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英九传-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拍贸鲋悄芾矗扇「髦职旆ɑ庖蛘洗吹牟黄胶庑奶O衷诠竦骋丫攀滞ü薷牡痴拢选芭潘翁蹩睢北涑伞坝翁蹩睢保碌持幸灿腥嘶氐焦竦巢渭邮呷闹形椭谐N侵穑问票热饲俊5碛⒕乓龊霉渍希剐枰绦龊没庥胨纬ば慕岬墓ぷ鳎饣褂泻艹さ穆芬摺�
  考验四:如何赢得年底县市长选举。年底县市长选举是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后面临的第一场硬仗,这场选举对于观察 2008 年“总统”选举具有指标性的意义,因此,国民党和民进党都高度重视,积极布局。今年以来,国民党呈现上升势头,特别是连战访问大陆,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岛内的舆论反应良好,这种效应能否持续发酵,就看国民党能否在年底县市长选举中取得佳绩。
  台北县的选举具有指标性意义,台北县国民党已经失去 16 年的主政权,如果能在年底选举中重新赢回来,将预示国民党 2008 年将会赢得台湾的主政权。台北县的人口有 360万人,占了台湾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强,是台湾的第一大县,多年来民进党在这里深耕厚植,苦心经营,因此,如果在年底县市长选举中失利,将对民进党造成严重冲击,将进一步激化民进党内的矛盾,使其元气大伤。
  考验五:需与中共增加共识。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后,一定会继承连战重视两岸关系,发展与中共对话沟通的连战路线。在这一点上,马英九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并将积极发挥连战担任国民党荣誉主席和国民党智库优势,由连战继续推动两党两岸关系的发展。连战二次访问大陆的可能性极高。马英九一时没有急着访问大陆,有他自己的考虑,现在马上就要面临年底县市长选举,不仅时间上安排有困难,而且也不会在访问大陆问题上给民进党以口实,他与连战没有竞选压力不一样,他访问大陆需要考虑的问题要多一些。他要发展与中共和大陆的关系,还要进一步加深对中共和大陆的了解,双方还需要进一步沟通,求同存异,发展共识。
  民进党进入了“战备”状态对国民党和国民党的支持者来说,马英九承担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包括国民党的改造和中兴;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整合泛蓝力量,夺回“政权”。同时,马英九也带来了希望。据台湾《中国时报》20日的民意调查,国民党支持率达四成,超过民进党的三成七,远远超过亲民党及“台联党”。有四成五以上的人看好马英九,并认为他可在 2008 年的选举中击败民进党,让国民党重新“执政”。调查显示,民进党内只有党主席苏贞昌、“行政院长”谢长廷可与马较量,认为苏贞昌能赢的人占 20%,认为谢长廷有胜算的只有 17%。 马英九引起了民进党的焦虑。到 2008 年,马英九在国民党内的地位无可动摇了,可民进党方面,虽然各路人马摩拳擦掌,但是一切还在未定之数,最主要的,还须看陈水扁的脸色。对于陈水扁来讲,民进党内的“总统候选人”越晚定越好,早定他就早“跛足”,因为到时候他的影响将一落千丈。
  陈水扁的接班人历来被总结为“三王一后”:今年刚辞职的前民进党主席、现任“行政院长”苏贞昌、前“行政院长”谢长廷、现任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和“副总统”吕秀莲。马英九成功树立泛蓝共主形象之后,必然会给历来明争暗斗的四人带来压力。他们这番争斗正是陈水扁所不愿意看到的。试想,陈水扁任期直至 2008 年,如果民进党过早定出下一任“总统候选人”,那陈水扁往哪里摆?这也就是现在陈水扁所天天担心的“跛脚”。
  “县市长”选举落败之后,民进党内要求提前明确陈水扁接班人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党内新生代代表罗文嘉虽然竞选台北县长失败,但他发起的“新民进党运动”仍然赢得众多支持,被中生代推举为党主席候选人,“逼宫”的势头相当明显。从“三王一后”的力量分布来看,真正的对峙还是应该在谢长廷和苏贞昌之间。游锡堃没有个性,不符合选举社会要求;吕秀莲公众形象欠佳,很难和马英九抗争。只有谢长廷和苏贞昌,既有地方执政经验,又有党内背景,实力足以一搏。
  其中苏贞昌的特点是冲劲十足,虽然因为“县市长”选举落败而去职,但民进党党主席本来就是一个虚职,概念和马英九的国民党主席完全不同,从 62%这个仅次于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可见一斑。而谢长廷的最大问题在于素来与陈水扁不睦,本来“行政院长”这样的职务,就是费力不讨好:因为一方面要不断受到反对党主导的“立法院”杯葛,一方面是民众发泄怨气的第一落点。台湾自李登辉时代以来的历任“行政院长”,鲜有民望好的。
  谢长廷上任以来,表现尚属中规中矩,不乏与陈水扁稍稍偏离、发出自己声音的决心。但是此次被“县市长”选举殃及池鱼,卷入“内阁”改组风波。从陈水扁公开否认曾经挽留过他就可以看出,如果民进党一定要提前定一个接班人,陈水扁也不愿意看到谢长廷的名字。最终,谢长廷只得黯然辞职。其实,在台湾这样典型的选举社会,民进党除了要找到能在 2008 年和马英九匹敌的人物之外,最好提前想一想 2008 年的议题。届时如果依旧停留在“拿马英九的外省籍做统‘独’文章”的阶段,民进党不论派谁出来,都必败无疑。
  虽然陈水扁对马英九的就职演说评价为“不过如此”,但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为应对蓝营开启“马英九时代”的新局面,绿营进入了“战备”状态。陈水扁 20 日夜晚在台北宾馆宴请党内高官,化解党内因接班问题造成的矛盾。有与会人士表示,为了营造“团结气势”对抗马英九,与会人士不仅难得地拼酒“搏感情”,还轮流唱歌、讲笑话,一桌十几人喝掉 7瓶酒,陈水扁也干了好几杯。
  马英九与陈水扁的斗争进一步激化。由于马英九提出“连结台湾论述”,陈水扁 8月 25 日上午提出“三个决心”供马英九参考,国民党发言人郑丽文 25日提出“三要”响应陈水扁,她指出,有关一中原则,请陈水扁不要忘记他是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就职,遵照誓言,遵守“中华民国宪法”,回归“宪法一中”原则。马英九则以“谢谢指教”带过,并强调对于陈水扁利用媒体传话的方式将不再响应。马英九说,陈水扁透过媒体呼吁他扬弃“一中”迷思才能与台湾连结,他表示因为“宪法”本身只有一个“中华民国”,没办法扬弃,这点请陈水扁“体谅”。
  陈水扁“三个决心”是:第一、决心彻底扬弃“一个中国”的迷思,才能真正连结台湾。第二、决心积极摆脱朝野政党恶斗,才可能开创两岸和平。第三、决心诚实面对党产历史问题,才可能唤回社会公义。
  国民党提出的“三要”是:第一、要遵守“中华民国宪法”。第二、要坦承面对扁自行挑起的内部族群恶斗。第三、扁政府打压国民党处理党产,要请扁反躬自省。
  有一点我们要注意,马英九“一个中国”原则的定义仍旧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他虽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但他的理解和我们理解是有区别的。马英九在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表示,他对台湾主权的主张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但两岸在九二共识的解释上有落差,他说,大陆方面把“九二共识”认为是一个中国原则,我们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但依照‘台湾宪法’的解释,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大陆方面所说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据我们的“宪法”无法承认它。他还说,两岸讨论统一时机未到,他也不会急于去大陆访问,同时马英九指出,两岸间的经贸及文化交流,并不受主权定位影响。
  此言一出,大陆民众无不瞠目。众所周知,在新近台湾蓝绿两大阵营对决的“三合一选举”中,23席县市长席位,国民党拿下 14 席,其它泛蓝势力拿下 3席,民进党拿下 6席,从结果上看,可谓是国民党大胜,马英九已然成为泛蓝新的‘共主’。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选举将直接影响到 2008 年的台湾“总统”选举,这对台湾未来的政治走向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台湾问题又是重大的原则问题,近年来,民进党强行撼动两岸关系,企图分裂中国,其结果是引来了全体中华民族的唾弃。现在两岸关系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台湾问题也正趋于平静,马英九何以要在一池清水中投下一粒石子?着实让人感到费解。
  其实,马英九的话是一箭三雕。在这里他巧妙地打了三张牌。
  第一张是“换位思考牌”。马英九的“一中各表”,其目的是想模糊“一个中国原则”的是非界限。他所用的依据是台“立法院”的“国家统一纲领”和“中华民国宪法”,这个纲领和“宪法”对两岸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一个中国”上又存在分歧,他一再强调台湾“政权”的存在,是提醒大陆正视台湾的现状。这种逻辑思维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无论从人口数量、土地面积、还是国际关系的地位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更何况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大陆,中华民族的根在大陆,历史也好,现实也好,“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存在争议,也不容许争议。而马英九却对此视而不见,仍旧抱残守缺地有针对性的“解释”“一个中国原则”,这显然是十分危险的,也是注定不现实的。
  第二张是“防范牌”。国民党为了夺取台湾“政权”,已经认识到“台独”思维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两岸关系上不断的向缓和紧张趋势方面靠拢,以便争取民意,进而摧毁民进党的“台独”大厦,从这一点上来说,是值得我们称道的,这不仅可以扩大其政治空间,而且还能使台湾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大潮中不至于被边缘化,但与此同时,马英九还在千方百计的扼守所谓的台式“民主”价值观。表面上希望加强两岸合作,但心底里又害怕大陆的统战政策进一步渗入台湾。所以他采取了和大陆玩太极推手,一方面,凭借其个人的政治文化思想,运用擅长捕捉民意的能力,成了目前台湾最具人气的政治家,使得台湾人民本无所依归的心理,逐渐归附于国民党,而另一方面又不愿直面大陆,对大陆的对台政策采取适当回避的态度。其实我们都知道,台湾的“民主”是不健康的民主,“台式民主”导致了极端化的自我中心,“立法院”打架、政府滥用职权、民意代表过度膨胀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怀疑台湾的民主到底怎么了?
  第三张是“未来牌”。马英九说两岸讨论统一时机未到,目前台海两岸之间最重要的是“加强交流、创造条件”。马英九有其个人想法,一方面他会依循连战希望与大陆交好的愿望,与连战时期相比,马英九时代的大陆政策将会更富弹性,以至于呈现一些新特点,严肃的政治问题将会采取回避方式,其综旨是有限度的改善两岸关系,但在经贸关系上会有所发展,而且台湾经济也会越来越依赖于大陆。据统计,大陆 05 年对台贸易逆差已达 512亿美元,台湾企业目前在大陆的投资近 1000 亿美元。在经济上,台湾不敢失去大陆,这也是马英九不得不打未来牌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点我们该明白,马英九公开声明自己不沾“台独”,在这种情况下还以高票当选,说明台湾的民众对台独认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很多人内心深处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我们必须非常清楚的认识到,马英九赞成一个中国,这个中国是指“中华民国”——也就是要搞西方资产阶级的所谓民主与自由。马英九在美国留学 7年,是典型的“海龟”,对美国有很深厚的感情。马英九要搞的其实就是美国的那套“民主制度”,这在中国肯定是行不通的,东欧和前苏联的剧变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和经验,资本主义在许多地方是走不通的,在落后地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能把经济搞上去的正确道路!
  但从马英九的话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解读出马英九领导下的国民党在将来台湾政治社会中的一些信息,我们没必要为他一时一事的言论作出过敏反应。但有一点,我们必须保持对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的清醒认识却是十分必要的。台湾问题是涉及到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根本利益的战略问题。在这核心问题上,中国大陆肯定不会作出任何让步。
  当然,马英九能赞成“一个中国原则”,面对国际的强权形势,面对台湾的黑金政治,能看到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抵制分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不受第三者挑拨,那就是台湾的万幸,也是中华民族的万幸!
  马英九的险招和高招到了年底,台湾各个党派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三合一选举”中一博。为了这场两大阵营对决的选举,马英九采取的是地毯式“游击战”,从北到南跑遍了全台所有县市,甚至为此舍弃了原来声势浩大的旅游巴士,改用机动性强的九人座吉普车。在就任党主席不足四个月的时候,县市长选举投票之前 36 小时,他宣布这次选举如果国民党不能过半,将请辞党主席。他将自己的前途与多数国民党县市长候选人绑在一起,成功地将其个人影响力转移到候选人身上。尤其是“不过半请辞”的策略,成功催动了政党意识不强、却对他有所期待的中间选民,瓜分了一部分对陈水扁当局失望的“浅绿选票”。同时,这也提升了泛蓝选民的凝聚力。次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也说,如果民进党执政的县市少过十席,或失去台北县,他也将辞去民进党主席,一时间,本来一场地方选举,变成了中央级的国、民两党政党对决。有人疑惑不解,马英九好不容易选上国民党党主席,并且是 2008 年台湾总统选举的国民党的准候选人,犯得着冒这个风险吗?
  其实,马英九这一招既是险招,也是高招:以目前台湾的选举态势而言,马英九此次以个人政治生涯作赌来催票,应有60-70%的胜算。即使国民党未能胜出,马英九被迫辞职。那么此举也有意义:1、有利于泛蓝整合。接任马英九的会是谁?不出意外应该是王金平。大家知道王马之间的误会尚未完全消除,如果王金平接任,无疑他是欠了马英九一个大大的人情,以前的芥蒂应该是一笔勾销,而且会团结得更加紧密。如果王金平任国民党主席,那么2008年泛蓝的“总统”候选人是谁,应该还是马英九,而且由于此次马英九的被迫辞职,那时泛蓝、浅绿“马迷”的投票意愿会高涨,对马英九竞选“总统”非常有利。马英九这一招,逼得泛绿不得不效仿。“自损八百,伤敌一千”,对于打击泛绿士气有利一场台湾的“县市长”选举,马英九率领国民党在台湾第 15 届“县市长”选举中一路横扫千军,在 23 席中抢下 14 席,国民党大胜,许多县市绿地换蓝天,进而一举奠定了他的泛蓝共主地位。这场胜利,意味着国民党从此摆脱弱势地位,也意味着国民党已有机会问鼎 2008 年大选的胜券。“为什么要把我的政治生命投进去?很简单,我需要很大的胜利,使我取得很大的动力可以推动改革。”05年 12 月 5日,台湾“县市长”选举后第二天,马英九这样解释他立誓“国民党席位不过半就辞职”的原因。
  在国民党主席和台湾县市长这两场选举中,高涨的民意是马英九取胜的关键。TVBS电视台最近对台湾政治人物声望满意度的民意调查显示,马英九以 80%的满意度高居榜首,然后是苏贞昌 62%、王金平 55%、游锡堃 41%、吕秀莲 33%、宋楚瑜 28%、谢长廷 23%、李登辉 22%、陈水扁 1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英九在声望满意度方面,除了在国民党获得 97%支持、在亲民党获得 89%的支持,还获得 58%的民进党人支持。
  凭借高民意取得县市长选举大捷之后,马英九在党内的势力基本稳固。王金平乃至宋楚瑜的不少支持者纷纷向他示好,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但对于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党来说,民望不错的小马哥的政治手腕,还是显得过于稚嫩清涩。用一句大陆的话来说,马英九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尤其是国民党的党内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县市长选举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国民党一举转变为一个善于选举的政党。2008年,如果仅仅依靠马英九的超高人气和民众对民进党的不满,国民党仍无绝对胜算。
  事实上,当国民党夺得 2/3 “县市长”席位,取得“大胜”之后,马英九才真正开始面对“推动改革”的压力。马英九所要推动的改革,在党内,是要“确立正派、清廉、有竞争力的路线”;在整个泛蓝阵营,就是国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