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欢呼尼克松和基辛格所推行的缓和及举行最高级会谈的声浪,压倒了国内外对其越南政策的批评。尼克松和基辛
格两人都希望,由于莫斯科最高级会谈的成果,全国是会支持政府所提出的按照它的条件结束越南战争的倡议的。
几天之后,基辛格突然又于6 月19日在北京出现,这是他不到1 年中的第四次访问北京,大力推行美国的“三角外
交”。他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热情接待,访问了5 天。
由于基辛格的穿梭外交,再加上美国施加了军事压力,导致河内在6 月底召集了一次研究战略的特别会议。所有北
越的高级外交官,包括春水在内,都应召回国了。基辛格估计,在河内重新估量了形势之后,黎德寿很快就会带着新的
指示回巴黎来进行谈判。他希望河内的立场会有重大变化,从而打破僵局,谈判成功,按照美国的意愿和条件尽早结束
战争。
7 月18日那天,人们完全有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基辛格上哪儿去了?”当时,尼克松总统在圣克利门蒂的一班
人马,在加利福尼亚的艳阳天气中消磨了18天之后,他们集合在埃尔托罗海军陆战队机场,准备飞回华盛顿。在这批通
常陪同尼克松的人员中,却不见基辛格。记者们纷纷就基辛格最新的这次遁身进行揣测。最后都认为他准是又溜到巴黎
去同黎德寿进行秘密会晤了。
记者们一再就此提问,白宫新闻发言人齐格勒回答说:“我只能告诉诸位,他星期一(7 月17日)就带着孩子飞回
华盛顿了,至于亨利。基辛格现在在哪里,本人无可奉告。”第二天早上,各家报纸也都纷纷推测基辛格去巴黎了。
随着战争由春而夏,萧条的股票市场一直在窥探谈判有无进展的迹象,这时开始回升了。分析家们认为这是“基辛
格旋风”所带来的结果,很快就称之为“基辛格股市”。
基辛格果然飞往巴黎了。第二天,7 月19日上午10时,白宫和河内外交部同时宣布,基辛格和黎德寿正在法国首都
附近进行会晤。这两个对手第一次甩掉了笼罩着这种会晤的神秘气氛。在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们会心地微笑,其
实他们啥也不知道。纽约交易所的股票价格3 小时上涨了18点,成交额很大。这天下午,白宫还发布消息说,基辛格—
黎德寿会谈持续了6 个小时。晚上电视新闻又作了详细报道。这样一来,渴望结束这场战争的全国脉搏跳动得更快了。
基辛格当夜赶回华盛顿。前往白宫向尼克松作了汇报。接着又返回巴黎,在8 月13日、14日又与黎德寿进行了两次
会晤。双方接触之频繁,异乎寻常。基辛格觉得河内态度有新变化的迹象,在8 月的两次会晤中得到了证实。他认为河
内战略会议之后,北越人对阮文绍的态度“缓和了”。他们早先一直坚持阮文绍必须下台,才能考虑停火的问题。现在
他们突然讲起南越存在着“两个政府”、“两支军队”和“3 种政治力量”的“现实”来了。基辛格理解,承认南方存
在不止一个政治组织(即共产党的临时革命政府)这一点,似乎就是默认西贡政权可以同临时革命政府并存。而“3 种
政治力量”的提法,指的是有可能成立一个由临时革命政府、阮文绍政权和尚待明确的“中间力量”共同组成的联合政
府。河内虽然表现了一定的让步姿态,但是,基辛格一时还摸不透这种变化的分量。黎德寿仍然把大部分时间(据基辛
格后来说是“发言的80%的时间”)用来谴责“阮文绍及其一伙”。
在总统竞选进入紧张阶段之际,基辛格来去匆匆,使人越发对越南问题的解决产生希望。齐格勒的谈话又故意让人
觉得突破在即,至少使人觉得这种努力事关重大,每一个美国选民理应予以支持。齐格勒不时透露一点基辛格的行踪,
好像基辛格的每次出行都会把世界朝尼克松的“一代人的和平”的目标推进一步似的。人们越是渴望和平,似乎就越是
需要基辛格,大家到处围着他转。他在3 月14日在巴黎同黎德寿会谈之后,第二天飞往瑞士的休养小镇拉克斯一菲尔莫
斯,同家人一起欢庆他父母结婚50周年。然后飞往苏黎世,换乘总统的喷气座机前往西贡了。
白宫宣布说:“总统请亨利。基辛格前往南越,就越南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一次全面会商,包括巴黎会谈在内。”
从苏黎世前往西贡的长途飞行中,随从人员只见基辛格埋头看一本书,这可不是什么有关谈判的参考材料,而是一本新
出的《梅特涅传》。《华盛顿邮报》写道:“现代的梅特涅,不读这本书又读什么呢?”8 月16日,即基辛洛到达西贡
的当天,黎德寿也突然离开巴黎回河内,途中在莫斯科和北京作停留。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加紧活动。
西贡总统阮文绍,对他的强大盟邦美国是有疑虑的。当基辛格抵达南越首都时,沿“自由路”两旁的咖啡馆里议论
纷纷,说是美国和北越已经达成妥协,“将迫使南越反共领袖同共产党仇敌搞联合”。次日上午,基辛格到“独立宫”
会见了阮文绍。阮文绍被称为“西贡政坛一怪”。当地的人说他能同时朝着4 个方向走路。陪同基辛格的是他的助手温
斯顿。洛德和埃尔斯沃思。邦克大使。陪同阮文绍的是两位心腹顾问阮富德和黄德雅。原先只安排举行一次会谈,后来
双方同意第二天再谈一次,以便进一步详细探讨几天前基辛格与黎德寿在巴黎讨论过的“两个政府、两支军队”的概念。
8 月18日的第二次会晤持续了4 个小时,仍然不见透露具体内容。西贡的权势集团越发不安起来了。一位南越参议
员得出结论认为:“基辛格到这里来,一定是心里有了一个政治解决方案,包括搞掉阮文绍。”对于那些同阮文绍共命
运的人来说,“基辛格象征着出卖”。虽然阮文绍信不过基辛格,基辛格对阮文绍也不完全放心,可是据基辛格的一位
随从说,基辛格对这位“南越总统”倒是有好评的,说他“能够在盟邦立场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力保本国利益”。在会谈
中,基辛格竭力向阮文绍解释美国外交在总统竞选期间所受到的压力,同时也再次向他保证,尼克松在越南问题上是
“坚定不移”的。当晚,基辛格离开西贡前往戴维营,向尼克松总统汇报了他同黎德寿和阮文绍分别会谈的情况,并表
示大选前“极有可能实现突破”。
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8 月21日开幕,由于缺乏刺激,还特意做了一些热闹文章。尼克松当然是“意中人”。
他在北京和莫斯科取得的成功赢得了欢呼,被说成是走向“一代人的和平”的重大步骤,还宣传说,他即将实现越南问
题的解决。制造这个现象,基辛格最为卖力。这位哈佛教授是外交人才,义是搞竞选的能手。8 月22日,大会的第二天
晚上,放映了一部共和党摄制的为总统歌功颂德的影片,基辛格竟成了片中的主角。
当大厅里灯光逐渐暗下去的时候,基辛格在宽银幕上出现了。他向选举人讲述了他对尼克松看法的转变过程。只见
他像在兜售商品似的说开了:“我跟大多数同事一样,过去也是一贯反对他的,还对他很抱成见。但是,我后来发现他
其实完全不是知识分子所想象的那样。原来他为人明辨是非,风度文雅。自那以后,我对他的看法完全不同了。”基辛
格的这番话通过电视传给了全国的观众。
“他办事具有相当的英雄气概,我相信,不论出现什么情况,他对外政策的影响都是具有意义的。他在美国对外关
系史上形成了一道分水岭。”这位总统顾问接着说,尼克松“想要的,也就是他已经着手做的事情,即把我们的联盟搞
得更有生气,与苏联结成新的关系,逐步探索同中国人打交道的途径,以及结束越南战争”。基辛格把尼克松说得天花
乱坠,说得共和党的与会代表连声叫好。
在基辛格看来,使尼克松获胜是当务之急,麦戈文如果当选,那就是一场灾难。他认为麦戈文获胜,将会使“北越
人得到他们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他事后说:“要是麦戈文在11月赢了,那么,我们已经做的和打算要做的一切,
就都成了纸上谈兵了。”
基辛格不仅作为外交能手,而且作为某种名流在这次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大出风头。他受到5 名特工人员的悉心
保护,屁股后总是跟着一群仰慕者。一天晚上,《华盛顿明星新闻报》女记者贝蒂。比尔发现,在会议大厅基辛格的包
厢里,女演员露塔。李正坐在基辛格的身旁。这位神气活现的女演员不等记者发问就主动评论说,基辛格具有一种“令
人倾倒的魅力”。女记者接着问道:“是谁安排你坐在基辛格身旁的?”女演员用手指了指上面说道:“上帝呗!”
基辛格这位风流人物,在女人眼中具有非凡的魔力。《华盛顿邮报》女记者多萝西。麦卡德尔报道过一则基辛格的
轶事。有一次罗纳德。里根夫妇在佩利坎湾租用一条150 英尺长的“佛罗里达”号游艇举行招待会,基辛格出席了。麦
卡德尔报道说:“同往常一样,妇女们一见到基辛格就上前去亲他,并七嘴八舌地向他提问题。有个妇女对他说,她肯
定认为他离开西贡后将跟另一些美国人那样,前往河内。平常对答如流的基辛格不觉一楞,他打量了一下这位女士,然
后正正经经他说:”嗅,我留着以后才去呢!‘“
新闻界普遍认为,近年来,亨利。基辛格连交好运。就连玛丽。麦格罗里这类对他没有好感的人也不得不对他“搞
大国外交方面的惊人成就”赞赏几句。采访白宫消息最能干的记者之一彼得。利萨戈写道:“亨利。基辛格不止是个能
人,简直是个奇人,这可不是随便瞎说的。没有哪位总统助理能像他那样同时身兼数职,而且那么胜任愉快,那么沉着
机智呢!”
美国共和党代表大会一结束,基辛格又行动起来了。他先飞到莫斯科去同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这是作了公开报道
的;接着又飞到巴黎去跟黎德寿举行会谈,这是秘密的。9 月11日,基辛格抵达苏联首都。同一天北越谈判代表到达法
国首都,准备就临时革命政府刚刚发表的一项新的和平方案进行讨论。尽管国务院某些官员把这个方案斥之为“新瓶装
旧酒”,可是基辛格却认为其中包含着“对方让步的重要迹象”。
越方的这个方案,实际上把黎德寿在七八月间同基辛格会谈中所暗示的东西写成了文字:越南南方内部问题的解决,
必须从越南南方存在着两个政府、两支军队和3 种政治力量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必须实现民族和睦……越南南方各方必
须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互不排斥的基础上团结起来……不把共产党政权或美伪政权强加于越南南方。
基辛格认为,这是共产党人第一次公开正式承认阮文绍政权的存在,“尽管他们使用了难听的字眼”。他们没有再
要求以阮文绍下台作为实现停火的先决条件,而且暗示保证实行一种政治进程,即任何一方都不应企图去“消灭”对方,
或把自己的一套“强加”给对方。
基辛格到莫斯科的时候,勃列日涅夫在遭受到两次沉重打击之后,正力图缓过气来。一个打击是由于农业歉收造成
严重缺粮,另一个打击是苏联军事顾问被赶出埃及,大这丢脸。虽说其中哪一个打击都不至于危及勃列日涅夫的地位,
但两个加在一块却把他整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虚弱,好在尼克松并没有乘机向他进逼。美国总统对这位苏联领导人
是感激的,认为河内谈判姿态的变化,部分是苏联施加压力的结果。基辛格同意这种看法。他倾向于把河内看作是依赖
苏联援助的国家,而不是苏联的一个顽强表现独立的盟国。
基辛格在莫斯科花了4 天时间,探讨如何把俄国需要的粮食和贷款与美国希望结束越南战争这二者之间联系起来。
这位尼克松的智囊,比较相信自己对“大国”作用的分析,他对勃列日涅夫关于北越在今后几周内“会变得更灵活一些”
的保证表示欢迎。勃列日涅夫的这个估计,是根据他新近同黎德寿的谈话作出的。黎德寿在飞往巴黎途中,曾在莫斯科
停留。
为了酬谢苏联领导人在越南问题上的“通力合作”,基辛格代表美国政府答应,给予莫斯科一笔优惠贷款,可以在
今后3 年内向美国购买多达7。5 亿美元的美国谷物,其价格保证比实际交货时的市价低得多。结果,美国的纳税者得掏
钱来补贴苏联的这笔采购,美国的消费者乃至整个美国经济都受到影响。他们抱怨说:“基辛格和尼克松两人,一味搞
所谓‘连环套’,只以为卖粮食便可以在政治上捞到好处,完全不考虑其它问题。”
美苏双方还签订了一项关于开发西伯利亚天然气的合同,两国还都为对方的商船在港口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俄国
还答应让更多的美国实业家在莫斯科开设办事处。以美国政府向莫斯科慷慨提供贷款为特点的这笔交易的规模,表明了
尼克松不仅对苏联在越南问题上的帮忙表示感激,而且他还想在苏美之间搞一系列合作项目,用以向克里姆林宫显示
“合作比对抗好处大”。
9 月11日,基辛格在巴黎继续与黎德寿举行会谈。黎德寿强调,不能把任何政府“强加”给南越人民。基辛格说,
尽管河内的立场有所变化,但新建议中仍然要求阮文绍下台,这是尼克松总统绝对不会同意的。他还说,河内指望麦戈
文当选,那是枉费心机。尼克松在目前大选之前的阶段里是最好讲条件的,大选过后,总统照例有1 年的“蜜月”时期,
行动可以不受什么约束。他最后解释道:“过去的事情已经证明,尼克松为了达到外交上的目标,是会不顾一切采取激
烈的军事行动的。……任何战争总得有个结束。目前不正是结束越南战争的大好时机吗?”
基辛格和黎德寿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的协议。双方确定9 月26日再次会晤。在这次会晤时,越方谈判代表又搞了一
个新东西。这次不是像9 月11日方案所建议的那样,成立一个由“3 种同等成分”组成的“临时政府”,而是建议成立
一个“民族和解与和睦国家委员会”,仍由“3 种同等成分”组成,但不具有政府职责,按“协商一致的原则”行事。
基辛格认为,这个方案表明河内在政策上作了两项重大改变。第一,“委员会”显然不是联合政府;第二,“协商一致”
看来保证了阮文绍对委员会磋商结果可拥有否决权。河内第一次提出这样一个方案:一方面阮文绍可以继续当政,同时
也可以宣称搞成了一个3 位一体的机构。这个方案对美方来说,虽不完全理想,但却为基辛格提供了相当大的回旋余地。
他建议再谈一天。黎德寿同意。秘密谈判进行了38个月,双方都还是第一次真正感到,现在接近终局了。
9 月27日上午,基辛格和黎德寿详细讨论了河内的“委员会”方案。两人还对“就地停火”达成原则协议,但在停
火的范围方面却没有取得一致。基辛格坚持停火应该包括整个印度支那,黎德寿坚持停火只限于南越。尽管还有些问题
没有解决,但在基辛格心中却滋生了一个庞大的计划:10月下旬宣布双方达成原则协议,接着在90天之内实现停火。
基辛格和黎德寿同意在10月8 日再次会晤。欲知下次会谈情况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五十五章 新的突破重大突破喜盈盈,讨价还价仍进行;大选之前若签字,博士可谓立大功。
为了压越方作出更多的让步,1972年10月5 日,尼克松请一些记者到白宫来,通过发表谈话的形式,向河内的决策
人发出了一个信息。尼克松说,虽然距离美国总统选举只有1 个月了,但美国不打算因此就急急忙忙签订越南和平协定。
“如果条件不合适,我们就不准备在大选前解决。”尼克松说,“1968年正当事情有了眉目的时候,某些好心人铸
成了大错,他们没有从对方得到适当的协议便贸然停止了轰炸……我再说一遍,我们在谈判桌上的立场绝不受大选的影
响。”
作为总统的顾问,基辛格最了解其中的含义。尽管尼克松在私下和公开场合口气很硬,实际上他最希望在11月7 日
大选日之前能达成一项“过得去”的协议。
1968年,尼克松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投身竞选时,曾经许愿在4 年之内实现和平,现在只剩下4 个星期的时间了。
他怎能为此不着急呢?明眼人一听就知道,他讲这番话的用意,无非是向越方施加压力,吊吊对方的胃口。
就基辛格来说,他对和平解决越南问题的前景一直持乐观态度。他刚刚收到北越谈判代表黎德寿给他打来