觉,如何能做到无知觉呢?我现在已找到了“他”,他高高在上,无形无相,只能在意境上有那么一点,甚至于一点都不是,但我信得过。
我在读楞伽大义,几个问题尚祈老师开示:意生身是否道家所谓的身内身?身外身是否性命双修?功成之后,破顶而出,身内身是所谓真人,不必破顶而出,可以隐显随心,所谓散则成气,聚则成形,意生身是不是这样?
在坐中三际托空时,并没有空的境界,只觉得心宽得和天地一样,甚至能包括天地,这种情绪并不能维持下去,念头来时马上破坏了。念起虽然不住,可是不能再恢复平静如初。以此余年作为废物利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成败听之而已,说实在的,我并不想成仙成佛,只是很怕再入轮回,我正在研究八识规矩颂。
专此敬请
道安
这位老太太不讲气脉,有时好像要出问题了,她都能自己晓得解答。她的得力处,就是死死抱住一部楞严经。我曾告诉她,因路途遥远,无法知适时指导她,有问题向楞严经上面找。我们做功夫往往被气脉、境界困住了。楞严经上说:性风真空,性空真风,大家都没有去体会。
总之,要逃过水火风三灾,必须转变色身,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非要把身上的四大整个转化不可。
一幢房子盖好后,到头来是什么东西毁了它?风吹雨打日晒,人体内部也是一样,四大不调整好,就不能平安,更不能得定,由四大所发生的病态,可真多了,要特别注意。
现在我们来看瑜珈师地论卷一: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本地就是真如本体,唯识把整个心体分成八个部分表达,所以叫做八识。其实是讲一个心体,所以叫本地分中的意地。分,就是这一部分。为何说“第二”?前面五识是第一个范围,意识是属第二个范围。
已说五识身相应地,五识身就是眼耳鼻舌身五识,与心地相应。
云何意地?此亦五相应知,这中间有五个现象应该知道。
谓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缘故,彼助伴故,彼作业故。唯识学是科学的,我们要把它作为自己求证用功之用。
云何意自性。唯识经常用“自性”两字。至于我们常看到的“无自性”,是说没有独自永恒存在的性质。一般人看到无自性,就以为唯识是反对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体。错了,因为中国文字辞汇不够,这个性是性质、性能的性,不是明心见性的性。所以,云何意自性的“自性”,是指意的本身的性质。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第六意思自己的性能如何。弥勒菩萨说:心、意、识三样,严格讲起来,这三者都属于意识作用,就是意识自己的性能、性质。
什么叫“心”呢?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比如一个母亲生下十个子女,每人个性、思想、脾气、健康各不相同。遗传增上缘是因素之一,另外是自己前生的种子带来的。如有人天生特别聪明,是前生这一部分的种性重,一切种子都跟随着在轮回中,始终不断,互相关联,这个功能在唯识中叫心的作用。
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这还是讲心的作用,第一句,这个功能所依止的,跟着发挥了作用。所以有些人天生爱读书,有些人不爱,硬逼也没用,因为他的种性不向这里发展。有人说过:“书到今生读已迟”有点道理。不过这一生还是应该读书,留给来生用,带点种性来。心的体用能够执受,永远抓住这个功能。异熟就是果报,异地而熟,异时而熟。为什么我变成了我,他变成了他,各人种性不同,因果轮回叫异熟。
我们推开弥勒菩萨的话不论,只说什么叫心?这里所谓的心,就是子思在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每人不同,这个就是心,应该归到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作用。
什么是“意”呢?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这个属于意,意是心意识。禅宗祖师说参话头时,离心意识参,参出来的才是般若的道理。所谓意识状态,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所构成习惯性的现象,意识形态可构成职业病,做官做惯的人动辄打官腔,他的意识已构成了心理行为。又比如学佛的人动不动就阿弥陀佛,这也是意识形态构成的习惯性。
这里讲恒行,心理行为经常有依止性,就是意识的作用。六识身就是前五识起意识分别,它无间灭,像流水一样。
什么叫“识”?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任何事一到你面前,不须用心判别,你就很清楚知道了,这是识的作用,弥勒菩萨分析得非常精详。当我们一打坐,腿刚盘起来的一刹那,心念很清净,不久就不安祥了,在自己里头做起功夫来,这个做功夫就是心的作用,是阿赖耶识种性的功能,要认清楚。
么是意的作用呢?觉得妄念清净了,晓得那一念清净的那一点作用,就是意的作用,它是无间灭的,一个个波浪很密切的接上来,自己并不知道,所以做不到能断金刚般若。此时我们的识在哪里呢?腿一盘,一刹那间很清净,心的作用来了,心自然而然会接受这个境界,会认可这个境界,去设法保持着。心和意都来了,然后还有个作用,识也就在这儿;这一下很清净——这就是识。学禅不通教理,“心”、“意”、“识”分不清楚,认为静坐好就是功夫,实际上,教理通了以后就知道,静坐得再好,也还是在意识状态。这三点要认清楚,佛经里头宝贝实在太多了。
次随顺功用为先,身语业风转故,我们讲话,我们的身体作用,就是这股气的作用。这股气是根据道家的说法讲的,以佛家来说叫“业风”。这是业力所生,是四大风力的关系,所以身业、语业就是这个风。儒家讲:学问之道在变化气质,气质是实际的东西,不是空洞的理论。换句话说,学问修养高了,生理都会转变的,一步有一步的效验,一步有一步的征候,这是无法自欺的。
第十九讲
内容提要
第一障碍——身见
色身转变
不是绝对的时间
三灾与修持
四大种与色法
相续心
四禅八定和精气神
善人的凡夫禅
轻定、定、非定
我们的课程现在已进行到第二个纲目:修证的法门,现在还在继续。
看了大家笔记后,发觉大家仍没有把握到重点。要想以心地法门修证,进而就是菩提正觉的话,最大的障碍是身见。
佛教尽管讲四大皆空,那是对于小乘不了义教而言;在了义教来讲,是心物一元的。我们整个的色身四大,是由一念的业力所构成。首先,修证之所达不到功效,是因为转不了业力所构成的色身,因此做不到无妄念。纵然有一点点清净,不过是第六意识偶然的,暂时的一种固执所造成的现象,不是究竟。大概到目前为止,重点还在这里转。
圆觉经的几句话,对于修持非常重要,是走大乘最好的路线,也是最难的: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在任何时间常不起妄念,如果你能狂性顿歇,歇即菩提就成功了。但是怎么叫作不起妄念?如果一个人没有妄念,什么念都不起,完全象木头一样,也并不是佛道。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对于自然来的妄想,并不勉强用个方法加以息灭,如果对于自然来的思想,想个方法加以灭除,这个加以灭除的方法,也是妄念;如果不加息灭的话,自然就清净了。
所以再进一步告诉你,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做功夫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对妄想境加以了知,尤其是学佛有一点基础的人,妄念一起就怕,然后拼命想办法除妄念,统统在了知的阶段。其实那个明明了了知道的,也是个大妄念,所以佛告诉我们: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自然而来的,会自然而去。
最后一句话,佛告诉我们: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假定我们到了无了知,明明了了都没有了,寂灭了,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到了这样境界,就不必要自寻烦恼,不要再自问这个对不对?或怕大概是顽空吧!最好不要再起分别。
还有一个重点:知幻即离,不作方便,一切妄念都是幻想,当你知道是幻想,那个幻想已走了,不要另外用个方法,如观想啦、炼气啦等等,去除那个幻想,那些方法也是幻。为什么?因为做功夫才有,不做就没有,所以是靠不住的。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知道是妄念,妄念早跑了,这中间再不必加一点,不增不减,那个寂灭清净同觉性。这里头没有初地、二地、初禅、二禅之分,把这个认识清楚就好办了。
真的认识清楚了这个,或者稍稍有点见地的人,悟后正好起修,才算是真正在修行。所以五祖对六祖说:不见本性,修法无益。
大家做功夫修持不能得定,第一个障碍就是身见;第二个障碍是见地不清楚。四大色身也就是一念,色身不能转化,自然不能成就,这就是讨论的问题。
现在来看瑜伽师地论卷二,本地分中意地二之二:
又羯罗蓝渐增长时,名之与色,平等增长,俱渐广大。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应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由水界故,摄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坚鞭。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
羯罗蓝就是胎儿入胎,在十二因缘就是“名”——胎儿,“色”呢?指地水火风所构成。平等增长,俱渐广大,胎儿由地水火风的成分,平衡成长。
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依靠母体的胎儿,九个多月后,圆满了,生下来。
应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由水界故,摄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坚鞭。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这是讲四大的构成。
楞严经最后有一句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生命是初的来源,是一念无明,一有生命以后,就分阴阳,就是心与身。现在要“灭”,要回转来成道,要得寂灭之果,先要除掉四大色身的障碍,才能谈得上。
要如何除色呢?先认识色的成长,从婴儿在胎中的成长说起。物理世界整个都是地大,人的细胞、筋骨等是地大的作用;津液、口水、荷尔蒙等是水大。比如我们靠血液的循环而维持生命,这就是水大。平衡就没病,不平衡就有病。由火界故,由于火力、热力维系着、长养着我们的生命功能,成熟坚鞭,讲胎儿坚固起来,构成了形体。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风大,我们能否得定,第一要件是先得轻安,轻安的相反就是粗重。我们做功夫感觉气脉在流动,就是在粗重中,真正气脉通了,就达到全体轻安,也自然忘身了。虽然有四大身体存在,却一点障碍感都没有。关键就在风大,风大最重要。
若有情数,时无决定,时间没有绝对的,比如显教说凡夫要想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决不承认有即身成佛之说。而密宗和禅宗,并不管劫数的问题。楞伽经说:劫数无定,十地的程序也无定;瑜伽师地论则说:时无决定。劫数不是固定的,比如我们在受苦受难时,一秒钟觉得像一百年一样;在快乐安详中,一天像一秒般过去了。所以者何?由彼造作种种业故,时间是唯心的,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星球,每一类众生,根据业力,对时间长短的感受,都是不相同的。
我们学佛修道,都是以世法的心态来处理出世法。首先,打坐离不开时间观念,规定时间打坐,被时间限制得死死的。如果功夫做得好一点,晚上却睡不着,就想:唉!失眠了。脱离不了世间的时间、空间、生活观念,这怎么能修道呢?这些都是业力,业力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