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8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A或者J…16C,而不是一种在封存战斗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只能执行对地打击任务,而不是用来执行国土防空任务的重型战斗机。如此一来,这48架战斗机被共和国空军扣留了下来,由部署在共和国西北地区的某战略侦察机部队负责维护。不管怎么说,按照轻型轰炸机标准改进的J…14S都是一种不加油航程超过了5000千米,而且能够在30000米高空以3马赫的速度进行高速巡航飞行的作战飞机。按照空军的安排,如果伊拉克当局违背合同,拿到赔款之后,就把48架J…14S分配给侦察机部队与假想敌部队。

也就在这个时候,中东战争爆发了。

有趣的是,因为J…14S被分配给了侦察机部队,所以在战争的前10多天,空军严重缺乏作战力量的时候,竟然没有几个人想到这批作战飞机。直到裴承毅开始策划打击美国舰队的作战行动时,龙宏恩才从空军司令部了解到,空军手里有一批按照伊拉克空军的标准完成了改造工作的重型战斗机,也才把这批战斗机派了出来。

因为打击行动要求严格保密,所以这48架J…14S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用张孝珑的话来说,就算J…14S在战斗中被击落,美国也只能把矛头对准伊拉克。因为伊拉克也是阿拉伯国家,所以可以用援助叙利亚的名义打击美国舰队,如果美国当局在该问题上向伊拉克发难,等于与整个阿拉伯世界为敌。如此一来,美国政府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肯定会投鼠忌器,不敢过于直接。

更重要的是,J…14S拥有所有重型战斗机中最远的航程。

因为在改进的时候就明确为轻型轰炸机,所以J…14S在不加油、不携带副油箱,以最大内部载油量与最大起飞重量(只能携带4吨弹药)起飞时,最大航程达到了惊人的5000千米,如果在一侧弹舱内携带保型副油箱,将载弹量降低到1吨,并且在最佳高度上以最佳速度飞行,最大航程甚至超过了8000千米,作战半径达到3000千米,完全达到了轻型轰炸机的标准。

也就是说,48架J…14S从共和国本土西北空军基地起飞之后,不但能够飞往波斯湾内的海上平台,还能绕过一些热点地区。因为是载弹出发,所以J…14S到达海上平台后,只需要补充燃油,就能再度起飞,整个作业过程不会超过30分钟。更加重要的是,J…14S在改进的时候都做了全面翻新,状态非常好,所以降落到海上平台之后,不再需要进行额外的维护与检修。

实战证明,48架J…14S百分之百的完成了作战任务。

协助J…14S的96架J…17A从伊朗境内的空军基地起飞,跟随大机群飞往土耳其后,全部转向南下。与J…14S一样,这些战斗机都在海上平台上补充了燃油。不同的是,J…17A在J…14S后起飞,并且在到达叙利亚东部上空的时候进行了一次空中加油。不管怎么样,J…17A是轻型战斗机,而不是重型战斗机。

等到所有战斗机起飞之后,海上平台立即疏散,8艘大型快速运输船按照计划前往伊拉克的巴士拉港。虽然船队到达巴士拉港的时间比预定的晚了大约10个小时,但是在长达数千海里的航向上,受各风向等等因素影响,船队晚10个小时到达不算奇怪事。如果考虑到该船队已经在瓜达尔港与巴士拉港之间跑了好几个来回,从未停歇过,那么晚10个小时到达巴士拉港更算不上什么了。

可以说,这是整个行动中最关键的一环。

虽然海上平台在波斯湾的行动算不上秘密,只要美国间谍卫星从波斯湾上空经过,就会发现这座由8艘大型船舶构成的海上平台,但是美国当局并不知道共和国海军已经拥有了能够实战部署的海上平台,而且也不知道海上平台就是一直活跃在战场上的快速战略投送舰队,也就不大可能密切关注这支运输舰队。更重要的是,海上平台是在夜间组装,并且为战斗机提供服务的,所以能够发现海上平台的只有雷达成像与红外成像卫星。受侦察卫星的分辨率,以及船只雷达发射与红外辐射特征影响,美国的情报机构就算能够将6艘连接在一起的大型运输船判断为海上平台,也没有确凿的证据。

海上平台的主要意义就是能够为攻击机群提供燃油补给。虽然加油机也能执行这个任务,而且效率比海上平台高得多,但是共和国空军的大型加油机也就100多架,足以同时支持数百架战术战斗机,但是大型加油机属于“战略级别”的作战飞机,不管是其部署地点还是其作战使用,都会受到美国情报机构的严密监视,别说抽调30多架加油机为上百架战斗机提供支持,就算动用几架加油机也会使攻击机群暴露行踪。

当然,加油机在后面的作战行动中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李存勋把攻击“缅因”号航母战斗群的行动押后,让阴谋变成阳谋,就是想借此机会向美国当局传递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战争该结束了。

换个角度讲,躲在红海的“俄勒冈”号航母战斗群都在劫难逃,暴露在东地中海的“缅因”号航母战斗群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或者说,如果美国当局一定要在军事行动上尝到惨败的滋味后才肯接受战败的事实,那么共和国当局很有可能让军队采取更加大胆的行动。如此一来,即便美国海军的第三支航母战斗群能够在7月20日左右到达东地中海,并且参与作战行动,也不大可能改变战局。如果美国海军损失了第二支航母战斗群,那么战败的就不仅仅是土耳其了。

对美国当局来说,选择只有一个:尽快通过土耳其与以色列与共和国进行停战谈判。

正是如此,李存勋才会调整了裴承毅的战术部署。

事实上,在“俄勒冈”号航母战斗群遭到打击的时候,美国当局就知道,发起袭击的绝时不是叙利亚、伊拉克与伊朗的空中力量。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了俄罗斯与共和国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能够对美国舰队构成威胁,别说歼灭一支拥有3艘航母与9艘大型护航战舰的舰队,就算对付1艘航母也很困难。毫无疑问,俄罗斯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来对付美国,也没有能力对付在红海活动的美国舰队,只有共和国才有这个能力与胆量,也只有共和国才有这个需求。

问题是,美国当局拿不出任何可以指向共和国的证据。

为了保住“缅因”号航母战斗群,美国海军与空军没有办法拦截正在返航的J…14S与J…17A组成的攻击机群。事实上,当时美军指挥官根本没有想到,攻击了“俄勒冈”号航母战斗群的机群没有飞往苏丹,而是直接北上,沿苏伊士运河进入东地中海,最后在黎巴嫩西面海域上空与完成了攻击“缅因”号航母战斗群的其他战斗机一同返航,并且在到达叙利亚上空之后进行了一次空中加油。J…14S全部飞往伊拉克,并且按照空军与伊拉克当局达成的秘密协议,正式交付给了伊拉克空军。J…17A机群则直接飞往伊朗,并且按照共和国当局做出的承诺,将这批战斗机全部无偿提供给了伊朗空军。也就是说,就算美国情报机构知道是这两批战斗机在最后关头袭击了“俄勒冈”号航母战斗群,也只能把矛头对准两伊,最多认为是两伊帮助叙利亚袭击了美国舰队。

当然,袭击“缅因”号航母战斗群,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从攻击“俄勒冈”号航母战斗群的行动来看,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不是执行第四轮打击行动的战术航空兵,而是前三轮打击,特别是第三轮导弹袭击。也就是说,真正的功臣是共和国空军的战略航空兵与海军的远程巡逻机部队。虽然裴承毅不是空军将领,但是他身边有不少的空军参谋,作为空军年轻军官中的后起之秀,龙宏恩不可能不知道,在强度越来越高的现代化海战中,战术航空兵的地位正在被削弱,除非新的战术得到了验证,不然战术航空兵很快就将退出海战舞台。

因为空军与海航不可能再次出动,共和国当局也不可能让裴承毅明目张胆的去干掉美国舰队,所以没有人对攻击“缅因”号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行动抱希望,而且这本来就是掩护北方战线战略总攻的佯攻。

对裴承毅来说,如何将袭击“俄勒冈”号航母战斗群的价值发挥到极限,利用好战争结束前的宝贵时间,争取取得最大限度的胜利,才是他必须考虑,而且得好好考虑的关键问题!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142章 地面决战

北线决战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一是为巴赫切与奥斯曼尼耶方向上的第八战斗单位与第五战斗单位解围,二是针对马拉蒂亚的进攻作战行动。相对而言,因为马拉蒂亚是土耳其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衔接的主要交通枢纽中心,所以攻打马拉蒂亚更为关键,甚至关系到能否在有利的情况下结束战争。

策划的时候,裴承毅想过将最后到达战场的第七战斗单位派往迪亚巴克尔,参加攻打马拉蒂亚的作战行动,并且与苏劲辉商量过,得到了南方战线指挥官的支持。让裴承毅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很简单,即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已经持续作战半个月,部队的状态有所下降,官兵急需一次长时间的休整。因为商雪韵的第七战斗单位也是由空降部队改编而来的,属于攻防兼备的全能型作战单位,所以按照裴承毅的想法,结合第一战斗单位的装甲突击力量,第十战斗单位的低空突击能力,第七战斗单位能够轻易撕开美土联军的防线,加上参战的大约10万两伊军队,肯定能在数日之内打下马拉蒂亚,即赶在美国与土耳其提出停战谈判请求之前占领这座至关重要的城市。

问题是,主导北方战线的不是裴承毅,而是袁晨皓。

在裴承毅提出把第七战斗单位派过去之后,袁晨皓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并且保证在没有增兵的情况下完成攻占马拉蒂亚的作战任务。虽然袁晨皓提出了一个条件,即充分保证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的作战供应,特别是弹药供应,但是比起向北方战线增派一个战斗单位来说,提高后勤保障级别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与以往一样,深思熟虑之后,裴承毅把决策权交给了袁晨皓,让前线指挥官去决定前线作战行动。按照规矩,袁晨皓在策划作战行动的时候,不但要随时向裴承毅汇报情况,还得递交一份完善的作战计划。

拿到袁晨皓的作战计划之后,裴承毅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让裴承毅没有想到的是,两支前线主力部队的状态都不差,特别是第十战斗单位,因为在攻占了迪亚巴克尔之后得到过短暂休整,所以官兵的请战积极性非常高,士气与斗志都不是问题。受第十战斗单位刺激,第一战斗单位的官兵也很积极,只是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必须考虑官兵的精神状态。

第十敌斗单位能在与敌人激战10多日,连续攻占数座重要城镇,将战线推进了数百千米之后,仍然能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首先就得归功于1年多的高强度作战训练。

作为共和国陆军最后一支战斗单位,第十战斗单位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处于“战备”状态。

部队组建完毕之后,立即开赴共和国西南的横断山脉地区,在方圆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崇山峻岭中进行作战训练。正是如此,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第十战斗单位成为了共和国陆军中最神秘的作战部队。因为李东石是共和国名气最大的空降兵,而且是少数几位从普通士兵提拔起来的空降兵将领,所以很多人认为,第十战斗单位是共和国陆军保留下来的唯一的空降部队,而且是一支能够搭乘垂直起降运输机执行低空突击、以及机降作战任务的空中突击部队。当然,还有人认为,第十战斗单位很有可能是共和国陆军中唯一的、而且规模极为庞大的特种部队,因为项铤辉是特种兵出身的总参谋长,在他之后,由总参谋部直接指挥的特种部队将落入一名海军将领手中,他有必要在离任前,为共和国陆军保留一支精悍的特种作战力量。

当然,在各种猜测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第十战斗单位的训练强度。

1年多下来,这支由2万多官兵组成的作战部队一直在训练,而且一直在崇山峻岭中训练。要知道,就算是一支新成立的部队,训练周期也就6个月,即便是精锐部队,训练周期也不会超过1年。

正是这1年多的训练,赋予了第十战斗单位极为特殊的作战能力。

在其他战斗单位中,战斗旅与支援旅有严格的任务分工,支援旅只在战场上执行一些非正面作战任务,最多只能执行阵地防御任务。也就是说,支援旅不会参与进攻。在第十战斗单位中,因为支援旅的编制极为庞大,3个低空突击营与3个低空打击营就拥有数百架作战飞机与大约3000名官兵(飞行员近600人,其余的全是地勤人员),加上正常状态下的1个警卫营、1个通信侦察营(主要负责战斗单位直属的大型无人侦察机)、1个保障营(主要为部队提供医疗、通信等等非物资保障任务)与3个后勤营(主要负责物资保障),全旅总兵力在7000以上。在战斗状态下,低空突击营与低空打击营都会加强,后勤营会扩充一倍以上,通信侦察营与保障营的规模都会扩大,全旅总兵力很有可能超过10000人。因为在组建的时候,第十战斗单位得到了陆军司令部的高度重视,所以支援旅按照战斗标准编制,并且按照战斗标准进行训练。对于空降兵出身的李东石来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一支拥有上万官兵的部队留在战场外。要知道,在五老阻击战与兰契阻击战中,李东石所在的空降153旅坚守到了最后关头,所有官兵都参与了阵地防御战,根本没有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的区别,所以在第十战斗单位中,也没有这个区别。从成立的那天开始,第十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就得按照战斗旅的标准进行作战训练。

在武器装备配制上,支援旅仍然是支援旅。

别的不说,拿配备给士兵的枪械来说,战斗旅中,一名步兵突击手的标准装备是1支带有榴弹发射器的突击步枪、1把近距离自卫武器与1把战斗手枪,而在支援旅中,除了警卫营之外,其他营的官兵中,三分之一的配备了近距离自卫武器,三分之二的则只配备了自卫手枪。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枪支,而是重装备。

上了战场之后,枪支的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因为伊拉克以引进生产的方式,生产了数十万支与共和国陆军的QZ…31非常相似的突击步枪,而且采用的是同一口径,所以在伊拉克军队入土作战之后,第十战斗单位可以设法从伊军获得战斗枪支。真正的麻烦是装甲部队的重装备,别说伊拉克,就连伊朗都不可能为第十战斗单位提供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而在现代化战争中,步兵很难在没有装甲力量的情况下完成作战任务。

针对这一情况,在训练的时候,李东石就采用了“换人不换装备”的方法,让战斗旅与支援旅的官兵相互交换岗位,从而让支援旅的官兵掌握了主战装备的操作方法。当时李东石还没有想过要让支援旅去充当主攻部队,只是希望在遇到激烈战斗的时候,支援旅能够充分发挥预备队的角色,能够像战斗旅那样去完成作战任务。到了战场上之后,李东石的这一安排立即发挥出了更重要的作用。第一轮突击中,第十战斗单位支援旅的几个营就伪装成了主力部队,从吉兹雷一路杀往舍尔纳克,不但顺利完成佯攻任务,还出其不意的打下了埃鲁赫,为后来攻占锡尔特立下了头功。攻打巴特曼的时候,支援旅也在掩护战斗旅侧翼防线的时候发挥了特别关键的作用,不然战斗旅不可能赶在美军主力到达之前占领巴特曼。即便在攻打迪亚巴克尔的战斗中,支援旅也表现得非常突出。用一些战斗旅官兵的话来说,只要有足够的重装备,支援旅就能分出5000人组建第二个战斗旅。

在第十战斗单位中,支援旅的重大意义完全不在于能够执行进攻作战任务。

作为一支快速突击部队,第十战斗单位的支援旅能够在没有战斗旅支持的情况下,完成低空突击任务。准确的说,只需要战斗旅的重装备,支援旅的官兵就能像作战部队那样发起进攻。

可以说,这是非率重要的作战能力。

这次,袁晨皓要利用的,也就是第十战斗单位支援旅的这一能力。

事实上,在此之前,第十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就用行动验证了他们的实力。在向马拉蒂亚进军的时候,袁晨皓把第一战斗单位留在了正面,让第十战斗单位负责侧翼包抄,即攻占巴斯基尔与锡夫里杰,挡住埃拉泽的土军。执行这一任务的就是支援旅,更重要的是,在占领了巴斯基尔之后,支援旅的低空突击营全速出动,仅用12个小时就把战斗旅的半数兵力从迪亚巴克尔送到了巴斯基尔。也就是说,在第一战斗单位到达进攻阵地之前,第十战斗单位就做好了攻打马拉蒂亚的准备工作。

按照袁晨皓的安排,正面进攻仍然由第一战斗单位负责。

因为第一战斗单位在攻打锡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