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5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舒见效果很好,便得意地笑了笑,吩咐身后儿子道:“可以了!”

 

     李芳正张弓搭箭,”嗖!”地一声,一支火药箭飞上夜空,在空中‘啪!’地炸响了,火光四溅,在夜空中格外璀璨,李云舒仰头观望,他还是第一次看见火药箭,心中暗暗惊叹,久闻安西军天雷厉害,一支箭都能如此威力吗?

 

     很快,埋伏在数里外的赵崇砒率领一万二千大军来到了夷陵城,大军列队进城了,赵崇砒翻身下马,对迎上来的李云舒拱手笑道:

 

     “恭喜将军立下奇功!”

 

     两人私交很好,李云舒也拱手回礼笑道:

 

     “若没有赵兄的大军到来,哪有我功劳?”

 

     两人对望一眼,都一起大笑起来,赵崇毗还有另一件是担心,他又问道:“不知秭归那边守军如何?”

 

     李云舒微微一笑,“赵兄放心,秭归城只有一千守军,守将罗群是我的心腹爱将,跟随我多年,明天一早,我亲自率军前去替将军拿下秭归,如何?”

 

     赵崇毗抱拳赞道:“平定南唐,首功在将军!”

 

     (今天一万字更新啊!月票鼓励鼓励!)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四章 风雨南唐

    当偷袭夷陵得手的消息传到汝州,早已蓄势待发的李晟立刻发动了襄阳战役,襄阳战役的第一战便是南阳,正如令狐飞的预测,豫州北唐军以掩耳不及惊雷霆之势插到南阳身后,截断了南阳守军的后路,随即李晟亲率四万大军进攻南阳,并在向城一战击溃南阳守军鲁灵部一万余人,南阳守军田神功见南唐大势已去,便率部四万人向北唐军投降。

 

     重镇南阳失守意味着襄阳大门已被打开,仅仅一天,五千北唐军铁蹄便杀到了新野,新野县三千驻军投降。

 

     襄阳城一片混乱,此时襄阳城还有十万大军,由荆襄节度使李奂统帅,但实权却掌握在观军容使鱼朝恩手中。

 

     李奂和鱼朝恩素有矛盾,而在这紧要关头,两人的军事分歧使他们的矛盾白热化了,李奂主张聚兵襄阳坚守,并坚壁清野,而鱼朝恩却主张放弃襄阳,退守荆州。

 

     李奂指责鱼朝恩任人唯亲,导致夷陵失守,大军无法退回蜀中,鱼朝恩却大骂李奂重用田神功,致使南阳陷落。

 

     就在两人矛盾不断升级之时,北唐军却传来意外消息,由于南阳粮草库失火,导致李晟大军一时无法南下。

 

     李奂大喜,立刻亲率三万军队偷袭新野,企图歼灭北唐先锋,重振土气,不料南阳粮草库失火竟是一个陷阱,李晟大军早已绕到距新野百里外的唐州湖阳县,当李奂军抵达新野时,新野早已是一座空城。

 

     而等待多时的李晟大军迅速插到其身后,截断了李奂军粮路,将李奂的三万军困在新野。

 

     李奂三万大军粮草断绝,连发十封求救信,但鱼朝恩毫不理睬,万般无奈之下,李奂率军突围,但士气已衰,在突围时遭遇惨败,李奂大军崩溃,李奂本人也死在乱军之中。

 

     没有李奂掣肘,鱼朝恩决定放弃襄阳,退守荆州,他趁北唐军围困新野,无暇难顾之机,将襄阳府库洗劫一空,率七万大军退守荆州。

 

     战争一旦发动,其形势瞬息万变,两天后,鱼朝恩率大军撤到乐乡县,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从江夏杀来的哥舒曜已率三万水军攻破了荆州,荆州都督张维瑾被哥舒曜亲手所杀,张维瑾全家被灭族,荆州五万守军投降。

 

     而此时,襄阳已被李晟所占,另一支从江南赶来的北唐大将李抱真率三万军队出现在郢州,北有李晟占领襄阳、南有哥舒曜攻破荆州、西有赵崇砒截断夷陵归途,东有李抱真进驻郢州,向东北有大洪山拦路,向西北有荆山阻断,鱼朝恩四面楚歌,军心惶惶,不断有成百上千逃兵出现。

 

     夜晚,一支数百人的军队护卫数辆满载物资的马车连夜出营,奉鱼朝恩之命前往汉水寻船,但这支队伍一去便不再回来,直到次日清晨,北唐将领们才锗愕的发现,鱼朝恩竟然失踪了。

 

     大营内乱作一团,数百名将领紧急开会协商退路,最后以压倒多数的决议,一致同意投降北唐,七月初二,近七万南唐军在行军司马高适的带领下,正式向北唐军主将李晟投降。

 

     二十万南唐大军在荆襄全军覆没,观军容使鱼朝恩的下场却也令人不耻,他私逃出大营后乘船南下,他满船的钱财遭遇到了荆湖群盗窥视,在沔阳县汉江段遇袭,鱼朝恩所乘大船被水鬼锉穿而沉入江中,鱼朝恩丧生鱼腹,这倒印证了他的姓氏。

 

     荆襄覆灭了消息很快便传到成都,李亨惊怒之下竟晕了过去,他忧虑成疾,卧躺在病榻之上...夜里,李亨躺在病榻上,容颜蜡黄,精神疲惫,显得满脸病态,荆襄丢失,二十万大军覆灭,鱼朝恩弃军而逃,每一个消息都如一把刀插进他的内心,再加上他体质本身就弱,使他终于支持不住倒下了。

 

     或许生病时人的意志格外薄弱,李亨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了,在他身边站着大学士窦华,’他一脸严肃,正认认真真地听李亨的口谕。

 

     “朕已经考虑多时..,..太子性格暴戾,残忍好杀,.若他即位,..恐怕非蜀中百姓之福,朕....决定还是以彭王继位最为适合,朕的御书房..,.李亨的口谕断断续续,声音很小,他和窦华都全神贯注,却没有发现在帘帐后站着张皇后,张皇叔一动不动,竖起耳朵贴在厚厚的帘幕上,将李亨的话一字不漏地听入耳中,她眼中充满了震惊,但又不敢动,怕被李亨发现。

 

     “朕就是这些话了....明日你和王相国、崔相国商议吧!””臣不打扰陛下休息,告退了。”

 

     李亨闭上了眼,不再说话,窦华退下去了,又过了片刻,张皇后感觉李亨没有了动静,便慢慢从后门溜了出去..张皇后步履匆匆,从李亨寝宫快步走了出来,她忧心忡忡,穿过了麟德殿,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娘娘,夜已经深了,娘娘就寝吧!”

 

     张皇后坐在铜镜前,呆呆地望着铜镜内自己苍白了脸庞,圣上病倒,她觉得自己也老了十岁,如果儿子被废,她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她叹了口气,“李公公还没来吗?”

 

     “已经派人去请了,这么晚了,李公公不一定能来。”

 

     宫女话音刚落,只听门外有人禀报:“娘娘,李公公来了,在外候见。”

 

     “请来他进来吧!”

 

     片刻,李辅国匆匆走了进来,跪下行礼,“老奴李辅国叩见皇后娘娘,祝娘娘千岁,,·….…,,不等他说完,张皇后便打断了他,“李公公,事到如今,我们就不要费时在礼节上了,请起吧!”

 

     “是!”

 

     李辅国站了起来,他刚从宫外回来,便听说圣上秘密召见了大学士窦华,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正在惊疑时,张皇后便紧急召见他,他立刻猜到一定和窦华有关。

 

     “李公公,事情不妙啊!圣上召见窦华,已经决定废太子了。”

 

     李辅国也吓了一跳,“娘娘,你这话当真?”

 

     张皇后叹息一声,点了点头,“他圣旨都立了,好像藏在御书房哪里,我没听清,估计明日窦华会取走。”

 

     李辅国心中有点乱了,上午圣上还告诉他不会废太子,而下午又让他去青城山选找陵穴,他因为不放心成都而偷偷溜回来,原来...,原来圣上让他去看陵寝,真正用意是要把他支走啊!

 

     想通这一点,李辅国额头上的汗水便渗出来了。

 

     “李公公,我们该怎么办?”张皇后心急如焚,“再不想办法,皇儿就要被废了。”

 

     “别急,娘娘别急!事情还不到最坏的时候。”

 

     李辅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头脑中迅速思索对策,“娘娘,这样,我先去找到圣旨,再去和太子商议。”

 

     张皇后毕竟不同于一般女人,当她冷静下来时,她也立刻有了对策,“我会想办法嘱咐御医,不准任何人再来探望。”

 

     “娘娘的办法不错,有必要把他隔离起来,我也会吩咐奴才们配合娘娘,不能再让在事情变得更加严重。”

 

     李辅国和张皇后都同时意识到了他们所面临的共同危机,尽管历史上他们在最后关头成为死对头,但由于李豫的消失,他们因共同利益又渐渐走到一起,此时他们都意识到,太子的生死命运其实是掌握在李亨的手中,只要把李亨控制住,那其他人都不成问题。

 

     有些事情无须点明,李辅国和张皇后都心知肚明,关键是要把御医控制住。

 

     和李隆基独占四万后宫不同,李亨对于女人没有那么大的占有欲,他只对权力感兴趣,也是这个原因,南明宫的宦官和宫女都不多,入夜以后,各个宫殿都变得冷冷清清。

 

     李亨的御书房位于勤政殿偏殿,四周有侍卫巡逻护卫,有专门的几名宦官进行清扫整理,听命于李辅国,入夜以后,御书房的大门也关闭了,偏殿内一片黑暗。

 

     夜色中,几名宦官快步走来,直接向偏殿而去,巡逻的侍卫长认出为首之人正是内侍监李辅国,不由陪笑道:“李公公,这么晚还来啊!”

 

     “嗯!圣上命咱们家来取一些奏折。”

 

     李辅国快步走进了偏殿,灯一盏盏亮了,漆黑的大殿内变得灯火通明,很快,御书房的灯也亮了起来,李辅国压根就没有摸黑来偷圣旨的意思,在内宫,除了圣上和皇后,他就是天,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谁敢有半点怀疑他。

 

     宦官们都等在门外,御书房中只有李辅国一人,李辅国服侍了李亨几十年,比李亨本人还要了解他,很多东西,李亨自己都忘记放在哪里了,但李辅国却还清清楚楚记得。

 

     李亨说他写了一份圣旨放在御书房内,那应该在哪里?首先肯定不会藏起来,藏起来窦华也找不到,圣旨必然放在窦华知道的地方。

 

     李辅国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他快步来到圣旨盒前,这里一个尺长、两尺高的金盒,是放翰林学士们所拟旨意的地方,里面放的都是翰林学士的圣旨草案,李亨批准后,旨意就将正式发出。

 

     李辅国在金盒内翻了一下,从最下面找到一份圣旨,已经盖好了玺印,这就算正式生效了。

 

     他大致看了看,正是他要找的圣旨,重立太子,等一等!李辅国又仔细看了一遍,他顿时惊出了一声冷汗,这不是废太子的圣旨,而是李亨退位,让彭王李仅直接登基的旨意。

 

     原来李亨是想退位当太上皇了,李辅国忽然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如果仅仅是废太子,那或许他们还有其他办法,能拖延一点喘息的时间,可如果是李亨退位,直接让李仅登基,那李仅登基后的第一件是就是宰了他李辅国,也就是说,他李辅国的小命就在这两三天了。

 

     难怪李亨要他出去探陵穴昵!等他回来,正好登基完成,可以直接拿他开刀了,用心恶毒啊!

 

     李辅国慢慢将圣旨揣进怀中,杀机在他心中迸发,他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想杀一个人,这一刻,李辅国下定了决心,他的脸狰狞得可怕。

 

     夜色深沉,黑沉沉的雾霭中弥漫着杀机,东宫门前一辆马车停下,几名小宦官跑上前,将李辅国从马车里扶了下来。

 

     “阿爷,太子已经在等候了。”

 

     “嗯!”

 

     李辅国重重哼了一声,背着手快步向宫中走去,’刚走进宫内,太子李系便迎了上来,“尚父这么晚来,发生了什么事吗?”

 

     李辅国获得尚父的称号是李亨的决定,他曾经无比信赖过李辅国,可现在他们的关系也随着东宫危机而恶化了。

 

     “我来自然有大事,去你的密室吧!”

 

     李系心情忐忑的将李辅国领进了他的密室,他身材很高大,崇尚武力,浑身充满了暴戾之气,或许这也是以文官为主的朝官们不愿支持他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更愿意支持饱读经书,性格文弱的彭王李仅。

 

     而这也是李辅国支持李系的重要原因,宦官的利益大多时候是和朝臣对立的,李辅国若想在将来掌大权,他就需要一个头脑简单,对朝廷政务充满厌恶的皇帝,李系就是最好的选择。

 

     走进密室,两人坐了下来,李系望着李辅国,心中充满了不安,李辅国的满脸阴沉让他感到害怕。

 

     在昨天以前,李辅国每次见到他都是笑眯眯的,语气中充满了和颜悦色,但今天,李辅国的阴冷是他第一次见到,他心中的一阵阵收紧,一种不妙的兆头涌进了他的内心。

 

     “你先看看这个吧!”

 

     李辅国没有绕弯,直接开门见山,将怀中圣旨直接递给了李系,李系有些茫然地打开圣旨,他的刷地变得苍白,仿佛变成了一尊泥塑,圣旨从他手中滑落下地。

 

     李辅国冷冷地看着他,等他反应过来,半晌,李系终于反应过来了,他猛地抓住李辅国胳膊,向他跪了下来,带着哭腔喊道:“尚父,尚父,救救我啊!”

 

     “你担心什么,北唐军说不定马上就到了,让他登基不更好吗?”李辅国淡淡道。

 

     “’可是!不等北唐军来,我就已经没命了。”

 

     李辅国缓缓点头,很好,能看到这一点,此人还可救!

 

     李辅国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李系,“我们的命运是一样的,这一点你明白吗?”

 

     李系点点头,“我明白!”

 

     “那好,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救你命!”

 

     李辅国用一种缓缓地,毫不回头地,不容反驳的语气道:“事实上,我们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本来今天计划把所欠的一章补完,但今天工作很忙,实在是没空,今天只有一更了,欠章明天补上,很抱歉!)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五章 宫廷政变

    自高仙芝离开蜀中后,羽林军大将军郭英义接替高仙芝出任剑南节度使,掌握了蜀中军权,郭英义原是陇右采访使兼秦州都督,为官期间穷奢极欲,他最好马球和女人,为将二者完美结合,他便训练几支女伎马球队,每日耗钱数十贯到百宫,引发民怨官恨,李庆安东进后,罢免了他的官职。

 

     这让郭英义对李庆安极为愤恨,便跟随李隆基入蜀,颇得李隆基信任,出任羽林军大将军,很快他又投靠了新主人李亨,在李亨的宫廷政变中立下汗马功劳。

 

     和高仙芝不同,郭英义极会当官,谙熟官场规则,他尤其善于见风使舵,绝不会把自己绑死在一棵大树上,这次成都大搜捕,他放纵士兵明抢暗夺,使军队上下部发了大财。

 

     不仅如此,他还抓捕了五千多家有军械的平民,借口审查北唐探子,实际是勒索钱财,每人以二十贯到百贯不等的价格放人,仅这一项,他的军队便敛财达二十余万贯,惹起民怨沸腾,朝官也对他极为愤慨,甚至百官联名弹劾他,但郭英义本人却并不在意,他自己自己掌握着南唐最重要的军队,就不怕那些文官御史翻上天去。

 

     郭英义的家并不在城内,而在北郊的一座庄园里,当然,他在成都也有府邸,但他却嫌府邸太小,无法打马球,便举家迁到郊外,建造了一座占地一百五十亩的庄园,仅一座马球场便有百亩之大,每天傍晚,他都要举行一场女子马球赛,马球场上红缨舞动,娇声呵斥,看得郭英义呵呵大笑。

 

     不过这两天郭英义没有心思看女子马球赛了,太子之争、荆襄失守、北唐南压,种种不利的局面使他心情格外沉重,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好日子不多了,但他仍然抱有一丝侥幸,事情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北唐占领荆襄只是为了漕运需要,在安禄山未剿灭之前,他们或许只是对南唐施压,而不是真的进攻南唐。

 

     夜已经很深了,郭英义仍然没有睡觉,李亨的病倒使他有一种预感,或许这些天会发生什么事,睡觉会使他失去很多机会。

 

     已经快一更了,他打了一个哈欠,确实有些困了,他放下书,起身准备回房睡觉,他刚站起来,便听见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这是他亲兵校尉的脚步声。

 

     “大帅!有人要紧急求见大帅。”

 

     “是谁?”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