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同学老师隐瞒了自己的不幸吧!
我心情沉重地久久凝视着这一页登记表,突然发现,明天就是章舒云的生日!
于是,第二天,我特意买了一个文具盒,作为送给章舒云的生日礼物。
从那以后,我开始尽我所能地为学生祝贺生日:无论多忙,我都提醒自己别忘了学生的生日。为了不忘记每一位学生的的生日,我每接手一个班,便把所有学生的生日印制成醒目的“一览表”,压在家里书桌的玻板下面,同时又贴一张在办公室的墙上。
我可以自豪地说,从教初87级一班起到现在,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收到过我的生日礼物:大到生日蛋糕,小到一张精美的书笺……
如果说,刚开始我为学生祝贺生日,主要是对学生真诚感情的表达的话,那么,后来这种方式就在表达情感的同时有意识地注入了教育的内容。
八十年代我送给学生的礼物,最多的是书籍,而且往往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而赠送不同内容的书。刘令喜爱现代革命史,他得到的礼物是一本《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我希望程桦战胜自己,便赠给他一套《约翰·克利斯多夫》;潘芳奕爱好古典文学,我便送他一套《红楼梦》;彭艳阳思想纯正、为人善良,我送她一本《傅雷家书》;雷磊酷爱数学,我送的便是《数学思维训练》;杨鸣明喜欢哲学,我送他《通俗哲学》;范晓靖喜欢军事书籍,我便送他一本《孙子今译》……
进入90年代,书价猛涨,我的经济能力有些承受不了,便改为赠送笔记本,并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一段热情勉励的话或一首小诗。这里,我摘录几则我所教的成都玉林中学高95级一班学生进入高三学年时,我写在一些学生生日礼物上的祝辞——
翔威:今天你进入18岁男子汉的行列了,同时,你的肩上也就有了男子汉的使命——对自己的前途,对祖国的未来。祝贺你,更希望你——翱翔万里,威震四方!
刘攀:在高三冲刺的日子里,你进入18岁的年轮,这最能体现出你名字的含义——勇往直前,奋力攀登!明年秋天,你一定会硕果累累!
李慰萱:你在班上独占了两个“全班之最” ——年龄最小,个子最高;在你满16岁的今天,我祝你再创一个“全班之最” ——成绩最好!
李成:18岁,是生命的呐喊,18岁,是奋进的鼓点;18岁,是男儿的热血,18岁,是青春的誓言!
张剑:致“水手”张剑 桅杆也许会折断,信念决不会击碎;躯体也许会困乏,心灵却永远不会疲惫!让意志接受大海的洗礼,让青春迎接朝阳的检阅——风浪中,你驶进18岁!
刘汀:“你的性格?——目标始终如一!”在你18岁生日之际,我把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这句“自白”赠给你,愿能为你的人生注入新的动力。
陈蓓:17岁的蓓蕾,在初冬绽放,正迎接青春的太阳!
庄力:人生拼搏不只在考场——未来生活中、工作中乃至社会的每一个方面,都有考验我们的风浪。迎风破浪,方为英雄!
沈扬眉:绚丽青春正十八,锦绣岁月好年华;暂舍少女情与趣,拼搏人生更潇洒!
黄金涛:名字也许太普通,人格永远不会平凡;生活也许很清贫,事业永远不会黯淡;歌声也许会暂停,旋律永远不会中断;理想也许还遥远,追求永远不会遗憾!
…… ……
后来,这个班51名学生中,除一人读中专外,其余全部都考入了大学!
然而,到了1997年9月,我担任初2000级三班班主任起,我不得不停止了向学生赠送生日礼物,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相当多的中学生大办生日之风愈演愈烈,我的贺礼客观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许多家长见我给学生赠送生日礼物,便要还礼,于是,我的送礼便有财物上的“抛砖引玉”之嫌。
但是,我对学生的爱却没有也不会变。
我还经常为学生举行集体生日晚会。最成功的一次,要算1983年6月1日,我为初84级一班学生主持的“14岁生日篝火晚会”。我和学生们在学校外面的河滩上燃起了熊熊的篝火,头上,是满天星斗;身边,是滚滚岷江。大家先是高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随后由我赠送给每一位同学一张生日贺卡,然后分小组表演各种文艺节目,接下来是玩“丢手巾”的游戏,后来又是一群男生和我摔跤,到了最后是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
在那个晚上,我看着学生们玩得开心,我也很开心。但同时,我也不禁想起我的少年时代——还在读幼儿园时,我曾经跟当小学教师的妈妈随她的学生去登山、去野炊。当时,我就盼望快点上小学,也过过快乐无比的集体生活;可是,我刚上小学便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一直到中学毕业我从没有体验过这么欢腾热烈的场面。
想到这些,我心潮起伏,热血澎湃,当场便为学生们即兴朗诵了一首诗《我忘不了这个夜晚》——
我忘不了这个夜晚——
这个曾在电影中出现过的夜晚,
这个曾在小说里描绘过的夜晚
这个我曾在梦中见过千百次的夜晚,
这个我一次也未经历过的夜晚……
啊!这个我既十分熟悉而又非常陌生的夜晚。
满天星斗,我想起幼年无数的企盼——
快点长大吧,
我也要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去登山;
一勾残月,我想起童年失落的心愿——
还我岁月吧,
我也要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去划船。
童年,和新中国朝阳一同升起的,
是我无数美好的遐想和梦幻——
我要扑向大海,
我要飞向蓝天,
我要走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我要把宇宙所有的迷解开……
但是,我最初的渴望
是能够带上红领巾(一定要是崭新的)、
背起干柴(一定要是自己拾的)、
约上同伴(一定要是少先队员),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
来到一座青青的山上
或者一条静静的河边,
亲手把一堆篝火点燃,
然后,用手托着腮,幸福地看着——
熊熊烈火,是怎样把月亮烤得发黄?
缕缕青烟,是怎样把星星熏得直眨眼?……
“孩子,长大了,
你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妈妈对我这样说,
并用手抚摸着我的脸蛋。
“但是,还有多久呢?”
妈妈回答:“明天。”
哦,明天!
快来吧,寄托着我理想的明天!
可是……
在一个没有月亮没有星斗的夜晚,
人民共和国的大厦
突然开始剧烈地抖颤!
一阵“红色恐怖”
吞噬了我金色的童年,连同带红领巾的心愿;
一场黑色风暴
卷走了我梦中的熊熊篝火、悠悠小船!
啊,我忘不了那个可怕的夜晚,
那个毁灭无数颗童心的该诅咒的夜晚!
哦,不用叹惜了,
也不用遗憾——
今晚的篝火,
难道不比幼年的梦境灿烂?
今晚的场面,
难道不是童年愿望的实现?
听,这阵阵清脆的歌声
已唤醒我沉睡的童心;
看,这张张甜蜜的笑脸
正归还我失去的容颜!
亲爱的同学们
就是一堆不灭的篝火,
烤化了我精神的寒冰,
驱散了我感情的冬天,
我的心中
永远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啊!我忘不了这个可爱的夜晚,
这个可赞美的充满浪漫气息的夜晚!
我恳请同学们,
也不要忘了这个夜晚。
记住今夜的篝火,
就是记住少先队员美好的心愿;
记住今夜的歌声,
就是记住少年时代庄严的誓言!
也请记住,
我这不是诗篇的“诗篇”,
因为这不仅仅是
我个人对你们的
亲切叮咛和严肃的劝勉,
这是整整一代人——
一代没有带过红领巾的中国青年
对祖国未来的
神情憧憬
殷切期盼
和真诚的祝愿!
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后,
让我们再来到这里
把篝火点燃,那时——
当我们在抚摸满头银发的时候,
一定会想起今天这个难忘的夜晚。
但愿到了那一天
我们能够用同样真诚的声音
再次齐声高唱——
“少年,少年,
祖国的春天!”
我对学生的生日祝福,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爱的教育。学生之间也学会利用生日为同学送去真诚的问候。下面,是我教过的初84级一班邱梅影同学的一篇作文《生日的祝贺》——
4月17日,是彭艳阳同学的生日。由于期中考试,大家只好等考完了再去祝贺她。四月十九日是星期日,我和吴涛、程桦、周磊、陈晓蕾、张荣焱、潘芳奕、刘忠斌等八位同学,相约来到彭艳阳家,为她祝贺生日。
来到彭艳阳家,我们发现林玲、卢婕、彭可嘉比我们先来一步。我们笑着骂道:“好啊,你们三个家伙什么时候蹿进来的?坦白交待!”她们急了,大声为自己争辩道:“我们可是正大光明地来给艳阳祝生的!”哟,大家都不约而同想到一起来了,真难得啊!
但我们还想再吼她们几句,彭艳阳却出来打圆场了。她大叫道:“大家一起来帮我消灭蛋糕,好不好?”“好!”我们忙应道。随后我们就把大家给彭艳阳买的生日蛋糕摆在桌子中央,点上蜡烛——14根。不知怎的,看着这十四根蜡烛,我心中陡然涌起一股暖流。艳阳在大家的推攘下,站在蜡烛面前,一口气吹灭了14根。顿时,掌声响了起来。大家纷纷说道:“艳阳,祝你生日快乐!”“谢谢大家!”她真诚地说。从她那兴奋的神情中,我不男看出她心情是如何激动。她激动,我们也激动。因为我们都是幸福的。彭艳阳当班长时,曾给予同学们那么多的关心和帮助,给予班集体那么多的爱!今天,我们来为她祝福,致以生日的祝贺,表达大家对她的敬意。
有人敲门。一打开:呀,是李老师来了!这下更热闹了!大家见家里没有大人(李老师当然不算是“大人”),便开始狂欢。我们在李老师的指挥下,放肆地乱喊、乱叫、乱唱……喊腻了,叫够了,唱累了,便又开始吃——于是,盘子里的广柑、香蕉在一瞬间就飞得无影无踪,而地上则开始增添一块块果皮。洗洗手,抹抹嘴,清清喉咙,调整调整面部表情,又开始“重操旧业”。不过,这下不再是肆无忌惮地乱吼了,因为彭艳阳的爸爸妈妈已从里屋走出来,在笑眯眯地在一旁当我们的观众了。大家决定来个“大联唱”。我们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李老师为首的男中音,另一派则是我们女同学的女高音。待程桦报幕完毕后,战局就拉开了。有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的,有吼《冬天里的一把火》的,还有哼《武则天》的。也有叫《卖报歌》的……真是人声鼎沸!大家互不相让,都把自己平日学会的或没有完全学会的所有歌用最大的力气吼出来。细心的彭艳阳把我们的“节目”全部录下来了。我们,等我们以后再次听到这盒“原声磁带”时,心中一定会充满无限的幸福!
时间在我们的吼叫声中溜走了,我们给彭艳阳写下了一句句祝愿的话语之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的家。但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温馨而又热闹的下午。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但这种纯洁的爱,必然赢得学生爱的回报。
1985年5月13日,是星期一。下午读报课时,我走进教室,继续为学生读小说《钢铁是怎样炼的》——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我的“小说连播”:《青春万岁》、《爱的教育》、《烈火金刚》、《红岩》……进入中学以来,学生把每天的这个时候视为最珍贵也最美好的时光。
“保尔紧张地注视着朱赫来和那个押着他的士兵,心里在盘算着怎么才能救出朱赫来……”我在讲台上朗读着,教室里一片安静。同学们都关心着朱赫来的命运。
突然,坐后排的学习委员陈晓蕾举起了手。
我停住朗读,问:“什么事?你不舒服了吗?”
她却离开座位走到了我的面前:“李老师,请您出去一下。”
我想她可能是有什么急事要给我单独谈,便对同学们说:“大家稍等一会儿。”然后跟着她出了教室。但就在我走出教室门的一瞬间,我好像看到潘芳奕匆匆走上了讲台。
来到教室外面的楼梯口,我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她,她却说:“请您在这儿站一会儿。”
我非常吃惊:“站一会儿?你们要干什么?”说着我转身就要返回教室,可陈晓蕾急忙把我拉住:“李老师,您现在不能进去!”
我明白自己上当了,但现在我反倒不怎么急了,而觉得挺有趣:好吧,我倒要看看这些学生们要搞些什么明堂!
过了大约五分钟,陈晓蕾跑到教室窗口往里面看了看,然后过来对我说:“好了,可以进去了。”
(后来,陈晓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领着李老师走进教室时,我自豪极了,像个打了胜仗又抓了个俘虏的将军!”)
进了教室,我仔细看了看讲台和教室里面,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但学生们的表情却神秘而得意,他们都冲着我微笑,微笑中含着诡秘,仿佛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秘密,不,是“阴谋”。
我问:“刚才潘芳奕对你们说了些什么?”
“没有说什么!”全体学生异口同声。
还有学生说:“真的没什么!——李老师,您继续读小说吧!”
我只好接着读:“保尔出其不意向那兵士扑去……”
接下来的几天,平安无事。直到5月17日,我才明白学生们的“密谋”是什么怎么回事。
那天是星期五,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语文课。
学生们安静了下来,我习惯地说了声:“上课!”
“起立!”随着值日生罗晓宇清脆的口令,同学们精神抖擞地站了起来。
“同学们好。”我敷衍着。
“祝──李老师──生──日──快──乐!”回应我的,竟是这整齐而响亮的童音!
我被这声音惊呆了。只见坐在前排的谈俊彦双手捧着一张洁白的纸走到我面前:“李老师,这是全班同学的祝贺信!”
班长彭艳阳捧着一束还带着露水的鲜花从后排跑上来:
“李老师,这是全班同学献给您的鲜花!”
副班长张锐捧着一大摞礼品上前来:“李老师,全班同学的一点心意,请收下!”
在我目瞪口呆之际,小小的讲台已堆满了鲜花、生日蛋糕、影集、笔记本、手绢、书签、毛笔等各种礼物。台下,57双眼睛正闪着兴奋而得意的光芒望着我。与此同时,孩子们调皮地用整齐而富有节奏的掌声为我祝贺!
“今天,并不是我的生日啊!”激动中,我真诚地向他们撒了一个谎。
“是的,今天就是你的生日!”
“5月17日,没错,我们早打听清楚了!”
“李老师,要诚实哟!”
……
57双眼睛恳切而焦灼地望着我!
我说什么呢?我还能说什么呢?“好……我收下”……我的声音在发抖。
“啪啪啪……”又是一阵长时间震耳欲聋的掌声!
此刻,我的心情,除了感激,更多的是惭愧。我走下讲台,缓缓说道:“同学们,我受之有愧啊!我的工作做得并不好。真的,我脾气急躁,时常发火,有时还错批评同学,伤同学们的心……我对不起大家啊!”
教室里格外安静,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我激动的话语。
我说:“李老师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高尚。但是,今天同学们又一次深深地教育了我: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