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和生命-第4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含有自我实现的含义。自我实现的英文解释是self…actualization。《洞察未来》这本书对“自我实现”的解释是:一个人成长的顶峰期,这时,我们已摆脱由基本需求和匮乏性动机带来的忧患。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不是终点,而是完成充分发展的一种动力和渴望。同时也是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程度上发掘自身潜在的天赋能力和趋势的一个过程。虽然我们都有这个动力,但我们也有对成长的恐惧'3'。 其实,自始自终,马斯洛也没有对“自我实现”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中国最著名的马斯洛心理学研究专家,有“中国的马斯洛”之称的许金声先生认为:所谓自我实现,简单说来就是在对环境积极适应的前提下,个体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个体人生价值的充分实现,并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社会。'4'

  马斯洛认为,传统心理学都是致力于研究人类中那些蒙昧的、消极的、病态的和兽性的方面。由于他们在心理学上强调研究残缺个体,所以只能形成一种“残缺”心理学。他认为弗洛伊德和弗洛姆只研究神经病人和精神病人这些不正常的人,只重视人的“病态”方面,而无视人的伟大力量和优良品质。马斯洛反对这样的心理学,反对这样的人格理论,他认为很有必要创建一种比较全面的人格理论,来发现人类固有的善良的价值,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服务。'5 ' 这一全新的理论就是自我实现。也正是因此,自我实现理论从一个积极、乐观的视角来审视人性中的“善”。由于这种理论中蕴涵的乐观,很多人认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尽管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但在相当程度上受了东方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的影响'6'。

  自我实现其实是引导人们如何“做人”的理论,旨在内在人格的构建。但是中国的“做人”侧重于人际关系学,如此“做人”之结果,不仅仅丢弃了“自由、独立”,而且也丢弃了真诚。自我实现则侧重研究:一个人如何从“个体”成长为“主体”。“个体”侧重于一个生物学概念,而“主体”侧重于一个文化学、哲学上的概念,它是指具有某种价值内存的理想人格存在。要想实现这种成长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自由选择,二是独立担当。自由选择的动力来自于自我体认,也就是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在社会之中扮演的角色与自我情感价值融合而一,这样就真正拥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也就真正成为了自我'7'。独立担当则是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实现的,自己不在是机械地趋同于现实生活,也不是舍己地主动适应社会,不再逃避内心的价值取向。努力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在乎的是自己心里在想什么,这近乎旦丁的“走自己的路”。

  二:为什么当代大学生没有做到自我实现

  要想做到自我实现必先认识自己,或者说是寻找自己。当今的大学生一般都能流利地说出他们应该需要的东西--成功地获得大学学位、找到一个工作、恋爱、结婚、供养家庭――但很快连他们自己也明白:他们所谈论的这一切乃是他人、是父母、教授、上司、老师期待他们做的,而不是他们自己所希望得到的'8'。罗洛·;梅在《人寻找自己》一书,空洞的人这一章节中,对此有深刻的阐述。“无聊”、“郁闷”、“寂寞”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口头语,他们迫于就业和前途的压力,迫于父母的压力,往往一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关心考研和就业问题。很少有人能够扪心无愧地说出自己真正想要的追求,往往是跟着别人的脚步,或者采取逃避的态度,不去想,不去管,大学生活一混而过,到了毕业的时候又后悔莫及。这些人都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更不用说要他们做到自我实现,因为他们无法对自己做一个正确地人生价值定位。我认为当今大学生的这种心理便是一种逃避、一种失去自我的自动适应。

  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曾是马斯洛的导师)曾对这种逃避的心理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人有对自由的需要,一种具有维持自我的独立而不为他人或社会所融合的自恋性。现代的人摆脱了原始社会关系的束缚获得了解放,但人和其社会成员隔离开来,人孤独无助,总感到一种不可驾驭的力量在威胁着他。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逃避这种自由'9'。这种逃避的心理机制分为三种:集权主义,破坏性和舍己的自动适应(又译作机械趋同)。其中舍己的自动适应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采取的方法。个体完全按照现存社会模式所要求的那种社会性格来塑造自己,他和周围其他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他已溶入了人群之中,和他们完全容为一体,因而不再感到孤独和威胁,这种心理机制相当于动物的保护色,人们和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但个体付出的代价是:丧失了他的自我。马斯洛在自我实现理论中对这种心理机制的分析便是“约拿情结”,是根据圣经中的人物约拿提出的一个独特的概念。他认为,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理解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人们不仅仅惧怕自己身上的最坏的东西,也惧怕最好的东西,逃避自己的内心,不敢面对,或者是不敢面对社会人士对自己的评价'10'。中国人自古便有这种传统观念,中庸思想便是最好的典范。而如今,这种中庸思想在大学生身上的演变便是:凡事都“混”,“混到毕业再说吧”,没有自己的主见,说话夸夸其谈,但很多情况下都是在贫嘴,没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虚假的内心,便表现出很有才华、很有口才的模样。对待学业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很多人考研也仅仅害怕本科生找工作的困难,而且很少有人对自己的学业没有很大的兴趣,凑合着学吧,“毕业了学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够用到”,有时对其他专业很感兴趣,但是迫于就业、父母的压力,也没有勇气去尝试。很多人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但是却考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仅仅是因为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余地,即使是有,也没有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定位,不敢去面对。跟着大多数人的脚步,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实现的什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大学生的这种舍己的自动适应的心理状态。

  另外,现代人不能做到自我实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孤独感。特别是大学生,他们对自身现实的大部分感觉都是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自身的现实感已完全取决于他人,因而就担心如果没有这种对他人的依赖,就会失去对自身存在的感觉。他们觉得自己会因此而“消散”,就像水在沙漠中流失一样。许多人像盲人一样,他们在生活中摸索自己的道路,只能借助于不断地触摸他人。他们孤独、焦虑,是因为不知道该扮演什么角色,该追求和相信什么样的处世原则。这种潜意识的逃避和内心的孤独使得他们的取向有所变化:他们接受观念,而不是生产观念;让他们自己发表意见,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让其他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而他们自己则不愿为此而费一点力。弗洛姆曾把这类人称作“寄生型”或“接受型”。

  还有,就是对待感情的问题。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中,爱的需要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11'。《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自我实现者的爱情”一部分中,曾这样描述爱情关系:良好的爱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所谓需求的认同,或者说将两个人的基本需要的诸多层次融合为一个单一的层次。其结果就是一个人可以感觉到另一个人的需要,如同是他自己的需要一样,同时,他也感觉到自己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属于另外一个人,从而自我得到扩大,同时囊括了两个人。为了某种心里目的,这两个人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也属于另外一个单一的单位,一个单一的人,一个单一的自我'12'。马斯洛研究的基础是健康的爱情关系。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爱情是怎样的呢?在谈恋爱方面,他们比以前更加现实了,尽管他们有强烈的感情上的需要,但由于很清楚自己前途未定,好些人往往只是想尝试一下自己的魅力,一旦满足了自尊需要,增加了信心,便激流勇退。所以有不少大学生感叹:现在的很少有真性情。这种对待感情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孤独与目标盲目,有时又想寻找一种心理依托,借助这种依托来达到自我实现。

  人就是人的自我,他有责任去实现自己的命运;而这反过来即意味着人必须自己为自己做出基本的选择。选择自己的自我和自己的存在的反面是什么呢?――选择不存在,即选择自杀。马斯洛在《选择自己的自我》一篇文章中说:维护人的自我与付出人的自我都是需要勇气的'13'。他肯定了人生存在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以及自己需要的勇气。当世人批判选择自杀的人是如何如何的不负责任时,心理学家却能从一个自杀者的内心去理解,去发现对活着的人有用的东西。但是当大学生中间自杀者越来越多时,人们在一味批判的同时,还应该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今的大学生越来越来不愿意去思考一些事情,不愿意去理智地分析,学业重的时候是一直在忙着学习、学习;闲来无聊时,宁愿打打游戏,也不愿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人生定位。不过毕竟是在大学里面,也要对父母家庭一个交待,很多人就会盲目地根从别人地脚步,尽量地考研究生,考G,考托。但是一旦面对毕业,他们的思想就会在现实的压力下全部暴露出来,特别是选择工作的那些人,他们害怕的不仅仅是自己缺乏工作经验,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害怕自己该如何选择,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对满足了父母的愿望。如果满足不了父母的愿望,就会自暴自弃。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能找到一个父母满意的工作而选择自杀的原因之一。我们不妨先看一下马斯洛在大学毕业时遇到的困难与自身的选择,1934年马斯洛获得博士学位,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的深渊,学书杰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再加上当时反犹太人的氛围,这使得他获得一个职位的可能尤其渺茫。面对这种困境,马斯洛在威斯康星的导师们甚至劝他合法地改掉亚伯拉罕的名字,换一个不带有犹太味的名字,对此,他断然拒绝。在走投无路,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中,马斯洛进去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学习,希望获得双博士,以增加就业机会。但仅过几个月,就因为不厌其烦而退学。他和妻子贝莎由于经济问题的困扰开始不断地吵嘴,两人地婚姻开始出现危机。但马斯洛一直在这种困境中寻求发展的机会。直到1935年夏天,终于在哥伦比亚教师学院争取到一个博士后的研究职位'14'。马斯洛的自身经历也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应准确给自己定位,应充满生存的勇气。

  当代大学生不得不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这种舍己的主动适应,增加了他们内心的孤独,也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感情问题。马斯洛在布鲁克林大学对学生做了很多的心理治疗工作,对于求助于他的学生,他并不仅限于调整他们去适应社会道德习俗,而是激发他们内心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包括个人的目标和抱负等等。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激发自身的目标和抱负,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给自己定位,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我实现。

  三:自我实现者的十五个特质

  自我实现者(self…actualized person),一个精神上健康、成熟、正在实现自我完善的个体。他的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因而为超越性需要所驱动,成为存在价值的积极追求者。这种类型的人有一些特征,包括创造力、睿智、情感的自发性、对某种职业的热忱等。'15'

  在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马斯洛已明确指出,“自我实现的人”是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他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一些著名人士或历史任务,还有他身边的人,以及一些大学生。前面已经讲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是从一个健康、积极、乐观的角度来研究人性,那么他所描述的自我实现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他认为自我实现者应具有的十五个特质(来自《自我实现的人》,其中有自己的整理和理解):

  1。       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加适意的关系

  辨别人格中的虚伪、欺骗、不诚实,以及大体正确和有效地识别他人的不寻常的能力;比其他人更正确地看出被隐藏和混淆的现实。

  2。       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

  相对地不受令人难以抬头的罪恶感、使人严重自卑的羞耻心、以及极为强烈的焦虑的影响;能够以一个人在接受自然的特性时所持有的那种毫不置疑的态度来接受脆弱、过失和弱点。

  3。       自发性;坦率;自然

  要实现真我需要内心相当的自由,行为也要率真自然;也较易超脱习俗或惯例的影响,而表现出纯真的天性。相反的特性则是处处防卫,不敢自我流露,并且经常惧怕他人的批评。

  4。       以问题为中心

  强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自身以外的问题上。自我实现者通常有一些人生的使命,一些有待完成的任务,一些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他们身外的问题。

  5。       超然独立的特性;离群独处的需要

  常常可以超然于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静,而不受那些在其他人那里会引起骚乱的事情的影响。

  6。       自主性;对于文化和环境的独立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

  较不受环境影响,面临挫折打击也能保持比较快乐且宁静的心情;依赖自己的潜能和资源来成长并发展,不需要他人的好评来支持自己。

  7。       欣赏的时时常新

  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的能力;对于同一件事物,能够一再欣赏而不觉厌烦;从自己拥有的、过去的成就中吸取灵感。

  8。       神秘体验;海洋感情

  这一点便是马斯洛在后来提出的高峰体验,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有相近之处。实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更高一层的达到忘我的精神境界。

  9。       社会感情

  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

  10。   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比一般人具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的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因此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

  11。   民主的性格结构

  为人比较谦虚,可以坦然与迥然相异的人交往和学习,对任何人都存有几分敬意,就只因为对方是人。

  12。   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

  有强烈的道德观念与确定的行为原则;是非与善恶观念比较清楚。

  13。   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自我实现者的幽默感不同于一般类型。因而,恶意的幽默、体现优越感的幽默、反禁忌性的幽默都不会使他们感到开心。他们在有意义的生活事情上找到幽默的题材。

  14。   创造力

  与天赋的创造力不同,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似乎与未失童贞的孩子们的天真的、普遍的创造力一脉相承,这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

  15。   对文化的抵抗

  虽然在多种方面与文化和睦相处,但在某种深刻的、意味深长的意义上抵制文化适应,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内在地超脱于包围着他们的文化。

  以上便是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者应具有的特质。从这些特质来判断,几乎没有人能够称得上是自我实现者,这种自我实现者只是完美个体的画像,即使马斯洛自己,也不能享有此荣誉。可是,当人们把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称作乌托邦式的言论时,当人们置疑自我实现的人太过完美时,马斯洛也开始自我反思,在他生命的最后,他更加意识到,任何关于人性的理论都应该承认我们自身的不完善性,但也不要限于绝望。马斯洛看到,即使是最优秀的人,包括他怀着崇敬心情研究了很长时间的自我实现的人,也同样是不完善的。于是他又提出了:自我实现者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他认为自我实现者也有罪恶感、焦虑、忧伤、自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即使是哲人、圣人也会不时流露出易怒、暴躁、乏味、自私、或沮丧等弱点'16'。马斯洛还告诫人们放弃对人性的幻想。这样,马斯洛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自我实现者,很多的伟人也便是自我实现者。但是,即使这样,能称得上是自我实现者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因为马斯洛在研究自我实现者之前便已声明是关于心里健康的研究,他所选取的实验对象都是心里健康的成功者。

  但是马斯洛在阐述自我实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