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意见,于5月25日,发布《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
—军事工作大纲》明确指出:“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
的名义。”
八路军名称的由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7月8日,中共
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
线的巩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经过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努力,促成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8月2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西北的中国
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又称十八集团军),下辖115师、120
师、129师等3个师。从此,开始使用“八路军”这个名称。
新四军名称的由来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叶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参加北伐,战功卓著,威名远扬,被誉为“铁军”。1927年,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这个军的部分官兵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起义失败后,部队在朱德率领下辗转数省,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
师于井冈山,组成了工农红军第四军。1937年10月,国共合作时,我党把
当时的南方红军游击队集合起来,为继承两个“四军”的光荣传统,决定采
用“新四军”这个番号,全称是“国民革命新编陆军第四军”。另外,当时
的国民革命军有新一军、新五军等番号,新编部队采用“新四军”这个番号,
恰好符合这个序列。于是,新四军名称被正式使用起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由来
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
开始,从此,党有了自己领导的军队。
朱德总司令在1945年8月11日,连续发布了2号、3号、4号、5号、
6号、7号6项命令,延安《解放日报》第1543号 (1945年8月12日)第
一版公布了命令全文,总标题为“延安总部命令各路解放军向辽吉热察绥等
省挺进”,这是我军第一次使用解放军的名称。
1946年10月3日,在《解放日报》发表的《为实现一月停战协定及政
协决议而斗争》的社论中指出:“蒋介石自顾不暇,在我人民解放军的打击
之下,决无办法长久保持他们所占领的解放区城市。”这是我党在报纸上第
一次公布“人民解放军”的称号。
“解放军”、“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号,虽然早在
1945年、1946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文件和新华社的报道中出现过,但各
部队的番号仍不完全统一。1948年,中央军委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会议
… Page 7…
的精神,于11月1日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编制、番号作了统一规定,即
团和分区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如“中国人民解放
军华北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称号才被正式使用。
新中国海军的由来
1949年4月23日深夜,林遵(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和几个心
腹商议,决定第二天召开各舰舰长和炮艇队长会议,研究第二舰队的去向问
题。第二天,在舰长和队长会议上,绝大多数人主张和同意马上举行起义。
林遵看到起义条件成熟了,便果断地作出决定说:“各位知道,我们海军的
任务应该是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安全。我们反对这场屠杀人民的内战。
我们应该和人民站在一起!现在,我慎重宣布:第二舰队全部起义,投向共
产党!”林遵的第二舰队拥有20多艘军舰,还有几十艘机动巡防炮艇和登陆
炮艇,它是国民党海军四个舰队中战斗力较强的一个舰队。林遵率领舰队在
南京的起义,对国民党蒋介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1949年5月1日,中国人
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正式宣布成立,张爱萍出任海军司令员兼政
委,林遵任副司令员。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建立起海军。
“八一”军旗的由来
1949年初,党中央根据全国胜利即将到来的新形势,指示解放军总部提
出制作我军军旗的方案。周恩来同志亲自主持这一工作。在研究设计过程中,
毛泽东同志亲自听取汇报,并指示:军旗要有“八一”二字,表示1927年8
月 1日是中国人民举行南昌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节日;要有五角
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周恩来同志又指示:军旗要以革命的颜色、
广大人民群众的传统喜庆颜色——红色作为主体。星和字用黄色,旗杆要有
红黄二色旋纹,顶部要装一个红缨枪的矛头,饰着红穗,象征人民军队的由
来。总部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经过多次研究,确定了方案,制作了
第一面八一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的由来
1949年6月1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的样
式,命令中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的样式为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
中间嵌有金黄色的“八一”二字,简称“八一”军徽。“八一”军徽表示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的由来
我军仪仗队源于20世纪40年代。1946年2月,为迎接为调处国共双方
关系赴延安访问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党中央特地指示我军驻南泥湾某团
组织一支仪仗队。该团团长罗少伟任营长,魏志明任教导员,从全军精选500
名年轻、精干的战士,编成3个连,组成了我军历史上第1支仪仗队,并且
… Page 8…
马上开到延安进行紧张训练。1946年3月4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等中央领导人陪同马歇尔在机场停机坪检阅了这支仪仗队。仪仗队3个连呈
横队排列;每连排头是炮兵,其次是机枪班。战士们穿着崭新的军装,紧握
从日寇手中缴获的武器,个个精神抖擞。受阅后,仪仗队人员归回原建制,
担负保卫延安的任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由来
1937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延安。这里除驻有党中央
机关和我军一大批高级将领外,还驻有国民党的联络机构,许多中外记者也
常常来此采访。为了防止敌特分子刺探我党政治、军事情报,保证中央机关、
中央领导同志及其工作人员的安全,维护好延安的社会秩序,党中央决定从
中央保安处特务队、检查站等单位抽调出一批经验丰富,政治、军事和身体
素质都较好的干部战士,于1938年5月正式组成一支人员精干的武装警察部
队。他们脱下了灰色军装,换上了统一制作的黑色警察服。
这支部队刚组建时只有35名同志。队长由保安处特务队机炮班原班长邹
理智担任,指导员由毛主席的原警卫员陈昌奉担任。有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
的第一支人民武警部队在圆满完成光荣使命后,于1947年3月中旬重新穿上
灰色军装,继续踏上了新的征途。
军事院校的由来
军事院校即为军队培养人才的学校。过去一般认为,我国军事院校始于
公元1043年北宋庆历年间的武学。其实要早得多。《资治通鉴》载,前秦王
苻坚举兵征前燕、平前凉、灭代国,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之后,为进一步
训练军中诸将,以夺天下,于公元380年2月办过类似学校的教武堂,教员
是晓达阴阳、精通孙吴兵法的专家,学员是身经百战的骁勇战将,而校址则
选在位于水陆交通要道的渭城,可见当时苻坚对这所军校是何等重视。可惜
这所教武堂时间不长就被解散了。
“长征”一词的由来
“长征”一词的确切含意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的战略
大转移。
1935年9月,中央红军主力进入甘南。这时红军转战已近一年,行程2
万余里。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议作出的《关
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二万
余里的长征”。俄界会议之后,党中央率红军一、三军团于9月18日到达哈
达铺。9月22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号
召红军广大指战员坚持到陕北去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他说:“经过两万多
里长征,久经战斗、不畏艰苦的红军指战员们,你们一定能以自己英勇、顽
强、灵活的战略战术,和以往的战斗经验,来战胜一切困难!”可以说,是
毛泽东同志的这次讲话使“长征”这个新名词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使用。
中央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的当天(10月19日),毛泽东在和
… Page 9…
部分红军指战员谈话时,对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作了精辟的总结。在这次谈话
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概念。不久,毛泽东写了
著名的《七律·长征》诗。1935年12月27日,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上,毛泽东又对“长征”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这以后,“长征”就成为红军
战略大转移的专用名词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的由来
1937年6月,日本侵略军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宛平附近进行挑衅性军
事演习。7月7日晚,日军借口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并要中国
驻军撤出宛平等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无理要求,日军当即炮轰宛平城和卢
沟桥。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在中国共产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和推动下,奋起抗战。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7月
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国民党对日抗战。7月7日是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纪念日。当天发生的事变史称“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这是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纪念日的由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27日美国正式参战并以武力霸
占中国领土台湾。7月7日,美国组成以美军为主由美国指挥的所谓“联合
国军”侵犯朝鲜。朝鲜人民军奋起反击。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开始
北犯,并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为抗美援
朝,保家卫国,拯救和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
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朝中部队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把敌军从鸭绿江边
逐回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国于1951年7月接受停战谈判。1953年5月朝中
人民军队发动夏季攻势,取得胜利,迫使美国于同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
停战协定。三年战争中,朝中两国军队共歼敌109万多人,其中美军39万多
人。
兵役制的由来
兵役制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制度之一。它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又随着
经济情况、政治制度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从古到今,我国曾有过多种不
同的兵役制度。
1955年7月3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兵役法》,实行了义务兵役制。1978年3月7日,经第五届全国人大
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又颁布了《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定》,将义务
兵役制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兵役法,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兵役制
度和加强国防建设,起到巨大的作用。
中国军乐的由来
… Page 10…
现代概念的军乐,产生于欧洲。公元14世纪,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乌尔
汗王,最早在他的军队里建立了军乐队。随着他的军队扩张到欧洲,军乐也
就流传到了欧洲诸国。
18世纪,波、德、奥、俄等国相继建立了军乐队。后来,乐器经过改革,
军乐队规模扩大,军乐的表现力也日趋丰富了。
清朝末期,我国引进欧洲的军乐,在“兴洋务,建新军”时,袁世凯在
天津小站操办“新军”,在军中建立了军乐队。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用缴获的乐器,建立了军乐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在礼炮声中
国歌高奏,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在这举世瞩目的庄严时
刻,军乐队以崭新的阵容为世人注目。
1952年7月10日,毛泽东主席指示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歌的由来
1935年10月,红十五军团收编了大量俘虏兵,当地(陕北)的农民参
加红军更是踊跃,部队的成分起了变化,对新兵进行教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
任务。当时,正是榆林桥战役之际,中央红军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汇合了。
先遣队带来的文件中有一份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印发的《中国工农红军三
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便根据布告内容编写
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他不会作曲,就请当时任红十五军团宣传科
长的刘华清协助,把歌词填入了流行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首民歌《土地
革命成功了》的曲调中。从此,这首歌便在我军中流传开来。
《新四军军歌》的由来
1939年3月初,新四军叶挺、项英等几位负责同志一起动议,准备写一
首表现新四军战斗历程、作战方针和任务的军歌。此事被当时担任新四军第
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同志知道后,于当年3月底,首先写出了题为《十年》
的诗稿,不久,陈毅将诗稿《十年》交军部,并和叶挺、李一氓、袁国平等
同志反复修改推敲,终于以诗稿《十年》为基础确定了《新四军军歌》的歌
词。
歌词写出后,在新四军中工作的著名音乐家何士德自荐为军歌谱曲。军
歌的整个曲调雄壮豪迈,以进行曲速度,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了广大新四军
指战员和各地抗日健儿,高举战旗,血洒疆场,立志杀敌的英勇形象,被广
泛传唱。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由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为《八路军大合唱》
中的一首齐唱歌曲。
1939年,同在延安抗大政治部宣传科工作的公木和郑律成,被当时风靡
延安的《黄河大合唱》所感染,萌生了也创作一部这样的音乐作品的愿望。
盛夏时节,公木一个人闷在屋子里,用一周时间写出了歌词,这时已调
… Page 11…
到鲁迅学院的郑律成便开始谱曲。9月,大型音乐作品《八路军大合唱》问
世了!这部包括 《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等8首歌曲音乐作品一
出世,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很快在延安传唱开来。特别是《八路军进行曲》,
那激越的旋律,跳动的节奏,象征着八路军威武雄壮的步伐和锐不可当的气
势。它响彻抗日前线,回荡在敌人后方。随着人民军队向全国进军的脚步,
迅速在全中国流传开来。解放战争中,这首歌曲更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
行曲》。1988年7月25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军委主席邓小
平签署命令,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由来
1950年夏季,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