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民间故事宝库蓝色篇-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年,大水没有漫进城来,县官却还是照常要那份修城墙的钱,可是他 

怎么打呀、抓呀的,百姓也不往上缴,都在背后说:“咱们匠人老爷爷,给 

铸出神牛来,再也不怕大水了。”这话也传到县官的耳朵里。他气的肚子都 

要鼓破了,咬牙瞪眼的叫把铸铜像的老匠人提上大堂,号令下去,斩首示众。 

     县官刚刚说完,只见地动屋摇,原来是铜牛叫了一声,真好像霹雳那么 

响,衙役、狗腿子都吓慌了,腿一软堆萎在地上。老匠人却好似一根高大的 

石柱样的立在那里。 

     县官也吓的脸成了土色,却还硬着嘴说:“把这妖人,推出斩首。” 

     话还没说完,“哞!”山崩地裂地又是一声牛叫,震得县官的耳朵嗡嗡 

地响,身子也抖做一堆儿,好几个人才把他扶到后衙里去,他只得把老匠人 

再下到牢里。 

     县官终于搜寻出一个毒法子来,把麦穰搀上石灰,装了成千上万的麻袋 


… Page 105…

包。 

     第二年的夏天,大水又眼看着流进城墙来了,铜牛又变成神牛冲上了城 

墙,把嘴伸进水里喝了起来。 

     衙役和狗腿子们也跟着赶了来,把装着麦穰和石灰的麻袋包扔下水去。 

     神牛“咕咕”地喝着水,喝着喝着叫麻袋包塞住了嗓子眼啦。 

     泥鳅精趁空搅着黑浪,翻腾着进了城墙,衙役、狗腿子都向高高的衙门 

跑去,神牛仰着头,两只眼睛把水面都照明了,从后面追了去。 

     县官、衙役、狗腿子都躲进了衙门,神牛只三角两角就把衙门的屋全都 

撞翻,坏蛋们都砸进水里去了。 

     它在水里来来往往的,终于救出了老匠人,那两只角好似两只手样的把 

老匠人托在水面上,随水漂了下去,石灰在它嗓子里烧了起来,越来越没有 

力气,随水漂了五十里,它把最后的劲都用了出来,爬到了岸上。 

     慢慢地它化成石头了,老匠人痛心地流了一阵泪,他舍不得离开它,便 

在旁边盖了一座小屋住下。 

     小屋现在是没有了,不过在牛身边的一块石头上,还留着他的脚印。嘿, 

这遍方的人,谁也忘不了他。那神牛虽说化成石头啦,却还是那么黄澄澄的, 

威威武武趴在那里,角呀,身子呀,都能看得清楚。 


… Page 106…

                                 名医拜师 



                                                                      '中国' 



     浙江省有个张孝廉,和一个同伴一起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他们雇了一条 

船。一天当船行至江苏省的苏州,张孝廉却突然得病了,而且哼哼呀呀病得 

着实不轻。同伴忙叫船家将船靠岸,并上岸叫来一乘轿子,将孝廉送到名医 

叶天士家去治疗。 

     叶天士见来了重病人,又是切脉,又是看舌苔,诊断了很久才说:“你 

的病是感冒风寒,吃我一副药就会好的。不过,此刻你准备到哪里去呀?” 

     同伴忙代孝廉回答:“我们俩人一同去京城参加礼部主持的考试。” 

     叶天士闻说,长长地叹息一声:“唉,可惜呀,先生您可快完了!”同 

伴大吃一惊:“您,您可不能乱吓唬人哪!” 

     叶天士平静地说道:“这一次进京途中要舍弃船而走陆地,非要患消渴 

症不可,在陆地上得了这种病就无药可救了,从脉络的方向看,先生的寿命 

过不了一个月。依我之见,你们还是快点回去吧,这样身后的事情还来得及 

准备料理。”说完,就给孝廉开了一剂药方,并让门徒将此病例登记在册。 

     孝廉回到船上,眼泪止不住扑簌簌直往下掉,他哽咽着对同伴说道:” 

我只能告辞返回家乡,祝您路途平安,看来此去将与您诀别……”说着眼泪 

又如雨下。 

     同伴万般心酸,一面只得安慰孝廉:“这是当医生的惯伎,靠它来发财 

的呀。再说,叶天士也不过是这地方的名医生,又不是神仙,为什么要这样 

当真呢?” 

     经同伴劝慰,孝廉稍稍放宽了心。当下煎药熬汤,服用后,第二天果然 

药到病治,浑身轻松自如。于是同伴怂恿孝廉,继续进京赴考。孝廉虽同意, 

但心里却很忧愁。 

     船行到江口,风急浪大,不能再向前了,只得停船,待风止后再启航。 

这里靠近金山寺,在船上憋得慌,同伴提出上岸游览,孝廉应允一同前往。 

     到了金山寺,他们看到山门前面挂着一块和尚行医的牌子。孝廉想到叶 

天士替自己的诊断,很为自己的生命担忧,于是决定去拜访和尚,请和尚为 

自己说说病情。 

     禅房里,和尚客气地接待了孝廉,稍事歇息后便为孝廉诊断看病。切过 

脉,看罢舌苔,和尚问道:“先生您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孝廉答道:“进 

京赴考。” 

     和尚皱紧双眉说道:“这——恐怕来不及了。” 

     孝廉只觉两耳轰鸣,一阵晕眩。 

     和尚继续说道:“这一去要在陆地上行走,消渴病就要发作,您的寿命 

不过一个月,怎么还要出远门呢?” 

     孝廉懊丧地说道:“这么说来,我的病真的无药可救了。”他把请叶天 

士看病的经过说了一遍。 

      “不,不!”和尚纠正道:“此乃实在荒谬啊。药如果不能治病,医道 

这一行怎么会流传至今呢?” 

     孝廉听和尚言出有因,急忙双膝下跪:“请师父救我一命。”说罢连磕 

三个响头。 


… Page 107…

     和尚忙把孝廉搀扶起来:“不必,不必。先生登上陆地走的时候,只要 

记住前面王家营,那里有的是秋梨,您用车装上一百斤秋梨,渴了的时候就 

吃梨,千万不喝茶;饿了的时候就吃蒸熟的梨,千万不吃饭。您把一百斤梨 

吃完了,毛病也就好了。” 

     孝廉再三拜谢过和尚便出了禅房,心情顿觉舒畅了许多。他们的船行到 

清河,只得登上了陆地,果然孝廉的消渴病大发作,急忙照着和尚的话去做, 

渴了吃梨,饿了吃蒸梨,到了京城,身体竟然格外健康。 

     孝廉参加科举考试未被录取,他不忘和尚救命大恩,返回路上又来到金 

山寺。他带了二十两银子和京城里的特产去拜谢和尚。和尚收下了礼物,却 

拒收银子,说:“先生路过苏州城,请再去找叶天士看看病,如果说没有病, 

就用他以前说过的话问他;如果问谁治好了您的病,就告诉他是我老和尚, 

这样就远远超过了您送给我的厚礼了。” 

     孝廉告辞了和尚,来到了苏州,他再去请叶天士看病。叶天士看后说: 

 “你没病!”孝廉便用他以前的话问他。叶天士让门徒查对了病例记载册子, 

果然和他说的相符。于是脱口而出道:“奇哉怪矣,你遇到神仙了?” 

     孝廉说:“是佛爷,不是神仙。”接着便把请金山寺老和尚治病的经过 

告诉了叶天士。 

     叶天士听罢,当即摘下行医牌子,把徒弟们打发回家,自己更改姓名, 

换上佣人服装,去金山寺投奔老和尚。 

     老和尚答应了叶天士的请求,让他在左右服侍,一边学习医术。叶天士 

看到老和尚治过一百多病人后,觉得自己的医道和老和尚也不相上下,于是 

向老和尚要求道:“师父医道弟子已有所领悟了,让我代您开方子吧!” 

     老和尚点头答应。叶天士便开出方子递给老和尚看。老和尚说:“你学 

得和苏州的叶天士不相上下了,可以挂牌行医,不必依赖我老和尚了。” 

     叶天士说:“弟子恐怕像叶天士那样耽误人家性命,因而医道上必须精 

益求精,要做到万无一失才成啊!” 

      “说得好!”’老和尚大为赞赏,“这话已经超过叶天士了。” 

     一天,寺中抬来了一位垂危的病人。他的肚子肿大得像怀孕的妇女,常 

常闹肚子疼,最近痛得愈加厉害,奄奄一息。 

     老和尚诊断后,让叶天士诊断开方,叶天士用的头味药就是砒霜三分。 

老和尚一见,笑了:“用得妙!不过,你所以还不如我,原因也就在此,你 

过分谨慎了。这个方子必须用砒霜一钱,才能让病人起死回生,消除病根。” 

     叶天士害怕了,握笔的手颤抖着,不敢下笔:“师父,这个病人只是肚 

子里有虫子,三分砒霜杀死他肚子里的虫子足够了,用多了病人怎么受得 

了?” 

     老和尚说:“既然你知道虫子,可是你知道虫子的大小吗?这条虫子已 

有二尺多长了,用三分砒霜只能使它暂时昏眩,以后一定要发作,到时再犯 

病,再用砒霜,虫子已产生抗药作用,就无法再救人了。如今用砒霜一钱, 

使虫子死掉,消除后患,有什么不好呢?”叶天士听和尚说得在理,急忙拿 

出砒霜放在病人口中用水服下。老和尚对来的那些人说道:“快抬回家去, 

晚上拉屎的时候一定会拉出虫子来,让我的徒弟跟你们去看情况。” 

     到了晚上,果然像老和尚说的那样,病人拉出了一条大虫子。叶天士用 

竹杆挑着虫子观看,足有二尺多长。病人已经苏醒,闹着要吃东西。按着老 

和尚的指点,叶天士让病人吃人参茯苓粥,过了十来天就全好了。 


… Page 108…

     叶天士对老和尚心悦诚服,他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了老和尚,请求他 

多多指教。老和尚想到叶天士虚心好学,便给了他一册医书让他回家去。从 

此,叶天士医术愈加高明,在他面前没有什么疑难病症。 

     韦杰等 编 


… Page 109…

                                  涌泉宝珠 



                                                                      '中国' 



     长安城里有一座有名的寺院,这是唐睿宗李旦登上皇帝宝座后建成的, 

他还特意赠给寺院一颗宝珠,说是价值亿万钱,让和尚们收藏在仓库里,留 

作家底。 

     和尚们接受了皇上的恩赐,但细看宝珠却实在太平常了,几乎跟一块普 

通的小石头没有两样,因为是皇上所赐,于是把它放进一个柜子里,和其它 

财物一般看待。 

     许多年过去了。 

     唐玄宗天宝十年,大安国寺的和尚们要搞一次规模盛大的诵经敬佛活 

动,急需用钱。他们打开柜子,检查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结果发现一只小匣 

子,上面贴着一张颜色发黄的封条,写着: 

      “宝珠,值亿万钱!” 

     和尚们见了,一个个咧嘴直笑,高兴得了不得。急忙打开匣盖,却又不 

禁大失所望,所谓宝珠,只不过是一块红色的小石头,跟普通石头不同之处 

是在暗处能发出微弱的光。然而,凭这一点儿微弱的光就称得上是颗宝珠, 

就能值亿万钱吗?和尚们晃动着光秃秃的脑袋,连连唉声叹气。 

     和尚中忽然有人提议:“既然封条上写着是颗宝珠,能值亿万钱,不妨 

拿到集市上试试看,到底能值多少钱?”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和尚们的赞同,他们派人把珠子拿到集市上去,委 

托一个珠宝商出售,又留下一个和尚监卖。 

     第一天过去了,珠子根本无人问津。 

     第二天,一个有钱人注意到了这颗珠子,但一听价钱,吓了一跳。拿起 

来仔细察看,不由得嗤之以鼻: 

      “这算什么珠宝!跟一块普通石头没什么两样。要这么高价钱,想必是 

你这和尚穷疯了吧!” 

     四周围拢来许多人,发出一阵阵嘲笑声:“哈哈!”“嘿嘿!” 

     监卖的和尚难堪极了,他想争辩几句,但是头都不敢抬起来。 

     又过了十来天,仍然不断有人来看这颗“宝珠”。当他们亲自验证这颗 

珠子外表虽普通,但夜里能发光时,有人就愿出几千钱买它了。 

     这样又过了一些日子,消息传开,来看珠子的人越来越多了,出价也就 

逐渐增高了。 

     一天,集市上来了一个外国人,东瞧瞧,西看看,说是要寻觅宝物。当 

他见到大安国寺的宝珠时,先是愣怔怔地站着,两眼死死地盯住宝珠,随后 

便手舞足蹈起来、连眉毛、胡子都不停地颤动着。他双手捧起宝珠,小心翼 

翼地顶在头上,嘴里叽哩呱啦了一番。 

     翻译向珠宝商打听珠子的价钱。 

     监卖和尚见来了识宝人,急忙答道:“一亿万。” 

     翻译向外国人报了价钱,外国人不由得愁眉不展起来,他双手抚弄着宝 

珠,连连叹息、摇头,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第二天一早,那个外国人又来到了集市上,翻译向监卖和尚说道: 

      “外国客人说了,这颗宝珠确实值亿万钱,可是因为他出门时间长了, 


… Page 110…

身边只剩下四千万钱了,他很想买这颗珠子,大师父是不是便宜些卖给他算 

了?” 

     和尚一听,外国人愿出四千万钱买下这颗珠子,比起国内那些有钱人出 

的价钱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呢,他急忙带外国人去见寺院的住持和尚,住持和 

尚听外国人愿出这个价,顿时眉开眼笑,一口答应下来。 

     当天下午,外国人给寺院送来了四千万钱,住持和尚就把珠子交给了他。 

临走的时候,外国人通过翻译向住持和尚一再表示歉意,说是没有给足价钱, 

贱买了宝珠,很是过意不去。 

     在场的和尚们为珠子卖得了好价钱一个个欢欣鼓舞,可是他们又觉得奇 

怪,这外国人为什么如此看重这颗石头呢? 

     于是,和尚们纷纷问道。 

      “您是从哪个国家来的?” 

      “这颗珠子到底宝贵在什么地方?” 

      “您买这颗珠子派什么用场?” 

     通过翻译,外国人向众和尚道出了买珠子的原委: 

     原来这颗珠子确非寻常之物,本名叫涌泉宝珠,有着极大的用途。行军 

打仗时,只要掘地二尺深,把珠子放进坑里,立刻就会有泉水突突地涌出来, 

碧澄清甜,可供几千人饮用。把珠子取出来,水就不再往外冒。有了这颗宝 

珠,行军打仗就不愁没水喝。 

     外国人来自大食国,还在贞观初年大食国就和大唐帝国通好,大食国国 

王把宝珠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大食国几个后代国王都非常想念这颗宝 

珠,很想得到它,因为这样的宝珠在世界上实在太难找到了。于是通告全国: 

谁能把这颗宝珠找回来,就让谁做宰相。外国客人全家几代人连续找了七八 

十年,今天终于找到了,他太幸运了,高兴得几乎发疯了。 

     和尚们听了外国人的一番述说,了解了宝珠的用途,纷纷赞叹不已;可 

是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这外国人说得太神了,莫不是吹牛大王?当即有和尚 

拿来了铁锹,要求外国人实验。 

     外国人望着四周围着的和尚,明白了他们也想一睹宝珠神效的愿望,他 

笑了笑,让那和尚就地掘下去二尺深,然后把珠子放进坑底。果然,只一会 

儿时间就有水慢慢从坑底涌出来,越涌越多,终于成了一股泉水,颜色清亮 

透明。 

     和尚们见了,抢着把手伸进坑里,捧起水来就喝:哟,清凉凉!甜津津! 

     和尚们意识到了宝珠的真正价值,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这珠子真太宝贵啦,恐怕连一亿万钱都不止吧!” 

      “这是无价之宝,可是我们只要四千万钱就送给人家了!” 

      “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们怎么能随便卖掉呢?” 

      “这是国宝,我们不能卖!” 

      “对,我们不卖了!” 

     和尚们大发了一通议论,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宝珠不卖了。可是他们转 

过脸来寻找外国人时,那外国人却早已不知去向;再看坑里,已无泉水,那 

宝珠也早被取走了。 

     和尚们急忙走出寺院,四处打听外国人的下落,可是终于未能找到。 

     失却了宝珠,大安国寺的和尚们一个个痛心疾首,后悔不已。然而,悔 

之毕竟晚矣,至今那宝珠也未能找得回来。 


… Page 111…

韦杰等 编 


… Page 112…

                                巧破珍宝案 



                                                                      '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