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和生命-第6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太阳系的人口将达到1亿亿左右(是今天地球上人口的200万

  倍),到那时,我们也许能够进行星际旅行,看到大批人出走到

  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上去。'3'

  这种扩张主义对人类来说,将充满新的胜利和新的问题。人

  类将面对迄今只有科幻小说家想象和研究过的进退维谷的处境。

  这些令人左右为难的现象将不在少数。

  在将近100万年的时间里,在地球上始终只有一个人类。但

  是,当我们迎来下一次技术上的飞跃,创造出一个真正的太空时

  代的时候(也许是我们浮出海洋上岸以来最大的一步),将会进

  化出新的人种——在遥远的星球上诞生,从未到过地球的人类。

  这些“火星人”可能是我们最早对面相遇的外星人。但是这可能

  吗?人类怎么会独立于地球之外呢?无论出于探索或者商业的动

  机,我们难道不是带着某种“使命”才去出游的吗?

  当然,这在短期内确实如此。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所有的空

  间探索仍将留在一些先驱者的手中。火星和木星的卫星将成为新

  的西部地区,由那些在地球上各个角落安家落户的勇敢者的后代

  殖民。但是,当欧洲人把新世界变为殖民地以后发生了什么呢?

  不出几代人,当年为躲避英国教祸而到美国普里茅斯创立殖民地

  的新教徒的后裔参加了独立战争。美国人所以没有演变成新的人

  种,是因为美洲大陆的环境几乎与欧洲大陆相同;而且虽然新旧

  大陆之间的运输困难重重,相对于行星际旅行而言却是简单而又

  切实可行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剧情搬到未来,那时火星就是真正

  的新世界,而一代又一代火星人生息繁衍在另一颗行星上。显而

  易见,相似之处被打破了,人类将分成地球上的人和不断增加的

  地外人种。

  渐渐地,那些在其他星球上建造了永久性家园的人的后代将

  会进化,变得更能适应他们那个世界的自然环境。祖先是地球人

  的未来火星人的肺将更加有效,他们也许会不必完全依赖背在身

  后的氧气罐。他们还会形成能够适应严寒和抵御在几乎没有大气

  的火星表面受到的强烈辐射的身体机制。

  如果这些火星人到地球旅行,他们会觉得地球的环境几乎不

  堪忍受,就好像我们到火星上去那样。地球的引力比火星的引力

  强得多,所以这些火星来客会感觉非常沉重吃力。对他们而言,

  空气里的氧气过于丰富,地球上的大多数地方则热得难以忍受。

  这种差异完全可能是行星际旅行的结果,事情还有另一种可

  能——我们最终能够使其他行星变得跟地球差不多。这个过程称

  为“地球化”。虽然改变整个行星的想法听上去简直就是天方夜

  谭,许多科学家却很认真地考虑这种想法。

  火星地球化被视为这种想法的标准模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为火星提供一个大气层,而这反过来可以提升火星表面温度。

  理论上说,这时自然触发机制将使这颗行星产生跟我们差不多的、

  稳定的、自我维系的生态系统。赞同这种想法的人包括目光远大

  的思想家克拉克(Arthur C.Clark),他写了一本书专门讨论

  这个问题,书名叫《奥林匹斯山积雪》;包括盖亚原理的创始人

  洛夫罗克;还有已故的萨根在其力作和电视连续剧《宇宙》里,

  比较详细地考虑了这个问题。这种想法还赢得了几位杰出的生物

  学家和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空间工程师的支持。

  不用说,地球化所要求的技术远非我们今天能够达到,但它

  们也并非超出我们的想象。严格说来,这些想法所涉及的概念与

  物理学的原理并不相悖。地球化也许现在还行不通,但它肯定是

  切实可行的,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一种能使这个看上去不可能的事得以顺利完成的方法,是用

  碳(煤烟)覆盖火星的大部分地区。火星的表面已经比较暗黑,

  它表面反射的光大部分来自极区的冰冠。如果在上面覆盖一层薄

  薄的碳,据计算重量为几百万吨,就可以创造出双重效果,升高

  温度和从极区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可能还有水)。

  几百万吨碳是相当大的数量,可是在火星上空的轨道中早已

  有丰富的碳资源。火星有两颗小小的卫星。其中的火卫二含有几

  十亿吨碳,因此,原则上讲,要覆盖火星极区的冰冠相对来说应

  该比较容易。

  另一种建议是在轨道上放置巨大的反射镜,大小相当于整个

  火星的表面面积。这个想法看上去似乎不可能做到,其实镜子只

  需几个原子那么厚,也许可以用特殊制备的金属箔制成。它们的

  作用是使到达火星表面的太阳辐射量翻倍,并相应地升高火星表

  面的平均温度。

  还有一种想法是使火卫一引发某种特殊的“慢燃烧”。它能

  够产生的热量大约等于从太阳到达火星表面的热量的1/10。经

  过几个世纪,火星的温度可能升高到接近地球的平均大气温度。

  虽然这些系统将能提供合适的表面温度,但是还必须采用其

  他技术以提供可以呼吸的大气。目前,火星大气的氧浓度约为人

  类探险者能自由舒适地走动和工作所需的1/100左右。要创造大

  气,必须在火星引力场的范围内找到和捕获几十亿吨的氧和氮。

  在火星表面下或许存在着大量的水,但是即使将它释出变成

  氧和氢,那么最乐观的估计也只能提供所需的氧的一小部分。自

  由氧可能曾经在火星上很丰富,可它们大多在很久以前就被俘获

  变成土壤中的碳酸盐和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了。虽然很难将它们

  释放出来,但有一种很激进的提议试图用几百万颗高效热核弹来

  释放所需的氧。这么做并非易事,特别是如果考虑到等这个计划

  能够付诸实施的时候,居住在火星上的人口已经相当多了。

  一个看来似乎很妙的办法是把气体带到火星上去。这可以通

  过捕获一颗小行星来实现。有许多小行星都含有巨量冰冻的水。

  小行星被导人适宜的轨道后,将进人火星大气层碎裂,并化作冰

  块撒落在火星表面。冰块蒸发,然后分解产生氢和氧。另一个想

  法是把一颗彗星(主要也由冰构成)导人轨道,让它缓慢地下降

  进人大气层,在那里瓦解。

  这些想法看上去纯粹是科学幻想,就目前而言,也确实如此。

  但是整个原理还是符合物理学定律的,仅仅是个范围的问题。要

  使一颗行星的环境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需要的技术,也许

  在未来几千年才能达到。真正付诸行动以后,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才能实现这样的变化。可是有朝一日,如果我们希望如此的话,

  火星将会是一个碧绿苍翠的世界,就像我们地球现在一样。人类

  和“火星人类”(Martian Humans)将在田野上漫步,在河流中

  荡桨。这些田野和河流全是由于人类(我们的后代)的介入而创

  造出来的。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我们也在穿越田野,胜过河流,

  它们说不准也是由与我们差别不大的生物“播种”,并步入自我

  维系之路的。

  ____________

  ①原文如此,其实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最大距离可达约2.5亿

  英里(4亿千米)。——译者

  ②火星的近日距(最接近太阳时的距离)等于1.28亿英里

  (2.07亿千米);远日距(距离太阳最远时的距离)为1.54亿

  英里(2.49亿千米)。地球的轨道几乎是圆的,地球到太阳距

  离的平均值为0.93亿英里(约15亿千米),上下浮动仅为150万

  英里(约240万千米)。

  第八章  我们会抵达恒星吗?

  “太空茫茫,横无际涯。你简直无法想象它多么

  辽阔,巨大,浩瀚。你会认为成为化学家要走过一段

  漫长的道路,与太空相比,这太微不足道了。”

  ——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

  《搭车人银河系指南》

  宇宙茫茫,浩瀚无垠。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根本无法去

  想象宇宙究竟有多大。许多人混淆了行星际距离、恒星之间的距

  离,他们无法想象星系之间难以想象的间距。

  评论员们经常把我们太阳系称做“外层空间”。这种说法实

  际上是荒谬的。顾名思义,我们的太阳系是当地的一个行星家族。

  它所有的行星都在不同的距离上环绕太阳转动。水星最靠近太阳,

  平均距离为4500万千米,冥王星离太阳最远,距离太阳大约d亿

  千米。①地球,还有水星、金星和火星被称做内层行星,而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称为外层行星。

  现在,说起上亿千米令人咋舌。这种距离对我们今日而言确

  实相当惊人。其实,我们太阳系的大小与星际旅行的距离相比实

  在是微不足道。让我们作个比拟。设想一个气泡,比方说,直径

  3~ 4厘米。再想象这个气泡是一群微小生物的家,它们就生长死

  亡在这个气泡里。现在假想这个气泡随溪水流人河流再汇人大海,

  最后落在太平洋当中。这就好比我们太阳系的大小(气泡)在我

  们这个星系——银河系(整个太平洋)里的情况。现在再来想象

  那些小得难以置信的生物(它们的整个太阳系就在气泡里面),

  正试图抵达大洋里某个地方的另一个气泡,比方说,距离它5千

  米以外。这就相当于我们旅行到距离最近的恒星那儿去,它距离

  我们地球大约4光年。

  这个类比旨在说明恒星之间的距离要比行星之间的距离大得

  多。星系之间,进而是星系家族(或者星系团)之间的间隔,乃

  至整个宇宙的规模,按比例而言更是巨大无比。

  星际旅行(我们极有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主

  要问题在于距离、时间和能源。由于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得难以想

  象,星际旅行所需的时间相应地就很长久,任何可望克服这一限

  制的系统都需要对我们而言大得切实际的巨额能量。

  问题始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它发表于1905年,当时爱

  因斯坦正在位于伯尔尼的瑞士专利局工作。狭义相对论引用了两

  个早已公认的科学原理,得出了另外一个原理。这个原理被许多

  科学家和不是科学家的人认为是整个科学世界里最不可思议的创

  见。

  这些原理的第一条来自牛顿的研究成果。牛顿在17世纪80年

  代证明,对任何相对于另一观测者作匀速运动的观测者来说,物

  理定律相同。因此,如果一辆汽车里的司机和乘客在另一辆车旁

  行驶(或者相对行驶),两辆车都以均匀的速度前行,那么两辆

  车里的司机和乘客所见的宇宙运动变化的方式便彼此相同。这看

  似浅显,却包含了重要的结果。

  图14 天文学中的“大小顺序”:从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到尚

  未观测到的宇宙极限。

  第二个事实是在比较近的时间得出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始

  终保持不变。这个速度用符号“c”来表示,等于每小时10亿千

  米有余。更为重要的是,它与观测者的速度无关。

  根据常识,如果飞船A以0.75c的速度朝一个方向运动,飞

  船B从对面方向飞来,速度也是0.75c,那么它们的相对速度应

  为1.5c。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根据爱因斯坦的公式,两艘飞

  船上的人会看见对面的飞船,但速度不是光速的1。 5倍而是略小

  于1c(确切地说应为0.96c)。

  这一令人吃惊的结果是:如果c是常数,那么时间和空间必

  须是相对的。换言之,如果飞船A和飞船B上的乘客看见光以恒速

  从对面传来,不管他们自己的飞船速度快慢如何,他们必须用不

  同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因此,当他们飞行速度加快时,时间减

  缓了。此外,由于距离、时间和速度全是互相关联的,所以如果

  时间减慢,那么距离的特性对飞行速度不同的观测者来说不可能

  相同。换言之,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改变时间,那么按照逻辑

  推理,测量结果也必然会改变。旅行速度越快,距离就变得越短

  ——1米的长度将根据观测者的速度而变化。观测者运动的速度

  越快,距离就越短。最后,观测者运动的速度越快,他的质量就

  变得越大。

  所有这些的最终结果是:如果观测者能够以光速旅行,他们

  就会经历三件事——时间变慢到停滞,他们缩小到没有了,而他

  们的质量却变得无穷大!

  这决不是疯狂的理论或者没有丝毫根据的伪妄之说。爱因斯

  坦的狭义相对论自1905年以来,已经被成千上万次实验所证实。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以前没有人想到这个呢?为什么牛顿没有认

  识到爱因斯坦推论出来的原理呢?也许,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在

  高速路上行进时,爷爷怎么没有突然变得像大象那么重,当人们

  站在路旁或以不同的速度运动时,大家的手表怎么始终显示同样

  的时间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于它们与速度的大小有关。我们之所以在

  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是因为运动的速度还不够快。

  如果牛顿想到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的话,他也许在17世纪就推

  论出相对论了。但是,当时连光速的大小也不知道,所以我认为

  牛顿是可以原谅的。

  最近在一艘飞船上进行的一项实验说明了狭义相对论的结果,

  显示当速度较慢时这种效应多么微小。即使以每秒钟5英里(约8

  千米)这样不算很慢的速度在轨道上旅行,飞船上钟摆的节律也

  仅比地球上的钟慢不到千万分之一秒。

  我们目前能够达到最接近光速的速度,不是用像宇宙飞船这

  样庞大的物体得到的,而是用单个基本粒子获得的。在日内瓦附

  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芝加哥的费米实验室的巨大粒子加速器

  里,将亚原子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结果发现它们的质量增加恰

  如爱因斯坦的计算推测的那么大。

  所以,爱因斯坦的这条定律,即没有任何物体能以光速旅行

  乃是无可辩驳的法则——它是我们宇宙中的活生生的事实。因此,

  我们有朝一日有望飞越星际距离的方法,要么是以与爱因斯坦的

  理论不相冲突的速度旅行,要么发明某种绕过相对论而又不破坏

  其法则的巧妙旅行方法——人类在过去已证明自己擅长于此。

  首先,我们考虑一下我们有朝一日能够以亚光速在恒星之间

  旅行。

  在一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可能性一直是科幻小说的

  主题之一。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考虑这种可能性。

  对于大多数航天工程师和空间科学家来说,这是我们或宇宙中可

  能存在的任何其他文明能够跨越星际距离的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

  所有常规的空间推进系统(这里我指的是不利用空间本身的

  某些奇异特性——诸如卷曲或蛀洞——的发动机),必须符合牛

  顿的第三运动定律。这条定律是:“所有的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在这方面,飞船与喷气式飞机

  或气垫船没什么两样。喷气机尾部喷射燃气,推动飞机往前进——原理很简单。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地外文明探秘(2)

  

  对星际探索者来说,困难不在于这一系统本身,

  而是一个量值问题。要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抵达最近的恒星,飞

  船必须由一个强大的装置提供必要的加速度。

  迄今为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