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穷多个差别者分担无穷小的差别,具体到每两个差别者来
说,相互之间的差别就更小了,甚至不再具有差别的意义,
因此,每一个差别者各自所具有的性质互相之间无限趋近于
等同。
3、原先由两个差别者承担的差别改由无数差别者承担
之后,就成为这无数差别者整体分布的差别形式,也就是说,
无数差别者总体分布的局面就是从先天本体那里继承来的
原始差别形式,尽管原始差别已经很小,但仍然是一种差别,
是一种具体的差别形式,这种差别使得无数差别者的总体分
布尽管差别极小,但终究是不均匀的,或者说,不可能是绝
对均匀的。原始差别的程度和形式就是全体差别者分布不均
匀的程度与形式。
2。3。4 后天本体的动力与方式
大爆炸把先天本体垄断着的差别在一瞬间还给了世界,
世界重新踏上了消除这些差别的漫长征程。
消除差别的动力是差别本身,差别就是世界的原动力。
消除差别的方式也是差别本身,用差别把一种差别变成另一
种差别。这样,消除差别的过程以产生差别为代价,进而生
成了新的差别和差别形式。
一种差别变成另一种差别,变成了差别的差别,差别的
差别就是差别形式,差别形式的积累使得世界走向多样化。
2。4 差别者
仅在定义域2。3里。
2。4。1 从准均匀体到绝对分裂体
对于趋向于绝对均匀但是还没有达到绝对均匀的“准均
匀体”来说,将要“失去”局部和整体之分,局部和整体将
要达到基本重合的程度,准均匀体中残存的不均匀因素直接
作用在准均匀体整体的同时也就是作用在准均匀体的每一
个“局部”。
对于一个趋近于无限均匀的准均匀体的整体来说,任何
微小的残存差别都显得分外突出,均匀程度越高,残存差别
的影响就越大。趋近于无穷大的均匀同时意味着任何残存差
别也具有了无穷大的影响。
当准均匀体再也承受不了亦趋强烈的差别时,近乎纯粹
的差别者就突然之间转变成了“具体差别者”,“大爆炸”发
生了。准均匀体近乎抽象化了的整体和局部关系重新具体化,
把每一个局部从整体中划分出来。于是,准均匀体瞬间变成
了“绝对分裂体”。
2。4。2 分裂的极限
准均匀体变成的“绝对分裂体”是由无数局部的个体组
成的集合体,每一个局部的个体的尺度就是分裂所能达到的
极限。原先残存差别的尺度就是每一个局部的尺度,原先残
存差别的形式也是爆炸初始分布的具体形式。
局部从整体中分裂出来就成了“碎片”,所谓“碎片”
就是“元子”。
元子不可再分,因为碎片本身是差别的极限,元子自身
也可能是一个和所由产生的整体相同的准均匀体,是直接与
所有元子相联系的整个的本原世界。
不要用通常“基本粒子”的观念来理解元子。这种意义
上的碎片是我们已经讨论过了的那种近乎纯粹差别和纯粹
差别者的纯粹对立统一体,是差别与差别者的重叠或直接统
一。
元子之间最小的“距离”是无限趋近于0但是还不等于
0;最远的“距离”是无限遥远但仍然相关。在这两个极端
之间取一个具体的值,或者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变化。大爆炸
仅仅发生在元子无限联系中少数的一些维度里,这些展开的
维度就意味着元子之间的“距离”是倾向于偏离最小距离极
限,向更大更远方向展开,而没有展开的那些维度,则维持
在接近最小距离极限附近。
可以设想,无限维世界中有无数个不均匀的区域,每一
个不均匀的局部都是无限维联系的元子世界中一簇簇不同
维度、不同程度的展开,我们的世界只是这无数个不均匀局
部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小成员罢了。可以把展开了的这些维
度粗略地比喻为海面上掀起的朵朵浪花,每一朵浪花就是一
个世界,海平面之下则相对平静。
2。4。3 具体差别和具体差别者
差别脱离了纯粹状态,突然转变成了具体的差别。
纯粹差别和具体差别最初的差异在于:纯粹差别除了
“不同”之外,已经几乎无法再区分“谁和谁之间的不同”,
也就是说,趋向于或将要达到不含差别者、不涉及差别的承
担者的程度。
而初始的具体差别,其特点是差别依赖于差别者,差别
是差别者之间的差别,可以明确表示为“谁和谁之间的差别”。
这时,具体差别就是每一个具体元子与所有其他具体元
子之间的具体区别形式。
纯粹差别者是将要不再相对于其他差别者的准绝对者,
是差别者的极端抽象,因而将要不成其为什么差别者了。
具体差别者因处于和其他差别者的差别之中具有了具
体的意义。
每一个碎片都成了具体的差别者,每一个元子就是一个
差别者。
2。4。4 差别者的唯一性原则
尽管所有的元子都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特征,但是每一
个元子本身作为具体的差别者首先是唯一的,这就是差别者
的唯一性原则。
这种唯一性表现为元子之间的绝对差别,此元子绝对区
别于彼元子,此元子绝对不是彼元子,一个具体的元子除了
是其自己之外不是其他任何别的什么东西。
表示为:
A ≠ B ≠ C ≠……。
2。4。5 初始差别者形式之间的同一性
在准均匀体状态时,局部和全局达到了基本重叠,每个
局部就是全局,因而,每个局部并不比全局有更多或者更少
的特征。当大爆炸发生之后,局部和全局重叠的局面突然变
化成了所有局部共同组成整体的模式。宏观地看,整体分布
不是绝对均匀的;微观地看,初始时,一个局部和另外一个
局部相比较,一个局部和所有其他每个局部相比较同样不会
有更多或者更少的特征,所有元子各自所持的特征已经接近
达到相同性的极限,已经几乎是同一个样式。这就是初始差
别者的形式同一性。
表示为:
a = b = c…… 。
需要强调指出:“a、b、c……”不是指作为差别者的元
子本身,仅仅指谓元子的形式。所有相互区别的元子各自都
是唯一的元子,但是,每一个元子都拥有与其他任何一个元
子相同的、共同的形式和性质。
2。4。6 具体差别与具体差别者之间的对立统一
元子相互之间的不融合,每一个元子的唯一性,使元子
相互成为差别者。
差别者的具体化意味着差别也被具体化了。
差别是差别者之间的差别,离开了差别者的差别没有具
体意义。
差别者是差别的差别者,没有了差别,差别者就失去了
意义。
因此,差别和差别者是对立的。
差别和差别者都以对方作为自己的前提,差别和差别者
是统一的。
差别和差别者分别具有不同的属性,这种区别是最基本
的、最原始的差别,在定义域里,也是不可能最终消失的绝
对差别。
总之,差别和差别者之间是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
的对立统一状态。
2。4。7 初始状态和初始关系
把初始时刻定义到大爆炸刚刚开始的时刻,这时,原先
的准均匀体刚刚突变成为由无数相互区别的元子构成的集
合体,成为一种新状态。
初始世界的状态有三个特点:
1、每一个元子都作为唯一的差别者和其他元子处于区
别之中。 A ≠ B ≠ C…。每个元子、每个差别者都是唯一
的。
2、由于元子同源性,几乎所有元子拥有同一的形式。
a = b = c…。几乎每个元子、每一个不同的差别者都拥有
相同的形式和性质。
3、原先准均匀体中残存的差别转变为元子分布的不均
匀形式。
这意味着差别者与差别形式脱离了抽象性,都有了具体
的性质,而且,差别者和差别本身是性质不同又不可分离的
对立统一。
2。4。8 对称的破缺
如果每个绝对区别者的元子都以绝对相同的形式以及
绝对相同的相互关系联系在一起,这个世界实际上还是没有
任何性质的绝对均匀体,是仅有一个元子的绝对寂灭的世界,
也是一个不能存在的世界。
如我们曾经推导过的那样,大爆炸的原因是因为有差别,
有不可克服、不可最终消失的差别存在。就是说,必将有一
些元子,或者至少有一个元子不能遵守差别形式同一律原则,
这个原则不能被贯彻到底,整个世界的存在着天然的破缺。
这将造成元子整体分布的不均匀,尽管这种不均匀程度
极其微弱,甚至可能微弱到仅仅只有个别元子的不均匀,但
是,这种初始的不均匀状态使得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均匀的局
部关系隐藏着危机。假如元子无限可分,元子就可以继续分
摊这个初始的不均匀因素,继续以解构的方式化解这些差别,
问题是元子被设定为不可分的极限,不能分摊和消化初始的
差别。初始差别就成为处于所有元子之间的不可消除的差别,
同时成为影响所有元子之间关系的初始因素。这使得,元子
与另外的一个元子之间关系本身不能绝对等同于与第三个
元子的关系,也不能绝对等同于与任意一个其他元子的关系。
近似地说:
(A;B之间的a;b关系) = (A;C之间的a;c关系) =
(C;B之间的c;b关系)…。
严格地说:
(A;B之间的a;b关系) ≈ (A;C之间的a;c关系) ≈
(C;B之间的c;b关系)…。
2。5 差别形式
初始时的“差别”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最简单的差别是纯粹差别,纯粹差别仅仅表明“区
别”、“不一样”;
2、最初的具体差别仅仅比纯粹差别多了差别者,生成
了差别的主体。生成了“谁和谁之间的差别”的意义;
3、在“谁和谁之间的差别”的基础上又生成了“什么
样的差别”这样的意义。
完整意义的差别是具有“差别形式”的差别。
2。5。1 差别形式的定义
差别和差别者之间的差别表明:差别自己也成了差别者。
“差别和差别者”这两个差别者之间差别表现为对立统
一,意味着这是最初的“差别形式”。最初的关系、最初的
差别形式是差别与差别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差别形式是差别的具体内容和样态;是差别者相互之间
关系的具体形式;其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的差别者。
因此,差别形式也是关系形式,有差别就是有关系。
关系形式、差别形式就是指“有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
样的差别”。
2。5。2 对立统一作为逻辑的起源点
如果最初的原则就是整个世界的原则,那么,对立统一
关系是最初的因而也就是整个世界的基本原则。
既然世界是从起点开始并依照起点的原则开始的进化、
发育、演变过程,那么,差别、差别者、差别形式发展进化
的过程也就是对立统一关系自己发展的过程。
2。5。3 最初的具体差别形式
具体差别者的出现为具体差别形式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大爆炸使得准均匀体的整体变成了由所有元子的集合
组成的集合体。准均匀体中残存的差别随之变成了碎片们的
不均匀分布。换言之,初始的差别被作为碎片的元子以相互
之间的区别以及元子不均匀的分布这两种方式实现着。
元子之间是区别的、对立的,区别和对立的程度大体对
称、大体一致,但是还存在着对称破缺,因此,元子分布说
到底还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分布有具体的分布形式。
元子相互区别、对立以及元子的不均匀分布是最先出现
的具体的差别形式。构成这个差别形式的差别者是相互区别
着的全体元子,而且是被差别形式所规定了的位于不同相对
位置和相对状况的元子,是元子无限关系中的某些极微小部
分的特殊展开。
2。6 时间、空间作为差别形式
2。6。1 时间的定义
在准均匀体中,差别趋近于消失,将要进入绝对寂灭的
状态,没有了变化,也就没有了先后关系,也就没有了时间,
或者说时间趋于消失。
大爆炸相对准均匀体来说是一个后来的事件,前、后两
个状态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差别者,如果仅仅着眼于两者之间
的关于先后次序的差别,显然,这个差别也具有具体内容,
也具有具体的差别形式,我们把这种差别形式定义为“时间”,
换言之,时间是一种差别形式。
2。6。2 差别形式的差别形式
时间的产生还标志了另一个重要的逻辑发展。时间作为
差别形式表征了前一个状态和后一个状态的之间的差别,这
两种状态互相成为了差别者,时间是这两个差别者之间的差
别。而这两个作为差别者的状态本身又分别是不同差别者的
差别形式。这样,时间作为差别是差别的差别,作为差别形
式是差别形式的差别形式。
2。6。3 时间的形式
时间起源于或者说重生于大爆炸时的突然转变,这显然
不是连续的,而是“量子性”的,这个量子的尺度取决于原
始残存差别的尺度,量子的形式取决于原始残存差别的形式。
由于时间起源的量子性,由此而生成的时间性质可能会
贯穿于我们这个世界整个的发展史。
时间是状态演化次序差别的形式,普遍的时间形式是所
有的不同时间作为差别者共同生成的各个层次差别形式的
总合。在不同层面上,时间应有不同的形式。
既然时间是状态演化的次序,那么时间的流逝取决于演
化的进程。如果说演化是跳跃、间断、突变的,演化的进程
有一个最小的、不可逾越的尺度,用物理学术语讲是“量子
性”的,那么,时间作为这种变化的次序,也应该是量子性
的。如果演化是连续、平滑的,那么在这个层次上,时间是
连续和平滑的。但是,归根到底,变化的每一瞬间都可以追
溯到一个可以分辨的阶段。也就是说,都能追溯到元子本身
这种无法继续再进一步细分的单位,由于元子是量子性的,
时间就不是无限均匀的,而是有一个最小的极限值。
时间本身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绝对内容和固有的形态。
状态变化才有时间,变化得越快,时间的尺度就越快,变化
得慢,时间尺度就慢;没有变化,就没有时间;变化表现了
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性,那么时间就是循环的,如果状态可
逆,时间就可逆。
时间的尺度也取决于状态变化的尺度,而状态的变化是
相对的,是一种状态相对于另一种状态的变化。
状态是相对的,时间的尺度当然也是相对的。特别是当
某个状态相对两个以上不同尺度的其他状态时,时间尺度的
差异将得到充分的展示。
2。6。4 空间的定义
准均匀状态时,系统内局部和局部之间的区别趋向于消
失,于是没有了局部和整体之分,也没有了内、外之分,没
有了相对位置的差别。
大爆炸使得系统突然之间变成了由无数元子组成的集
合。每个元子就是这个集合的局部,每个局部都处在不重叠
的具体位置上,每一个元子的具体位置由其他所有的元子所
规定、所限制。每一个元子都是相对独立的差别者,如果仅
仅着眼于这些差别者之间的关于相对位置的差别,显然,这
个差别也具有具体内容,也具有具体的差别形式,我们把这
种差别形式定义为“空间”。显然,空间也是一种差别形式。
2。6。5 空间的形式
首先,空间的复苏和产生是准均匀体突变为绝对分裂体
的结果,元子的唯一性原则所造成的元子之间的相互不重叠
的次序关系就是空间关系,元子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关系形式
就是空间的形式。元子就是空间的最小尺度和单位。
其次,这时的空间有两层内容:
1、作为所有元子集合的这个宇宙,区别于其他可能宇
宙的边界;
2、每一个元子以及元子之间的位置关系。
再次,既然空间是差别者之间关于位置的差别形式,那
么有什么样的差别形式就有什么样的空间。
不是差别者受到了空间的规定,而是空间被差别者之间
的差别形式所规定,差别者最初只是受到其他差别者的规定
和限制,只有当空间本身这种差别形式也作为差别者时,才
会对另一层面的差别者形成限制和规定。
如果差别形式是稳定的,空间就是不变的。如若差别形
式是发展、变化、不均匀的,空间当然也不是平坦均匀的,
也是相对的、发展变化的。
2。7 元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2。7。1 普遍相关的极限
从我们关于无限维空间的模型和猜想出发,可以这样理
解元子之间的关系:
1、每一个元子都直接与其他所有的每一个元子直接相
邻和直接接触,元子之间是绝对联系的;
2、每个元子区别于其他元子,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
所有其他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