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万善先资集-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狱将成。主刑者援笔欲判决,蝇辄集笔尖,挥去复集,判之莫得。因疑其冤,详问之,则诬也。呼盗一讯而服,遂得释归。噫,亦异矣哉!
  舍鳖者:程氏夫妇性嗜鳖,一日偶得巨鳖,嘱婢修事。时暂出外,婢念手所杀鳖不知其几,今此巨鳖心欲释之,吾甘受棰挞耳,遂放池中。主回索鳖,对以走失,遂遭痛打。后感疫疾将死,家人舁至水阁,以俟尽命。夜忽有物从池中出,身负湿泥,涂于婢身,热得凉解,疾乃苏愈。主怪不死,诘之,具以实对。主不信,至夜潜窥,则向所失鳖也。阖门惊叹,永不食鳖。

  【贸死命于屠家,张提刑魂超天界;易余生于钓艇,李景文毒解丹砂。】
  贸命屠家者:张提刑常诣屠肆,以钱赎物放之。后临终时,语家人言:“吾以放生,积德深厚,今天宫来迎,当上生矣。”安然而逝。
  易生钓艇者:李景文常就渔人货其所获,仍放水中。景文素好服食,常火炼丹砂饵之,积热成疾,疽发于背,药莫能疗。昏寐之中,似有群鱼濡沫其毒,清凉快人,疾遂得瘥。亦鳖报厨婢之类也。

  【孙良嗣解矰缴之危,卜葬而羽虫交助;潘县令设江湖之禁,去任而水族悲号。】
  解矰缴之危者:孙良嗣遇禽鸟被获,辄买纵之。后死欲葬,贫莫能措。有鸟数百,衔泥叠叠。观者惊叹,以为慈感所致。
  设江湖之禁者:县令潘公,禁百姓不得入江湖渔捕,犯者加罪。后去任,水中大作号呼之声,如丧考妣。人共闻之,莫不叹异。

  【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曹溪守猎人之网,道播神州。】
  免牲者:信大师遇时亢旱,民杀牲请雨。师悯其愚,谓曰:“汝能去牲勿用,吾为汝请。”民允之。师乃精诚以祷,甘雨骤降,远近多感化者。
  守网者:六祖既佩黄梅心印,以俗服隐于猎人。猎人令守网,祖瞰其亡也,獐兔之类,可放者辄放之,如是一十六年。后坐曹溪道场,广度群品,灯分五宗,泽垂万世焉。

  【雀解衔环报恩,狐能临井授术。】
  雀衔环者:杨宝幼时,见黄雀为枭搏坠地,复为蝼蚁所困,取而畜诸笥中,给以黄花,痊乃放去。夜梦黄衣童子拜谢,赠玉环四枚,曰:“我王母使者,荷君济命,愿君子孙洁白,位列三公,亦如此环矣。”后四世贵显。
  狐临井者:一僧素无赖,闻黄精能驻年,欲试其验,置黄精于枯井,诱人入井,覆以磨盘。其人在井,遑迫无计。忽一狐临井,语其人言:“君无忧,当教汝术。我狐之通天者,穴于冢上,卧其下,目注穴中,久之则飞出,仙经所谓神能飞形者是也,君其注视磨盘之孔乎。吾昔为猎夫所获,赖君赎命,故来报恩也。”人用其计,旬余从井飞出。僧大喜,以为黄精之验,乃别众负黄精入井,约一月开视。至期视之,死矣。僧盖不知前人得出者,狐之力也,悲夫!

  【乃至残躯得命,垂白壁以闻经;难地求生,现黄衣而入梦。】
  白壁闻经者:予挂搭一庵,有人擒蜈蚣数条,以竹弓弓其首尾,予赎放之。余俱半死,惟一全活,急走而去。后共一友夜坐,壁有蜈蚣焉,以木尺从傍极力敲振,驱之使去,竟不去。予曰:“昔所放得非尔耶?尔其来谢予耶?果尔,吾当为尔说法,尔谛听毋动。”乃告之曰:“一切有情,惟心所造,心狠者化为虎狼,心毒者化为蛇蝎。尔除毒心,此形可脱也。”言毕令去,则不待驱逐,徐徐出窗外。友人在座,惊叹希有。时隆庆四年事也。
  黄衣入梦者:杭州湖墅干氏者,有邻家被盗,女送鳝鱼十尾,为母问安。畜瓮中,忘之矣。一夕梦黄衣尖帽者十人,长跪乞命。觉而疑之,卜诸术人,曰:“当有生物求放耳。”遍索室内,则瓮有巨鳝在焉,数之正十,大惊,放之。时万历九年事也。

  【施皆有报,事匪无征。】
  诸放生者,或增福,或延寿,或免难,或去病,或生天,或证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然作善致祥,修士之心岂望报乎?不望报而报自至,此因果必然之理,放生者宜知之。

  【载在简编,昭乎耳目。】
  如上所录,远则载在简编,有典有据;近则昭乎耳目,共见共闻。考古验今,定非虚谬。

  【普愿随所见物,发慈悲心,捐不坚财,行方便事。】
  此下普劝世人,发慈悲心,捐舍世财,方便救济。财不坚者,谓水得漂,火得焚,官得取,盗得劫,危脆无常,非坚物也。捐此作福,所谓以不坚财易坚财也。若无财者,只发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劝他人放生,或见人放生,赞叹随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或恩周多命,则大积阴功;若惠及一虫,亦何非善事。】
  有力者恩周多命,固阴功也。无力者惠及一虫,亦善事也。毋曰小善为无益而勿为也。世有不明此理者,必择身细数多之生,方肯买放。路遇大生,目视而过。此则惟贪自己之福,非悯众生之苦也。其福甚少,戒之戒之。

  【苟日增而月累,自行广而福崇。】
  善无大小,惟贵久长。日日增之,月月累之,善多则行广,行广则福崇矣。

  【慈满人寰,名通天府。】
  慈功久积,遍满寰区,人情既孚,天心必眷。或谓穹苍渺邈,何得相通?不知天王以六斋之日,巡狩人间,有善必知,无恶不察。又人行十善则天胜,人行十恶则修罗胜,故天帝时时欲人为善。一人为善,飞天神王报达天京。经有明文,非臆说也。

  【荡空怨障,多祉萃于今生;培渍善根,余庆及于他世。】
  放而不杀,与物无怨。非惟安乐今生,以此善根,当来之世,长寿永福。乃至成佛,万类有情倾心归附。皆余庆也。

  【倘更助称佛号,加讽经文。】
  遇生能放,虽是善功,但济色身,未资慧命。更当称扬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讽诵大乘诸品经典。然虽如是,但凡买生,火急须放,讽经不便,只以念佛相资。若隔宿买而来朝始放,或清晨买而午后犹存,必待陈设道场,会集男女,迁延时久,半致死亡。如是放生,虚文而已。

  【为其回向西方,令彼永离恶道。】
  念佛功德,愿诸生命尽此报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入不退地,永离恶道,长息苦轮。恶道者,六道之中,三道为恶,地狱、饿鬼、畜生是也。

  【则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见苦放生,所存者善心也,今则是大菩提心矣,故云愈大。放生得福,所植者世间之德也,今则是出世之德矣,故云弥深。

  【道业资之速成,莲台生其胜品矣。】
  心大德深,其事何验?盖利他者,菩萨之行也。以此行门,助修道业,譬如船得顺风,必能速到涅槃彼岸矣。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今能不杀,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济令生净土。如是用心,报满之时,九品莲台高步无疑矣。普劝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语也。

  放生祝愿
  放生已,对佛像前,至心礼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遵先佛明诲,今行放生,已得若干。以此功德,愿我罪业消除,怨愆解释,所修善根,日益增长。命终之际,身心安隐,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莲华之中。华开见佛,得无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所放一切生命,以及十方无尽有情,尽得度脱,成无上道。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发愿已,念佛或百声、千声、万声,随意多少。


放生仪
(明)莲池大师撰

  按四明礼法师旧文,稍为参酌,使简便易行。后增代彼求愿往生,又增《华严回向品》文结之,意取先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后入毗卢遮那华藏玄门也。又暑天,初次生到,照此式念诵,即放。后续至者,续放,但念大悲咒一遍,往生咒三遍,称念阿弥陀佛放之。不必等齐,久久迟延,以致损坏生命。后更有续至者,亦复如是。

  于放生处,铺设香案,杨枝净水。众等以慈眼视诸众生,念其沉沦,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作是观已,手执水盂,默念想云:一心奉请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降临道场,加持此水,具大功勋,洒沾异类,令彼身心清净,堪闻妙法。即诵大悲神咒一遍,再三洒之,然后执手炉白云: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宝胜如来、观音菩萨、流水长者子、天台、永明诸大士等,唯愿慈悲,证知护念。
  今有飞空水陆诸众生等,为他网捕,将入死门。(比丘某甲、信士某甲)等,于是修菩萨行,发慈悲心,作长寿因,行放生业,赎其身命,放使逍遥。仍顺大乘方等经典,授与三归,称扬十号,复为宣说十二因缘。但以此类众生,罪障深重,神识昏迷。仰乞三宝威德冥加,哀怜摄受。 白云:
  现前异类诸众生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说)
  现前异类诸众生等,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
  从今已往,称佛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三说)
  诸佛子等,归依三宝已,今当为汝称扬宝胜如来十号功德,令汝得闻,如彼十千游鱼,即得生天,等无有异。
  南无宝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三说)
  诸佛子,我今更为说十二因缘,生相灭相。令汝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同于诸佛,证大涅槃。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诸佛子,我今依大乘经,授汝三归、十号、十二因缘已竟。今当为汝对三宝前,发露罪愆,求哀忏悔。愿汝罪业,一念消除,得生善处,近佛授记。汝当至心,随我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三说)
  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说)
  唯愿放生以后,永不遭遇恶魔,吞啖网捕。优游自在,获尽天年。命终之后,乘三宝力、宝胜如来本愿慈力,或生忉利,或生人间,持戒修行,不复造恶,信心念佛,随愿往生。更冀放生弟子(某甲)等,从今日后,菩提行愿,念念增明,救苦众生,当如己想。以是因缘,得生安养,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证无生忍,分身尘刹,广度有情,俱成正觉。
  现前大众,齐声诵念《华严回向妙章》、往生净土神咒。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回向品》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作大国王,于法自在,普行教命,令除杀业。阎浮提内,城邑聚落,一切屠杀,皆令禁断。无足、二足、四足、多足,种种生类,普施无畏,无欲夺心。广修一切菩萨诸行,仁慈莅物,不行侵恼,发妙宝心,安隐众生。于诸佛所,立深志乐,常自安住三种净戒,亦令众生如是安住。菩萨摩诃萨,令诸众生住于五戒,永断杀业,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具足智慧,永保寿命,无有终尽。愿一切众生住无量劫,供一切佛,恭敬勤修,更增寿命。愿一切众生具足修行离老死法,一切灾毒不害其命。愿一切众生具足成就无病恼身,寿命自在,能随意住。愿一切众生得无尽命,穷未来劫,住菩萨行,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为寿命门,十力善根于中增长。愿一切众生善根具足,得无尽命,成满大愿。愿一切众生悉见诸佛,供养承事,住无尽寿,修习善根。愿一切众生于如来处,善学所学,得圣法喜,无尽寿命。愿一切众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进,入佛智慧。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三聚净戒、永断杀业善根回向,为令众生得佛十力圆满智故。
  次诵往生咒三遍。诵毕白言:
  上来放生功德,四恩普报,三有均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诫酒肉慈慧法门偈(并序)
(宋)慈云忏主遵式撰集

  斯偈者,出《楞伽经》、《央掘经》、《涅槃经》、《萨遮尼乾经》、《阿含经》、《正法念经》、《华严十住经》诸大小乘典。因看读时,录之成偈一百首,目为“诫酒肉慈慧法门”,遍示未闻,足以为戒。幸愿信者,迟回细读,深思现业,大惧来报,铜铁火汤,岂易胜受也!

  南无佛法僧,大慈三宝海。我今欲依教,普劝诸众生,莫杀莫食肉,同蕴仁慈行,无病保长龄,未来成佛道。
  诸佛大菩萨,常为救众生,舍头目身命,不计河沙数。代鸽弃王身,全蚁委龙命,流水济枯鱼,萨埵充饥虎,历劫遍行慈,慈善力成就。佛无一切心,惟有慈心在,若有行慈者,不杀不食肉,仰愿佛威神,世世常加护。
  杀生佛所说,即杀自父母,亦杀自妻女,兄弟及姊妹。一切男女摄,皆曾为父母,生生所受胎,从之禀遗体。受一畜生形,骨血如山海,一一类中身,生生不可计。轮回六道间,展转为亲属,故食诸众生,名食父母肉。
  又观一切身,悉是我本体,自肉及他肉,其实是一肉。如舍前后住,亦名为我舍,当知食肉人,即食自身肉。佛观如来藏,佛界众生界,一界无二界,一切肉一肉。伎儿暂变易,元是一人身,若欲杀众生,当起诸佛想。
  猎师屠儿辈,及捕鱼鸟人,众生遥见者,皆生必死怖。谓此恶心人,贪利及肉味,手持利刀箭,念欲杀我身。飞翔及潜窜,惊怖而远避,常与诸众生,起大怨对想。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汝听杀生者,死堕地狱处。铁城高八万,四千由旬量,长广亦复然,满中猛火炎,表里皆洞赤。猘狗守四门,狱卒声雷震,两眼如电光,驱汝杀生人,入中而受苦。力士执铁矛,矛身长一丈,利刃阔八寸,望胸撞罪人,胸入背上出,苦痛不堪闻。千万亿岁中,受斯极大苦。
  汝听食肉人,死堕阿鼻狱。铁屋亦高广,八万由旬量,四门猛火炎,南北皆交彻。铁墙铁罗网,铁枷铁杻械,一一火烧之,皆令其洞赤。食肉受斯苦,亿百千万岁。
  汝听煮肉人,堕镬汤地狱。一万有二千,深广由旬量。昼夜猛火燃,涌涌汤常沸。于中受大苦,一万七千岁。
  汝听炙肉人,堕热铁床狱。其狱有八千,纵广由旬量。床下猛火烧,罪人卧其上。心肝肉焦烂,一万二千岁。
  汝听切肉人,死堕斫剉狱。五百大力士,利刀斩罪人。万段至微尘,业风吹更活。如是终复始,一万二千岁。
  汝听养群鸡,为贪肥肉者,一鸡于一日,计食五百虫,主人当半罪,同鸡堕地狱。其狱盛热粪,八万由旬量,人鸡俱入中,满五千万岁。
  汝听捕猎人,安锵及设弶,罥索安陷阱,利刃放鹰犬,四边竞围合,逼逐杀众生。死堕铁轴狱,方丈一万钉,驱上轮一匝,遍体万钉刺。举身悉交彻,苦痛不可忍,百千万岁中,受斯对报苦。
  杀生食肉者,从诸地狱出,受饿罗刹身,狮子豺虎狼,猫狸鸱枭鹫,唯捕新血肉。众生各藏护,不令其得便,饥火常烧心,念念思他肉,由是恶熏习,大慈种永断。设得生人中,残疾命短促,愚痴谤因果,死还堕地狱。
  佛说此语时,无量诸罗刹,悲号誓断肉,及护断肉人。汝今闻此经,云何不改过?徒劳生为人,不及食人鬼。慎莫烧山野,慎莫破堤塘,莫伐有巢树,莫烧含蠹薪,若见杀众生,方便常救护。

  南无十方佛,大智德世尊。我欲劝众生,舍酒求明慧。如佛之所说,饮酒多过患,八万尘劳门,三十五种失,悉以酒为本,汝等应谛观。
  酒酣心眩乱,六识尽昏迷,君臣乖仪节,父子绝尊卑,母女乱其风,礼检不能制。如舍婆提国,有鸯掘摩罗,酒罪淫泆母,因兹杀其父,母复通外情,将刀复害之。
  亦如莎伽陀,神通大罗汉,因游支提国,渐到跋陀村。彼有大毒龙,字庵婆罗提,其龙甚暴恶,侵害彼村人。罗汉神通力,降伏毒龙已,村人思报恩,多设酥乳糜。有女设糜已,忧其发冷病,遂取水色酒,奉上大罗汉。罗汉谓是水,饮已酒力发,迷乱倒寺门,衣钵弃余处。醒时用神力,能伏大毒龙,醉后如死人,不能伏虾蟆。世尊命罗汉,及诸比丘众,至彼罗汉所,因兹制酒戒。
  《正法念经》说,阎罗责罪人,将驱入地狱,先说如是偈:酒能乱人心,令人如羊等,不知作不作,如是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