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教育手记-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思做抛头露面的事,怕做不好,被同学们笑话。”

      我说:“我不是给你讲过吗?不喜欢做的事,而强迫自己努力去做并且要做好,这正是战胜自己啊!”

      “可是,我从哪儿入手培养自己的能力呢?”

      我给他出主意:“最近班上的班委正好要改选。你去主动争取竞选,怎么样?”

      “可以是可以,但是……”他有些踌躇,“我从没当过班干部,如果同学们不选我,怎么办?”

      我毫不犹豫地说:“即使你没被选上,对你来说也是胜利!因为你又一次在‘面子’上战胜了自己,而且经受了一次难得的受挫锻炼。”

      我又说:“当然,你应该尽量争取获胜!这样吧,在同学们投票前,你发表一下演说,谈谈你为什么要竞选班干部,你打算怎么为同学们服务,并请同学们给你一次机会。我想,同学们会被你的真诚感动的!”

      他说:“哎呀!我是最不敢上台讲话的,一说话我的腿就发抖。”

      “不要紧的。”我笑着对他说,“我给你出个主意,今天晚上回去你写一篇讲演稿,明天拿给我,我帮你改一改,然后,你再回家把稿子背下来———你的记性不是特别好吗?同学们又不知道你是背稿子,听到你有条有理的讲演,一定会佩服你的口才。”

      “好吧!”他同意了。可临离去的时候,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李老师,你说我竞选什么班干部好呢?”

      我说:“这就是你自己考虑的问题了。不过,我提醒你,哪一项班委职务最能锻炼你的能力,你就考虑竞选哪一项职务。”

      第二天,他果真交给我一篇写得很认真的《竞选演说》,他打算竞选体育委员。我问他原因时,他说:“体育委员经常要组织同学们集队集会,每天都要组织课间操。我觉得事情多,更能锻炼自己;而且,这些事情都是抛头露面的,正好让我的脸皮‘厚’起来,变得大方些!”

      果然,在几天后的班会上,杨嵩以自己诚恳的态度和大方的演说,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他如愿以偿被选为体育委员。

      当上班干部,有“身份”了,杨嵩可就忙了起来: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刚下课,他就大声催促着同学们:“快点,快点!出去做操了!”每当体育课时,他总是站在我班队伍前,煞有介事地指挥到:“立正!稍息!”虽然口令喊得还不是那么熟练,但观其神情,俨然是一位将军。

      但是天天如此,杨嵩好像感到了一种乏味,倒不是他不愿为同学们服务,而是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简单重复,缺乏新鲜感。

      我没有简单地批评他“看不起平凡的岗位”,而是从他这个“不满足”中看到了杨嵩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希望创新。

      是的,对杨嵩来讲,争当班干部,并不是仅仅锻炼胆量;当天天喊“立正”“稍息”因而日渐大方起来后,他就渴望一种工作的创造性。而且,作为教育者,所谓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其说是手把手地训练,不如说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我又给他出主意了:“1988年元旦即将来临,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搞一次活动,既有迎新内容,又与体育竞赛有关,而且要让同学们耳目一新?”

      我和他一起探讨了多种方案,最后杨嵩决定举行一次“迎新室内田径运动会”。

      “室内田径运动会”?这名称岂止是新颖,简直是令人费解!

      然而,杨嵩毕竟是杨嵩。在1987年最后一天,我班的“迎新室内田径运动会”不但在教室里如期举行,而且大获成功。关于这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任何文字描绘都不足以表现出当时的热烈气氛。不过,我还是借我保存的一篇当年杨嵩写的题为《小小空间任驰骋》的作文中的有关记录,向可能感到好奇的读者介绍一下,在这“小小空间”,杨嵩是怎样组织同学们“驰骋”的:

     “本届运动会设有标枪、铅球、短跑、跳高、跳远等项目。不知情的人也许会疑惑:教室里怎么能投掷跑跳?嘿,这正是鄙人的发明!其实,所谓‘标枪’,就是50厘米长的竹签,‘掷标枪’就是立定掷竹签;所谓‘铅球’,就是氢气球,‘掷铅球’也就是掷氢气球;所谓‘短跑’是跑100厘米,当然,得把双腿捆住……尽管如此,比赛场面仍然十分激烈精彩。你看掷‘标枪’的同学,虽然只是一根细细的竹签,但比赛规则是肩膀不能动,只能小臂运动,所以有的男子汉虽有鲁智森一般的力量,却仍然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相反以细心灵巧著称的女同胞可就大显身手了。别看她们平时斯斯文文,可此刻她们细细的手指捏着细细的‘标枪’,轻轻一扔,就超过许多男同学。不过在铅球比赛中,身材矮小毫无运动员应有的强壮体魄的尹德君,却以自己的灵巧为男同学赢得了一项冠军。……比赛项目都很‘袖珍’,但气氛却不亚于奥运会:喝彩声、加油声、欢呼声,还有差一点就夺冠的叹息声以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捶胸顿脚声汇成一片,也成了我班迎接1988年的迎新曲!”

      刚进入1988年,也就是杨嵩主持“室内田径运动会”后不久,他又迎来了一次机会,当然从事情后来的发展看,毋宁说这是一次考验————

      华中某大学少年班的招生简章传到我校,我首先就想到杨嵩,不仅仅因为班上只有他的年龄符合条件,也不仅仅因为他的成绩拔尖,更主要的是我希望给他一次在更大范围内冲刺的机会,让他经受一次锻炼。

当杨嵩父母得知少年班招生的消息,也很想让杨嵩报考;杨嵩本人更是跃跃欲试。

      但是杨嵩真的要报名了,我却有些犹豫了:他面临的功课负担实在太重了———他不过才学完高一上学期的课程,可是半年之后却要通过六门功课的高考。如果他这几个月的时间,不能很扎实地掌握有关课程的知识,那么不但考不上少年班,而且还会影响他以后的学习。

但是,杨嵩的态度很坚决:“李老师,让我试试吧!即使考不上,我也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自学能力啊!你不是经常要我‘战胜自我吗’?”

就这样,在高一下期的四个月里,杨嵩一个人在家开始了艰难而顽强的跋涉。其间他所遇到的困难和他所表现出的毅力,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不过,对此读者一定也不难想象。

      当年参加高考,杨嵩以西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赴华中某大学复试。

      一路过关斩将,复试也非常顺利。但是,就在杨嵩几乎就要跨过大学少年班门槛的时刻,却因招生过程中的某些原因,他被人为地拒之于少年班的门外!

      应该说,在出征之前,杨嵩就想到过失败的可能性,但那种可能性不过是因为文化考试的失利;现在以这种原因而使理想成为梦想,不但杨嵩而且连他的父母和我都是不曾想到的。因而,对小小杨嵩来说,这个打击就不但是沉重的,更是残酷的。

      而且,早在他报名之初,个别学校领导就劝阻过他:“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分量。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水平,更不要头脑发热。……”

      因此,我非常担心杨嵩“无颜见江东父老”。

      不过,从某种角度看,我又觉得对他这样一直很顺的学生来讲,这件事又并非没有一点积极意义。关键是我怎么充分挖掘这次“挫折”所潜在的教育因素。

      自然又是一次震撼心灵的谈话:从“天降大任”到“好事多磨”,从韩信的“胯下之辱”到爱因斯坦的“第三个小板凳”,从信心、勇气、毅力到人格、胸襟与心理素质,从“这次应考至少让你看到了以前连你也不相信的智力、能力和潜力”到“当若干年后,你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之时,再回头看今天的挫折,你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人生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漩涡而已”……

      最后的结论是:“你应该感谢命运给了你这次打击,你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新的起点!”

      新学期开始了。高二年级按文理科分班上课。我班已被拆散:读理科的学生转入其他班,读文科的学生留下。分班学生名单是上期期末确定的,因为当时杨嵩正参加高考,学校便根据他的学科优势,将他分在了理科班。我也认为根据他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和智力特点,读理科是理所应当。

      但开学第一天,杨嵩却找到我,要求留在我班读文科。我无比惊讶,他的解释却让我既感激又感动:“我不想离开你,而希望一直跟你到高中毕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想在文科方面加强一下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经过这近半年的自学,我已经把高中的数理化功课学完了,但我深感自己的文科素质还比较弱。你不是常常对我们说,未来需要的人才应该是知识广博、能力全面的吗?”

      于是,在同学和老师惊讶的目光中,杨嵩留在了文科班。

      接着,杨嵩又一个行动让大家看到了他确实没有半点受挫后的颓唐之气:他要求在新学年班委改选之际竞选班长!

      这里,我还是引用当年杨嵩的同班同学郑洁的作文《新班长诞生记》,再现一下当时杨嵩的风采————

……   ……

      班长竞选人为潘芳奕和杨嵩,两位都是班上富有个性的人物,他们之间激烈、精彩的竞选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开始了。

      ……   ……

      潘芳奕演说完毕,杨嵩便踏着如潮的掌声神采飞扬地走上了讲台。杨嵩年龄在班上最小,上课虽总不老实,但学习成绩却总是第一。他有时如小孩一般为一点小事而天真地大笑,但办起正经事来,又一脸成熟凝重,常使人觉得他是否太出老相了。今天,他满脸纯真的笑容,侃侃而谈,再不是过去那个不好意思发言的小弟弟了。他说:“我当班长嘛,大部分是想为集体为同学们做一点事,但是,我也毫无掩饰地说,我也有一点个人目的,就是想通过当班长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话音未落,掌声便响起了。显然,我们正是需要这样真诚坦率的班长。面对同学们的掌声,他格外冷静,似乎受宠不惊,继续用他的热情发表着自己的宏篇大论。他的话,给人一种活力,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活力。

      下面是答辩了。面对种种提问,两位同学胸有成竹,从容对答。

      “假如你们在上面讲话,下面的同学不听,怎么办?”一位同学问道。潘芳奕说:“反正有纪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杨嵩却说:“若大家不听,就说明我们的讲话没有切合同学们的心愿,那我们就应该改变说话方式和内容,让大家感兴趣!”

      又是一阵掌声!

      李老师发问了:“假如我出差不在班上,你们怎么办?”这次杨嵩迅速接过话题,笑眯眯地答道:“你要走,就放心地走。有了我这个班长,你这个班主任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了!”全班哄堂大笑!笑声中,同学们的敬佩信赖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经过同学们投票,杨嵩当选为班长,潘芳奕任“第二把手”。然而,对他们来说,新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以后的事实证明,杨嵩在竞选时的自信是不无道理的。有他这个班长,我这个班主任虽不能说是“可有可无的”,但确实轻松多了。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我和同学们明显地感到杨嵩各方面的进步是极为显著的。

      而且,他的进步还在继续———到了高二下期,他又当上了校学生会主席;到了高三,他被选为乐山市学联副主席……

      他可没有把“学生官”当成“荣誉称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一种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就任学生会主席不久,他就干了一件算得上是轰轰烈烈的“大事”。

      当时,乐山一中外面一条叫“致江路”的街道,又脏又烂: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而且坑坑洼洼,连公共汽车也开不过来。这样一条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更影响全校学生上下学的街道,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得不到整治。

      于是,杨嵩经过深入调查,决定代表全校师生投书报社。他先写了一份《关于申请整治致江路的呼吁书》,请我修改后寄到了《乐山报》社。然而过了很久没有回音。可他并不泄气,准备写第二封《呼吁书》。我提醒他:“何不直接给市长写信呢?”他问:“这妥当吗?”我说:“市长是市民的公仆,市民有困难找公仆怎么会不妥当?”

      于是,他真的写了一封《致市长的公开信》,说明致江路早已变成了“制浆路”,并严重影响了周围市民生活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恳请市长督促一下有关部门,尽快整治该路段。

      信写好以后,杨嵩突发奇想,来了个全校签名征集。于是,这封公开信后面便有了长长的而又沉甸甸的签名。

      可是,信怎么才能让市长亲自收到呢?杨嵩又犯愁了:“总不能又投寄报社吧!”

      “简单得很!”我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你亲自给市长送去!”“这……”毕竟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本来在我看来已经够勇敢的杨嵩却仍然有点犹豫。我说:“怕什么怕?主人见仆人,居然还要怕?”杨嵩终于还是鼓起了勇气。

      一天晚上,杨嵩费了不小的周折找到了市长的家。开门的是市长夫人:“你找谁?”“我找市长。”虽然心怦怦直跳,可杨嵩还是故做镇定。看着眼前这个似乎乳臭未干的孩子,夫人有些惊讶:“找市长?找市长干啥?”“我代表乐山一中的师生向市长反映情况,请求整治致江路。”杨嵩的心已经平静多了。“哎呀!为这点小事就找市长啊!你应该去找有关市政部门嘛!”夫人把门关上了,末了补充了一句:“我们那位嘛,不在。”

      被拒之门外的杨嵩可没泄气,他准备再跑一趟,直接把信送到市长办公室。正好那几天我班要代表学校到市里参加“五·四”歌咏比赛,市长将出席这次歌咏会。于是,比赛前,我见市长端坐在主席台中央,便对杨嵩使了个眼色:“上!”

      据杨嵩后来对我说,市长接过他的信,知道内容后,和蔼地拍着杨嵩的肩膀说:“很好!我一定尽快过问此事。谢谢同学们!”

      一个月以后,致江路焕然一新。

      当杨嵩后来捧回“乐山市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证书时,我想起当初那个喜欢“阴到费”的小男孩,不禁感慨:对社会而言,教育当然不是万能的;但对学生而言,没有教育的确是万万不能的啊!

      高中毕业,杨嵩被保送就读复旦大学经济学系。

      那年,他只有16岁。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 

      说明:黄金涛是我在成都玉林中学高90级一班所教的一个男生。后来高中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电子科技大学。但在高一时,他却绝对不是班上出类拔萃的学习尖子。他自控能力较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常常忍不住说小话,过后又后悔不迭;二是课余学习(特别是在家学习)往往容易受外界影响——比如电视的诱惑等等——而分心。所以在高一高二时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状态。但我一开始,就是把黄金涛作为一名优秀学生看待的。他思想纯正,为人朴实,而且有着强烈的上进心。特别令我欣慰的是,他十分尊敬我,甚至可以说非常崇拜我,这使我对他的教育始终是建立在一种彼此高度信任的情感基础之上的。在和他三年的交往中,他和我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一次冲突。直到最近我因要写这本书,约他来聊一聊的时候,他还真诚地对我说:“在我的眼里,您极富个人魅力,使我很一直喜欢您,很信任您。”他的父母不止一次地感叹:“我们二娃有幸遇上了李老师,李老师对他的影响真是太大了!”细细回忆起来,我对黄金涛的教育,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仍然是“战胜自我”的教育。当然,如果要说与对程桦、杨嵩等优生的教育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教育手段上,我有意发挥了日记的作用。也可以这样讲,“日记”是我的教育载体,也是黄金涛“人格长跑”的记分牌。这次,黄金涛在谈到我对他的影响时,特意带来了他保存完好的高中生活日记,他说:“在我高中三年的思想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您,而发挥主要作用,是这一本本日记。”

      下面,我就选择一些有代表的性的日记,加以适当的评注,以此展示我对黄金涛心灵的影响。

                     

1992年9月1日

      开学第一天,我有幸分在高一·一班。说是“有幸”,主要是因为这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是李镇西老师。在我读初三时,他曾代了我们一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