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的定义 作者:大江健三郎-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如此感觉,连自己都感到奇怪。这是他最后的,准确地说就是感到左下腹部受到来自背后
的什么东西狠狠地一击的瞬间之前的意识。
    使省三血肉模糊昏死过去倒在田地上的,是今天的敌人,这敌人直到昨天还是他的伙伴。
    从描写的背面使我意识到,身负重伤的菅野省三得到昨天的敌人今天成了伙伴的中国游
击队的救助而去了延安,这当然是这个场面的发展吧。不过使我感到,只从文字的叙述来看
就会意识到,转向以来,在沉默中活着,半是死人一般的菅野省三,能豁出一条命,下定决
心走向新生的行动,是因为有一个已经死去的女性那不为人们眼睛所见的光辉陪伴着他的缘
故。
    这女性名垂水多津枝,是一位有势力的政治家的女儿,她对于因为转向而身价大降的菅
野省三来说,现在已没有同他结婚的可能了,但是,他们仍然保持着亲如兄妹的关系。比他
小几岁的多津枝并没有因为受过左翼影响而被株连,也就是没有受到伤害,但是菅野省三却
被当作假转向者受到严厉批判。菅野曾经受到旧藩主后裔现在家主夫人的诱惑,多津枝以警
觉的目光望着他说了几句制止的话。总之,和他的关系亲逾骨肉。没过多久,多津枝和目的
在于搞政治联姻的财阀御曹司自由结婚了。但是这对她来说毫无矛盾,和御曹司的夫妇生活
之外,对于他却有发自内心的亲和力。此后多津枝由于对于时局的看法出言不慎,受到特高
警察①的责问,和丈夫一起逃往国外时途中遭逢坠机事故。她见到闻讯赶来的省三,将死之
际她说了这样的话:
    ①专门对付左翼思想的高级特务警察——译注。
    如果到了上海,我想从此以后一定要开创一个新世界,呶,开始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
活。那是什么样的生活,虽然我不知道,可是不管什么样的都行。反正和从前不一样就行。
我算装假装够了,真够了。实在是伤透了心,总那么没依没靠的。可是,要真想改变生活,
让他们毫不费事地抓起来扔进监狱,也许是一条更近的道。尽管如此,我还是弄虚作假地去
上海,飞机掉下来也罢,摔死也罢,都是当然的。只是我刚要重新生活的时候立刻就死,太
伤心了。
    为了追求新生刚刚迈出第一步就倒下去的这位女性形象,对于也是下定决心走向新生的
菅野省三——也可以说对于作者和读者的感动力——来说,成了他内心的胚胎,而且发展壮
大而把他本人也包括起来成为一体,因此也就理解他为什么冒着枪林弹雨狂奔了。还能够从
《迷路》找出一组这样的男女,也是男的念念不忘死去的女性形象而走向新生,这一组男女
和菅野与多津枝形成对照,可以这样说,作者为了使读者理解得深刻,预先作了周到的安排。
    这位女性的成长和垂水多津枝完全相反,她是在一个孤岛上长大,无父无母,当了护士
之后参加了运动,和房屋管理人更是运动活动家的木津正雄结了婚的阿节。木津也是一个转
向者,紧接着就成了一个满洲无赖①。他写给妻子阿节的信上居然说:“今天我和扼杀大杉
和伊藤野枝的那个人握手了②。”阿节没有料到别后的丈夫竟然干出这种事来而十分绝望,
她满怀着遗憾,为了保护秘密行动的重要人物果敢战斗,不幸以身殉职。在一场混战的现
场,阿节甘于被特高警察踩在脚下而让重要人物逃出魔掌的场面,难道不是描写日本女性的
最精采文章之一么?“……她被打得嘴唇出血,用权威者的口气对那位重要人物反复下命
令:‘给我走开!’”结果,阿节投身山谷而死。
    ①也称“满洲混混儿”,所谓浪人式的日本人去当时的我国东北,专干巧取豪夺、敲诈
勒索、白手捞钱的各类二流子式人物——译注。
    ②这里指的是同甘粕正彦握手。1923年9月,日本发生大地震,当时任宪兵大尉的
甘粕正彦竟然乘大震灾之机,残杀无政府主义者大杉荣、伊藤野枝等人。日本历史称之为
“甘粕正彦事件”。后来甘粕成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宠儿,任伪满映画协会理事长,实际
上却专干策划侵略中国的勾当。日本投降后自杀——译注。
    菅野省三对暂时回国的木津谈阿节死的意义时说:“如果让我坦率地说对那时的想象,
我以为阿节根本没有在乎她放走的那人是谁。她之所以被打得浑身是血,被特高的马靴踩在
脚下,并不是为了那个男的,而是为了你呀。她想即使自己被杀也得让你脱身。我相信,她
即使身陷绝境遗憾万千地走向死亡的弥留之际,她脑子里的形象只有你。”
    被征入伍而走向中国战场的省三,出乎想象在这里和木津重逢。省三的这位旧友向他表
示重新回到当初的立场上,贯彻初衷,阿节如果活着,一定承认现在的自己,和自己重新结
婚,并劝省三毫不迟疑地去延安。小说写道:“……木津伸臂抓住省三的手,他那苏格兰狗
一般细长而略黑的脸上,仿佛苏格兰狗保护它的主人时满怀绝对自信和爱情一般熠熠生辉。
他说:‘让我们彼此都按新章程重建自己!你就坚决地去吧’。”
    任何人都会从小说中一系列的描写中理解到:木津正雄的新生是死去的阿节的力量导致
的,菅野省三的新生则是死去的多津枝促成的。总而言之,菅野省三的“在这条命处于千钧
一发的时刻仍然有此感觉,连自己都感到奇怪”,看佛兰德派的画一般美丽风景的眼睛,也
可以说是和他同一化了,是从内心看外部世界的垂水多津枝的眼睛。野上弥生子的确是善于
把女性式的原理一般的力量变成构造性地表现的小说,我对于这一点深表敬意。
    我读到把埃札克·狄奈森的作品很好地翻译出来介绍给我国读者的女性的文章,她指
出,野上弥生子和狄奈森是同年出生的,我感到亲切的是,有人和我一样注意到这件事。狄
奈森除了有名的《非洲的日日》之外,还有把描写当地人们广为谈论的人物和插话的几个短
篇重新结成集子《草上的影子》,我很喜欢读它的英译本,而且把下面的一节同野上弥生子
联系起来思考过。(VintageBooks版)
    巴克利·柯尔和我,用我们伙伴的话来说,把社会地位与品格高尚明确区分开来,把凡
是我们知道的,不论是人还是动物,一概按此原理区分。我们把家畜定为有社会地位的,把
野生动物定为品格高尚的。我以为,前者的存在和特权,由它们和共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决
定,后者却是和神直接接触之中定下来的。
    对于野上弥生子这位挂着许许多多荣誉头衔的人,我认为与其把她定为
respectability(有社会地位)的人,毋宁定为decency(品格高尚)的人。她把女性之所
以为女性的巨大力量综合在一起,而且使人感到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于是引起人们思考
她,学习她,从而得到鼓励。她仿佛是显现神灵的一种灵物,走过了日本现代化的一百年,
以至今日,而且仍在继续写她的大作《森林》,我们无不以有这样的野上弥生子而自豪,而
感谢上苍。
    我是通过布莱克①研究家的卡斯琳·雷茵,才思考女性之所以为女性的力量所具有的智
慧与灵性,以及它的丰富程度与深度。在英国文坛上久负盛名美貌的女诗人雷茵,以她的自
传而独具魅力。不过我倒觉得1908年出生,在剑桥以及其他等处受过教育的雷茵,19
49年得到研究员职位之后,才从布莱克的研究中蒙受恩惠。大战结束,太平洋的北岸,野
上弥生子重新开始了自由的创作活动,大西洋的彼岸,雷茵开始了对布莱克的认真研究。布
莱克的诗的世界有一股勉励人们在萧条的时代结束之后走向“新时代”的力量。诺思罗
普·弗莱的带挑战性的布莱克研究,也是战后开始动笔写起来的。
    ①布莱克(Blake,william,1757—1827),英国诗人、画家。浪漫派的先
驱,具有朴素的感情、革命的社会批判、幻想的神秘主义。诗集有《无垢之歌》、《天堂与
地狱的结婚》。为但丁的《神曲》所作的插图也颇有名——译注。
    卡斯琳·雷茵的布莱克研究,在于发掘布莱克神话世界中和欧洲的秘教思想的传统有着
渊源很粗很深的根。从事布莱克研究的当然不止她一个人,但是,雷茵把布莱克的作品和各
种各样的笔记,以及在他的作品空白处写下许多话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的记述,从希腊的
古典文献到18、19世纪的书全读了,而且把布莱克所受影响的脉络作了梳理。她把称之
为预言诗的布莱克长诗中展现的神话世界并不和古典的教养、传统并加以结合的那恣意叙
述,视为他个人的倾向,认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艾略特更具有代表地位,本来他年
轻时曾否定叶芝,后来以前面引用的充满敬意的语言赞扬叶芝的一生,所以晚年对布莱克的
看法也许有所转变。……雷茵发现,布莱克因为翻译同时代的普拉尼斯特、托玛斯·梯拉的
作品,所以读了柏拉图①和普鲁泰纳斯②的书,而且对瑟典伯格和雅可布·伯麦也很崇敬,
从而找到布莱克创造神话世界基础的经纬,并且足以佐证。特别是对以后发现的布莱克的蛋
黄调和颜料的画《时间与空间之海》的新精神象征主义的解释,不愧是雷茵之作,极具综合
性的丰富与深广。本来,永远世界里的不死之生命,被加进本应死于柏拉图式洞穴的肉体之
中,错误的理性降在极其专横的地上。这样的人类,靠耶稣的“原罪”怎么能得救?对于只
是想有力的耶稣,人类一切都仿佛成了一个整体而被吸收在《最后的审判》。雷茵是把这样
大道理的布莱克神话世界同欧洲的传统结合起来解释的。必须附带提到,我自己的短篇系列
作《新人啊,醒悟吧》从雷茵对布莱克的理解直接受了很多影响。(“Blake and
Tradition”Bollingen Series)
    ①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弟子。持灵肉二
元论,认为灵魂不灭。著有《国家》、《法律》等等三十部之《对话录》——译注。
    ②蒲鲁泰纳斯(Plotin,公元204—270),出生于埃及的罗马哲学家,新柏拉图
学派的鼻祖——译注。
    卡斯琳·雷茵立足于对布莱克神话世界的洞察而强调的,是布莱克对于今天的意义。据
我的理解,那无非是布莱克乃“新时代”的预言者。本来,“新时代”一词,本来在布莱克
的预言诗《弥尔顿》的序文上业已出现过。我在自己的小说里以译文的形式引用了一节:
    Rouse up,o,Young Men of the New Age!set your foreheads against the
ignorant
    Hirelings!醒悟吧,啊,新时代的青年们!对于无知的雇佣兵们,你们要待之如兄
弟!因为我们的兵营、法庭、乃至大学,都有雇佣兵。如有可能,他们才是永远压制智慧之
战,使肉体之战长存的人们。
    所谓Corporeal war、肉体之战,即新理性者式的布莱克的基本思想,也就是以必死者
之精神保全肉体,以人之灵魂坠于现世之标准从事战斗。号召“新时代”的青年们脱离该标
准而战胜Mental War。面对如此未来的布莱克是如何构想他的“新时代”的?
    雷茵曾经把围绕这一课题,并且经过诸多考察的论文编在一起成集,题为《布莱克与
“新时代”》,不妨从这集子中引用几句。“十九世纪告终和我们这个世纪的前半部,并非
未来的物质主义者的世界秩序某一最终胜利的时代,而是可以看作构筑这个世界基础的假说
将要开始被推翻的时代。”这种假说的转换,才显现出“新时代”,雷茵就是这样让布莱克
承担起现代意义的。(George Allen&Unwin)
    上面的句子是从序文中引用的,序文把布莱克的先行者哲学家伯克利①的“新时代”观
和布莱克的“新时代”观作了对比论述,在总结性的论文结尾部分,雷茵是这么写的:
    布莱克不仅认为物质主义哲学是错的(和伯克利所想的一样),而且认为它是西欧文明
的,以及特别是英国的最大不幸和精神疾病的根源。但是他在他的预言诗里——瑟丁伯格的
或者叶芝的预言诗也莫不如此——难道就没有根据从伯克利到布莱克共有的传统教导“惟独
精神的东西才是现实的”这一观点显示“新时代”么?虽然存在物质主义露骨的称霸,但是
在这个世纪里,“心的事实”的支持者们不仅希求新的“水瓶座②的时代”启示录式的民众
运动,而且使人感到,更加意味深长的思想大多成为主题。”
    ①伯克利(GeorgeBerkeley,1685—1753),英国哲学家,爱尔兰出身的圣职
者。他认为“存在即感知”,外界的秩序和规律性的原因只能依赖于神。倡导主观的观念
论,主要著作为《人的知识的原理》——译注。
    ②水瓶座,也称水雍座,乃黄道上的第十二星座,在鹫座以东。古代罗马规定,太阳通
过此星座时(二月下旬)相当于雨季——译注。
    这就是说,所谓,“新时代”,也就是构想为从物质主义的世界观的错误解放人的时
代,雷茵的想法就是如此。布莱克事实上在预言诗里反复发出希望朝这个方向前进的呼声。
雷茵对于同布莱克这一根本思想相结合的今天的嬉皮士“水瓶座时代”运动,投以善意的目
光。如果把物质主义世界观的错误可以重新比作雷茵的现代问题意识,那就会导致科学至上
主义的错误。培根①、洛克②、牛顿对于布莱克来说,是他想象力世界的最大敌对者,代表
了科学哲学。布莱克的幻想、灵感,从根本来说,除了打倒科学哲学之外不能解放。对于布
莱克这种态度,扎根于欧洲密教传统并且继承下去,同时对于现代科学至上主义的世界观表
现的进退维谷坚持批判的眼光,仿佛是20世纪末的布莱克代行者,这就是雷茵的真面目。
    ①培根(RogerBacon,1214——1294),英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他主张,
学问的目的在于扩大人对自然的支配权。因而打开了尊重实验观察的哲学、自然科学的途
径。他还发明了放大镜。主要著作有《大著作》——译注。
    ②洛克(JohoLocke,1632——1704),英国政治思想家、哲学家。王政复古
时期亡命荷兰,光荣革命后回国,任要职。主要著作有:《人的悟性论》、《市民政府二
论》等等。他虽然继承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同时也提倡人民对于侵犯人民生命、自由、财
产的政府有抵抗权、革命权。并鼓吹立宪制与三权分立。哲学方面,主张高级观念也是根据
经验创造悟性,打下了近代认识论的基础——译注。
    我们今天确实生活在以科学为基础的世界秩序之中。同时也感到这个世界某些根本部分
即将崩溃。雷茵的主张是:想到这些,对于布莱克彻底的激进思想,我们必须无保留地正面
接受下来,这样的时代正是现在。雷茵把这个主张通过重新提示布莱克从古代承袭而来的全
部东西,以响应现代的“水瓶座的时代”的青年们的希求。总之,是用长射程的媒介者的方
法来进行的。我想重新听一听雷茵的声音。
    前不久,电视播出特辑节目:松本清张①谈空海②与密教的关系,如果把其中所谈从新
闻专栏的录音引用于此,就是如下所述:“物质文明已经快要进入死胡同了。不论什么,动
不动就是科学、化学,或者各种各样的数字、尖端技术,我们现在被这些技术随心所欲地耍
得晕头转向。更有甚者,被核这种尖端技术威胁着。/想从这种恐惧、这种压迫之下解放出
来,我以为除了依靠东方古来以瞑想、思索为主的东方思想之外别无他法。最近兴起的密教
热,是不是也可以说是这种世界形势的一种反映?”
    ①松本清张(1909—),日本小说家,高小毕业后到印刷厂当徒工。勤苦自学,后
入朝日新闻社。战后因《某“小仓日记”传》获芥川龙之介文学奖而一举成名。1955年
以后专写推理小说。代表作有《砂器》、《日本的黑雾》等等。一生创作长短篇作品达百余
部——译注。
    ②空海(774—835),平安时代(794—1192)初期的僧人,日本佛教真
言宗的开山祖。804年到中国长安求学,806年回国,816年创建金刚峰寺。他长于
诗文,有三笔之一美称。著有《三教指归》、《性灵集》、《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
抄》、《辨显密二教论》、《篆隶万象名义》、《十住心论》等等。谥号弘法大师——译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