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超级强国-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刘静一忘记了一点,他此时根本就不知道赵无极擅长哪些研究,贸然提出这个要求,万一与赵无极所擅长的领域不符呢?

“刘老师,各位,非常不好意思。目前,我不能接受您们的好意。除非你们能够说动科技部,让我来担任母校的特聘教授。”赵无极稍一思考,就拒绝了刘静一的建议。原因很简单,如果赵无极答应了西川师大,那么,京都大学、京华大学、东复大学这些一流学府呢,当时,赵无极可是去这几所大学都演讲过的啊,都有人脉存在那儿。

赵无极这个拒绝,其实也留一条缝儿,那就是您们能够说动科技部,那么,我也可以来做这个教授。想来科技部肯定不会答应,因为西川师大的科研水平在全国高校排名,至少在100名之后了。

第403章赵无极喜欢的方式

“这,这……你就不,考虑,考虑?”刘静一没想到赵无极拒绝得如此干脆,语言顿时就结结巴巴起来。

“刘老师,说真的,我对母校也很有感情,但这种特聘教授我真的不能答应。因为我一旦答应了,其他学校来找我怎么办?我的精力毕竟有限啊。”

“老刘,算了吧。赵无极说的也是实情。”副校长郑道元也是一脸失望。或者,这事儿,他们真的还欠考虑。

“对了,郑老师,您老是分管母校科研工作的,您看没看到过,国办发过一份《关于发展高新技术以及科研体制改革的决定》?”赵无极想了想,还是不要拒绝得那么彻底,给他们想一些办法吧。

“我们刚刚领到那份文件,准备开校后好好研究呢。”郑道元说道。

这份文件对于西川师大来说,刚刚收到也是实情,因为赵无极在去米国之前,就去科技部审核过这个文件,而且,赵无极审核签名是单独一栏,也即如果赵无极不同意的话,这份文件有可能就发不下来,或者得重新修改。

自然,这份文件是根据赵无极的那份关于发展高新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建议来写的。

“这份文件,我在京都时,就以科技部高级顾问的身份审核过。但是,这份文件对于西川师大来说,也是一个机遇。”赵无极这话,既展示了自己的身份,又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众人听到这里,眼前一亮,赵无极这家伙,有货啊。

“啊。无极同志,请说,请说。”刘静一此时哪里不知道,赵无极不能做特聘教授,但“指点”一下母校那是肯定可以的。何况这是在卢江,也不影响赵无极什么,假如要让赵无极到西川师大去搞科研,即便只是去指导一下,也容易给别人抓住机会。

“国家开列的那些高新技术项目,对于母校而言。有两项可以重点考虑,一项是计算机系统技术,未来一定是计算机大行其道的时代,这个方面,母校的数学系有一定基础,此时重视。必将在未来科技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个是生物技术,母校的生物系科研力量也比较强,现在开始抓,几年后就能见到效果。至于其他的高科技,母校并没有优势,以其全面开花,还不如重点突破。”

“嗯。很好。不知,生物技术应该从哪个方面突破呢?”郑道元原来就是生物系的教授,也有一些不太出名的科研成果。

“食用菌。”赵无极说道。

“食用菌,这个也太偏门了啊。”郑道元有些不理解,西川师大的食用菌研究有些基础,但并不是西川师大的强势项目。

“各位老师,科学研究除了人才外,还需要什么?还需要钱!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产品,这说明市场非常需要食用菌!如果西川师大能够及时地投入到食用菌研究。将很快能见到经济效益,有了钱后,能做什么?就能请到人才,就能购买更多的科研设备!”

“无极同志,仅凭这个。你还无法说服我们。”刘静一知道赵无极有货,也知道食用菌的发展前景看好,但这也只是一个大致预测,譬如目前被看好的研究项目,没有100也有80,到底选择哪一个方面突破却非常艰难。

“第一,食用菌技术研究,门坎低,规模可大可小,经费使用比较灵活,这个,非常适合西川师大这样的单位;第二,一些显性生物技术,譬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以及小麦等,别人已经做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西川师大即便介入,也是跟在别人后面,还不如选择少有人问津的食用菌技术;第三,既然一个县上的农业局技术人员就可以研究食用菌,难道西川师大还怀疑研究不出更高级的菌种?

第四,华夏人多地少的矛盾,以及缺少粮食的危机,至少在未来100年以内无法解决,而华夏拥有大量的山林,开发食用菌正好把这山林利用起来。

譬如我在凤山搞的那个山珍合作社,根据预测,一亩山林用于生产食用菌,扣除成本后的年净收益可以达到500元,而一个拥有基本技术的劳动力至少可以照顾20亩地,即年净收益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其每亩林地所产营养价值不低于平原地区一亩地所产粮食的营养价值。”

赵无极看到过一个资料,后世的华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食用菌大国,年产量达2000万吨以上,占世界食用菌产量的70%。而且,食用菌生产已经从山林自然生产,逐渐过度到了工厂化生产。当然,工厂化生产出来的食用菌,都是大众化的低品质食用菌。

此时,赵无极当然还不会拿出系统中的食用菌技术。在赵无极看来,解决世界粮食危机见效最快的就是食用菌,而且食用菌本身又属于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其产业虽然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但同时又符合人们消费增长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如果赵无极能够将系统中生物技术全部拿出来,华夏这点人口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什么?凤山的食用菌收入那么高?”刘静一等人被赵无极说的数字吓了一跳,要知道,那是山林,并不是熟田熟土,后者年产500元净收益,随便种点什么都可能,但这是山林啊,此前是一分钱也不出产呢,竟然能出产价值500元的食用菌,即便折算成大米,也是700斤,完全够2人消费1年的粮食呢。

“是的,这次,你们可以去凤山的山珍合作社调查一下,看我说的是不是属实。”赵无极很自信地说道,事实上,凤山的食用菌刚刚起步,通过人工种植的半野生菌,并没有进入市场,但这些山民根据这些半野生食用菌的长势,完全可以预测以后的收入。

“如果真有这样的效果,学校到是可以把食用菌作为重点科技项目研究,毕竟,这是造福于民的好事啊!”郑道元有些感慨地说道。

其实,这个时代像大学科研院所这种单位,还深深地受着计划经济的影响,其注意力根本就没在类似于食用菌这种市场前景看好的项目上,另外,虽然他们是研究生物的,但可能更多在于类似于杂交水稻这种新物种的培育上,后世的杂交水稻,完全是一个显性科研,媒体一致看好,官方也不遗余力地支持。

杂交水稻当然好,但其他的科研成果不好吗?如果西川师大能够在食用菌研究方面重大突破,其对社会的贡献也不会比杂交水稻的研究差。

而且,食用菌也是分种类档次的,有些高端食用菌不但营养价值极高,完全可以作为高端保健食品,就是其经济价值也十分巨大,作为研究者的西川师大完全可以从获得远超杂交水稻研究的经济效益。

“各位老师,除了上面讲的计算机技术和食用菌技术外,母校另两项基础科学的强项,也应该加强,譬如理论物理的研究,数论的研究,我在这些方面也有一些心得。”赵无极说着,就从随身的提包中拿出一份来自国外的权威杂志,指着其中一篇目录说道,“这是我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麻烦郑老师带给物理学院的赵碧光老师,请他指正。”

赵无极这篇文章,是论述的理论物理中的一个问题,目前,这个问题国际上争论比较激烈,一直没有定论,而赵无极却是已经有了定论的,因此,赵无极决定向物理学界发表自己的成果。

文章半年前完成的,那时,他已经是物理学的“宗师”,既然要当“宗师”当然要写那么几篇物理学文章才行。

“哎呀,你竟然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著,不得了,不得了啊!”刘静一看到杂志上的名称,顿时就惊叫起来。这本国际上最为著名的杂志,华夏人平均每年在上面发表不到1篇文章,赵无极能发表一篇,就已经证明他是国家最顶级的科学家了。

“无极同志,虽然你不愿意担任母校的特聘教授,但母校的老师来卢江找你谈谈有关科研的事情,或向你请教某些问题,这应该没问题吧。”郑道元看到这篇文章之后,立即想到了一个主意。

因为赵无极处于这种国内顶尖,甚至国际顶尖的科研水平上,他怎么会在乎一个西川师大的特聘教授呢,没看到别人有个科技部特聘高级顾问吗?但是,赵无极从计算机到信用菌,再到理论物理和数论,都向西川师大漏了底,这说明什么,说明赵无极还是非常愿意帮助母校的,但却不愿或不能以西川师大考虑的那种方式来帮。

“这没问题。你们的人来以前,您们给我打个电话就行。不过,任何人都得由学校派来,我不接待个人的访问。”因为这是赵无极喜欢的方式。不过,赵无极附加了一个条件,这个时代,或者以后,这些砖家、叫兽的人品非常令人堪忧,赵无极可不想自己不经意之间又培养出几个白眼狼。

“无极同志,这太好了。我们这次回去就组织一批教授过来,请你给他们指点指点。”郑道元见赵无极答应得很爽快,也非常高兴,因为他的猜测没错,赵无极愿意帮助母校提高科研水平。

第404章似乎我很占便宜啊

赵无极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其原因就是他除了偶尔去香城港、京都和梓州三零三外,他的主要精力都必须放在卢江和凤山,他实在没有时间再去平原了。

即便现在的凤山乡,他这个党委书记也只是每周固定去上一天班,平时,就造乡长甘霖在那儿撑起。甘霖这个乡长,也还有一个“代”字,本来,在县委常委会议上,分管党务的副书记郑丹强提议另派一人去凤山担任乡长,以加强对凤山的领导,被赵无极当场给予否决了。

赵无极的否决,虽然不一定符合组织原则,但却是华夏官场非常需要却又非常缺乏的一种思想。赵无极认为,一个地方搞得好,出了成绩,主要领导升官了,原则上应该从原来的官员中提拔人上来补充班子,这样,有利于那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另派一人去掌舵,因为其不了解情况,极有可能指挥失误,从而造成工作的被动。

换句话说,赵无极反对的是官场上摘桃子的行为。

只是,赵无极忽略了一个情况,那就是他与西川师大的这种合作方式,迅速地被其他有关研究机构得悉,其他机构也纷纷以这种方式来找赵无极。赵无极作为科技部的特聘高级顾问、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自然不能回绝,但是,也不能如此三天来一群五天来一群,赵无极可没那么多时间。

因此,赵无极便将自己相对擅长的27个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领域的目录,交给了科技部,除了西川师大不受限制地可以来找赵无极外,其他科研机构想来咨询、请教和讨论的。都统一由科技部安排,到赵无极工作的地方来“开会”。

刚开始时,这些人也只是慕名而来,因为西川师大的人说,赵无极指点的“路径”。对研究的帮助很大;而这些人来了之后,赵无极同样无私传授,自然对其研究的帮助也非常之大,于是,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华夏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就出现了一名非常令人尊敬的“赵老师”,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老教授,还是中青年骨干,见面都如此招呼。

一年后,赵无极能够咨询的觉得领域目标达到了35个,到95年的时候竟然增长到了100个目标。当然。此后赵无极基本上停止了研究领域的扩充。

这种看似闲散的方式,效果却特别好,因为每次来的人,都是国内某个领域的相对权威的研究者,至少处于国内研究的前沿水平,因此,在赵无极的指导之下。长的五六年,短的一二年,就纷纷拿出了科研成果,而且这些成果迅速地接近着世界先进水平。

这个情况,让国外的情报机构如临大敌!神马事啊,这华夏的科学家们,像吃了春药一般,怎么都突然雄起来了呢?后来,他们调查到,华夏各专业的科学家。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在一个地方召开一次会议,这个会议的主持人在变,参与的人员在变,地点在变,惟独有一件事情不变。那就是赵无极每次都参加了相关的会议,而且每次都是坚持到最后才离开会议现场。

难道,这是赵无极的杰作?有对赵无极了解颇深的国家,对赵无极产生了深深的忌惮,而由此,这些国家开始针对赵无极出尽了招数,给赵无极的施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不过,这已经是后话,母校的事情搞定,赵无极也算去了一块心病。可是,赵无极刚刚出门,就被一群女同学给堵住了。

学校领导住的是三楼,女同学住的是5楼,显然,这些美女们是专门来等赵无极的。

“美女,找哥哥有事?”无论如何,见到女同学,都比见到刘静一等校领导心情要爽一些,因此,赵无极那种轻松的格调又冒了出来。

“啥子哥哥啊,在姐姐面前,还敢称哥?”华春梅给赵无极的头上敲了一下。

华春梅在班上确实属于美女之一,不过其年龄还真的要比赵无极大2岁,赵无极属于19岁考上的大学,而华春梅却是21岁考上的大学,原因自然是因为读高中时没进县城,在一个乡镇高中读的,不得不复读了两年才考上。华春梅毕业后,分配到岷江师范学院教书,前世,其人混得相当不错,赵无极重生前,已经是该学校副校级领导干部了。

当然,这个时代复读也非常普遍,只要考上,那一定是鲤鱼跃龙门。

“华姐,男人的头,女人的腰,不但摸不得,更是打不得呢。即便我不能在你面前当哥,总可以在江兰面前当哥吧,我可记得,江兰比我小一岁半哈!”赵无极看着同来迎接自己的江兰说道。

对于这个前世曾经追求过的美女,赵无极并没有产生过怨怼情绪,反而一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友谊。主要原因,当然是江兰这人并不是一个多话的人,而且在平原的同学会,江兰和他的老公也集体请过两次,要知道这种请客不是三五个人,而是至少二三十人,要摆几桌的。

“哦,你是不是对江兰有想法啊?”华春梅突然说道。

“大家同学一场,怎么能没想法?我对你们每个美女都有想法啊?”赵无极自然不会好好说话。

“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华春梅突然站着不走了。或许,华春梅年龄虽然大一些,但她得知赵无极进步得如此之快时,也不得不重视起这个小弟弟了。

“我衷心地希望,我们班上的每个美女,都永远年轻漂亮,身体倍儿好,吃饭倍儿香!”

“算了,不跟你贫嘴了,我们几个同学,找你真的有事。”华春梅突然正色道。

“哦,原来是这样。”赵无极跟着两个美女,很快就来到了五楼女同学们的楼层。原来,这些家伙真还非常享受,他们竟然把五楼的小会议室借来打开,好像准备开party似的。

“无极同学,我们看到了你在经济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因此,想请你给我们谈谈,如何做学问。”走进小会议室后,华春梅直接说道。

而这时,赵无极才发现,在这个会议室的十几个美女,都是分配到大学至中学教书的同学,至于分配到行政单位或企业的,则一个都没有来。

“这个,不好说啊,每个人喜欢的领域都不一样;而不同的领域,其方法自然有所不同,我不可能样样都行吧。”赵无极虽然很想帮助她们,但这事儿确实令人头痛。

“你就说说一般的方法吧。”华春梅说道。

眼看推不掉了,赵无极想起当时系统说自己的经济学水平连合格级都没达到的情况,于是,就有了主意:“我觉得,在做学问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足够支撑做出学问。客观地说,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内容,还是偏向于肤浅,因此,大家如果真有做学问的想法,应该先埋头读书,同时多搜集一些当前及以后的经济方面的材料,等大家要进职称时,就可以做到厚积博发。

如果此时急着做学问,急着发表文章,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做学问不过如此,从而丧失对学问的敬畏之心!说实在话,我之所以能写出一些文章,与我埋头读书大有关系。从毕业那天开始,包括《资本论》在内,我至少阅读了近百部经济学的经典著作。”

说着,赵无极就列举了数十部著名的名字,这些著作的名称,有些是在大学学习时,老师曾经提到过的;但有些,则没有提到过。当然,这些著作也是系统让他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