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陀那………因緣……此經如諸弟子菩薩有曾受訶因緣不去
          │                      問疾是也
十二分教─┼─阿波陀那……譬喻……此經散見各品、如夢幻泡等喻、若日
          │                      月豈不淨也等
          ├─伊帝目多伽…本事……指佛說他人夙生事、此經如說維摩詰
          │                      由妙喜世界來生此等
小乘  除方├─闍陀那………本生……指佛說自己夙生事、此經如法供養品
      廣授│                      佛說月蓋王子是
          ├─毗佛略………方廣……指文義豐富名理深閎也、本經當全屬
九部  記自│                      此
      說三├─阿浮陀達磨…未有……本經從佛合蓋現土、法會眾屢歎未曾
          │                      有、皆屬乎此
          └─優波提舍……論議……本經若文殊師利與維摩詰之問答、即
                                  為論議


此之十二分教,猶文章體例也。有單就文字名句之異而為區別者,如云有韻文
、無韻文、駢文、散文者是。此中法本、重頌、孤起頌三,是也。其餘皆就文義以  
為之區別者,今不事詳論焉。要之、從一佛教而起分別,分別之極還一佛教,統不
離乎佛教是也。
七、乘分別 乘者、指能用此道法,咻d有情至於所願至地而後。然則從因致
果,皆得言乘。雖行十惡、五逆至於地獄,亦得謂之地獄乘也。然至於三惡趣,非
有情之所願。從其所願者以言之,分別如下:──

                ┌─人 
                ├─天
        五 乘─┼─聲聞
                ├─緣覺
                └─菩薩………本經正屬乎此、亦得旁通前之四種、遍為世出世間
                              諸善因果
                ┌─聲聞
            ├─緣覺
        四  乘─┼─菩薩………此開菩薩乘因果為二、地前為菩薩乘、此上為佛乘
                │            、本經正屬此二
                └─佛
                ┌─聲聞乘
        三  乘─┼─緣覺乘
                └─菩薩乘………本經屬此可知
                ┌─大乘……本經屬之  
        二  乘─┤
                └─小乘
        一 乘……  佛乘

於一佛乘,開說為三、為五、乃至為無量無數之乘,而是三乘、五乘、乃至無
量無數之乘,必竟唯一佛乘。無不從此法界流出,無不還歸於此法界。無不流出於

此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亦無不還歸於此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也。
分別且止。願施有緣眾,共修淨佛國!
(裕б唬┐髱熿吨v次,手編講義,臨時印發,後定名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
解脫經釋。時黃崗王黻彞、湘潭黎逦酰牬渭o述口義,名維摩
詰經紀聞,載於海刊第一卷。今合編為一部,因改為『經釋會紀
聞』。
(裕Ф┓步涐屧模瞎谝会屪郑患o聞則加一紀字以別之。


維摩詰經別記
          ──十三年七月在泰縣光孝寺講

   一  明經緣起
    二  佛國品記
    三  方便品記
    四  弟子品記
    五  菩薩品記
    六  問疾品記
    七  不二門品記

今日因本寺培和尚之請,得與諸山長老縉紳先生及清信士女等談論佛法。夫佛法
離四句,絕百非,超過尋伺,言語道斷,不可思,不可議,微遠幽深,不可摩樱
何可得而說!即此一經,亦明不可思議解脫經:理絕名相,體融言思,如何以有言有
思詮表不可思議法!但有四悉檀因緣故,可得而說。

一  明經緣起
所謂法不孤起,仗因托緣而起。此名句文聲,其所由起之因緣,亦名來意。此經
緣起,由種種因緣而成,通諸所說之法界法爾如是緣起,諸佛本願力緣起,眾生根熟
緣起。茲略作四種,解釋本經緣起:──
甲、為導居士學佛故說此經  天台宗判教,釋此經為彈偏斥小,歎大褒圓;使二
乘之流,恥小慕大,回小向大為正義。然本經要點,尚不在此。因佛初在鹿野苑轉四諦
法輪,先度五比丘,後出家者,豈唯恆河沙數,皆得悟妙理、證勝果。在小乘,現生
不出家行比丘法,不能成阿羅漢果;且文殊、彌勒等為菩薩上首,亦首先出家之眾。
於是在家居士唯生歎仰,不敢高攀出世三乘之法,咸懷絕分之想;以為出家方可證三
乘果。此尊極果,非在家所能期,是以生退屈心,修人天福。仰瞻出家,不啻霄壤之
隔。若果如是,豈釋尊徹底大悲之旨哉!淨名居士,窺破佛意,以大菩薩之本地,現
居士之身相,卟凰甲h之神通。說不思議之妙法。使在家善男信女,徹底了解,徹底

承當。如佛法圓融,具不可思議妙用。不離俗染而得拢牵觳簧饲模鹁M之
行,時時修習,深入佛慧。是為釋尊大悲心切,導居士學佛,為本經緣起一。
乙、為飭聲聞回心故說此經  聲聞之人,聞佛名句文聲教理,依教起行,而契證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果。在小乘之輩,唯此為足;在釋尊則未到法華
,本懷未暢。故首先便假維摩居士呵斥諸大弟子,空其所執,絕其所依,使其向大;
知聲聞極果尚非究竟,益勸精進,求大菩提。經中若弟子品舍利弗等,廣述被呵斥因
緣;又室中迦葉等自悲焦芽敗種,深慕大乘。是皆由淨名居士與文殊菩薩說不思議妙
法,遂徹發二乘無上菩提之心。故飭聲聞回心,為本經緣起二。
丙、為證唯心淨土之實效故說此經  修種種行,皆成佛因。所得之果,不外乎正
報依報二種:正報果,即佛身;依報果,即佛土。三藏十二部,皆說從因至果,自凡
至拢瑹o非依得到佛果正報而論。如彌陀經說西方依正莊嚴,眾生依佛果土而往生。
本經則不然,說佛土依於眾生心。如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淨土。所以者何?

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眨娚》鹜痢D酥了哉吆危科兴_取於淨國,
皆為饒益眾生故。總說是心淨則土淨。如云:寶積!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
不諂眾生來生其國;乃至六波羅密、四無量心、四攝法、三十七道品,皆是菩薩淨土
云云。乃至云: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依此清淨法,修
清淨行,證清淨果;復以此清淨,清淨一切眾生。一眾生心清淨,即一眾生國土清淨
;一切眾生心清淨,即一切眾生國土清淨:一清淨一切清淨矣。平常所說唯心淨土、
自性彌陀等,今此經正明唯心淨土,始終一貫。菩薩共發菩提心,共修淨佛土,非捨
此取彼,有欣有厭者比。能依此清淨之行,必得此清淨之果,於是引起舍利弗之疑念
。經云:『爾時舍利弗,承佛神力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土淨,我世尊本為菩薩時,
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意,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
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
不見如來國土嚴淨,非如來咎;我此土淨而汝不見』』。乃至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

千大千世界,若千百千珍寶嚴飾。乃至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
唯然,世尊。證明世尊心淨土淨。我人凡夫妄見,故見娑婆世界為不淨;在佛正見,
即此娑婆是華藏界。如一寺然,上至和尚,下至清眾,皆淨修梵行,自淨其意,則一
寺淨。乃至推及國家社會皆然,均在人民心上淨穢之分耳。然欲求唯心淨土,心淨土
淨之實驗,其唯釋迦與維摩詰、文殊等大悲方便之示現乎!故證唯心淨土之實效,為
本經緣起之三。
丁、為在家菩薩模範故說此經  在家菩薩知佛可學,然學之之法,依何為模範?
是以維摩居士,現六度身,修六度行,為在家菩薩學佛之模範。故維摩居士,實為居
士中王。比年來,海內學佛男女居士,日見繁多,欲求模範,須效維摩因地中行,勤
修六度。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
有眷屬常樂遠離;乃至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然不可遽學果上,呵斥出家
弟子也,以上種種方便,皆在家居士修學唯一之模範。為本經緣起四。

依上四端可悉本經所說之來意矣。
二  佛國品記
無上正遍覺,即佛所得之果。經中寶積,是五百長者子中一代表。雖遇佛聞法,
發決定成佛之志願以趨向菩提為目的,但未知如何能得莊嚴佛國之方法。故佛為說隨
其心淨則佛土淨。心淨是因,佛土淨是果。然欲得淨佛土之果,須先淨眾生心為因;
要自心眾生心俱淨,然後方證佛國土淨。若眾心不淨,則佛國亦無清淨之理。蓋菩薩
發心修行,非為求自利,實乃唯為利他;故欲淨己心,當淨眾生之心。菩薩以眾生心
為心,儻眾生心不淨即自心不淨,淨佛國土之果,安從而得!維摩亦是五百長者子中
一人。佛國品,標寶積明本因。問疾品下,標淨名現不思議神通說不思議妙法,顯本
因修生妙行。凡菩薩修淨佛國土之因,總以眾生為緣。觀佛法、心法、眾生法,莫不
皆空。不離於空,還以空法教化眾生;故亦不離於眾生。
『直心』,是平面觀。直觀諸法實相,不見有虛偽謬妄之法;無所在而非實相,

無一法而非如如不動之體。『深心』,是立體觀。下觀一切眾生心具恆沙煩惱,出洠
苦海。上觀一切佛心具微妙功德相應真如;以觀佛功德之力,發起己心本具功德,滌
淨煩惱,得大菩提。『菩提心』,即大悲度眾生心。菩薩發心,直至成佛,其原始要
終,皆不離度眾生之大悲心。為求無上菩提甚深智慧故而救度眾生;得無上菩提甚深
智慧故而教化眾生;前因後果,總是大悲菩提心。
心淨土淨,理實無疑。二乘之人,法執未除,執佛心已淨而佛土亦應清淨;今娑
婆世界不淨若斯,抑釋迦世尊因地行菩薩道意未淨耶?然未淨者,必不得成佛;今釋
迦居然成佛,其意必淨可知。但此娑婆世界五濁如此,或心淨而土可不淨耶?然則心
淨土淨之說,等於子虛。故舍利弗於事實上生疑。故佛設喻:如盲者不見日月,非日
月咎,是盲者過;而眾生不見佛土嚴淨,非如來咎,是眾生過。
印度婆羅門教,執大地為梵天所造;基督、儒、回,執人為天帝配置。皆受制於
外,是以心向外馳,勞而忘返,故佛教呼之為外道。佛教謂天地萬物情器界等,隨心
所現。如現在之人,事不遂心,輒謂環境不佳,於是改造環境;不知境出於心,愈改
造者愈遠其本,事情愈壞。若依佛法,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但向內行,不於外求,
方是真正改造。
近年來中國天災人禍,慘不忍聞!推其原因,罔不由人心日趨於惡,作事日趨於
非。有此不善之因,所結知果,安望其美滿!本經是明證唯心淨土之實效,設一國人
民之心理一致改惡修善,則一國之內亦必隨之而善;天災人禍,自消滅於無形。乃至
推及五大洲,四天下,一大千世界,莫不隨眾生心淨而國土清淨。故淨心是淨國土之
實驗。即明此理,個個眾生各就本心上將國家世界淨土實驗出來。
福德智慧至極無盡之聚曰佛,能供養佛即是深植己心福德智慧之善本。
三  方便品記
眾生之身,是和合假相之一聚,由種種組織而成,非是固定之物。剎那變遷,生
滅不停。眾生妄見,不見己身如實之相,於是有我有人固定不移之體,不知眾法幻成

和合之假相。近觀自身,遠觀宇宙,大觀全球,細觀微塵;無非如眼有病,幻現空花
,虛假無實,才生即滅之法。因緣和合,眾法相續,則有身。因緣解散,眾法離滅,
則非身。執身為實有者,可恍然矣。
吾人發心修行,不可一定看自己是眾生、很低的,看佛是超過眾生、很高的;由
是生自卑之想,不起高遠之求。其實佛和眾生不過是程度的高下者而已,並無本伲
的不同,眾生皆本來是佛。能斷一切眾生根本之病,得一種和平安樂之身,就為佛。
凡學佛者要以發心為根本。不然,雖作種種善事,總是世間有漏福德之因;所得
之果,定是世間有漏之報。此因將世間看得太實。若能觀世間上至天國,下至地獄,
全體是空;於空性中,見佛真淨妙嚴之身,超過世間有漏依正因果,乃能發起菩提心
,淨修菩薩之行。無論作一渧一毫之善舉,均超過世間範圍,不可思量,始為成佛之
資糧。
四  弟子品記

華嚴經善財童子,參求善知識,以聞他所修善法門為自利。本經則不然,維摩居
士,以破諸大弟子之深執為自利。一則求人,一則教人,在他雖異,自利一也。
舍利弗已證阿羅漢果,智慧第一,受維摩之呵斥,云何不能加報一語?此乃如來
徹底大悲心!為引導居家士女無畏學佛故,加被維摩現功德智慧之身,卟凰甲h神通
辯才超過舍利弗等諸大弟子之上。諸弟子默受不報,皆含有無上大悲心,普導眾生
之本意。不獨能呵斥之維摩是慈悲,即諸大弟子被呵斥者,莫不從悲心中流出,故有
此一番不思議事。
夫說法者,當如諸法實相而說。云何實相?正如法華云:『諸法寂滅相,不可
以言宣』!凡有言語者,則落於兩邊。如言此是,必有彼非;有肯定必有否定為之對
待。故凡言語文字所及者,是一種抽象觀念,不得諸法實體。實相之法,法法實相,
非離法別覓實相;法法絕待,本無有生,亦無有滅。凡夫顛倒,執一切法為有為無,
為生為滅,為斷為常;然諸法實體,超過有無、生滅、斷常諸邊。說之為有,法體不

隨之而有;說之為無,法體不隨之而無。說之為生,法體不隨之而生;說之為滅,法
體不隨之而滅。說之為斷,法體不隨之而斷;說之為常,法體不隨之而常。法體本空
,不隨諸相而如諸相。何以故?諸法當體即是真如,諸法當體即是法界,舉一色香無
非中道。一攝一切,一切入一,圓融無礙,不可思議!說無可說,聽無可聽,無說無
示是名真說,無聽無聞是名真聽。如指標月,因指以見月,月在指外;依言顯如,因
言以會如,如非言中。是真法者,不執語言文字,由言說而達無言也。
 淨名居士,上求佛道以自利,下濟含識以利他。對於聲聞弟子,殷勤呵斥,對於
正遍覺者,推崇敬重。因菩薩所求之果是佛果,故於佛自然崇重。倘不敬奉於佛,則
菩薩所修之因謬,而菩提之果亦終莫得。如航大海,失其羅針,故菩薩時時念佛也。
 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生淨。眾生本空,因心而有。心不在內外中間,無有一
物可名心;心非見聞覺知所及而心亦非無。然則國土、眾生垢淨因心而有,曷從施設
?觀一切法,即平等無分別真如;一切眾生心相本來如此,無有垢淨。凡所有相,生
滅不住,剎那剎那,不斷如流水。

佛法化導世間,非要人人離俗出家,何執於形體;乃是化導各各不無之菩提心耳。
如富翁子,室有寶藏而不知,■竮辛苦,求營於外;若遇善士,指點室內固有家珍
,便是富人。眾生亦然。埋洠Ъ红‘,馳騁六道,雖知苦修行,不明苦之所因;倘一遇
佛,直指人心本來是佛,發菩提心,在家、出家均無不可。若能出生死煩惱之家,是
名真修行者,何喋喋於形服歟?
佛身廣大如虛空,平等遍法界。因眾智溁笊睿荒芤姺鸱ㄉ怼R源蟊娏Γ
出丈六金身,化導有緣。眾生有老病死之苦,故佛亦隨眾生之機,假現病相。使一切
眾生,了知五濁惡世不堪久住;佛身清淨,尚不免有病,況眾生不淨之埽酰§妒前l
精進心,求出離想。乃吾佛之方便,亦吾佛之大悲也。庸俗之流,豈足以語此!
五  菩薩品記
道場者何?即眾生心是也。心即是道場,凡從心所發之行,無非六度梵行。乃至

舉足下足,揚眉軒目,穿衣喫飯,迎賓接客,無一而非佛事,無一而離道場。凡夫眾
生不知道場在心,反於道場中迷惑顛倒,造業作惡,往來六道,受苦無量,良可悲也
!今因淨名開發眾生本有之道場,無論作何事,皆是修菩薩生,為成佛因。
六  問疾品記
維摩詰為諸大菩薩之代表。直心正念真如,親證平等實相;見得一切眾生心源,
具足恆沙煩惱,無量功德。故起方便教化,使一切眾生,除心源上之煩惱,顯心源上
之功德。然其為模範與標準者,須依已除已顯之佛。起廣大心,證如實相,則能依佛
功德為功德也。
文殊師利,此云妙吉祥。妙,乃諸法之實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