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动词安顿-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不稀奇了。就是从这时候起,我翻遍了各种报纸的分类广告,我想找一个工作,
准确的说是一个像样的文字工作。

    也许人的一生注定是一个句号,说是从起点到起点或者从终点到终点都可以,
1995年的夏天暑气炙人,我回到了我学写字最初起步的地方,从家庭妇女变成了
《青年周末》的编辑、记者。

    所有的感觉、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想方式以及所有的习惯都在这个契机之
中复活。我的沉思默想、情感缤纷的自由岁月啊!而更令我惊奇的是,这么多年,
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了说话,我不再怕人了。这一定得益于我的工作,因为
我必须找到一种最恰当的方式,与千千万万的人在纸上交谈。我必须读很多书,
把很多英文的优秀内容转换成家庭妇女也能读懂的东西,通过我使人们了解他们
不知道或者不是“这么”知道的一切。我想,在我26岁这一年,我终于开始“有
用”了。

    我在我生命的句号里走啊走,走的结果仍然有50种可能,我最后会成为什么
我自己一无感知,这是我必须走下去的理由。很多时候我像少年时代一样为自己
点燃一支烟,沉浸在涌动着的我熟知的那种语言之中,久久地回不过神来,而我
的精神比什么时候都备加自由。

    是、非、成、败与聚、散、离、合是一个俗人一生的全部,而所有这一切原
本都可以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像看电影一般地对待,投入的时候身在其中,豁达
的时候超然事外,于是,生命中所有鲜活的感觉都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因为人的
区区一辈子也不过就是时间相对长一些的一场电影

    天堂电影院

    因为写书,我突然成了一个被关注的人,关注点也从写作延伸到生活。经常
在一些场合被问到的问题中每每包括这样一个:“安顿女士,能不能告诉读者,
除了采访和写作之外,您是怎样安排生活的?您有什么自己偏爱的娱乐吗?”为
了启发我的思路,还会有一些提示,“比如,打保龄球或者唱歌?”这样的时候,
为了成为“安顿女士”得意之余就有些紧张,因为实在说不出一个可以让人感觉
到我是一个“现代人”的娱乐项目,提示的这些内容我一样也不会。而且,曾经
下过决心要去学习,要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但是,都没有最终兑现,原因仅
仅是为了一件事,就是看电影。我不知道怎么说,其实我最喜欢也最感到身心舒
泰的娱乐就是看电影,而且是在家里看小影碟,而且有很多小影碟还是很便宜的
盗版,而且我总是一个人看,一边喝茶、一边吃零食,冷的时候缩在毛毯里,而
且,看电影的时候会又哭又笑、会因为舍不得让情节间断而使劲忍着不去洗手间
……看电影就像做记者一样,是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认识了电影这种事物的时候,我就对它充满了好奇。

    小时候我是寄放在一个老奶奶家,早晨妈妈送我去,晚上接回家吃晚饭。妈
妈的单位经常会发两角五分钱一张的电影票,借此表示工会对职工的关心,时间
通常是在晚上。妈妈如果晚上去看电影,我就没有人管了,而她又实在不愿意放
弃,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带上我一起去。我的身高不足一米,根据规定不用买票,
进了电影院不能乱走,坐在家长腿上即可。如果赶上人少,还可以有空位子独自
就坐,只要不哭叫吵闹,睡着了也没有人来打搅。

    我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早已忘得精光了,但是忘不了的是那种神奇的感
觉。一个大屋子里坐着那么多人,灯突然就黑下来,原本没什么了不起的一块白
布上居然有了人在活动,还大声说话,你说我说、你动我动、你来我往,就成了
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故事完了,灯一亮,人就没有了,一切回归本来面目,牵
起妈妈的手打着哈欠一路走回家。我想不出来电影里的那些人是怎么进到那白布
中间又怎么出来的,他们是不是在我们看完了之后就下班回家,但是我觉得电影
真好,灯一灭就是另一个世界,跟我们的世界是长相一样的人,但是过着比我们
的日子热闹得多的生活,让我羡慕。

    后来,我家附近的电影院不许带小孩了,据说是因为有像我一样好奇的孩子
偷偷跳上台,钻到白布后边想看个究竟,结果毁坏了设施。但是,妈妈自有她的
办法——我们认识了在电影院负责检票的“大老王”。每次去看电影,我站在妈
妈前面,妈妈从我头顶上伸手递票,“大老王”撕了票顺便一拍我的头,我就像
鱼一样地游进去了。有很多电影都是这样被“大老王”拍进电影院而看成的。现
在,我能堂而皇之地以“安顿碟报”为名在报纸上开设电影评介的专栏,想到小
时候“蹭”电影看,最感谢的人就是“大老王”。

    有一次,非常偶然地从当年那个小电影院门外经过,看到那里贴着很多招交
际舞学员的广告,过去那个能黑压压坐下一片人的大放映厅已经分割得只剩下很
小的一部分用来放电影,放的也大多是港台的一些打斗片。妈妈告诉我,有时候
她去早锻炼,偶尔会在公园里碰见“大老王”,他已经不像当年那样红光满面,
而是变成了一个小老头儿,反应也迟钝了许多,过去的很多事情他都已经不记得,
包括他当电影院检票员的时候曾经成全过类似我这样的电影爱好者。

    真正开始“带着脑子”看电影是从看《简。爱》开始的。我几乎是不可救药
地爱上了那个扮演罗切斯特先生的男演员乔。斯各特,那年我不到14岁。初中一
年级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零用钱,也会自己到电影院买票了。我花一角钱买一
张学生票,然后流着眼泪看完整部电影。我的心追随着罗切斯特先生绝望的呼唤
流浪在英格兰的寂寞荒原上,每一个情节都令我疼痛不已。我在心里幻想着我正
在一步、一步走近他,也在心里一次、一次默念他的名字:乔。斯各特、乔。斯
各特、乔……

    那个放映季节,只要有可能,我就会去看这个让我魂牵梦系的外国男人,我
一个人去电影院,不告诉任何人我在哪里,他是我的秘密和依靠,我在一个极其
隐蔽的世界里与他交往和对话。他的出现像一个天使降临一样,使我的生命里第
一次有了一个让我愿意去疼爱的对像。我这样默默地注视他,一看,就是七次。

    我看第七遍《简。爱》的时候,是这部电影在这个小电影院放映的最后一天。
那种舍不得的感觉折磨得我肝肠寸断。坐在电影院里,情节还是照常演进,对话
已经耳熟能详,眼泪还是在那些对我有着特别意义的地方滚滚而落,我想像这就
是一场生离死别,我从此像莱蒙托夫的《帆》一样“苍白地悬挂在孤单的桅杆上”。
电影散场的时候,我没有离开。我决定再和我的偶像厮守一场。我擦干了眼泪,
躲进了女厕所——因为我没有钱买下一场的票。

    值得庆幸的是,清场的工作人员没有发现我。我在电影开场之后悄悄地溜出
来,找到一个靠边的空位子坐下来,静静地看完第八场完全相同的电影。

    灯像每一场电影落幕的时候一样亮起来,我觉得照在每一个若无其事的人脸
上的昏黄灯光在这时格外残酷,仿佛在宣布一个世界的终结、一种绝望的开始。
我磨磨蹭蹭地随人流走出电影院,在心里安慰自己,没有什么好难过的,我原本
已经用自己的方式欢迎过这个人的到来,如今我又用自己的方式与他告别,况且,
即使我永远没有机会再看到他出现在我已经熟悉或者说习惯的那个世界,他和我
所知道的有关他的一切也已经深藏在我的心里了。

    后来我真的就没有再看过这部电影,每一次机会到来的时候都因为一些似乎
完全不相干的小事情而使我错过。再后来听说有人重拍,并且起用了新的男女演
员,据说还非常出色,但我一直抵触着没有去看,因为不管有多好,都无法取代
过去给我留下的深刻印像;不管新的罗切斯特先生有多么大的魅力,他都不是我
当年一往情深的那个人。

    从认识乔。斯各特的时候开始,我看电影已经非常动情和投入了。我的生活
平庸得没有任何可以让我炫耀的波澜,哪怕仅仅是一场多少有些美丽的偶遇,但
是我并不遗憾,因为我有电影。我可以把自己放进任何一个电影的世界,在两个
多小时的时间里全神贯注地做另一个人,充分地体验一种特别的生存,而且,这
种体验非常安全,我可以在电影提供的世界中尽情陶醉,回到现实之中又不必有
电影中的人们才会有的烦恼和苦难。我可以在电影中冒险,可以尝试各种人的生
活,而我的现实不会因此而被改变,我还照样是我父母的女儿、哥哥和姐姐的妹
妹、一个喜欢沉思默想的好孩子。

    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大概都有一些可以贯穿岁月的线索,对我来说,电
影是众多线索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所以,我在说自己是如何长大的时候从来不会
忘记说一句:其实我是看着电影长大的。说得更准确一些,应该是:我是看着电
影生活的。

    上中学的时候,唯一让我期待着学校突然意外宣布放假的理由就是看电影,
唯一让我挖空心思地找理由逃学的事情也是看电影。到现在我都记得,很多电影
是在逃学的日子一个人去看的。为了看前苏联拍摄的电影《岸》,我提前一天就
开始表现生病的样子,不言不语、闷闷不乐、眼光迷离……我趴在课桌上,脸憋
得通红。这样坚持到第二天下午,班主任阎老师终于发现我了,非常关心地让我
回家休息,不要耽误明天上午的正课。我感激不尽地带着伪装的恋恋不舍离开自
习课。出了校门,我立即飞奔向公共汽车站,赶到距离学校五站地之外的电影院
时,刚好才熄灯。

    我坐在黑暗中喘粗气,全忘了自己是一个“病人”。我很快沉浸在电影情节
之中,一对劳燕分飞的恋人,在和平时期的重逢,没有人能还给他们青春的梦想
……我恍恍惚惚地温习着女主角那著名的台词:“再打仗吧,俄国人再打到德国
来吧,只要那个俄国中尉再到我住的小镇上来,再跟我说‘我爱你’……”我把
这种恍惚一直带到第二天的课堂上。

    毕业很多年以后,偶然的机会去看老师。放我逃学的阎老师已经变成一个慈
眉善目的老阿姨,她说当年其实她非常清楚我装病是去干什么,她是故意放我去
的。她说她看着一个孩子迷恋着一种文化的时候,她自己也有一种心醉的感觉,
她说她知道我在电影中获得的快乐和感悟“不是一节自习课能带来的”。她说这
些话的时候,我一直在回忆着每一次酝酿逃学的场景,我的方式如出一辙,而她
全部看在眼里,只是从不拆穿我。

    在我的生活中真正非常亲近的朋友不是很多,但是这很小的一部分人有一个
共同的特点就是和我一样爱看电影。我们可以就一部影片交流,可以因为一个感
兴趣的细节而坐在一起喋喋不休,我们会在一些场合说出同一部电影里的一句话,
其中的意味只有看过并且懂得的人才能够明白。最后,有一个人,他从五年前开
始一直陪着我看电影,从找电影院追电影看发展到四处寻觅电影录像带又到走到
哪里都打听什么地方卖VCD ,这个人现在荣升为我们家的电影资料保管员,当然,
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我的丈夫。

    当我的丈夫还仅仅是我的男朋友的时候,我们相互了解的方式就是一起看电
影。相识以后我们一同外出购买的第一样东西是一台录像机,因为就在距离后来
我们共同的家不足500 米的地方,有一间粉红色屋顶的小房子,是一个出租录像
带的小店。

    那个时候谈恋爱仍然时兴去公园或者去逛街、吃饭,但这些我们都没有经过。
常常是下了班约在一个地方集合,然后就去租录像带,三块钱租一个电影。我们
带着买好的熟菜回家,一边吃就一边开始看。电影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从不交流,
但是,在一些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两个人会对视一下,目光里写着相同的感受。
电影完了,他送我回家。路上,偶尔会讨论什么电影好,什么比较一般。很多时
候在我走后,他会再到那个录像厅去,把选好的电影“霸占”下来,留到第二天
下班。我发现每次他选择的都是我正想看的,而且我也知道,这种留录像带过夜
要多花一个电影的钱。

    我们结婚登记的前一天,看了恋爱时期的最后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我爱麻
烦》。讲的是一对记者从互相抢新闻给对方制造麻烦到同舟共济最终成为夫妻的
故事。那天他送我到父母家的楼下,叮嘱我登记结婚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带户口
本。我说:“早晚我也会变成你的麻烦的。”

    结婚以后我们曾经一起感叹,住在一起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个晚上可以多看一
部电影。但我们仍然是不交流的。在一起看了这么多电影,彼此都已经明白了一
个很简单的道理,有些细腻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也是无法让另一个人完
全理解的。人一生中有时候需要独自旅行,而我们就是这样在一部电影之中让对
方有机会尽情地过一过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人的生活。是、非、成、败与聚、
散、离、合是一个俗人一生的全部,而所有这一切原本都可以带着一种欣赏的眼
光像看电影一般地对待,投入的时候身在其中,豁达的时候超然事外,于是,生
命中所有鲜活的感觉都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因为人的区区一辈子也不过就是时间
相对长一些的一场电影。

    前段时间偶然从同事那里借来一套小影碟,是意大利的一部电影,名叫《天
堂电影院》:一位导演过很多经典作品的导演退休之后回到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小
镇上,过去的邻居送给他一包电影胶片,说是已经去世的当年镇上管放电影的老
放映员留给他的。他来到小时候看电影的小影院,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内容。屏幕
上出现第一个镜头的时候他就呆住了,原来老放映员留给他的是几十年前从每一
部电影中剪掉的男女主角亲近的情节,那些可能引发一个孩子幼稚的遐想的片段。
他一直看着,看着这些小时候没有机会看到、长大成人之后看过无数遍的经典,
他觉得这就是他追寻的天堂。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外面的天空有些阴郁似的,已经立
春了,但是房间里还是很冷。我抱着一个很大的茶杯,热气从杯口冒出来嘘在我
的脸上。我发现那些也曾经让我动情的片段连缀在一起有一种奇特的美丽,仿佛
世界上最曼妙的事物全部集合在一起翩然而至,人的生命也因此变得纯净起来,
轻飘飘地在梦想的翅膀上像天使一样地舞蹈……我又一次想起我看过八次的那部
电影和那个让我在少女时代心旌摇荡的人,我有些感动,为了世界上有电影这样
一种美妙的事物,它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营造一种丰饶的人生,那里就是生活在
现实之中的、如我一般的小人物的天堂。

    我问我自己,假如我没有自始至终地拒绝他,假如我和他像那些相互依赖的
恋人一样鱼雁传书彼此抚慰,假如我们在亚洲和欧洲的天空下一起盼望一个永结
同心的时刻,他,还会不会有今天的遭遇?我,还会不会有今天的追悔?

    欧洲的天空下不下雨

    我常常想,人的命运就是在旦夕之间发生了迅疾的变化,一个很小的契机就
会使一切都不一样了。假如当年我甘心作一个等待的人,假如我不是那么羞于表
达和害怕失望,假如我相信我原本应该相信的那双充满问候和喜悦的眼睛以及那
双眼睛所传达出的爱情……那么他的生命和我的生命都将是另外一种状态了。

    然而生活的公平和残酷都在于没有岁月可回头。

    所以我所能做的只有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地恳请身在异乡、曾经温存待我的人,
恳请他原谅我当年的幼稚和今天的无奈。

    (一)

    认识他是在10年前,我18岁,上高中三年级。

    那时候我的第一位的理想就是考上北京最好的大学的外国文学专业,然后顺
利地出国留学。我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复习功课和学习英语上。每个星期日
我到紫竹院的英语角练习口语。到这里来的大多是大学生,不认识的人自由结合
彼此用英文交流。但是这种结合通常是不固定的,所以无需自我介绍,甚至每周
对话的人都不相同,真正的萍水相逢、擦肩而过。就在这么多平凡的星期日之中
的一个,穿着那时还不太有人穿的灰色西装的高大男孩十分偶然地成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