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料、制作程序以及规格等都有了严格的规定。到汉代,弓箭制作精美,大
都镶有铜饰和玉饰,并制作出毒箭,即将毒药敷于箭镞之上,以增加其杀伤
力。
弓箭在古代是一种远程作战的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在古代战争中起到极
为重要的作用。在三国时期就有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以补充军火之不足的故
事。到了清代,弓箭形制复杂,种类繁多。一般弓按官阶品秩的不同而定其
尺度纹饰,箭依战斗、田猎、校阅、信号等不同用途而定其形式。弓有两种:
习射所用,以榆木为杆,丝为弦;战斗所用,则以鹿皮为弦。箭也分为尖形
和棱形两种,尖形的称“梅钺箭”,棱形的称“鈚箭”,以桦木或柳木为杆。
剑的由来
迄今发现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在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北京
市琉璃河等地的西周墓中,都曾出土有柳叶形青铜短剑。
春秋时期的吴、越等国,剑成为步兵手中的利器,剑身加长。如吴王光
剑、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等,长度都在50厘米以上。战国时期,剑身继
续加长,并已铸出脊部和刃部具有不同铜锡配比的青铜剑,其脊部柔韧,而
锋刃坚利,提高了杀伤效能。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
长94厘米,剑身窄薄,刃部锋利,表面还进行了防锈处理,代表了青铜剑制
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矛的由来
矛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
成。
矛的历史久远,其最原始形态是用来狩猎的前端修尖的木棒。后来人们
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制成矛头,缚在长木柄前端,增强杀伤效能。在新石
器时代遗址中,常发现用石头或动物骨角制造的矛头。奴隶社会的军队,已
经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商朝时,铜矛已是重要的格斗兵器。到汉代,钢铁
制造的矛头逐渐取代了青铜矛头。随着钢铁冶锻技术的提高,矛头的形体加
大并更加锐利。西汉时骑兵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兵种,出现了专供骑兵使用
… Page 17…
的长矛。
唐代以后,矛头的尺寸减小,更轻便合用。根据不同的战术用途,矛的
种类也增多了。火兵器出现以后,矛仍是军中必备的冷兵器,一直与火兵器
并用到清朝后期。
鸣镝的由来
鸣镝也叫响箭、 箭、嚆矢。它的结构和功能不同于一般的箭。一般的
箭头,无论是铁的、铜的、骨头的,都是实心的,而鸣镝的结构特殊,在小
小的箭头上钻有像火柴头那样大的小眼,必须上下相通,能使空气流通。小
眼的方向多半与箭杆垂直。这样的箭发射后产生一种呼啸的响声。
古代,军队的进攻发出信号,鸣镝就是一种。指挥官的箭囊里往往装有
许多支鸣镝,需要时,指挥官便向进攻地点射击,士兵听到这一呼啸的响声
后,立即向鸣镝的方向放箭或者进攻。三国时魏国著名诗人曹植写道:“揽
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名都篇》)这两句诗就是描写鸣镝作为冲锋
信号,指挥战士进攻南山的情景。
战车的由来
战车出现于我国战国以前。那时由于武器原始,所以战车在战争中一直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车的多寡,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强弱,因此人们
常常把强国称之为“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我国古代战车的种类比较多,除了主帅乘坐的“戎车”和士兵们乘坐的
一般战车外,还有一些特殊战车。如用来侦察敌情的“巢车”;专门放射箭
支的“驾车”;用来弹射石块的“抛车”;用堆放滚木来冲撞敌人的“疃车”;
还有用牛皮伪装的“轒辒车”等等。
古代战车多是轮式马车。有单套马或双套马的两轮战车,四套马的两轮
和四轮战车。战车上一些军人驾驭马匹,另一些军人用矛、剑和弓箭作战。
战车车辕上有时固定有矛,车轴上固定有镰刀,马身上披有铁甲。中世纪时
西欧曾经使用有坚固高侧板的战车,车上乘有射手,甚至有轻型大炮,可通
过战车侧板上的专门射孔进行射击。古代东方许多国家如埃及、亚述和波斯
等国都使用过战车。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从60年代起,相继研制出一
种步兵战车,它是在坦克和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为水陆两
用,且可空运和伞降。最大时速:履带式为65—75公里,轮式可达100公里,
车上可载一个8—9人的摩托化步兵班。
装甲的由来
严格一点讲,大约在4000年前就有了装甲,那是夏朝的帝杼在作战中使
用的。当然,那时的装甲不是金属,而是以生革和木藤为材料造的甲。
现在能查到的金属甲,要算商朝的最早。在河南安阳有一处殷墟,那里
出土了商代的铜盔,铜盔上刻着兽皮般的花纹,上边插有羽毛,看上去十分
威武。古埃及和古希腊在战争中也流行过铜制盔甲。
… Page 18…
秦汉以来,盔甲便以铁制为主了。赫赫有名的楚霸王项羽,作战时就穿
着铁甲。三国时袁曹官渡之战时,双方的骑兵则是铁甲满身了。铁甲优于铜
甲,因为铁的强度比较大不容易戳穿。金兀术用铁甲连环马攻宋,使宋将董
先伤亡5000人马,显示了装甲的威力。然而,满身披甲的金兵也有破绽,岳
家军看准了连环马露出四蹄,便用钩连枪击溃了金兵。
枪炮等火器大量使用之后,击到装甲上的子弹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薄薄
的铁甲无济于事了。于是出现了装在战船上的装甲,名之曰“铁甲舰”。邓
世昌指挥的舰队里就有铁甲战舰。
火药的由来
火药的产生,前后经过了大约1300年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
期,有一位叫计然的人曾经说过:“石流黄出汉中”,“消石出陇道。”石
流黄也就是现在的硫黄,消石实际上就是硝石。对于组成火药的另一种成分
即木炭,我们的祖先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广泛用于冶金或取暖、烧饭了。
对干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是火药产生的先决条件。而我国
古代的炼丹家们,正是发现这三种物质性能的先行者。古代炼丹家们发现,
硫黄可以和水银化合,生成红色的硫化汞。另外,它还可以与铜、铁等金属
化合,这种制服金属的奇异物质,使炼丹家们万分惊异并欣喜非常。于是,
他们以极大的兴趣,试图炼制出所谓神奇的“金液”、“还丹”。但在炼制
过程中,有一点使炼丹家们愁眉不展的,就是硫极易着火飞升,为了设法擒
住这条火龙,聪明的炼丹家们利用它和其它易燃物混合加热或发生某种程度
燃烧的办法使硫变性,这种方法便是有名的“伏火法”。
伏火法的发现,为火药的发明打开了一条通路。另外,炼丹家们在改变
药物性质时,常常使用硝。在长期的实践当中,炼丹家逐渐掌握了硝作为一
种强氧化剂的化学性能。硝的引入,成为制取火药的一个重要关键。公元 7
世纪,唐朝的炼丹家如孙思邈等人,就已经掌握了火药的初步配方。当时的
《诸家品丹法》、《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真元妙道要略》等著作,都有
这方面的记载。
我们祖先发明的火药呈褐色,一般称为“褐色火药”或者黑色火药。它
是硝酸钾、硫黄和木炭三种粉末的混合物,当把它们充塞进某种容器里,并
使之燃烧时,由于体积突然膨胀达几千倍,就会发生爆炸。
火箭的由来
我国唐代人将硝石、硫磺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黑色火药,成为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到了唐昭宗天祐元年,在战争中使用了在箭杆上绑一个火药团的“飞
火”,火烧敌军。宋朝时,军队的士兵在箭杆上绑上一个小火药筒,让燃烧
的热气流向后喷出,箭就被推动向前。这种喷火的箭,称火箭。
1377年,我国出现了并联式“神火飞鸦”火箭,射程达300米远。1621
年,人们又发明了“火龙出水”,这是最早的串联式二级火箭。
到了明朝,有一个小官吏,将47支大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手持两
个大风筝,想借此飞上天空。他虽然失败了,但他却是世界上第一个乘火箭
… Page 19…
企图飞上天的人。
1883年,俄国学者齐奥科夫斯基,提出液体推进剂的多级火箭方案,并
设想出飞向月球的太空旅行计划。1942年,德国制成高达14米、用酒精和
液氧作推进剂的“V—Z”火箭,并用来袭击伦敦。
1957年10月4日,苏联用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
空轨道。此后,美苏竞相发展各种各样的运载火箭,其中最大的“土星—5”
型火箭曾多次将人送上月球。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己研制的运载火箭
发射人造卫星成功。
火炮的由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炮的国家。
东汉时期,魏国曾发明过一种抛石的机械,它可以把石块抛出很远以杀
伤敌人。这种炮也称之为“石炮”,它是火炮的前身。
火炮的最初形式是火药箭,火药箭始于唐末宋初年间。即在箭头上附上
火药,点燃后发射出去。我国历史上试制火炮的先驱者是公元1000年的唐福
和1002年的石普,他们所制造的火箭、火球、火蒺藜,都是十分成功的。
公元1126年,人们又创造了类似火炮的“霹雳炮”和“震天雷”等武器。
《金史》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
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世界上第一门金属炮出现在公元14世纪中叶的元朝。金属炮的发明和制
造,中间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由于火枪和突火枪的射程有限,人们想通
过提高枪膛里的爆炸力,来延长其射程。但由于突火枪的枪管是由竹管做成
的,爆炸力太小,装多了又会炸伤自己人。迟至元朝,终于出现用铜或铁铸
成的筒式火炮,这类炮统称“火铣”,又因为它威力大,被人尊称为“铁将
军”。现保存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元朝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的铜火
炮,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地雷的由来
最早使用地雷是在宋朝。公元1130年,金兵攻打陕州,宋军使用的“火
药炮”,就是铁壳地雷。最早的地雷表面平滑,爆炸时碎片少,后来发展成
表面有触角的地雷,当时称“蒺藜炮”,起爆装置也是由“信香”、“火钵”
发展起来的。
国外最早的地雷是野战应用地雷,从15世纪起,在欧州要塞防御中开始
使用。1768—1774年俄土战争中,俄国军队曾用漂雷来破坏德涅斯特河上的
桥梁。1845年,俄国亚科比院士发明了用于防步兵应用(制式)地雷的电开
团器。在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特别是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中,俄
军成功地使用了各种结构的应用地雷。随着坦克的出现,又研制成了防坦克
地雷。最早的工厂生产的防坦克地雷是1924年由苏联军事工程师卡尔贝舍夫
提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的军队都大规模地使用了各种类型的
地雷。
手榴弹的由来
… Page 20…
手榴弹即用以投掷的小型炸弹,是现代战争中在迫近白刃格斗前使用的
有力武器。手榴弹源于我国。云南哀牢山彝族创造的葫芦飞雷 (亦称火药葫
芦),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弹,它是把火药和铅块、铁矿石碴或铁锅碎片等
物,放入掏尽籽实的干葫芦里,在葫芦颈部塞入火草作为引火物,这种火草
是当地的一种野生植物,有大叶和细叶两种,人们把叶背上的一层白色皮绵
剥下晒干,揉成绵绒,然后投入木炭热灰中炮制成为一点即燃的火草,使用
葫芦飞雷时,先把葫芦放在网兜中,点燃火草,很快抛掷出去。葫芦抛达目
标,火草燃及火药,就会发生爆炸,导致铅块、铁矿石碴、铁锅碎片等四处
飞溅,杀伤力很大,葫芦飞雷分兜抛短颈葫芦飞雷和手投长颈葫芦飞雷,后
者即手榴弹的前身。
军礼的由来
军礼,是军队中使用的严肃礼节。当今世界各国的军礼,其由来有两种
传说。
一种传说,英国军队奋力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女王为凯旋归来
的将士举行了一次壮观的祝捷大会。在会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为
有功的将士颁发奖品。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别规定将士领奖时,
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对女王平视。这一动作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军礼。
另一种传说,严肃的军礼来自中古情场。欧洲中古时代,一个公主若下
嫁给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武士要得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剑影
一番。比武之前,武士们必需列队在公主的宝座前走过。为了示意自己被公
主的美丽所晕眩,都将手举起盖在眼前。渐渐地,这个动作演变成了当今的
军礼。
空军的由来
空军是驾驶飞机在空中作战或以飞机运送士兵的部队,源于法国。1793
年,法国首次组织了一支空军,飞行装备是系绳气球,气球中充入燃烧木炭
产生的烟和热空气,依赖热空气的浮力上升到空中,控制和返回地面都依赖
绳索牵引。大气球下吊着一只大箩筐,空军士兵蹲于其中进行观察,这支部
队称为气球兵团。当时荷兰和奥地利联军包围曼堡时,法军首次派出了空军
支援地面作战,在阵地上升起了双人气球观察敌情。联军因自己的举动无法
逃避法军的观测,只好立即撤退,曼堡之围迅速被解除。接着法军又把气球
送到沙勒罗瓦。当时,法军正在该地发动攻势,法军空军的气球突然升起时,
对方吓得立即弃械投降,法军大获全胜。从此,许多国家也先后建立了用绳
子系在地面上的气球空军。人类发明飞机后,空军不断发展壮大。
空降兵的由来
空降兵是现代化战争中进行空中机动和空降作战的一个兵种,是配合正
面进攻部队高速度、大纵深向前推进的重要力量,被各国军队视为“天之骄
子”。早期的空降兵有着各种各样的叫法,如“伞兵”、“降落伞部队”、
… Page 21…
“空军陆战队”等。
空降兵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是 1927年。苏联反革命分子巴士马赤土匪
发动叛乱,苏军在中亚细亚使用空降兵予以镇压并获成功。1930年,苏军空
降兵部队正式成立。此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也都相继组建了空降兵。
海军陆战队的由来
海军陆战队其形式起源于古代希腊。公元前480年,雅典人在每条战船
上配置20名“海上士兵”,与波斯人作战。后来,罗马人也在大型战船上配
置“舰队士兵”,这是海军陆战队的雏形。
1775年,美国建立了正规化的海军陆战队,拥有20余万人,分为三个
师和三个飞行联队,配备有1000多架飞机,主要任务是执行强击登陆和保卫
海滩的两栖突击,属海军部管辖。1949年,美国开始派海军陆战队队员担任
驻外使领馆警卫任务。他们穿着笔挺的蓝色制服,被称这“蓝衣大使”。在
美军建立海军陆战队前后时间,许多欧美国家也相继建立了这种两栖作战部
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