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脑子一片寂静,我没有管脑外的声音,只有“管,还是不管”的问号接二连三地打得我头晕。站起来吧,又怕众人看我、笑我,我天生的薄脸皮,从小就怕抛头露面,只恨不得当了穆斯林妇女,用布遮了脸,什么都不管,什么人都不得罪。大喊一声“不要说话了!”则更怕人笑话,无人理会,讨个“假正经”的名声,那可更可怕!但是,周围的说笑声却不停地传来,我感到十分刺耳。如果我就此沉默,当然没有人会笑我“假正经”,但会有更多的人在心里蔑视我:我们白选你当纪律委员了!我终于站了起来,大喝一声:“不要说话了!”令我吃惊的是,我这一声还真管用,周围的声音都平息了,直到下课,教室都是安安静静的。
这也应该叫“战胜自己”吧?
(评注:那一周的周记,许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写到黄金涛的“大喝一声”,并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动。记得当时我特意把同学们的周记拿给他看,鼓励他继续发扬正气。一学期后,黄金涛继续当选班委,不过他的职务换成了体育委员。于是,在每天我班课间操的队伍中,总有黄金涛巡视时那威风凛凛的身影。只要有谁不认真做操,他便在班上黑板一角记下姓名让其曝光,他还为这个“曝光角”取了一个幽默的名称:“今日病夫”。)
1994年5月1日
今天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我却“节日”不起来。半期考试,我考得很不理想。虽然我一再告诫自己:“过了的事就不要老去想了!”但心里始终忘不掉。就像病人去了盲肠,却总要在腹部留下一块不大不小的伤疤。我这人好面子,裤裆破了,便赶忙夹紧了双腿,蹩着脚走路,脸上带着让人迷惑的笑,眼睛总盯着别人的脸孔,心里却嘀咕着别人是否见丑了,或是听见线崩的声音了……总之心中的阴影久久挥之不去。
唉,我不知何时能走出失败的怪圈?
(评注:说实话,黄金涛的自控能力已大大提高,但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没有转化为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很苦恼,在这次考试后,他主动找到我,请求我帮助。我给他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即每天晚上睡前问自己十个问题: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复习功课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我要求黄金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最后我对他说:“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1994年5月17日
出差几天的李老师,今天又回到了我们中间来了。他问我们这几天表现怎样?大家自然是异口同声大叫“好得很”。他似乎有点不相信,便走访诸位科任老师,结果大喜。我们当然更是十二万分的自豪!因为我们在没有班主任的情况保持了良好的纪律。我们都逐渐在思想上向李老师所说的真实、真诚靠拢。李老师又在班上搞“最近班上最守纪律的同学”的调查,结果,我荣幸地榜上有名!我以此为最大的荣誉,因为我在以前总是爱说小话,屡屡阴课堂违纪被老师批评。现在,我可以毫无愧色地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守纪律的学生,我保持了自己的进步,我战胜了自己!
说实话,今天我受到的表扬,比我考试取得了好分数还令我高兴。因为道德的殊荣远比成绩的殊荣更可贵;同样的,道德的沦丧比成绩的下降更可怕!
(评注:经过我的的引导,更通过黄金涛本人的自我教育,他终于彻底改变了上课说小话的缺点。更令我欣慰的是,在改正缺点的过程中,他逐渐成熟起来。在以后的前进道路上,也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对他纯正的品质,我是可以放心的了。)
1994年6月2日
也许是因为学习太疲倦,也许是因为我心灵深处的懒惰的根还未彻底铲除,这几天,我好像又有些松劲了。不行!我这辆耗油量大的破车是该加加油了!于是,我找到李老师,要他求援。
同往常一样,李老师亲切和蔼地与我谈心。他先听我的诉说,然后帮我一起分析我现在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他特别问我“每日十问”坚持得怎样?我说坚持是坚持了,但怎么效果不明显呢?他笑了,说:“我这一副药是中药,不是西药。”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李老师又给我讲了“体坛尖兵”叶乔波的事迹,并给了一篇写这位世界冠军的报告文学。
回想进高中来,李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介绍一些拼搏人生挑战命运的强者的事迹,在我心中树起了一座又一座英雄的丰碑:带咖啡壶上课的陈佐湟、背英汉大词典的杨嵩,今天又是带伤夺冠的叶乔波……也和往常一样,我为之冲动,为之热血沸腾!
李老师今天为我加了油,我又升起一种拼搏的欲望:16岁正是应该拼搏的时候,我还等什么呢?其实,人生时时刻刻都在拼搏。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活着!
(评注:给他介绍叶乔波事迹的情形,我现在都还记得。黄金涛当时说他一种学习的厌倦感,很着急,求我帮帮他。我很理解他的心情,因此一点没有批评他。因为长期紧张的学习,心灵的疲惫是不可避免的,何况他是带着一双信任和渴求的眼睛来的。面对这双眼睛,我们所提供的应该是抚慰和鼓励,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1994年6月10日
如果说,前段时间我的“每日十问”多少有些完成任务似的被动的话,那么,现在我已逐渐养成习惯。这种习惯促使我每天的学习都很有规律。更让我高兴的是,这一良好习惯(其实也是良好的方法)使我的学习明显有了进步。我将继续坚持下去。真感谢李老师!感谢他用这么看似简单的“每日十问”,就把我的学习状态纳入了良性循环,更使我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不知这是不是李老师的发明,如果是的话,他真应该获诺贝尔奖!
(评注:真理总是朴素的。教育科学有时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再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以形成习惯。)
1994年7月5日
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可我在最近的期末考试中却失败了。李老师帮我总结了原因,是我太看重考试,太急于求成,导致应试心理素质太差。李老师又送了我一句朴素的话:“把考试当练习,把练习当考试。”他解释说,把考试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练习吗?”丢掉任何患得患失的思想包袱,可能反而考试时会发挥得好一些;而对平时的每一道练习,都要当成考场上的试题,一丝不苟,而且要有时间观念。这样,真的到了考场,也就不会紧张了。
我完全理解了李老师这句话的意思,而且我想,只有平时把练习当考试,到时才能把考试当练习。
(评注:经过两年多的教育,我自认为黄金涛进入优生的行列,但要让他的学习成绩稳定下来,还需加强他的学习心理的优化,包括考试心理。)
1994年9月1日
今天是高三学年的第一天,从今天起,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们将在紧张的拼搏中向高考冲刺。说不清是恐慌还是振奋,也许都有一点吧!不管怎样,我对这一年的学习将全力以赴,争取考上重点大学,这是我人生理想的第一个台阶。
第一节下课后,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笑盈盈地送我一本笔记本:“今天是你16岁生日吧!我给你写了一首小诗,连同这本笔记本,算是给你的生日礼物!明年7月,你就要参加高考了,衷心祝愿你明年能以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作为自己18岁生日的礼物!”我非常激动,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不停地说:“谢谢!谢谢李老师!……”我心中涌起一阵激动:这是我进高中以来,李老师第三次赠给我生日礼物了!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喃喃说道:“谢谢!谢谢李老师!”
回到教室,我打开笔记本的扉页,上面是李老师潇洒的行书——
也许……
——贺金涛同学17岁生日
名字也许太普通,
人格永远不会平凡;
生活也许较清贫,
事业永远不会黯淡;
歌声也许会暂停,
旋律永远不会中断;
理想也许还遥远,
追求永远不会遗憾!
你的朋友 李镇西
1994年9月1日
我明白李老师诗中的含义,他是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更多的在于为理想的追求,而不仅仅在于追求的结果。放心吧,李老师!我会用行动回答您对对我的期待的。
(评注:这首诗是写给黄金涛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后来我又把它作为毕业赠言送给了全班学生。我想以此告诫我和我所有的学生,理想的追求比追求的理想更重要!在这个日益物质化、实用化的时代,人们急功近利地追求“结果”,却放弃了“过程”中更有意义的价值或者说更有价值的意义!当然,把这首诗写给黄金涛,也算是我对他纯正人格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我对他的一种含蓄的提醒:即使是对高考这样的重大关口,也不妨以平常之心待之,它不过是正个人生长河中一段湍流而已,而决不是最后的港湾。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只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一年以后,黄金涛以优异成绩考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临行前,他和学生们来看我,并送给一张签有学生姓名的尊师卡,我打开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金涛代表全班学生写的一句话:“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永远相通!”)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
高一新生开学第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清理新生刚刚交上来的报名单,黄金涛同学就急匆匆地闯进来:“李老师,不好了!王铜被政教处抓去了!”我一惊,赶忙向政教处奔去。
远远地就听到政教处办公室传来主任气愤已极的尖利叱责:“处分!一定要给处分!学校哪能容忍这样的学生!简直连起码的规矩都不懂了!你难道真的不晓得后果吗?真的要把人杀死了,你才晓得好歹吗?……”
我推开门,政教主任的脸涨得通红,而站立一旁的王铜居然满脸不屑,歪着头斜视主任一眼,那挑衅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能把我怎样!
这是一个个子高大而且浑身都洋溢着过剩精力和倔强傲气的顽童形象。原来,刚才政教主任巡视各班情况时,刚走到高一(1)班门口,就感到眼前寒光一闪,随即“铛”的一声,一把匕首从身边飞过,颤巍巍地扎到教室门上方的横梁上!
于是,政教主任就把王铜“请”到了办公室……
虽然是新生开学第一天,但我对王铜却已相当熟悉。他初中便在本校就读,早已小有名气:一是因为他智商较高,成绩拔尖;二是因为他相当顽皮,常常违反纪律,有时还桀傲不驯,令人十分头疼。
显然,这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学生。而初次见面,他就以这种方式给了我一个十分有个性的“见面礼”。
教学区里甩飞刀,这行为当然十分恶劣,也十分危险,因此我完全理解政教主任要给处分的决定;但是,从长远的教育看,处分不但太简单化,而且会给王铜今后的成长道路设下障碍,也会给我的教育蒙上阴影。当然不是因为王铜成绩拔尖,我们就迁就他;但是,对于有个性的学生,我们只能采用符合他个性的方式来教育、引导。
基于这个思考,我建议政教处暂缓处分,“冷处理”一段时间再说。一番十分勉强的谈心,他十分勉强地承认了自己的不对,然后又十分勉强地到政教处认了错,此事就暂且了结了。
我当然知道这一连串的“十分勉强”并没有使教育深入其内心,但他毕竟低下了倔强的头认错了,这对他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更何况,我对他的教育才刚刚开始呢!
开学不久,我就明显感到,他并不因我为他解脱了处分而对我有丝毫的好感,相反,他几乎处处与我作对,仿佛我早就和他结下了不解之仇。
在第一次班会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制定《班规》。我建议,为了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以后每天放学后,我班集体长跑800米。学生们都表示赞成。可这时,王铜居然叫了起来:“不跑!就不跑!反正我不跑!”
同学们都惊愕地把眼光投向他,我则尽量耐着性子问道:“王铜同学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我不想跑!”仍然是硬梆梆的吼叫。
我有点火了,但仍然没有发怒:“那,总要说个理由嘛!”
“没有理由,就是不想跑!”
我终于勃然大怒:“是这个集体的人,就的服从集体的决定!”
他瞪了我一眼,还想说什么,但终于没有说,只是在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第二天下午,班里正式开始集体长跑,一清人数,只差王铜!这是公然向集体挑衅!我当然把王铜找来狠狠批评了一顿,但他强词夺理:“长跑不就是为了健康吗?我身体本来就健康,没必要长跑!”我只好说:“那好,明天请你家长来一趟,如果你家长说王铜可以不遵守集体的意志,我以后一切都随你的便!”他一听“请家长”,立刻软下来了:“那就算了嘛!跑就跑嘛!”他大概觉得顶撞我确实让我生气了,便又笑嘻嘻地对我说:“我,对您说话不够礼貌,望您包包涵。大人不记小人过嘛!嘻嘻!”
我当然知道,“请家长”是教育者最无奈也最无能的表现。但对王铜我竟确实有些束手无策了!
不久,在一次语文课上,他又一次和我发生了冲突。讲完《雨中登泰山》,我便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游玩,然后完成一篇写景作文。为了让家长配合,我便口授了一封给家长们的信,我一边说,学生们一边记录。然而,就在学生们紧张记录的时候,王铜居然翘者二郎腿(这是他上课的一贯造型)在座位上摆弄他的什么小玩具!我不得不停下来,批评他:“王铜,请拿起笔,认真记录!”“我记下来了!”他坦然回答道。我一惊:他明明根本没动笔嘛!便问:“你记在什么地方的,给我看看好吗?”他用手指指脑袋:“我记性好,记在这里边了!”学生们一阵哄堂大笑……
我对他自然又是一阵声色俱厉的“臭骂”。
恰好那堂课结束后,就是为校庆照全班集体像。我将大家编好队,然后反复告诫学生:“注意,按快门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同时笑——也不能笑得太过分了,总之要自然。”
这时,站在最后一排的王铜突然向我走来。刚才上课他太让我生气了,我现在看见他就烦,便没好气的问他:“你又要干什么了?”
他竟然很认真地对我说:“李老师,你大家说,叫大家在按快门的时候,一起说‘茄——子’,这样照出来的效果一定会很好。”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真诚,不,甚至是无邪的天真!
我一下竟有些感动:他毕竟还是个不失纯朴的孩子啊!
后来在我们那张齐声“茄——子”的合影上,所有人果然笑得很整齐,也很“自然”。
其实,现在回忆起来,即使是在王铜最“混蛋”的时候,他让我感动的时候也不止一回。
有一次,我谈到社会风气不好时,教育学生们应该具有一种正气,并说现在患“软骨病”的男人太多,因而真正的男子汉太少了。当时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连王铜也很专注地凝视着我。
第二天早晨,王铜一跨进教室,便递给我一张报纸:“李老师,您给同学们读读这篇文章吧!”我一看标题:《正义呼唤男子汉!》我心里一热:看来昨天我的一番真正打动了王铜的心灵!
于是,我在班上读了这篇充满正气的文章,并特意说明这是王铜推荐的。
从这件事上,我窥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