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5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昌郡王府也就是原来的嗣岐王府,现在已经被郭英义占据,成为他的新王府,这些天成都戒严,郭英义也驻留在城内,享受着拥立新皇登基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不过今天郭英义却有点紧张,他刚刚接到两个情报,剑州守军传来的消息,北唐十万大军已经南下,占领了益昌县,兵发剑门关,北唐大军主帅正是李光弼。

 

     另一个情报是北唐大将李晟率五万军从夷陵挺进蜀中,北唐军进军迅速,大军到了奉节,而前锋已经抵达云安县,即将进入万州。

 

     这两个情报让郭英义俨如末日来临,他原来还抱有一丝侥幸,北唐军暂时不会进攻蜀中,但他的侥幸破灭了,北唐军真的是全面进攻南唐,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将自己关书房内,考虑自己出路,他的性命,他自勺金珠宝贝,他如花美誊们该怎么办?

 

     郭英义心惊胆颤,他不敢把这个情报告诉新皇帝李系,在考虑好自己退路之前,他谁都不会说。

 

     “大帅!”门口有亲兵小声禀报。

 

     “烦死我了,我说过不准打扰我!““大帅,你还是看看吧!很重要。“郭英义有些疑惑,他的亲兵不是不知道他的习惯,还这样坚持的话,或许真有什么重要事情。

 

     他走上前打开门,见亲兵手中拿着一只盒子。

 

     “这是是什么?”

 

     郭英义接过盒子,盒子沉甸甸的,里面似乎放有金属,他打开盒子,顿时惊得眼睛溜圆,他立刻合上盒子,紧张地问道:“来人在哪里?”

 

     “就在府门外等候。”

 

     “快带他来我书房,等等!”

 

     郭英义又叫住了亲兵,叮嘱他道:“带他从侧门进来,不要让人看见了。

 

     亲兵去了,郭英义回到座位,又忍不住打开了盒子,盒子里是一面金牌,刻着‘赵王’

 

     二字,背后是’天策上将、安西节度使7,这是李庆安的身份金牌,郭英义当然知道李庆安不会在成都,但金牌出现,相当于他本人出现了。

 

     片刻,亲兵带来了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戴着斗笠,遮住了脸,男子将斗笠摘下,微微笑道:“郭都督,多年未见了。

 

     “是你!”

 

     郭英义愣了一下,他忽然认出了此人,当年他当秦州都督时多次打过交道,哥舒翰手下大将施景忠。

 

     “你,...怎么在威都?你不是回陇右了吗?”

 

     施景忠指了指桌上的金牌,笑道:“看到那面金牌,郭都督难道还不明白吗?”

 

     郭英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成都的北唐探子总头目。”

 

     “不错,正是我!”

 

     郭英义一下子又反应过来,他指着施景忠惊讶道:“我知道了,令狐飞那一箭一定是你射杀的。”

 

     他研究过射死令狐飞之弩箭,他得出结论,此人至少在弓弩中浸淫了十年以上,才会在运动的马车中一箭射中眉心。

 

     现在看到施景忠,他立刻意识到了,一定就是此人。

 

     “没锚,射杀令狐飞的人也是我!”

 

     施景忠非常爽快地承认了,他笑道:“难道郭帅就想和我纠缠这些小事吗?”

 

     郭英义连忙请他进房坐下,又吩咐亲兵,不准任何人来打扰,如果新皇帝来,就说他病了。

 

     施景忠显得胸有成竹,他非常佩服上将军的眼光,盯准了这个郭英义,从他掌握的情报来看,郭英义是个贪财好色、忘恩负义之人,这个人背叛李隆基、背叛李亨,他心中只有利益而无忠义,但这样的人也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怕死,他贪恋富贵财富,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怕死,从此人请自己进府的过程,他便知道,上将军的判断完全正确,要想以最小的代价解决南唐,免除蜀中浩劫,关键就在此人。

 

     施景忠今天下午也接到了情报,李光弼和李晟已经同时对南唐发起进攻了,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他相信郭英义也知道了。

 

     郭英义又拿起金牌看了半晌,当初他就是因为受李庆安的贬斥而来到蜀中,现在北唐大军已经杀来,他还有机会吗?

 

     他就算能利用地利拦住李光弼,但他也拦不住李晟的大军,南唐军战斗力之弱,对付手无寸铁的小民或许还行,但要和北唐精锐之军对抗,他根本就没有半点信心。

 

     他叹了口气问道:“赵王殿下是什么意思?”

 

     “在说赵王殿下的口谕之前,我先告诉郭帅一件事。”

 

     “何事?”

 

     “贾崇瑾和南诏已经投降了北唐,郭帅就不要想去安南了。”

 

     郭英义脸色大变,他考虑了整整一个上午,唯一的退路就是退到安南去,在那里自立,但贾崇嚯和南诏投降北唐,把这最后一条退路也堵死了。

 

     再无退路可走,郭英义像个泄气的皮球,彻底失去了信心。

 

     “你说吧!赵王殿下的口谕是什么?”

 

     “赵王殿下给郭帅三条路,让郭帅自己选择。”

 

     郭英义恢复了一点精神,连忙点头,“施将军请说!”

 

     “第一条路,也是上策,郭帅立刻率军投降北唐,严肃军纪,并捉拿伪帝,控制住成都,使南唐之战兵不血刃结束,事后,殿下可封你为益州大都督,不动你家财。”

 

     益州大都督虽然品级高,但真正权力在剑南节度使手上,大都督只是虚职,属于养老官,也就是说李庆安给他名和利,但不给他实权。

 

     郭英义暗叹一声,“那第二条路呢?”

 

     “第二条路,也是中策,如果郭帅不能立刻投降,还是要和北唐军一战,但郭帅只要严肃军纪,不准侵犯平民,这样的话,殿下会饶你一命,放你回故乡养老,你的财产也给你保全。”

 

     说到这,施景忠微微笑道:“郭帅还想听下策吗?”

 

     “不!不要再说了。”

 

     郭英义慌忙摇头,他知道下策是什么,就是他的小命不保,钱财没收,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接受,没有了小命,他拿钱财做什么,没有了钱财,他也不想活了。

 

     郭英义沉思了半晌,他只能从第一和第二条路选择其中一条,尽管李庆安的条件还算优厚,但事关重大,他必须要谨慎考虑。

 

     “我想知道,何以证明这是赵王殿下的原话。”说到底,他还是有点不相信施景忠。

 

     施景忠指着桌上的金牌,“以这面金牌可以证明。”

 

     “金牌只是证明赵王有话给我,但不能证明就是你说的这些,不是我不相信施将军,万一你记错一点点,事关我身家性命,我不得不谨慎。”

 

     施景忠也有准备,他取出了李庆安亲手写的鸽信,递给他笑道:“这是赵王殿下的亲笔信,可以给你。”

 

     郭英义慢慢展开鸽信,字很小,他也不知是不是李庆安的亲笔信,只见上面写着:’持我金牌去见郭英义,可提以下三策,一...果然是真的,郭英义长长吸一口气道:

 

     “让我想一想,想一想!”

 

     “可以给你时间考虑,但必须立刻解除戒严。”

 

     “没有问题,我这就下令解除!”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八章 南唐覆灭(上)

    在南唐抵御北唐军大举进攻的各种条件中,地形上的优势渐渐成了南唐唯一的依凭,为了抵御北唐军的进攻,南唐不惜投入八万大军,布防在巴蜀北部的各个险关要隘之中,其中仅在剑州的阴平、剑门、普安三县就屯集了五万重兵,剑州北部的剑门蜀道成了防守的重中之重。

 

     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在三十里长的剑门蜀道中,剑门关更是蜀道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位于大剑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扼断了从汉中南下巴蜀的必经之路。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钟会伐蜀,蜀将姜维率军三万驻扎剑门县,扼守剑门关,将钟会十万大军抵挡于剑门关之外。

 

     历史轮回,时至今日,北唐大将李光弼率军十万走金牛道,向蜀中大举进攻,但大军却被抵挡在剑门关外,南唐大将陈玄礼率五万大军屯于剑北三县,他本人则亲率三万精兵驻扎在剑门县中,依靠剑门蜀道的天险和北唐军对峙。

 

     两支大军已经在剑门关内外对峙了七天,两军断断续续交战了十几次,规模都很小,备有死伤。

 

     似乎北唐军也找不到什么有效的进攻办法,双方就这么无限期的僵持下去,.剑门关虽然在僵持,但在距离剑门县西南约百里之外的闻中县却发生了异变。

 

     为了对抗北唐军,李隆基和李亨父子实行了穷兵黩武的政略,巴蜀一地竟然征募了四十万大军,民之所出、国之税赋,十之七八都投入了军队,这四十万大军分驻两地,荆襄二十万,蜀中二十万,在荆襄全军覆没后,南唐的军队只剩下了二十万人,再去除南诏的两万贾崇瑾军,实际上只有十八万,其中十万军驻防成都,另外的八万军中仅剑北三县就调集了五万军,剩下的三万军则驻防在各处的险关要隘内,基本上各个腹地州县内部无兵驻防。

 

     阆中县是阆州州治所在,位于嘉陵江和东游水的两江汇合之处,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曾是巴国国都,在沃野千里的巴蜀盆地中,阆中县是极为重要的大县,经济地位非常高,历来是巴蜀赋税大县。

 

     尽管经济地位高,但军事地位却一般,没有军队驻防,城内只有一百余名民团兵看守城门。

 

     夜晚,黑沉沉的夜晚笼罩着间中县城,已是三更时分,万籁寂静,城门早已经关闭,东城的二十几名民团士兵都在酣睡之中,一名老兵头从睡梦中惊醒,嘟嘟囔囔地起夜去了,他在墙根脚撒了泡尿,夜风一吹使他清醒了几分,他正要回房,但一个奇怪的现象却把他吸引住了,他忽然看见一条长长的黑龙从远处蜿蜒而来,速度极快,地面开始微微地颤抖起来,越来越近,渐渐地,他看清楚了。

 

     “龟儿子,好像是骑兵哟!”

 

     老兵头吓得跳了起来,飞奔到钟楼里,‘当!当17地敲响了城钟,沉闷而刺耳的钟声将整个县城都惊醒了,民团士兵纷纷跑到城头,城外的情形将他们每个人都吓得脸色惨白。

 

     城外的骑兵队已经点起了火把,一片片的火光向远方蔓延,足足有两万人之众,而且全部是骑兵。

 

     这支两万人的骑兵正是从荔枝道而来的北唐骑兵,由大将田乾真率领,他们最早是驻扎吐火罗的安西军,跟随李光弼征战陇右后,形成了新的陇右军,这次李光弼率五万陇右精锐进军汉中,他们也在其中。

 

     按照李光弼的最早的作战计划,李光弼率主力佯攻剑门关,副将田乾真则率一万骑兵奇袭成都。

 

     但随着夷陵拿下和荆襄战役的提前完成,李光弼便改变了作战计划,由大将李晟率五万军走夷陵进入蜀中,进攻成都,而田乾真则率两万骑兵走荔枝道,利用骑兵自勺高速机动,插到剑州背后,从后面进攻剑门。

 

     田乾真一路疾速行军,迅速穿越驻兵不多的荔枝道,用奇袭的战术一连拔掉荔枝道内的三座哨所。

 

     在宣汉县,南唐也有一万重军驻守,田乾真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绕道东乡、永穆两县进入巴州,经过两天行军,抵达了闻中县。

 

     间州太守姓曾,是天宝三年进土,原是阆中县县令,升任太守已经两年,他几天他有些感恙,睡得昏昏沉沉,睡在一旁的夫人却忽然被城头上传来的钟声惊醒了。

 

     “老爷!老爷!”

 

     太守夫人推醒了丈夫,曾太守在迷迷糊糊中问道:“什么事啊!”

 

     “好像东城那边出什么事了,我听见钟声响了,你去看看吧!”

 

     “这么晚了,会有什么事?我头痛得很,明天再说吧!”

 

     曾太守翻了个身,正要继续睡觉,就在这时,外间传来了激烈的敲门声。

 

     “使君!使君!”有衙役在惊慌地叫喊。

 

     “出了什么事?”曾太守极不高兴地问道。

 

     “使君,东城外来了几万人的骑兵,要我们开门。”

 

     “哎!折腾死人了,怎么又来军队。”

 

     军队过境意味着劳民伤财,意味着恶性案件四起,让他头大如斗,曾太守没有反应过来,他坐起身,披了一件衣服,打开门问道:

 

     “是哪里来的军队?”

 

     “使君,是骑兵口阿!”

 

     曾太守一下子惊醒了,南唐哪里有什么骑兵?他顿时吓得魂不附体,这是北唐军杀来了,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想钻床榻,却被他夫人拉住了。

 

     “老爷,你别傻了,去看看吧!“他夫人是庆州人,知道安西军军纪严明,倒并不可怕,要是南唐军来了才可怕。

 

     在夫人自勺劝说下,曾太守略略心安,穿了官服便赶去东城头。

 

     东城外,田乾真已经率军等候多时了,他们都自带干粮,一般不进城,尽量不扰民,但渡过嘉陵江需要得到官府的配合,田乾真需要和官员们商量。

 

     这时,城头上来了大批官员和衙役,州衙和县衙的官员都来了,城外俨如海洋一般的火光无边无际,将所有的官员都吓得胆战心惊。

 

     “下官..,.是阆州太守曾延嗣,请问....城下是哪位将军?”

 

     “在下是兰州都督、云麾将军田乾真,奉朝廷和赵王之命剿灭南唐伪帝,途径阆州,请速开城门,我有事要和你们商量。”

 

     “请问....军队进城否?”

 

     “军队不进城,也不要你们提供粮食,但要你们提供渡船,我们要征用所有渡船。”

 

     官员们迅速商量起来,提供渡船是没有问题,关键是害怕军队进城,最后曾太守拿了主意,他们根本就守不住城,还不如开了城,另外对方虽然说不要粮食,但他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准备干粮熟肉犒军,总之一句话,不要得罪了对方。

 

     他们分头行动,县衙去准备干粮熟肉,州衙去调集渡船,城门缓缓开了,曾太守率领近百名城中长者迎了出来,他们跪在田乾真的战马前,曾太守高高将太守大印举起,“阆州愿意投降北唐,向朝廷和赵王效忠!”

 

     田乾真感觉到了宫民们的害怕,他翻身下马,上前扶起了曾太守,“太守不要这样,大家都是唐臣,我们不是安禄山贼兵。”

 

     他又对百余名长者高声道:“各位父老乡亲,安西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我们不会进城,更不会勒索民众,我们是赶去剑州,俗话说,败军如蝗,一旦南唐兵败,败兵必然会烧杀抢掠,涂炭生灵,我们就是要堵住败兵南逃之路,让剑州以南皆不受兵灾之苦,这是赵王殿下的军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请父老乡亲们放心!”

 

     长者们激动起来,不知是谁大喊一声,“赵王万岁!”

 

     百余老者纷纷跟着振臂高呼,城上的衙役和民众都被感染了,城上城下都一起高呼起来,“赵王万岁,北唐军万岁。

 

     曾太守异常感动,他对田乾真诚恳道:

 

     “南唐朝廷穷兵黩武,税赋沉重,各州备县皆深受其害,我愿发文蜀中州县,号召蜀中州县重归北唐,抵制南唐伪帝。”

 

     田乾真大喜,向他躬身施礼,“使君若如此,当记大功!”

 

     天渐渐亮了,闻中官员从附近调集了近千艘大大小小的船只,阆中本来就是嘉陵江中游最重要的渡口,这一带水流平缓,波光如镜,非常适宜渡江。

 

     晨光中,两万骑兵开始渡江了,这时,田乾真的话已经通过百余老者的口传遍了全城,不用县衙刻意准备,数万名城中父老自发出城,蜂拥到码头,箪食壶浆,犒劳北唐骑兵,场面热烈异常,田乾真率领数百军官跪谢父老乡民,并留下一百余伤兵在城中养伤。

 

     一直到下午时分,两万骑兵终于渡过了嘉陵江,大军振奋精神,向百里外的剑北三县疾奔而去。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