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餐在7—8点之间进行。一般人家的食品有肉、黄油、土豆泥和青菜。 

富户除鱼汤和青菜外,还有牛肉、羊肉、火鸡、铁雀等带骨肉和各种糕点。 

     英国人爱喝茶,并常常举行茶会,大茶会都备有茶酒小食。一般都备有 

咖啡、茶糖糕点及雪利酒、克拉利酒与三鞭酒等。 


… Page 18…

    20世纪以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食品越来越受到英国人的 

欢迎。 

                                  住宅 

    根据张德彝的记述,伦敦的住宅多为四五层楼房,另还有一层地下室。 

地下室一般作为下房、厨房、存放物品等用。房子和柱子都是用白石砌成的。 

房外都有铁铸的护栅。房内墙壁糊有一层花棉,铺地毯,大玻璃窗户,窗也 

有铁栅。 

     张德彝还记述了英国人对住宅的改造:“按西国楼舍,不论几层,厨皆 

建于楼下。近有名医李逊者,言厨在楼下,杂味熏蒸,不得外泄,恐人受病。 

今后宜灶于楼顶,令其开见天,则恶嗅外去矣,故尔新房间有仿造者”(《走 

向世界丛书》岳麓出版社1986年版,第67、383、367页)。 

                               交通与通信 

     19世纪末的伦敦,路是用沙土碎石铺成的,路宽的可并行七八辆马车, 

窄的可行四五辆。马路两边是白石铺垫的人行道。 

    伦敦有不少桥,泰晤士河上,从河口算起的第一座塔桥是1894年建的。 

它是伦敦的象征。塔桥中间,在河心处有两座桥墩、建成插入云天的尖塔。 

这两座桥墩相距76米,跨塔建桥两层。下层是活动吊桥,可并行通过六辆汽 

车。万吨轮鸣笛而过时,桥面自动向两侧翻起,一分半钟可起动完毕,船通 

过后,桥面自动放下合拢。在人行桥的廊道和桥栏上镶嵌有玻璃,宛如水晶 

宫般透明的车厢高架在塔桥上。桥内设有商店、酒巴、大河上下十里风光尽 

收眼底。桥塔内有楼梯上下,内设博物馆,展览厅。河岸两端的桥头堡也是 

尖形建筑,将上下两层桥引入市区。 

     19世纪末,马车是伦敦的主要交通工具,可分为单马双轮车,单马四轮 

车,双马四轮大车等。当时在伦敦的公共马车行有五六个,分为东、西、南、 

北路,并以车厢颜色黄、兰、绿、白区分各路车辆。大的公共马车车厢可坐 

24人,顶上可坐26人。小的厢内坐12人,顶上可坐14人。标价按路程远 

近计算,顶部一律为一佩呢。 

     高级官员所乘马车极讲究。“平顶,箱式如坐墩,中宽敞,彩帛铺垫, 

华美鲜明,四面玻璃。箱前御者坐处;元宝形,高二尺,宽尺半长四尺,上 

罩彩帛,镶金边,垂金穗。……箱后垂金线带,……以便二武弁或仆役并立 

车尾,以手曳之,当驰驱,免堕落。(《走向世界丛书》岳麓出版社1986 

年版第319页)。 

     19世纪末,世界已有自行车,但还只用于杂戏表演,自行车的前轮特别 

大,后轮特小。 

     1877年,伦敦已有电信局13所,电信总局有女职工1200人,男职工为 

为900多人。 

     电报分三种:密码电报,双定电文的电报或以数代字电报。电报费用, 

无论路途远近,价格相同。以20字起价,每加1—5个字加价3便士。收、 

寄人的姓名、地址皆不计算。 

     邮票的面值有3、5先令的,有10先令的。还有1镑或5镑的,但此种 

邮票不外卖,寄信时以字计数,需多少,按价帖贴。挂号给予回执。各地有 

不同的收信时间,如过期信不到,可到邮局查询,不超过1日便会有答复。 

     电话当时用的是贝尔电话。 

    还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就出现了铁路建设热。到了1870年,全英铁 


… Page 19…

路已达13562公里,比1848年增加了二倍多。这时英国已建成密布全国的铁 

路网。在航运业中,英国是最早使用金属造船的国家。到1870年,英国造的 

轮船日益排挤帆船,垄断了国际航运。1890年,英国商船吨数在全世界占84 

%,1913年还保有40%,伦敦是当时世界的最大商港。它的商船不仅运输本 

国的商品还运输外国的商品。1908年,伦敦成立了港务局,统一协调港口运 

输,解决了伦敦港运输混乱的问题。 

    ②法国 

                                   服饰 

     19世纪,法国经济发展起来,宫廷的生活穷奢极欲。社会上也以穿为王 

室服务的时装店缝制的衣服为荣,这促进了时装业的进一步发展。到了 20 

世纪初,上流社会仍缅怀王家的豪华气派,还是以富丽为漂亮。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以前,时装店竭力表现婀娜多姿的妇女形象。这种妇女的服饰为头插 

摇曳的羽毛,戴着珠光宝气的首饰,身穿镶有轻纱花边的衣裙。高级时装店 

也只为最富有的阶级服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打破了法国贵族妇女的生 

活方式,他们走出了封闭的小圈子,出走了沙龙,走上了社会,接触了现实 

的社会生活。此时,衣装上的华丽装饰、荷叶花边就都显得过时了。 

     华丽的时装虽显得过时了,但却不会影响时装业的发展。这具体表现在 

1865年成立的时装公会,从1890年起,一年组织两次的时装展览,同时还 

表现在服装式样的变化上。1900年前后,妇女连衣裙的后面有个鼓起的腰 

垫。连衣裙在1811年和1926年时腰身最窄,而在1860年时最宽。也就是说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时期,连衣裙的腰身是比较适中的。 

     早在1900年,巴黎就已成为世界时装的中心。当时有个叫保尔·博瓦雷 

的人,极力主张解放人体的轮廓,线条,追求“人体线条美”。1914—1918 

年,流行短而宽大的服装,产生了大衣,出现了一种叫“可可·夏内尔”的 

剪裁法。 

     19世纪末,法国的某些地方以头形细长为美,他们认为小孩子的头部形 

状如果和文字一样,将来他就会更加聪明。为此,牧师们鼓励母亲们按摩孩 

子的头部,使其头形变得细长。 

                                  饮食 

    法国人一日四餐,早餐7点钟,主要是一杯黑咖啡,牛奶或者巧克力, 

黄油涂面包片或羊角面包。9点为便餐。11点为午餐,全家一起吃,有三、 

四道菜。16点,吃茶点,是人们来访、会面的时间。一般是喝茶、吃烤面包、 

小蛋糕等小点心。19点是晚餐时间,是一天的正餐。餐桌上,每人要讲述自 

己一天的经历,上的有菜汤,正菜有鸡蛋、鱼、猪肉食品、蔬菜、奶酪和餐 

后的水果与甜食。 

    法国是有名的“奶酪王国”,奶酪的品种之多,堪称世界之最。法国人 

一般在饭后吃甜食,饭前吃奶酪,以调节一餐的食量。 

    法国人吃马肉的历史很有意思。18世纪以前,马肉是被法国皇家明令禁 

食的。从1807年一位医生下令做马肉汤开始,到1856年法国政府建议把马 

肉作为食品,马肉逐渐为法国人民所接受。加之医生、自然科学家们的提倡, 

马肉很快成了法国人民喜爱的食品,到1905年,巴黎已有210家专营马肉的 

商店。马肉店墙上绘有醒目的金色马头像,以示广告。 

    法国人喜欢饮酒,而且极讲究,如饭前饭后饮不同的酒;不同的酒饮法 

不同;同时饮几种酒,要先饮无甜味的;吃冷盘、沙拉、甜食时、不能饮酒。 


… Page 20…

喝红葡萄酒要配火腿、奶酪、酥皮馅饼、咸猪肉、牛羊肉、蔬菜等,白葡萄 

酒则配牡蛎、龙虾、鱼、火腿、猪肉腊肠等。 

     下面摘录一段沈炼之主编的《法国通史》中的记述,可了解现代早期法 

国人衣食住行生活变化之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各阶层之间差异极大, 

从大多数居民来看,这一时期收入普遍提高……,从消费情况看,20世纪初, 

饮食占62%,服装占16%,住房占12%。人们的饮食已有很大改善,一般 

居民用于肉类的费用已超过面包。面包费占饮食费用的18%,而肉类占21。2 

%。但对于穷人来说,主食用的猪肉和牛肉禽类到节日才能品尝到。牛奶、 

糖、水果、咖啡新鲜蔬菜越来越成为工人们必备的食谱。”“这个时期,城 

市居民逐渐关心起服饰打扮来。工人们平时不再穿工作服。在节日里,工人 

的服装与资产阶级的穿戴已很少有差别。19世纪80年代时兴的高礼帽和礼 

服,到了20世纪初改为圆礼帽和礼服。更多的人开始穿西装。女子则时兴灯 

笼袖,服装采用边饰、衬垫、戴插驼鸟羽毛的大檐帽和短面纱。住房条件较 

差,据1906年的调查,一般工人住房80%没有厕所,而且一般只有两间住 

房,最多3间。即使在巴黎,只有一间住房的家庭占20%。城市还存在着贫 

民区,居住条件更差。”(《法国通史》人民出版社,第404—405页)。 

     一般富人的住房宽敞雅致,住宅内有卧室、客厅、餐厅、厨房、洗手间、 

厕所、设施齐全,方便。 

                               交通与通讯 

     自行车在1890年以前价格昂贵,只限富有人家使用。90年代以后,逐 

渐进入百姓家。1893年,年产自行车的数量达15。1万辆。1897年增至40。9 

万辆。自行车也进入了乡村。工人们也开始购买自行车。并逐渐成为19世纪 

末至20世纪初法国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19世纪末,法国的汽车由试制进入到生产阶段。1894年汽车从巴黎至鲁 

昂,时速为21公里。汽车数量200辆。到1896年增到1200辆。1895年, 

阿尔芒波若把他的工厂改为汽车制造公司,1899年雷诺也建立了汽车制造 

厂。当时汽车机器声嘈杂,也不太舒适,加上价格昂贵,只有极少数富翁使 

用。 

    ③德国 

                                   服饰 

    德国的服装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了迅速的发展。柏林已成为德 

国服装工业中心。在各个部门中,制作女用大衣占主要地位。每年从柏林做 

的外销大衣,据计总额达5000万马克。经常在服装业部门劳动的男女工人大 

约有6万人。服装也是很重要的出口商品,1883年输往美国,英国的服装额 

已达12000万马克。 

     巴伐利亚的民族服装是德国最有特色的传统服饰。男的头戴小呢帽,帽 

上插一枝羽毛;身穿皮短裤,挂着背带;脚穿长袜和翻毛皮鞋;上衣外套没 

有翻领,颜色是墨绿色。妇女的上衣为敞领,束腰,袖口有花边,裙子类似 

围裙,色彩鲜艳,多为红、绿和白色。 

    德国警察的帽子是其服饰的一部分,但在20世纪初,他有一种特殊的作 

用。当一名警察企图调解一场街头事故时,调皮的闹事者往往乘其不备,打 

落警察头上的帽子,然后得意洋洋地大声宣布、你无权干涉!当然事情的结 

果是相反的。但由此可以看出,警察的帽子象征着一种权力。 

                               饮食与住宅 


… Page 2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的饮食和住宅的变化都不很大。主要的传 

统食品有面包、汉堡包、土豆食品、啤酒和葡萄酒。 

     农村和小市镇的住宅为桁架木屋。这种木屋有二层或三层。屋内十分宽 

敞和清洁。家具都漆上明亮的色彩,显得十分美观。 

                                交通与通讯 

     特尔·扶夫的 《德意志史》这样描述了关于现代早期的交通与通信的变 

化:“这时出现的希奇古怪的事物……带来鲜明、严峻和尖锐的特征。它一 

阵风似地越过习惯、风格和时代,呼啸而去。它改变了城市的容颜,把人们 

栖息于其中生活了几百年的护罩砸得粉碎。这是个新时代,小汽车碾过了人 

们的希望,碾过了人们的柔情愁肠,沉思默想和长吁短叹,气喘吁吁地闯了 

进来。在一霎间,城市面貌起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它本身就是事物飞速发展 

的具体表现。和汽车这个肆无忌惮地入侵者相比,电话悄悄地,似乎在地下 

从事活动,过去马匹慢慢地拉车子,不知不觉被引入铁轨之中,最后终于电 

力牵引,于是向有轨电车的过渡完成了,有一天汽车在街上飞驰而过,没有 

先导,无人引路、也没有人事先暗示。它来了,朝着人们高喊: ‘我们要赶 

过你们!’……实际上是汽车的精神在驾驶着,刻画着,塑造着他们的精神。 

接着,由戴姆勒和本茨制造的汽车开始征服公路,再过了短短几年,齐伯林 

伯爵开始制造飞船,利利恩塔尔则制造第一架飞行机械。”(《德意志史》, 

慕尼黑出版社,1985年香港中询公司排版,第188—190页)。 

     ④意大利 

                                    服饰 

     现代早期意大利服饰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鞋业。在这段时期内,最有名 

的制鞋公司是华卡里公司。它被欧洲的消费者称赞为“能够深深把握巴黎流 

行潮流动向的手袋皮鞋”。1848年曾任该公司董事长的富郎奇·华卡里的父 

亲才8岁,便开始步入了制鞋生涯。1906年,他来到巴黎,研究优雅鞋子的 

设计方法。1919年,在波罗尼亚设厂制造意大利女鞋。当时,他仅仅制做供 

上流社会贵族妇女参加晚会所穿的鞋。华卡里鞋的那种“阳春白雪”般的商 

品味特色保持至今。此外,这家公司利用小牛皮和绒面革。小山羊皮和绒面 

革两种不同的材料巧妙组合,以极强烈的对比感,使其产品有了强烈的女性 

气质,创业以来,坚持了手工制做,也为世界鞋业界所称道。 

                                    饮食 

     意大利的菜肴以原汁原味闻名;意大利的面条花样多,有空心、实心、 

线状、颗粒4种,制面时加入了鸡蛋、西红柿、菠菜等营养丰富的蔬菜,调 

料配制有肉末西红柿、蛤蜊肉加土豆、西红柿加辣椒等等口味各异;意大利 

薄饼鲜脆可口,有荤有素,香味扑鼻,老少皆宜。 

                                    住宅 

     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楼房各式各样,色彩也不相同,多为桔黄色和桔红色。 

富有之家的住房都带有卫生间、客厅、宽大的阳台等设施。贫民的住房大都 

没有窗户,只有一扇门面向大街,有不少人在门口摆摊卖东西。 

     ⑤俄国——苏联。俄罗斯民族是俄国即苏联的主体民族,它的习俗的变 

化,体现了俄国和苏联习俗变化的主流。 

                                    服饰 

     十月革命前,变化最大的是贵族的服装。18世纪初,贵族们开始穿西服, 

妇女穿软直纹长裙。19世纪中,贵族男子流行燕尾服,妇女为袒胸衫和用细 


… Page 22…

骨架支撑起来的钟式长裙。 

     在农村,直到20世纪初,仍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俄罗斯妇女的服装 

分为南北两种。北方妇女穿绣花上衣和无袖连衣裙。裙子下摆加宽,腰身得 

体,穿着舒适。衬衫和服装都嵌有装饰性花边。妇女所戴的头饰很有讲究, 

出嫁前戴皇冠式帽子,梳一条长辫。婚后则戴一种复杂的带箍,把头发全部 

遮住。南方妇女上为绣花衫衣,下穿毛织裙子,头饰为硬胎,称为羊角头饰。 

俄罗斯妇女喜欢披肩,披肩为大方巾,有布的,丝绸的,毛的。俄罗斯男子 

的衣服式样较为单一,主要是束腰的粗布或呢子上衣,罩外衣,系腰带。冬 

天出远门时,还要穿羊皮袄,长筒靴和毡靴。 

     白俄罗斯人喜欢穿白衣服,男子喜欢齐膝的绣花麻布衬衫,长裤、扎腰 

带,外罩坎肩。冬天头戴毡帽、皮帽、夏天戴草帽、穿皮鞋。妇女穿绣花白 

衬衫,外加花坎肩,下穿白裙,裙子用呢布镶边,扎腰带系围裙,喜欢戴花 

头巾,穿皮鞋或皮靴。 

                                   饮食 

     俄罗斯人的日常膳食有各类面食、牛奶、土豆、牛肉、猪肉和蔬菜。面 

食有黑麦面包、小圆面包、薄饼、各种馅饼。中部地区吃黑面糊。西伯利亚 

和乌拉尔一带爱吃肉馅饺子。除面食外,还有用大米和牛奶熬的粥,南俄罗 

斯人在煮粥时加土豆和油炸洋葱。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