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林家庶女 作者:徐如笙(起点女生网vip2013-01-25完结)-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姨娘对谢娘有些不满,却又不能当着人泼了林宛如的面子,等回屋后才道:“那个谢娘一看就不是个安分的人,你怎么偏偏挑了她。”

    林宛如笑道:“正是因为容貌出众,所以几家挑过了都不敢要,也耽搁了几年了,我听人说要是卖不出去的丫头,那些人伢子便会把人卖到见不得的人脏地方去,我收了她,好歹救了她一回,只要细心调教,也不怕什么的。”

    又开玩笑道:“任她再漂亮,还能压得过我去么?我可是天生丽质难自弃。”

    沈姨娘忍不住一笑:“就你会往自己脸上贴金。”也默许了谢娘的留下。

    尺素和谢娘都交给了绿霓管着,教导了一阵子规矩,绿霓便常吩咐她们跑腿,练练胆子,也认认人,尺素嘴甜,人也勤快,很快上下都熟了。

    倒是谢娘,跟个锯了嘴的葫芦似的,除了吩咐她差事,其余时间都死守在屋里不出门,半个月倒是绣出了七八个荷包,林宛如看她针线极好,便叫她去帮林黛玉绣嫁妆。

    等春闱的事情彻底忙完,明华长公主听说沈家的几个少爷都中了,便设宴邀请沈氏带着侄儿去吃酒,连带着陈家的姑娘和林宛如也有份。

    沈氏很是痛快的答应了,背地里却和沈择商议:“长公主这是想挑女婿呢,两位郡主也都到了年纪了,训儿和诫儿是成亲了,可诠儿还没定下来,他又是探花,更招眼,若是长公主提了,我可怎么说呢。”

    沈择笑道:“诠儿是二房的嫡长孙,若是娶了郡主,想来二婶不会反对,不过到底他的亲生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也不好做主,想来长公主也是明理的,不会在这上头为难人。”

正文 第七十六章 三月喜事(三)

    沈氏道:“这也是。”随即又喜滋滋的,自己的侄儿出挑,沈氏怎么着都是高兴地。

    到了石家,长公主果然问起了三个人的婚事,沈氏倒也没隐瞒,笑道:“训儿和诫儿都是娶了亲的,诠儿倒是还没定,前几日也有人家来问,只是到底是二房的嫡长孙,他父母不在跟前,我们纵然是至亲,也不敢定,只等着黛玉出嫁,我父亲来喝喜酒,到时候请他拿个主意才成。”

    明华长公主也是个精明的,沈诠是沈家次房嫡长孙,身份上也过得去了,又是探花,才学也没的说,说起来以沈家的门楣以及沈家和陈家的这层姻亲关系,把女儿嫁过去也不算是低嫁了。

    关键是她听说沈姨娘和沈家二房老太太之间的矛盾,虽不甚清楚,可沈姨娘好好的女儿家,出嫁十几年都不归家,可见那沈家二老太太必定是十分厉害难缠的,就怕爱珠嫁过去吃亏,遂也起了先打听着的消息,听沈氏这么说,也就一笑置之了。

    石爱珠那边却和林宛如倒苦水:“自打那次单我一个人没对出对子,偏生哥哥还添油加醋的说别人如何聪明,娘便每日拘了我读书,可把我给害惨了。”

    林宛如笑道:“多读些书总是没坏处的,长公主也是为你好,那日咱们姐妹一起玩,会不会的都不在意,若是将来你出去见人,别人都会,单你不会,你岂不没脸?”

    柳萱在旁边帮腔:“宛如说的对,多读些书也好,上次在宫里办赛诗会,二表哥是第一,你是第几?”石爱珠便默默的不说话。

    柳萱却问起了林黛玉:“她还是不出门?”

    林宛如笑道:“自然是不方便出门的了,你们若是想她了。等我们搬去莲花胡同,再上门做客也不迟呀。”遂大家说起莲花胡同并宅院的事情来,大家越扯越远,林宛如却没忽略石爱珠脸上一闪而过的伤心。

    石爱珠和柳萱不同,柳萱性子更刚烈,喜欢的时候喜欢了,不喜欢了也就把心思断的干干净净,二皇子成亲后也是一笑置之。

    石爱珠却不同,外表活泼,内心细腻。即便二皇子已经成亲,她也没有死心,单从那日冲出来打断太子和五皇子的吵架便知道。她是怕事情闹大牵连到了二皇子才出来阻止的,能做到这个地步,就可见一斑了。

    林宛如暗暗叹气,二皇子已经成亲,石爱珠总不能去做妾吧。这段感情,注定要无疾而终。

    此时的苏州沈家,也酝酿着一场风暴。

    年前沈择刚到京城的时候便给沈悦明写了一封信,说见到了五娘并林宛如,并说起了林家的家产以及宛如如何酷似祖母曾遗芳,沈悦明年后接到信。刚过元宵便启程去京城,一来,是为了林家的家产。二来,是为了五娘这个侄女和侄外孙女,三来,是想看看十几年没见的女儿和外孙了。

    沈悦明也常有孤身出门的时候,沈家人倒也都没细问。沈悦明便带了一个贴身使唤的小厮和一个管事,坐船北上。

    刚进二月。沈诠的信到了,他的信是写给母亲小管氏的。

    小管氏一瞧信上,自己心心念念当成准女婿的陈瑞文居然已经定亲了,定下的还是五娘的女儿,当即就把信给二老太太管氏瞧,管氏拿着信就去了大房向嫂子哭诉撒泼,闹了一场。

    沈悦明的妻子庄氏出身名门,和管氏这个妯娌相处了几十年,十分了解她,也不哄也不劝,任她撒泼,等闹完了便叫了沈爱萧过来说话:“瑞文是元娘的儿子,元娘想娶谁做儿媳妇我也管不着,如今已经定了五娘的女儿,也是二弟的外孙女,既然已经定下了,二弟还是要好好约束弟妹,若是闹出什么来,别说陈家没有脸面,沈家也一样没有脸面。”

    沈爱萧小事糊涂,大事可不糊涂,又羞又惭的把管氏说了一顿,二房关起门来又闹了一场,直到沈择写第二封信邀请沈悦明来参加黛玉的婚礼。

    沈悦明都走了快一个月了,信是八百里加急,沈悦明不在,便交给了沈爱萧,沈爱萧也不知道沈悦明去的是京城,想着既然大哥不能去,那他代替也是可以的,黛玉的婚事好歹得有个沈家的长辈在场,遂命人打点行装,准备北上。

    管氏知道后,借着这个由头非要跟着去京城,说是参加婚礼,其实还是不死心,想五娘那个丫头最是怕自己,只要自己喝骂两句,保管她自己退了这门亲事,到时候自己的孙女不就有机可乘?

    沈爱萧在外头风光,在家里却搞不定自己的妻子,无奈,只能让她跟着,管氏出门,作为儿媳妇的小管氏也要跟着,小管氏又带了女儿沈蔓。

    大房那边,庄氏一听说管氏也要跟着去,就担心管氏去京城胡闹,到时候没个弹压的人,岂不是丢了元娘的脸?思来想去,丈夫不在,还是自己看着点好,遂也说要去。

    庄氏要去,沈择的妻子,大奶奶李氏自然也要跟着服侍,沈家几乎出动了一半的人,浩浩荡荡往京城来了。

    再说那一头,沈悦明带着管事的和小厮来了京城,一个人也没告诉,先下榻在了客栈里,他也有十几年没来京城了,打算先逛逛,再备些礼物好去女儿家。

    这一日,他信步走到一家笔墨铺子,想挑两方好砚台,谁知铺子里竟一个人也没有,跟着的小厮喊了两声,这才从里间走出来一个笑意未褪的中年人:“老爷子,您想要什么东西?我们这笔墨纸砚都是最好的,价格也公道,您随便挑。”

    沈悦明笑道:“把你们店里最好的砚台都拿出来。”说着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那掌柜的一瞧是个大主顾,喜不自禁的应了,进了里间。

    不一会从里间便走出一个年轻姑娘,面有怒色,后面是不住赔笑的掌柜:“您挑了半天,也没个中意的,这位老先生想瞧瞧,我总不能为了等您一人其他的生意都不做了不是?”

    那姑娘长相清秀,牙尖嘴利的:“别说你们开铺子做生意的讲究信誉,就是旁的事,也要讲个先来后到吧,我这边没挑好,你就把东西拿走了,不就是捧高踩低么?”

    掌柜的只是不住地赔笑,把放着砚台的一摞盒子放在了沈悦明旁边的桌子上:“您老慢慢挑。”

    沈悦明却捋须笑望着那姑娘:“姑娘说得对,凡事讲究先来后到,还是请姑娘先挑,我等一等也无妨。”

    那姑娘见沈悦明和气,说话谦恭,脸色就缓和了几分,道:“老人家,还是您先挑吧,我们姑娘也不懂这个,我就是挑个好看的交差罢了。”

    沈悦明忍不住一笑,细细的看了盒子里的砚台,挑出了一块雕着荷塘月色的给那姑娘看:“姑娘觉得这块可好看?”

    那姑娘伸头瞧了,有些不好意思:“您眼光真好,我刚才就瞧中了这个,只可惜银子不够,只能再挑其他的。”

    掌柜的在旁边嘟哝道:“不过是五十两银子的砚台,至于么。”

    那姑娘脸色微红,却依旧反驳道:“我们做丫头的哪里有什么钱,是我们家姑娘生辰快到了,姐妹们便凑份子想给姑娘买份生辰礼,多少是我们的心意,我们一个月才一两银子的月钱,上下姐妹攒了两个月才有二十两银子,哪里够。”

    说着有些难过,把砚台放了回去,沈悦明笑道:“你们姑娘知不知道你们出银子给她买东西?”

    那姑娘见沈悦明和蔼,也愿意说话,道:“我们姑娘是齐国公府的表小姐,哪里在乎这一点东西,别说五十两的砚台,五百两的都未必放在眼里,不过是我们的心意,往常她过生辰,不仅不叫我们送礼,反而赏给我们东西,可这次是姑娘的及笄礼,我们都想表示一点心意罢了。”

    沈悦明闻言眼神微暗,越发的和颜悦色:“你们姑娘都十五了,你们既然送砚台,想来你们姑娘定是个爱舞文弄墨的。”

    那姑娘捂着嘴笑起来:“老人家,这您可猜错了,我姑娘虽然识字,可却不喜欢做学问,比我们家大姑娘差远了,我们送砚台倒是大姑娘的主意,她说也好叫姑娘看在我们的心意上多练一会字罢了。”

    沈悦明笑道:“姑娘家能识字就很不错了,你既然这么说,我瞧着你的面子,给你添了这三十两如何?总不能叫你白跑一趟。”

    那姑娘连连摆手:“咱们又不认识,我可不能用您的钱。”想想又问掌柜的:“你们铺子里上好的湖笔多少钱?墨又多少钱?”

    掌柜的笑道:“一封湖笔最好的也要五两银子,墨是松烟墨,一匣子四块儿,也要十两银子,您若是买两封笔,一匣子墨,倒是正正好二十两银子。”

    那姑娘赌气般:“我偏不买两封笔,就要两匣子松烟墨。”那掌柜的讪讪的笑了,赶忙去取了墨。

    沈悦明看着那姑娘付了钱出了铺子,若有所思,齐国公府的表小姐,上头还有个姐姐,又是十五岁,难道是五娘的女儿林宛如?

正文 第七十七章 三月喜事(四)

    沈悦明拿了那个荷塘月色的砚台,付了银子便往齐国公府所在的大街走去,齐国公府的大门十分气派,两座石狮子立在左右两边,朱红色的大门,门口七八个小厮,或坐或站,正说笑着。

    沈悦明在门口站的时间久了,便有个小厮上来打千问好:“老爷子,您是路过还是找人哪?要不要我进去给您通报一声?”

    沈悦明想起了苏州正七品的小官家里的门房都是捧高踩低的势利眼,自己穿的这样朴素,齐国公府的小厮却依旧如此客气,这都是女儿女婿治家有方的缘故,遂心情大好,笑道:“去,把你们家大奶奶叫出来,叫她出来迎我。”

    那小厮惊讶的看着沈悦明:“敢问您老的尊姓大名?大奶奶问的时候我也好回话哪。”

    沈悦明笑而不语,那小厮疑惑的拍了拍头,只得进去回话。

    只不过半刻钟,齐国公府便中门大开,陈翼带着儿子陈永明亲自迎了出来,沈悦明笑呵呵的上前问好,陈翼哈哈大笑:“事先也不说一声,要不是小厮通报,我们竟然不知道,你偷偷摸摸的来是不是怕我们家欺负元娘哪?”

    沈悦明笑道:“我闲云野鹤的惯了,不愿意走哪都跟着一群人,许久没见元娘了,就过来瞧瞧,还有我那外孙,我可是一面都没见过呢。”

    陈永明先给岳父磕了头,又恭恭敬敬的迎了进去,陈翼和沈悦明一面寒暄说笑,一面说起了近况,沈悦明得知沈训三个都中了,沈诠还是探花,十分高兴。

    还未走到二门,沈择便带着五个子侄匆匆赶了过来:“爹。您来怎么也不给我们说一声,若是有什么事可怎么好。”

    沈悦明笑吟吟的望着儿子和几个孙子:“你写信说见到了五娘和宛如,我便等不及,过来瞧瞧。”

    一行人簇拥了进了正厅,沈元娘和沈五娘并林宛如等人已经等在了门口,翘首以盼,沈元娘更是忍不住落泪,自己可是十几年都没见过父亲了,见了沈悦明,忍不住哽咽着上前拜倒磕头。

    沈悦明赶忙将她扶了起来。看女儿很好,也有些伤感:“都十几年了,几次叫你回家看看。你都说忙,如今我亲自过来,看你还有借口推脱。”

    沈元娘又是哭又是笑:“头两年刚有了瑞文,是真的走不开,后来婆婆过世。我又打理家务……我也想回家看看爹娘呢。”

    沈悦明和沈元娘说了两句话,第一眼便看到了沈五娘,以及她身后站着的小姑娘,沈姨娘敢对沈择使脸色,可对沈悦明却不敢,恭恭敬敬的行了礼。问了好,林宛如跟在沈姨娘身边一样的行了礼,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位沈家的掌舵人。

    沈悦明已经五十多岁了。却是四十出头的样子,蓄着一把胡须,穿着普通的灰色粗布衣裳,要不是身上那种凛然的上位者的气质,谁也想不到他就是沈家大老爷。

    林宛如对沈悦明的和蔼可亲十分有好感。他无论和谁说话,都十分平易近人。在这一点上陈翼就不如他了,不过陈翼是带兵打仗的人,对人自然不能太亲切,那样也镇不住人。

    沈悦明同时也在打量林宛如,那容貌,果真和早逝的母亲曾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不过,母亲的脸上总是带着温和宽厚的笑容,眼前的姑娘却是通身不可侵犯的凛然,虽然形似,精气神却不像,遂置之一笑,笑眯眯道:“这就是宛如吧。”

    林宛如微笑着上前拜倒磕头:“给您请安。”

    沈悦明亲自把她扶了起来,笑道:“不愧是我们沈家的女儿,磊落大方,好,很好。”说着又看向了沈姨娘:“五娘,你越发的清减了,带着两个姑娘过日子总是艰难。”

    沈姨娘淡淡一笑:“两个姑娘听话懂事,不用操心,如今住在大姐家里,事事有大姐帮衬着,倒也说不上辛苦,劳烦伯父惦念了。”

    沈悦明自然听得出她话里的疏离,没说话,沈氏赶忙招呼着进去说话,又叫人去把陈瑞文叫回来。

    陈瑞文得知外祖父来家里,自然是放下手里的事情往回赶,沈悦明对英俊挺拔,气质如翠竹苍松般磊落的外孙十分喜欢,拉着手不住地赞好,陈翼心里得意,语气上却十分谦虚:“这都是元娘教得好。”

    沈氏是沈家的女儿,这不是间接夸沈悦明教的好么?

    沈悦明果真十分高兴,把随身佩戴了几十年的玉佩赏给了陈瑞文:“这还是我加冠时老太太赏给我的。”

    沈悦明口中的老太太便是曾遗芳,陈瑞文听了忙推辞,沈悦明亲手给他戴上,笑眯眯道:“老太太知道了也只有高兴地,你好好戴着就是。”

    又看向了林宛如,长子信中说瑞文和宛如已经定了亲事,这两个孩子一个英气逼人,一个娇媚动人,如金童玉女一般,十分般配,不由暗暗点头。

    晚上自然是接风宴,整个陈家上上下下都十分热闹喧阗,说话间都是这位亲切和蔼的亲家老爷。

    等夜深诸人散了,沈悦明这才和沈择,沈元娘和沈五娘三个人说起了家常话,言语间还是最关注沈五娘,问她何时回沈家:“你自己一个人带着姑娘,总是不方便,不如回沈家去,也好有个依靠。”

    沈姨娘淡淡道:“伯父别担心,我在京城已经托大姐帮着置办了宅子,等修缮好了就搬过去住,我是林家的姨娘,老爷虽然不在了,我为了两个姑娘也要撑起林家的门楣,总不能叫两个姑娘出嫁了,连个娘家也没有,沈家,我是不会回去的。”

    沈择忙道:“爹,我已经劝过五妹了,五妹自己有主意,我们总不好逼着她回去,既然已经置办了宅子,请元娘多照看些就是了。”

    沈元娘也道:“说是两家,等宛如嫁给了瑞文,不就是一家人了?爹也不用担心。”

    沈悦明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心意已决,不过是不死心罢了,既如此,我也不多说了,只等着喝黛玉的喜酒。”

    又说起了沈家近来的事:“秋闱的时候,三姑爷又落榜了,去家里找我说话,说断了这考试的心思,想专心致志的做生意,你们二叔便给了他两个铺子,就在杭州,有二姑爷帮衬着,这生意也不错,家里的产业除了公中的,如今也都是各房归各房管,不过你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