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超级强国-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些,也正是包括胡永生在内,想要从中抽身的原因。麻烦的事情由赵无极做吧,俺们,就在侧面敲敲边鼓,总结总结经验就行了。

其实,在赵无极看来,国有企业即便不引入所谓的外资,也未必就没有前途。这个,主要取决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譬如,如果能真正发挥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让工人自己选举厂长,一般面言,要让企业活出来是没问题的。譬如,企业的分配制度,在确保基本的按劳分配制度前提下,适度引入其他分配制度,以激励员工的首创精神和企业的发展,也未必没有效果。

当然,这个分配制度里,同样要确定国家和企业的利益边界。不能企业搞好了,利润国家全部收走,或者始终坚持所谓的“国家拿大头”。

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国家有通盘考虑,华夏的国有企业未必就没有新生。只是,后世的华夏,终于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在竞争型行业,大多是民营、外商的天下,而国有企业,只能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固守几大垄断领域,以分食垄断利润为生。

这个常委会,赵无极最终成了“清洁员”,来收拾其他人收拾不了的残局。

次日,赵无极带着常务副县长李江林,与理想国际的何廉臣展开关于卢江机械厂的谈判。自然,赵无极说什么就是什么,何廉臣原则上都答应了下来。

三天后,关于卢江机械厂引入港资的签字仪式在县委会议室举行。

理想国际投资1388万米元,全面接管卢江机械厂,占有新组建的“理想国际(卢江)机械公司”53%的股份。

理想国际将从国外进口先进设备,将卢江机械公司打造成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大中型机械企业;对原机械厂的员工,理想国际将充分尊重企业员工意见,符合退休规定的,尽快办理退休手续;不到退休年龄的,理想国际将对员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根据员工培训成绩安排合适的工作。

理想国际将从国风聘请专业的管理团队对卢江机械公司进行管理;原卢江机械厂总工程师周兴厚,将继续担任总工程师一职。

这个安排,是赵无极一手促成的。赵无极找周兴厚谈了一个晚上,在那次谈话中,赵无极展示了他雄厚的机械设计知识,以及超前的机械工业理念,并且,赵无极当场向周兴厚出示了几份机械设计草图,一下子就征服了周兴厚这个50年代的机械专业毕业生。

时间进入六月下旬,理想国际的两大制药公司选址及相关的谈判工作终于全部结束,在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相关的投资协议后,理想国际从香城港调来了一个总人数达120人的管理团队,这120人中,其中三分之一为米国人和欧洲人。

最终,因为与理想国际理念的分歧,卢江想要“合资”的愿望并没有达成,而是拿到了差不多1。2亿华夏币的土地出让金我,让卢江县的财政,一下子变得有钱了。

只是,卢江看起来发了一笔财,但在一年之后,力主拿钱的县长安福林就受到了上级领导的点名批评,因为卢江如果不拿这个1。2亿,再加上为理想国际的配套服务,卢江在“回春堂”项目中,可以占有7%的股份,只是,当时卢江要求的股份是12%,双方诉求差距较大。也就是这个7%,在一年后,可以让卢江财政轻松拿到3000万米金。

不过,理想国际的管理团队到达卢江之时,赵无极已经离开了卢江,他作为“华夏驻米国青年形象大使”,已经到了京都,正在京都紧锣密鼓地做着出访米国的准备。

第356章与老教授的争执

华夏历史上,向来不缺人对“风水”的研究,譬如这京都,有人就是是“龙兴之地”。赵无极是修士,对于“风水”的看法,自然高于普通的神棍。

在赵无极看来,京都也好,或是早年的长安、汴梁等地,其实都是“龙兴之地”。但这种“风水学”看出来的东西,只能说是“小风水”,也即农耕文化时代,以东西南北四方、五行八卦等为基础的,讲家族兴衰的“风水”。

而西方则有一种“星相学”,星相与风水相比,前者是宇宙观,后者只是地理观。如果是农耕社会,地理观可能更接近科学一些;但进入海洋时代或宇宙时代,小风水、地理观就明显有了局限。

春节前,赵无极与李馨欣一起游玩过一次京都,当时,他并没从“风水”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这次,赵无极到京都作出访准备,就有了这么一点点闲心。

京都缺水,在过去看不出来,现在已经显现,后世更加明显。京都缺木,不是城市内缺少树木,而是缺少森林屏障,后世的沙尘暴遮天蔽日,说明那个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五行缺二的地方,无论如何都不算上善之都。当然,如果领导层意识到这个问题,下大力气整治,几十年后未必不能改变,先天的风水有缺陷,后天也是可以改变的。

或许,当年老一代人定都京都,潜意识中可能有背靠熊国,比较安全的想法,但事实证明熊国哪怕与华夏是一个体系传承的国家,也未必是安全的。

曾记得。华夏初建,有人建议少在京都布置工业,遭到了太祖等人的批判,但后世的经验证明,京都。还真不适合搞大规模的工业化,一个京都钢铁公司,要消耗多少水?那是在与民争水啊!

此时,包括赵无极在内的30个人,正坐在一个会议室里,接受外部礼仪人员的培训。赵无极自然用不着听这些所谓的礼仪,因此便有了上面这些“胡思乱想”。

“系统,我能不能从系统中兑换一些有关沙漠治理的技术,从而改善一下北方的生态环境?”赵无极想到“沙尘暴”,问了问系统。

【可以兑换。但系统建议宿主暂时不要兑换。】赵无极听到系统的回答后,并没有沮丧。这是系统“方案优化”功能给出的答案。最近。赵无极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时,喜欢求助于系统,特别是“方案优化”功能。

系统说的“暂时不要兑换”,也给出了几条理由,这几条理由,足够把赵无极说服。

第一,华夏目前关心的重点还不在“生态”上。因为华夏此时还是一个半农业半工业化的国家,说治理为时尚早。

第二,华夏目前并没有钱来治理沙漠或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不仅仅是技术密集型的东西,更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华夏第一个治理生态的大动作,是在十年之后发生的,叫“天然林禁伐”,相应的出台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政策。

第三,此时华夏还未形成有关生态保护的社会舆论,譬如新闻报道的绿色神马组织。国人认为那是老外吃饱了没事儿找事干。

第四,如果赵无极强行要推行所谓的“生态治理”,不但得不到官方支持,反而会在领导阶层中形成一个“不务正业”的形象,即便后来证明赵无极的做法是正确的。很有“先见之明”,但对于赵无极来说,也是得不丧失。

有了这四条,够了,够了,足够把赵无极说服了。确实,治理环境并不是有了技术就行的。沙漠边缘,还生活着很多人,这些工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里,而要治理,必然要涉及到移民。

赵无极后世看到过一则资料,讲的是西川某县,草场严重沙化,而要治理的根本则是减少草场承载的人员以及牲畜,同时再配以相应的技术。可是,那数万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那儿,你叫他从祖辈传下来的草场上搬迁,比挖了他家祖坟还要恐怖。

“赵无极同志,你站起来说一说,到了米国后需要注意哪些礼仪?”赵无极心不在焉的样子,终于引来了讲课者的注意。

讲课的人,并不是外交部的正式官员,而是外交学院的一名老教授,这位教授,30岁之前一直在米国社会生活,对米国的礼仪,非常熟悉,其他人听提津津有味,可这个赵无极竟然不买他的账,让他有些无名火起。

赵无极不听他的课,到不是他讲得不好,老教授是讲得好的。只是,老教授讲得好,但却差个东西,那就是对人的尊重,这个尊重既是指对米国人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赵无极虽然表现出来的样子心不在焉,但并不表示他没有听,即便他真的没听,系统也会给他录制下来。

“丁教授,你讲了五点,都是外事纪律,如果我没猜错,你还没讲礼仪呢。”赵无极反问道。事实确实如此,这个丁老教授大谈特谈的内容,核心就是两个字:不准!

我们的外事纪律,不准的内容实在太多!

譬如,到了米国后,访问团成员不得单独活动这一条,赵无极就肯定不会同意。此时,赵无极也不知是哪个部门出了问题,竟然叫他来这儿“学习”,尼媒,俺当着省委主要领导的面,都没有为华夏扫面子,难道还怕俺做出有辱国格的事?

“你觉得这些纪律不重要?”丁教授似乎和赵无极抗上了。

“丁教授,你讲得非常重要!你刚才讲了很多不准,下一步,我正洗耳恭听,我们到了米国后,国家会准许我们做什么?”

“只要是集体活动,绝大多数事项都是准许的。至于到了米国的礼仪,我马上就告诉你们。赵无极,你坐下吧。”丁教授说道,待赵无极坐下后,丁教授真的开始讲礼仪了:“同志们,米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我们到了米国之后,要虚心向米国人学习!虽然我们华夏素称为礼仪之邦,但是,在待人接物的礼仪上面,我们也得向米国人学习,因为米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他们的礼仪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

“尼媒,遇到一个米粉。”赵无极听到丁教授这样说,就明白,这所谓的礼仪教学要走入正轨了。

“第一,在用餐上,米国人是用刀叉吃饭,左手叉右手刀,这个,大家可以这两天好好练习一下,免费到了米国之后,不适应环境。第二,米国上流社会都是西装领带,你看你们的着装,根本就不合适,呃,那个靠角的同学,你的领带扎得太紧了,这边这个童鞋,你的坐姿不对,不能翘二郞腿;至于赵无极同志,身着便装,那就更不合适了。”

“尼媒!”赵无极很想骂人,但考虑到这个家伙年纪一大把了,还是算了吧。

“第三方面,就是语言了,这方面的禁忌特别多,稍不注意就要出错误,所谓的祸从口出就是这个意思。在这一点上,你们到了米国之后,一定要听从领队和翻译的安排。

此外,就是你们到了米国之后,米国人可能语言上比较冲,或者比较骄傲,如果说了什么得罪华夏人的话,要多忍让。譬如,米国人也许会问:你们华夏人现在还有长辫子没有?你们只需要回答没有就行了。因为很多米国人对华夏的认识还停留在满清时代,如果与其争辩,因为环境的因素,你们肯定争辩不赢,从而极有可能造成更多的误会。”

赵无极听到这儿,实在忍不住了:“丁教授,你所谓的争不赢,是指哪方面,是语言方面吗?”

“语言是一个方面,最根本的则是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国家贫穷落后,别人随便拿个指标出来,我们都不是对手!”

“丁教授,我不赞同你的观点!第一,我们是华夏人,为什么要用英语与米国人辩论?第二,华夏贫穷落后是真,但并不表示别人打我们,我们就不能还手;而且,我并不赞同你的整体落后就所有落后的观点。华夏是有很多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但这并不是不争论的理由!”

“你,你,你怎么顽冥不化?我要向有关部门建议,此次,你不适合出国访问!”赵无极几句话就把丁教授的火给点燃了!

听到老教授的话,有人开始偷笑。一来,赵无极说的有道理,二来,这里面的人,也有人知道此次的访问团,其实是以赵无极为主的。这个老教授,怕是碰到钉子上了。

“丁教授,你是学什么专业的?看起来,你是在米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你能用英语与我辩论吗?”赵无极最终还是没有给丁教授难堪,而是用英语直接问道,他要让老教授知难而退。

“用英语与我辩论,不要说我欺负你一个毛头小伙子啊。”老教授这句,是用汉语说出来的,表示他是懂礼的,是赵无极在挑衅他。

“你知道,这次访问团是谁建议组建的吗?”既然这样,赵无极决定不给老教授一点面子。

“这还用说,自然是华办或国办了。”老教授理直气壮地说道。

“错!这个访问团,是我向中央提建议组建的!”赵无极决定一棍子把老教授给敲晕。

“啊?”丁老教授一听,果然有些晕:“这,这,这怎么可能?”

第357章猪脚早已注定

“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我用不着说假话,您老稍一打听就明白了。”赵无极一点面子也不给,“因此,你说我不适合出国访问,不知道你是站在华夏的立场上,还是站在米国人的立场上?”

就在这时,进来一名工作人员为老头子解了围:“丁哲同志,首长有事找你。”

是的,首长来了,中央大佬都来了,他们要来看望一下这个“华夏青年访米代表团”成员。

丁哲到了门外,见到首长一行,正想向首长诉苦,但首长手一挥,“丁哲同志,你不是赵无极同志的对手,你知道吗?米国驻华大使帕拉克先生,以及驻平原领事皮特先生,都不是赵无极同志的对手!所以啊,你败在他手上,不冤,不冤……”

“我……这……”老头子还想说点什么,但看到所有领导都鱼贯而入进入了会场,他也只好忍气吞声,跟在工作人员一起,再次进入了会场,他要看看,在首长面前,赵无极这家伙还敢如何狂妄。

“同志们,这两天学习得怎么样,后天一早,你们就要代表华夏青年,出访米国了!”首长一行,是来给大家鼓劲的。

“首长,这次学习,收获很大!”即便赵无极已经对访问团的人作了很多建议,但还是不缺拍马屁的人,哪怕是所谓青年艺术家,见到政治上的大人物,也依然免不了俗。

但也有几人无动于衷,其中就包括赵无极。

“无极同志,你表个态啊。”首长直接点将了。

“收获确实很大!包括丁教授在内的领导专家,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外事课。不过……”赵无极话峰一转,“领导和专家说了很多不准。但却没说什么是准许的!各位首长,我们这一群人,是青年代表,不是政治代表,也不是老年代表。青年,应该有青年人的活力,在这一方面,我希望首长给一个明确的指示!”

赵无极话一说完,包括吴冕首长在内的几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神色。外事访问。作为国家肯定是有纪律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个,各国都差不多。

但是,这种半官方半民间的“青年访问团”,华夏却没什么经验。几年前。曾有三千名倭国青年访问华夏,但那是官方邀请,两国高层都非常重视的。倭国毕竟也是东方人,与华夏在文化渊源上有共同之处。因此,可比性并不大。

吴冕首长等人露出欣慰的神色,显然听出了赵无极的想法,这是青年访问团啊。青年,就该有个青年的样子。

“无极同志,我们没什么指示,你有什么想法,现在就提出来,我们这些老同志和在座的年轻同志一起商量,总会商量出一个办法来的。”

“哎,首长。其实,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米国人是人。华夏人也是人,因此,我以为,出国访问,包括以个人身份出国旅游。顺其自然就行。当然,必要的外事纪律该有的还是有,谁犯了错,该罚的也要罚,但如果整个纪律都是这也不准,那也不准,那我们到米国去做啥?”

“不要说这些了,说具体的,说有用的。”首长也知道了赵无极的习惯,总喜欢先来一通牢骚或理论。

“去米国访问,我们得首先弄清楚米国人的性格,米国人的性格,我总结了一下,不外有如下四点: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其次,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米国人对我们可能比较好奇,然而,我们就不对米国人好奇吗?正是这种双方好奇,可以让大家走到一起,从而加深彼此的了解与友谊。”

“第三,出国后,应该统分结合。譬如统一三餐,统一回宾馆时间,统一出席外事活动;但在逛街购物时,却不用30人走到一起,可以三五成群,英语好的带着英语差的,只要领队约定一个归队时间就行了。应该知道,米国是个法治比较健全的国家,安全还是有保障的。至于遇到神马间谍、策反之类的事情,我还是希望中央能够相信我们青年,断不至于做出有辱国格与人格的事。”

赵无极这话,说得有些尖锐了。说起来,中央可能还正是担心这一点呢。曾记得,几年前倭国三千青年访问华夏,倭国怕华夏“策反”,在每一小队青年代表中,都派有警察,这也说明,倭国人对他们民族自己,也不是那么自信。

“还有没有,继续说。”首长见赵无极停下不说了,催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