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4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哨兵主要以目视为主,白天目距可达十里之外,而夜间如果月色好,那也有三里的距离,是大营防御最有利的辅助,所以要想在敌军睡梦之中偷袭大营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除非天公作美,没有月色星光,或者暴雨暴雪,否则偷袭军队首先就逃不过哨岗的报警。

 

     正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对付哨塔,只能用特殊的军队来对付了,比如李光弼派出的飞翼营,三十人分为三火,备对付一座哨塔,季广琛的大营东西宽约三里,所以三座哨塔间距约一里,而安西军的三支飞翼小队则从正南、正东和正西三个方向向哨塔摸进,这三支小队,任何一支队伍被发现,都将引发军营的警报。

 

     三座哨塔中,要以中间的哨塔最难收拾,因此它们不仅有两名高塔哨兵,而且营门口还有十名守门的士兵,只要被任何一人发现,都会功亏一箦。

 

     人要精而不要多,对付南门口哨塔的飞翼兵只有五人,这五人则是飞翼营中最精锐,为首之人是飞翼营校尉,名叫朱潜,也是出身于安西第一斥候营,他的弩箭可谓百发百中,百步外基本上能做到一箭毙命,几乎要追上了他们主帅李庆安的箭术。

 

     五名飞翼兵如幽灵一般慢慢地向大营靠拢,他们非常小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他们从一条被雨水冲出的排水沟迅速向大营疾奔,排水沟深约五尺,宽三尺,一直通向大营外的壕沟,正是这条壕沟使五名飞翼得以迅速靠近大营,五人在离大营约六十步外时停下了,再向前走,就很可能会被发现。

 

     朱潜眯着眼睛观察着岗哨和营门背后的士兵,事实上他刚才一边奔跑便一边观察了,他刚才发现了小小的特别处,似乎营门背后并没有士兵,他又仔细地看了片刻,终于看出了端倪,不是没有十名士兵,而是守营门的士兵都蜷缩在角落里睡着了。

 

     这也难怪,连他们主帅都没有意识到危险来临,更何况这些士兵,不过这在安西军是绝不可能出现之事,在安西军如果一名士兵在执勤时睡觉,那他将面临处斩的死罪。

 

     朱潜又观察了片刻,只见两名士兵起身去小解,很快又回来睡觉了,营门内静悄悄的,看不见一个人影。

 

     这时他的目光又投向了哨塔,哨塔上是两人,一人似乎睡着了,手搭在木缘上,而另一人则懒精无神地靠在柱子上,在他头顶则是一口铁钟,发现危急时,他将敲晌铁钟报警。

 

     这时,朱潜有些为难了,远距离干掉其中一人没有问题,关键是睡着的一人,如果他被惊醒怎么办?

 

     朱潜心中沉思了片刻,一个大胆的念头从他心中冒起,他便低声对一名箭术高强的手下道道:“五十步,射穿他的喉咙,可能办到?”

 

     手下点了点头.“那好,你先射,第二人我来解决。”

 

     两入端起了弩箭,他们的弩箭皆是专门特制,体积小巧,便携易带,但它的劲力却很强大,可将一支五寸长的铁弩箭射出两百五十步外,而且弩箭也很特别,只有正常的弩箭的一半长,箭头上开有出血槽,并在槽内涂有剧毒,这种剧毒来自天竺,只需~点点白色的粉末进入人体,瞬间便可致命。

 

     这时东西两边几乎是同时传来了一点星光,这表示两边都得手了,只剩下南门的这座哨楼,两人的弩箭都慢慢瞄准了哨塔上的士兵,‘0上’一声轻响,一支毒箭闪电般地射向口肖兵,那名哨兵刚好打了一个哈欠,还没有反应过来,毒箭’噗!’地射进了他的咽喉,他痛苦地扼住喉咙,想喊却喊不出来,手在空中抓了抓,便缓缓地瘫倒了,而朱潜的弩箭却一动不动,他俨如一尊雕像,眯着眼瞄准那只露在外面的手,而他的两名同伴却悄无声息地冲上去了,如果那名睡着的哨兵没有惊醒,那同伴就会爬上哨塔干掉他。

 

     果然不出朱潜所料,只见睡着的哨兵惊,荒地站了起来,他的手伸向铁锤,就在一刹那间,朱潜的弩箭射出了,这时,哨兵心慌意乱,铁锤几次脱手,他刚刚拿住,一支毒箭便射到了,一箭射穿了他的左颈,铁锤脱手,他捂住了脖子,哑喊了两句,便倒在木架之上,这时,两名飞翼士兵窜过壕沟,他们身手比猿猴还要敏捷,三下两下便爬上了哨塔,取代两具死尸,成为了新的哨兵。

 

     成功了,朱潜从随身的皮囊中摸出另一支箭,这一次他换威了弓,搭箭上弦,随即潜伏在水沟中,另外两名士兵用黑布将他围住,’0上!’的一声轻响,他手中出现一团火苗,点燃了引线,引线‘嗤!嗤!’地燃烧起来,朱潜张弓对准天空射去,只见一道赤亮的火光划过了天际,没有声响,却像一颗流星划过美丽的夜空。

 

     李光弼一宜在注视着大营的情况,他看见了一道亮光划过天际,这是成功的信号,李光弼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他立刻回头下令道:”出发!”

 

     战马四蹄包裹着厚厚的棉布,两万骑兵战刀出鞘,长矛冲刺,如一条浩浩荡荡的洪流,杀气滔天,向数里外的大营奔涌而去。

 

     (第二更!)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二章 入城洛阳

    季广琛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成为荆州大都督,率领着数千战船,船帆铺天盖地,浩浩荡荡从汉江杀向长安,忽然黑云蔽日,狂风大作,白浪滔天,他的战船在江中剧烈遥晃,眼看要倾覆了.,季广琛一下子从梦中惊醒,他的几名亲兵在拼命摇晃他,“将军,不得了,安西军杀来了?”

 

     季广琛还有点迷迷糊糊,问道:“风浪这么大,安西军从哪里来?”

 

     这时喊杀声已经到了帐外,季广琛的亲兵们急得抬起他便跑,冲出大帐,只见外面火光冲天,不知多少帐篷被火点着了,整个天空都被映红,一队队安西骑兵在大营中飞驰,刀光森森,喊杀震天,他的士兵大多光着脚,身上没有盔甲,手中没有武器,他们有的跪地球饶,有的四散奔跑,大营内混乱成一团,一些士兵不甘受戮,奋起和安西骑兵拼杀,他们去}

 

     远不是安西骑兵的对手,安西骑兵凶猛无比,如一队队下山猛虎,刀光闪过,人头滚滚蓬地。

 

     季广琛已经完全清醒,大营内惨烈的情开;将他惊呆了,以至于亲兵们扛着他跑,他都溜有半点挣扎,他的脑海里一片空白,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李光弼不是在洛阳吗?李庆安率六军去了滑州,安西军又怎么会从天而降?

 

     这时,季广琛终于醒悟过来了,他挣扎着要下地,“快放我下来!”

 

     亲兵们已经顾不上他的反抗了,七手八腻给他套上一身士兵的衣甲,将他推上一匹配马,战马载着季广琛向北营门逃去,可刚到j'营门口,只见一声呐喊,数百名安西骑兵从匹面将他团团围住,张弓搭箭,长矛锋利,箭头和矛头都对准了他,这时,只见李光弼出现在他面前,望着他淡淡一笑道:’“7季将军,你认为你能逃得走吗?”

 

     季广琛调转马头一圈,数百安西军骑兵将他围得水泄不通,他的十几名亲兵大吼一声,准备冲上去突围,季广琛却喝住了他们,“纷统不准妄动!”

 

     他扯掉身上士兵的盔甲,对李光弼一抱拳道:“我死不足惜,请李将军放过我的士兵们。”

 

     李光弼点了点头,这个季广琛虽是纸上谈兵之辈,不过他体恤士兵,倒也难得,便道:

 

     “可以,你让士兵们全部投降,我饶过他们!”

 

     季广琛调转马头大声喊道:“士兵们听着,全部投降!听我的命令,全部投降!“季广琛一遍遍地大喊,大营内渐渐安静下来,不少准备和安西军拼命的±兵部呆呆站住,不知所措,’当啷!’有人丢下了刀,趔来越多的士兵部放下武器,一队安西骑兵从fff们身边飞驰而过,也高声喊道:“投降者手犁过头顶,去南营门集中!”

 

     不多时,一群群士兵都将双手举过头顶,成群结队向南营门而去,季广琛望着地上横七竖八的死尸,他不由叹息一声,对李光弼道:”可以了,你可以随意处置我,我可甘心蒯戮!”

 

     说完,他眼一闭,伸长了脖子,李光弼去【没有理他,冷冷命令周围士兵道:“将他带下去,交给大将军处置!”

 

     一队骑兵押着季广琛走了,李光弼慢慢走上前,望着一片狼藉的军营,心中轻轻松了'气,还好,大部分都被活捉了,可以向大将军交代。

 

     大营内的战事很快便结束了,季广琛的三万军队在睡梦中被夜袭,几乎无力抵抗,吓硼了胆的士兵们纷纷投降,除了二千余人负隅莎抗而被杀外,包括北营外巡逻兵在内的其余两万七千余人全部投降,主将季广琛被活捉,三万军无一人逃脱,李光弼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当天晚上,李光弼命人向李庆安报喜,而他本人则率大军开进了荥阳大粮仓。

 

     洛阳,李庆安在数万大军的簇拥下第一次走进了洛阳城,尽管他当年去扬州和出任河瘫道观察使时都曾经路过洛阳,但那两次他都是行迹匆匆,并没有进洛阳城。

 

     尽管在他的军籍簿上至今还写着洛阳人氏,可事实上他是第一次来到唐朝的洛阳。

 

     洛阳,这对李庆安绝不是一座陌生的垌市,一千三百年后,他便出生在这座城市,司当他进入大唐十年后,前世的回忆早已经淡浓远去,就仿佛他做个一个很长的梦,梦中,他回到了一千三百年后..眼前的洛阳是那么熟悉,可又是那么陌生,巍峨高耸的城墙,厚重的城门,穿过昏黑的城洞,他看到的同样是一座和长安一样的六都市,一片片方整的坊宅,像一块块菜畦,整齐地排列在洛水两岸,这是天下雄城,它身上哪里看得到半点后世的衰败,而后世的洛阳,又哪里还有它祖先的雄姿。

 

     李庆安万分感慨只是在他进入洛阳的那一刻,很快,前世的追忆便在洛阳民众热烈的欢迎中渐行渐远了。

 

     李庆安是从洛阳的定鼎门入城,尽管没有任何安排,但洛阳的近三十万民众依然自发前来欢迎安西军入城。

 

     五万安西大军浩浩荡荡入城,李庆安的马车夹杂在队伍之中,五百名亲兵左右护卫着冒车,他们警惕望着周围的情况,他们中间还奄人记得李庆安就曾经在汴州的尉氏县被刺杀。

 

     大道两边的气氛异常热烈,许多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呼声一阵接着一阵,就仿傍安西军是凯旋归来,对洛阳民众确实就是女'此,安西军为大唐开疆辟土,击败大食国,覆灭吐蕃,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没有棚会对安西将士表达自己的感激,今天安西将士终于来到了洛阳,洛阳民众怎么能不向自己f已目中的英雄之军表示敬意。

 

     李庆安坐在马车内,望着两边夹道欢迎他的民众,望着一张张激动而喜悦的笑脸,他;L中涌起一丝莫名的感动,他知道在安史之乱,洛阳几度饱受摧残,尤其是回纥人在洛阳大羁掠夺女人,惊恐万分的洛阳女子躲进白马寺,却被回纥人一把火烧死数万人,造威了历史上白马寺惨案。

 

     历史因他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回纥不可能再来大唐了,潼关也不会再有哥舒翰的昏鹰之举,那么洛阳呢?它还会被安禄山攻破,在这里建立大燕王朝吗?

 

     李庆安希望是不会,可很多事情并不是隧他的希望而改变,他只能是尽力不让历史悲局重演。

 

     这时,车窗外传来了山海啸般的呼喊:

 

     “赵王一一现身!”

 

     “赵王一一现身!”

 

     李庆安一怔,轻轻拉开车帘一角,只见无数的洛阳年轻人在跟着他的马车奔跑,很多人一边跑一边喊:“赵王一现身!”

 

     李庆安忽然想起了新安县几个老农对自己的评价,把自己描述得如魔鬼一般,新安县离洛阳很近,自己的形象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不由一阵苦笑,估计这些跟他马车跑的民孬就是想看一看他的尊容。

 

     李庆安放下了车帘,却忽然听他的亲兵都尉张永庆在对众人高声道:“各位父老乡亲,趣王殿下在安西中过箭伤,这次东来一路辛劳,箭伤复发,殿下现在车中养伤,无法见大家,等伤势稍愈,一定会来会见大伙儿!”

 

     张永庆的喊话很有效果,那数千年轻人便不再追赶马车了,李庆安笑着摇了摇头,这些家伙真是越来越圆滑了,可想到箭伤,他不哇又摸了摸自己的左肩,他花剌子模受的箭伤军已经过了一年,可每逢阴雨天还是会隐隐作痛,而且他竞拉不动七石弓了,这让李庆安感到一阵失落,这或许是老天的安排,使他离出场越来越远。

 

     安西大军一直前行,前方就是洛水,将灌阳成一分为二,南面主要是民众的街坊,而j【面是皇城、宫城和一部分街坊,洛水上架有三座大桥,将洛阳南北连接,而在皇城端门正蘸的洛水中却有两座人口岛,用泥土堆砌成两座半月形岛,又修有桥梁将岛屿和两岸相连。

 

     安西一真开进了皇城,才停住了脚步,洛阳皇城内也有和长安一样的三省六部,武则天当年便曾长期在洛阳居住,当时的洛阳才是六唐的政治中心,只是时隔近五十年,洛阳的皇城内已经没有多少官员了,一座座巨大的建镑矗立在皇城的应天门广场之上,建筑都有些醒败了,偶然有清脆的风铃声传来,它们仿佛在风申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五万大军列队站在应天门官场之上,气势威严壮观,从尚书省官员内,走出一队官员,他们在五万大军中紧张的快步前行,向李庆妄的马车走去,为首之人便是东都留守杨慎余,后面还跟着河南府尹裴谓,都畿道长史苗翟卿,以及洛阳令吉温等等十几名官员。

 

     可以说东都洛阳是贬黜官员的所在,苗普卿曾是李亨的礼部尚书,李亨南逃后,苗晋卿没有跟随,他随即便被政事堂贬为都畿道长史,吉温也是一样,他是因为和安禄山关系迎密而遭贬,从兵部侍郎贬为洛阳县令。

 

     李庆安从马车中缓缓走了出来,含笑望着杨慎余等一行官员,杨慎余等人上前躬身旆礼,道:“东都官员参见赵王殿下,未能出垌远迎,请赵王殿下恕罪|…;“各位大臣不必客气,我今天也是路过洛阳,暂歇一晚,明天我就要启程前往滑)l了。”

 

     裴谓上前笑道:“赵王殿下还是第一次边洛阳城吧!我们当尽地主之谊,陪伴殿下饱贳洛阳城的风光。”

 

     李庆安在出发的前几天还见过裴谓,想不到他这么快便回洛阳了,李庆安笑着点点头,负手向周围望去,在西南角,他看见了一座巨大的建筑物,和长安的太庙外形一模一样,fff一指那座建筑,笑着问裴谓道:“那应该就是太庙吧!””正是洛阳太庙!”

 

     李庆安淡淡一笑道:“我既为宗室,来了太庙焉能不拜祭一下先祖?”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三章 太庙高辈

    李庆安在二十几名亲卫的陪同下缓缓走进了太庙的大门,裴谓等一干官员却因未得许可而不敢擅入,都在门外等候。WwW、QunabEN、coM

 

     走进大门,眼前是一片宽阔空旷的广场,十八座华表浮雕高高立在广场两边,正前方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可当李庆安走上八十一级白玉台阶,走到大殿近处时,他才发现这座大殿已是风烛残年、破败不堪,看得出已经很多年没有维修了。

 

     正上方是一块漆面斑驳的大匾,上面用篆体写着两个金色大字,‘太庙’,只是长年被风雨侵蚀,被蛀虫啃噬,’太’字的一点没有了,‘庙’字地外衣也脱落了,变成了‘大由’,李庆安不由摇了摇头,好歹也经历了开元盛世不久,大唐的财政竟然破落之斯吗?连先祖的栖身之地也无暇顾及了。

 

     他叹了口气,走进了大殿,大殿正中的望像却使他有些愣住了,只见供奉着一座高约三丈的神像,神像长须白发,手执拂尘,身披道袍,却是太上老君的望像,只是岁月年久,泥望的彩面已经脱落,露出了大片黄泥胎的本色。

 

     这时旁边传来了一个沙哑的声音:“这是李氏大圣祖玄元皇帝的神像,原在太微富内供奉,因太微宫年久失修坍塌,所以把它移到这里来了。”

 

     李庆安回头,只见身后站着一名老者双眼微红,长着一只大酒糟鼻子,只见他衣袍邋遢,手中拎一只酒壶,浑身酒气,就像一个城门根下要饭的老叫花子,手上就差拎一根打狗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