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电灯。当时东京都大学的大厅里同时亮起350盏明灯。1880年,东京的银 

广告大街上也有了电灯。为纪念日本电气业的发展,普及电气知识,为感谢 

电的“恩德”定3月25日为电气纪念日。 

     日本最早使用电灯是在1878年,东京中央电信局开业典礼,当时使用的 

是弧光灯。1884年,大阪纺织会社首用工场用的照明电灯——白炽灯。 

      (13)电梯之始。1890年11月11日,东京浅草公园内兴建了一座12 

层的凌云阁。凌云阁里安装有升降梯,即原始电梯,1分钟可升8层。 


… Page 67…

     1892年,帝国饭店安装了现代化电梯。 

      (14)电车之始。1895年1月31日,日本第一辆运营电车在东京诞生。 

     日本最早的电车产生于1890年,在东京上野博览会上做过表演。开始运 

营于1895年,在京都田盐小路至伏见一段。 

      (15)设立门牌。1871年4月24日,根据《产籍编制法》,日本对居 

民和住户开始编订门牌号数。 

      (16)僧侣食肉娶妻。1872年4月26日,日本政府规定:僧侣可食肉 

并可娶妻。 

      (17)第一银行。日本的国立第一银行创立于1873年6月11日。接着 

是横滨第二银行、新泻第四银行、大阪第五银行相继成立,不到10年时间, 

成立了153个银行,到1900年,已有银行2000来个。 

      (18)日本人的印章。日本印章的普遍使用,始于明治维新以后。1873 

年10月1日,太政官发表布告,宣布自布告公布之日起,一般人相互证明必 

须使用“实印”。但此后大臣批阅文件依然保留着签名的习惯。 

      (19)棒球队诞生。棒球是从美国传入日本的。1873年一位美国教师在 

东京开成学校教授棒球的打法,开成学校棒球队是日本最早的棒球队。1915 

年8月18日,在兵库县甲子园举行高中生棒球锦标赛,棒球从此在日本流行 

起来。 

      (20)气象纪念日。1875年6月1日东京气象台建立,为了纪念这个日 

子和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日本政府规定6月1日为气象纪念日。 

     东京气象台原是隶属于内务省的一个气象观测所,1875年独立为气象 

台,1887年发展为中央气象台,1898年又撤消了中央气象台,改为气象厅, 

统管包括东京在内的全国5个管区的气象台。 

      (21)周休制。1876年3月21日,明治政府发布公告决定:政府机关 

周日全天休息,周六半日休息,开始了周休日。 

      (20)幼儿园的兴起。1876年11月14日,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内创办 

了附属幼儿园,招收了3岁至7岁的儿童。这年樱开女校也开办了幼儿园, 

这是日本最早的幼儿园。 

    私立幼儿园1878年3月由女子师范学校作保姆的近藤在芝公园内创办, 

名为近藤幼儿园。到1886年,全国已有38所幼儿园。 

      (23)鹿呜馆。1883年7月7日,东京山下门内建成一名为鹿呜馆的外 

宾楼。该馆是明治时代作为国际交易所而建立的西洋式建筑。1881年动工, 

1883年竣工的二层砖制结构楼房,是日本文明开化的证明。当时伊藤博文主 

持的舞会就在这里举行。参加者,女士洋装束发,男士燕尾服,一派西化气 

氛。日本人将这一时期称为鹿呜馆时代,也就是欧化时代。那时,有人主张 

将风俗习惯也全盘西化,并掀起了戏曲音乐、衣食改良运动,甚至有人提出 

人种改良,鼓励与欧美人结婚,崇洋媚外等。 

      (24)海洋纪念日。日本是个岛国,对海怀有特殊的感情。为了了解大 

海,普及大海知识,从1883年起规定每年7月20日为海洋纪念日。选择这 

一天为纪念日的原因,是因为1876年明治天皇巡游东北时于7月20日乘明 

治丸回到横滨。明治丸也因此作为历史纪念物存入了东京商船大学内。 

      (25)发明日。1885年4月18日,日本政府规定了《专利法》,便是 

以后发明日的来源。 

      (26)标准时间。1886年7月13日,日本政府规定太阳至东经135度 


… Page 68…

正南时为正午时刻。 

      (27)白羽毛活动。从1887年开始,由日本红十字会的前身——博爱社 

发起,每年5月1日开始,人们都要在街头为日本红十字会事业的发展,展 

开一个月的募集资金的运动。对捐献者赠予白羽毛为纪念。日本的博爱会成 

立于1877年。 

      (28)自来水。1887年10月7日,日本的横滨实行了现代化的自来水 

管理,开始饮用自来水。 

      (29)日本妇女矫风会。“日本妇女矫风会”是1893年4月3日成立的 

一个基督教妇女组织的正式名称。该组织是1886年12月6日成立的国际妇 

女禁酒同盟支部所属的东京妇女矫风会。该组织的活动根据年代的变更,重 

点有所不同。明治时提倡一夫一妻制,要求制定卖淫取缔法。从明治到大正, 

要求取消妓院,争取妇女参政等等。 

      (30)电影日。1896年12月25日,在神户市的神港俱乐部公演了活动 

电影。后来便将这一天作为日本电影日。 

      (31)餐车的出现。1899年5月25日,日本第一班餐车出现在山阳干 

线上,山阳干线是从大阪至博多的干线。 

      (32)照片选美。1907年2月29日,日本《时事新报》从全国募集照 

片选美。当时第一名未弘袼子,第二名金田美子,第三名土屋信子。 

      (2)传统习俗的演变 

     ①传统节日。日本的传统节日有新年,也称“御正月”,七草节、中秋 

节、驱鬼日、女儿节、赏花节、男童节、盂兰盆节、彼岸节、七夕节、高山 

节、船灵祭等等。 

     春节  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宣布将明治5年 (1872年)12月3日作 

为1873年的1月1日,废止了以中国历法为基础的太阴历,实施太阳历。由 

于这一改革的实施,使日本节日的节期发生了变化。日本的春节,原是由中 

国传入的。在明治维新以前,全国使用太阴历,正月为年节。明治时代,由 

于阴历变阳历,故年节也由阴历的正月改为阳历的元月。但在农村,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才实行阳历。虽过年节的时间改动了,但大致内容还是沿袭了传 

统的方式。 

     除了春节以外,其他一些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如此。 

     高山节 高山节是日本高山区居民祭神的节日。每年分春、秋两季举行, 

时间是4月14、15日和10月9和10日。19世纪末期的高山节最为精彩最 

为隆重的活动是20辆彩车队伍的大游行。每辆彩车高7米,有两层和三层的; 

雕刻得精致华丽;在车的四周挂几盏大红灯笼,十分豪华壮观。彩车队由一 

名身穿和服裙裤的人率领,两边伴着舞蹈队和声乐队,在铿锵的锣鼓声中前 

进。每进一程,停下来表演一番。舞蹈队的小伙子们穿着印有龙、鸟图案的 

服饰,踩着鼓点跳起雄壮的舞蹈,热闹之极。 

     ②衣食住行。 

     服饰 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是和服。日本和服于600多年以前定型,一 

直没有多大的改动。日本人着装的变化,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在明治维新 

以后,穿西服的人逐渐增多,而且日益代替了日本的和服。为什么会发生这 

样的变化呢,其一,和服穿法复杂,穿在身上不便走动;其二,明治以来, 

由于廉价外棉的输入,依靠外棉的纺织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而促进了 

制装业的变化;其三,统治阶级对西方文化,其中包括西服的提倡。例如明 


… Page 69…

治21年,日本皇后在《恩召书》中说:“……观今西洋女服,衣、裳皆备, 

有如本朝旧制,于起、坐礼仪,动作、行走,悉称便利,仿效裁制,理所当 

然,加工改良尤应注意……”。尽管如此,日本妇女在明治以后的一个时期 

内仍继续穿和服,直到20世纪初,不断有人提议改革妇女服装,但进展还是 

不大。 

     虽然西装流行开来,但日本人回到家中和在人多的正式场合,还是惯于 

穿和服。 

     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以前梳髻,男人也如此。明治维新初期,对发型做了 

重大改革,其中男子将额头剃成中月形的发式是明显的变化。 

     饮食 日本人的主食以大米和面粉为主。副食有鱼、牛肉、猪肉、鸡肉。 

蔬菜类副食主要包括大酱汤、“泽庵”、汤菜、豆腐、咸菜等等。日本的名 

菜有生鱼片、寿司、天麸罗和鸡素烧。 

     在日本的传统饮食中,日本人喜食大酱汤。从明治维新以来,大酱汤由 

于营养丰富、容易加工和携带,成了日本军人一直很重视的食品。 

     在日本的蔬菜类中,甘蓝是在安政年间(1854—1860年)由中国传入日 

本的。到了明治年间,已成为广泛栽种的、日本人主要食用的一种蔬菜。 

     在日本的中国三大类汤面中,最先出现在东京的是明治末年,由横滨中 

华街和东京浅草六区的中国面馆制作的中国汤面,并很快传播开来。 

     日本的名菜天麸罗起源于江户时代,定型于明治年间。其做法是将鱼、 

虾、和以茄子为主的蔬菜裹上面糊和鸡蛋,放在植物油中炸,吃时,蘸一种 

放有萝卜泥的汁或加细盐。 

     住宅 日本传统的建筑是木造房屋。一套完整的住宅是由正门、厨门、 

饭厅、起居室、寝室、客厅、浴室、厕所、走廊几部分组成。明治以后,日 

本的住宅建筑开始发生了明显的西欧式变化。例如,拉窗选用白纸糊窗的人 

家增多了,接着开始用一两块玻璃镶在窗子上,到最后,整个窗户完全镶上 

了玻璃,使房间通明透亮。厨房和正门的地面改铺水泥。草屋顶改用砖瓦等 

等。住房内的照明从油灯变成了电灯。 

     但从总体的民房建筑形式来看,基本还是日本传统的,适合于跪坐的房 

屋样式。这主要是因为,一改变住宅的样式,不象换衣和食品那样轻易地尝 

试;二是从事建筑的工人还保持着传统的技术;三是舒适的传统跪坐姿式适 

于日本高温多湿的气候,还不习惯于其他方式。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公共建筑大多西欧化。例如学校、军队、政府机 

关、工厂等的建筑中都出现了欧式的适于坐椅的新建筑。洋房在日本逐渐增 

多了。 

     这种西式洋房在居民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些医生、律师的住宅上。他 

们的住宅,采用了将生活用房和业务用房连在一起的洋式建筑形式。 

     茶道 茶是日本人的主要饮料,日本的茶多为绿茶。上等的为“玉露”; 

中档的为“煎茶”,是日本人常喝的茶;次等的是“番茶”;茶道用的茶称 

为“未茶”。 

     日本的饮茶时尚开始于我国的唐代。到16世纪出现了“融道于茶”的思 

想。17世纪以后出现了“里4家”和“表4家”的茶道流派。 

     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茶道受到大量流入日本的欧美思想的冲 

击,一度陷于困境。为了保护日本这一传统文化,致力于茶道发展的里4家 

的第13代传人圆能斋铁中,在女子中学开设茶道课,终于使茶道保存了下 


… Page 70…

来。 

     1872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为招待外宾,开创了能广泛 

应用于现代社会的“立礼式”(又称“椅子式”)茶道,在传统的茶道中注 

入了适应与外界交往的新时代的气息。 

     交通与通讯 从1872年第一条铁路通车到明治末年,日本从北海道至九 

州的大部分地区都通了火车。 

     现代早期,日本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人力车、电车、出租车等。 

     1872年,明治政府规定,车辆相逢时,互向右避,而在军事上则可在左 

侧行驶,行人习惯上在右侧行走。 

     1871年,邮政事业刚刚开始,邮筒为黑色;从1901至1908年,各地邮 

筒均改成了红色。邮车也为红色。4月14日至20日为邮筒保护周。 

     从1900年起,东京开始使用公共电话。 

     ③社会礼仪 日本人在见面、分别、打招呼等场合,礼节繁多,主要的 

有鞠躬礼、微笑礼、问询礼、进餐礼等等。 

     成年礼是日本礼仪中一种重要的礼仪。中世纪时,成年礼的年龄无论男 

女均在13—17岁举行。女子以染黑牙齿为主要标志,男子以剃去中间的头发 

为主要标志。到了明治时期,女子成年礼趋于绝迹,男子的成年礼,也因日 

本政府规定的年满20岁的男性为征兵对象,人们便将成年礼延迟到20岁举 

行。 

     继承制是日本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继承制可分为长子继承制 

 (包括男长子继承制或不分男女的长子继承制)和幼子继承制。 

     日本农村有自己民间的惩罚制度,其形式有“逐出村庄”、“半边鬓发” 

 “头顶红盖头”等等。 

      “半边鬓发”是一种剃去半边鬓发的惩罚。这种惩罚直到明治初年各地 

乡村似乎还很普遍。当时的民谣唱道:“不伐他人松、不淫他人妻,我自留 

鬓发,何惧他人剃!”正说明了这种民间惩罚形式的流行。 

      “头顶红盖头”是乡村中处罚盗窃犯的办法。令偷盗者头顶红盖头,手 

拿红蜡烛。如遇送葬的,便令受罚者走在棺材前面。这样的处罚从江户经明 

治,直到大正年间仍然存在。 

     婚丧嫁娶 

     ④婚俗 纳妾,在日本曾是一种法定的婚姻制度。此种制度在1880年就 

依刑法公布废止,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到1883年,日本法律正式规定 

一夫一妻制,纳妾制才衰落了。 

     日本的封建婚制是父母包办,1870年日本废除了这种封建婚制,从而产 

生了由男女直接相亲决定终身大事的形式。相亲时,男方去女方家,女子以 

待客之身份捧上茶果。届时相亲,如男方留下一把扇子后离去,就说明他对 

女方中意,好事可成。如男方什么都没有留下扬长而去,说明他对女方不满 

意,婚事无望。 

     随着相亲形式的出现,19世纪末在日本大阪,一位有先见之明的人,在 

家门口挂起了“代为相亲”的牌子,很受青年男女的欢迎。几乎天天门庭若 

市。青年男女可以在“代为相亲”者的协助下直接见面,情投意合便可结良 

缘。“代为相亲”可以说是日本最早的婚姻介绍所。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与国外交往的扩大,涉外婚姻增多,日本曾一度禁 

止国际婚姻的规定被打破。1873年3月14日,日本政府发布公告,准许日 


… Page 71…

本人与外国人通婚。 

     经相亲,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便可结婚,婚礼有两种形式,传统的和具 

有西方特色的。 

     明治维新,使日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婚俗中的又一表现则是西式婚 

礼的出现。例如凡接到请柬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男士一般穿黑色西服, 

称之为“绅士服”,手持请柬,提着礼品或手捧鲜花。婚宴的坐次,按宾客 

与新婚夫妇的关系排定,一般在举行婚礼的地方,其入口处可看到坐次的排 

定情况。 

     离异是婚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法律不承 

认妻子有离婚的权利。到1873年,明治政府制定了法律,承认妻子对于丈夫 

有要求离婚的权力。1896年至1899年的新民法公布,在离婚权利上,夫妻 

双方是具有平等地位的。自1899年民法公布以后,日本的离婚率大减,1897 

年离婚与结婚的比率为34%,1900年减到18。5%。 

     随着西方婚俗的影响,19世纪末起,日本出现了婚龄纪念日。1890年 

10月25日,宫城县挑生郡牛津山有位叫千叶秦藏的人举行了结婚50周年金 

婚的庆祝活动。明治27年3月9日,明治天皇庆祝与皇后结为伉俪25年, 

举行了隆重的银婚庆祝仪式。 

     丧俗  1872年6月26日,明治政府规定,凡属殡仪事项,均应由神宫 

和僧侣撑持,禁止家人自己安葬。 

    在日本农村,有邻里互助处理丧葬的习俗。例如广岛县山县郡的中野村, 

在明治9、10年间曾实行如下的办法:村中的邻居按户分成组,也叫“同行”。 

治理葬事以“同行”为单位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